浅谈宁波市鄞州区发展
宁波市鄞州区由原鄞县自2002年4月19日正式改名为宁波市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是宁波市的一个区,与宁波市区东、南、西三面接壤,版图呈蝴蝶状,其中东部、西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县域面积约1380平方公里。全区现有18个镇(乡)、3个街道、77.66万人口。总面积138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70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14%;平原面积528.平方公里,占38.30%;水域面积145.86平方公里,占10.60%,故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称。
近几年来,鄞州区紧紧围绕实施\"双优\"战略和\"竞争力提升\"行动纲领,积极实施火炬计划并充分发挥火炬计划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提出了大力培育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2+3\"工程(即大力培育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两大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领域,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节能环保等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新型金属材料、计量仪表、电子机械、新型纺织服装材料、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
继“十一五”之后,鄞州区总结并分析了期间的优势与不足,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三城三区”的总体奋斗目标:打造现代产业之城,建设科学发展样板区;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打造幸福民生之城,建设全面小康率先区。并强调在“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一三五五”战略,即一条“转型升级”主线,三大产业支撑科技行动,五大科技创新促进工程,五大科技创新保障措施。结合城市建设与科技发展两大主旨建设鄞州新面貌。
经济投资是当前鄞州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由于投资不足造成的发展平台短缺和环境制约,使得鄞州今后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相当大的掣肘。在今年年初区委、区召开重
1
大项目推进动员大会,对今年投资破400亿元进行专题部署、落实责任、全面动员,号召全区上下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智慧,全力推进重大项目会战攻坚。本次1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为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打造质量新鄞州吹响了冲锋号。2012年5月29日,总投资达120亿元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科技园、宁波罗蒙环球城、新城区保障性住房C地块、鄞州中学迁建工程、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宝瞻公路改建工程、金达路延伸、鄞州第二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宁南南路、华茂地块和下应商务中心等11个重点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掀起了鄞州加快项目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新一轮高潮。 通过“十二五”的规划与执行,使得鄞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5000多家,区内有国内知名企业中国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奥克斯集团、欣达集团等,已形成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汽配、食品为主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明州、鄞州、望春三个工业园区的逐步开发建设,构筑了鄞州经济发展的新平台。鄞州社会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区)第十一、浙江省第三、宁波市第一。为引进外来资金的投入,全区上下发扬“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围绕“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鄞州”目标,全面推进实力鄞州、生态鄞州、文化鄞州、富裕鄞州、平安鄞州“五大鄞州”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工作全面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二,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也因此获得不少外商的青睐。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成为鄞州区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两园两中心”(鄞州工业园区、王春工业原企业园区、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鄞州滨海投资创业中心)四大产业园区。
社会教育事业方面, 强抓教师招聘和义务段学校招生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构建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积极创新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等成功教育改革举措,在全国都有示范意义,因此被确定为全国第五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面开展名校长名师工程、精品课程工程、拔尖学生培养工程、师生幸福工程、教育民心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以进一步促进鄞州教育高位整体提升,到2015年,鄞州区将高标准构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高水平构建完善的服务型教育体系,高起点构建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和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率先全面
2
实现教育现代化。
鄞州,这座千年古邑,正穿越厚重的历史向世人走来,展现出迷人的现代气息。两千多年历史孕育的灿烂文化和十年新城发展凝聚的巨大活力,铸就了鄞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魅力无限的现代城市风采。在鄞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河姆渡遗址可供人怀古,有“海上丝绸之路”可供人追寻,有“天一阁”让人盘桓,还有“梁祝”经典爱情故事发源地梁山伯庙令人流连……但这一切都是历史的沉淀。面对现在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鄞州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通过公益化路径和市场化路径的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创新,走出了被文化部充分肯定的“鄞州模式”。
――创新投资模式:民间合力打造“博物馆之乡”。
――创新营运模式:首创市场化运作“天天演工程”。
――创新管理模式:“四种模式”管理公共文体设施。
(团队加盟模式、连锁经营模式、服务外包模式、民管政监模式)
纵观鄞州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史特点,纵向发展是社会的推进,横向发展是国家的引导。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而一切根源在于人文、经济的高端走向。相信鄞州的将来会毗邻国际化,在本土的特色种体现WTO化!
撰述人:唐利华
2012.06.07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