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和绿色发展,武当山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结合现代理念对武当山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进行介绍,并提出相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为武当山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oi]10. 19575/j. cnki. cn42 —1892/g4. 2019. 06. 011[中图分类号]F592. 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34(2019)06—0052—05随着经济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 研究成果,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国外对于生
态旅游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近30年,从理论
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引起全国的高度重
视.湖北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大局出发,站在
战略性的高度,提出了“一总四专”,一总即
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的主体看存在一些共
性.国外的研究学者运用生态学理念分析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2014 —— 2025)》;四专是涵括生态环保规
旅游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造成影
响,认为旅游发展需要对生态负责,旅游者
应与风景、风俗、生态和谐相处;1983年国
划、生态水利规划、生态农业规划、生态文
化旅游规划,并提出了 “两圈两带”的战略 性发展规划,进一步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 带纳入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武汉城市
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 H. 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并在《生
态旅游之未来》一书中定义了生态旅游就
是前往相对没有被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
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成
为湖北的发展中心轴,而且在2018年10 月18日,《国务院关于汉江生态经济带发
学习、研究、欣赏当地的景色、野生动植物 以及现存的文化习俗而进行的旅游.1993 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的生态旅游是具
展规划的批复》的发布,给汉江生态经济带 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借此机遇,
十堰市可以大力开发武当山的旅游资源,
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居民双重责任
的旅游活动.归纳总结国外学者关于生态
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 旅游内涵的界定,认为生态旅游包含两个
济可持续协调发展.1生态文化旅游的概念1.1生态旅游的概念要点:一是旅游目的地自然风景和文化历
史没有受到人类的干扰与污染;二是旅游
活动不干扰生态环境,不破坏当地居民的
生活和利益“生态旅游”的思想起源于上世纪60 国内对生态旅游的学术研究起步较
年代,它作为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晚,在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界定方面,不[收稿日期J2019-08-12[基金项目]2019年度十堰市社会科学思想库指导性课题,课题名称: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以武当山为例(课题编号:sysk2019067)[作者简介]杨##(1985-),女,湖北十堰人,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的教学与研究.HJSFXYXB杨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视角,有些学者认 为生态旅游是返璞归真,以自然环境为依
托,进行特殊社会责任的旅游活动;也有学 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特殊
模式,必须建立环境保护机制,旅游者要具 备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特殊责任.综合各方 观点,我国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为以特 色生态环境景观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
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以良好的自然生态
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
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 知,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1. 2文化旅游的概念“文化旅游”是在最近几年被大家所熟 知,关于它的概念和内涵国内外的学术界
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可谓是百家争鸣,百
花齐放•最早的是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 给出的定义,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人们出于
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譬如研究性旅行、
文化旅行、表演艺术、研究自然、参观历史
遗迹、民俗和艺术、宗教朝觐的旅行节日和 其他文化事件旅行.后来有很多学者和旅
游协会认为文化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
到新的文化所在地获取新的信息,感受当 地历史文化和物质遗产,体会当地的生活 习惯和人文思想,以最直接的方式贴近
历史孔国内出现“文化旅游”一词是魏小安的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文中并没有概念 的明确界定,将文化旅游划分为四个方面:
制度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 化.随后有很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基础
研究上,但一直没有统一的观点,综合起来
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文化旅
游是一种带有文化色彩的旅游产品;第二 类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体验旅游,游
客通过交流感知当地的民俗文化;第三类 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环节中的一部
分,是观光者对故乡之外的异地文化进行
全方位了解的探索过程.综合国内外学者
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总结出文化旅游研 究的是在地域差异下,不同的人文背景环
境下,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 追溯,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感知体验来
开发文化旅游活动间.1.3生态文化旅游概念的融合生态文化旅游是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
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进行生
态环境开发,改善旅游产业单一粗放的发
展模式,使产品结构多样性,促进旅游产业 转型升级.生态文化旅游可以界定为以生
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本要素,以旅游发
展为载体,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追
求自然、社会、经济三者和谐发展的复合性
产业发展形态和生活方式.对生态资源和
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最终提出一套
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互促进、有机融合
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发展
取得新突破.2武当山生态旅游资源的介绍2.1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武当山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绵
亘800里,以雄伟壮阔为主,兼有险峻、秀
丽、奇特和曲径通幽等风景特色,有72峰、
36岩、24涧、U洞、3潭、9泉、10石、9井
10池、9台的胜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
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
群峰之巅,环绕周围的群山众峰均俯身颔 首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
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武当山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春天繁花似锦,夏天清凉舒爽,秋天红林褥
地,冬天银装素裹.2.2丰富多样的百科植物武当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中植被
丰富,树种多样,据考察统计全山现有植物
758种,152科,其中水杉、琪桐是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树种,银杏、香果树、篦子三尖杉、
金钱松、山白树、椎树、水青树、杜仲、胡桃、
鹅掌楸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在南
HTSFXYXBHJSFXYXB 53杨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岩老虎岩有一株银杏树,树龄超过600年,
树径达1. 35米,高度超过20米,被誉为
“武当银杏之王”,还有很多国家重点保护 树种,比如天竺桂、领春木、青檀、紫茎、厚
朴、红椿等,在风景区内有2783株古树,主
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这些珍
稀的濒危树种和古树已经得到很好的保
护,这些天然和栽培的植物树种是武当山
自然资源的保护屏障,可以保护水土,净化
空气•据普査山上有617种药材,名贵的药
材有天麻、何首乌、绞股蓝、灵芝、黄连、田
七等,其中绞股蓝中皂貳的含量是人参的 三倍,被誉为“南方人参”,具有抗癌的药用
价值.这些珍贵的树种和药材是大自然的
馈赠佳品.2.3品种繁多的动物资源据调査,武当山的动物品种繁多,鸟类 130种,兽类49种,昆虫1055种,獄猴、斑
羚、金猫、豺、小灵猫、雀鹦、燕隼、红巢、白 冠长尾稚、勺鸡、大魏等是国家一级二级保
护动物,但近几年由于旅游开发、人类活动 干扰等因素,大型稀有动物已踪迹难寻,由 于武当山上的敏感的动物种群较多,要保
护动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需要有效
控制和合理规划开发范围,保证动物的栖
息活动范围⑷.3武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介绍3.1道教文化武当山是道教圣地,他的信仰是“玄
武”,玄武是北方之神,是龟蛇的合体,体现
了武当道教对自然的崇敬之情,道教思想
包涵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哲学内容,在教
义上道教强调忠孝、慈爱、修行等儒家伦理 思想,在玉虚宫、紫霄宫后面都修建父母殿 体现忠孝,在武当南岩天乙真庆宫的石壁
上刻有“福寿康宁”,注重修行以积德行善, 突显生命价值的意义;武当道教的教理、教
义体现了开放、融合、淡泊、宽容的处世
态度.HJSFXYXB543. 2建筑杰作根据现代建筑学家的研究发现,武当
山现存的古建筑大部分建于明代,在鼎盛
时期的建筑群超过百余万平方米,布局设 计巧妙合理,建于高山险峰之颠,隐于悬崖
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之中,因山就势、错落
有致.建筑技法精湛,其中的土木建筑、金
铜建筑各尽其用,比如“一柱十二梁”为木
构建筑的杰作,不用一钉;金顶系铜铸塞
金,工艺独一无二,是我国最早由金铜混制 的宫殿,重达10万斤,是金铜建筑的代表.3.3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体现的
是道教的宗旨——天人合一.武当拳法具
有锻炼身体,延年益寿,祛病御病的功效,
特点是外运手眼身法步,内运精神气血力,
建立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脉
津液通畅为先导,实现提高生命系统的功
能;武当武术体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
发制人、虚实结合、借力打力等特点,比如
大家熟悉的武当太极拳、太极剑、八卦掌等 都体现了武当武术的精髓内涵.3.4武当道乐武当道乐融合了宫廷乐和民乐的特
点,音韵悦耳舒缓、意境玄妙、雅俗共赏•道
乐应用很广,在修葺宫、殿、观,安置神像、
开坛讲道法、举行祭祀、法事活动等都有会
吟唱奏乐,由打击乐器锣、鼓,吹奏的笛、
管、笙、萧、号和弹拨的玄琴等组成•道乐在
武当山传承已久,属性兼容并蓄,有宫廷礼
仪、地方文化和民间韵律的加入,有荆楚文 化、汉水文化、民间歌谣、宗教音乐等都在
武当汇集融合、兼容并蓄,发展成如今的道
乐体系,并在武当传承传唱.3.5武当民俗武当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主要特点是
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和道教礼仪,最常见
的有武当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等
习俗活动,最热闹的要属每年农历三月三
的“朝武当”,当天是武当最高尊神玄武大
帝的生日,武当山的道教宫观在这一天要杨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举行盛大的法会,虔诚的信徒要到宫观庙 宇烧香祈福或颂经祈福,流传下来的民间
习俗是踏青、登山、逛庙会,所以这一天到 武当山旅游的香客很多.武当山流传着很 多故事,有“太子读书”、“铁杵磨针”“飞升 崖”等,武当民俗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与汉水文化、荆楚文 化和巴蜀文化等融汇交贯,呈现个性鲜明、
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特点页.4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探析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
家5A级旅游景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自然资 源和浓厚底蕴的文化历史,开发生态文化
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推动武当山
的旅游发展取得新的突破,需要有机融合
多种发展模式.4.1协同共生的模式“协同共生”中共生的实质是自然与人
类社会合作协调,具有普遍现象;协同是自 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互惠共生是自 然与人类社会共存的必然结果,它将促进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武当山生态文 化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和
人文历史遗迹,还要协调旅游经济与旅游
开发的关系,实现物质、信息、资源高效利 用有机融合.要重视武当山旅游系统和其
他产业系统的交流与合作,产业系统之间
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生协同发展.在开
发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树立 共存共荣的意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不 是单独割裂的,两个单元之间是合作共生
协同发展的,通过共生实现“双赢”和“多
赢”的目的.4.2核心边缘发展模式核心边缘发展来源于非均衡发展理 论,由于资源不同情况不一,齐头并进、多 元发展的均衡发展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现实的办法是在某个地区建立主导产 业,然后该地区就会吸引相关产业集中于
此,主导产业就是核心区,与之相关联的产
业就是边缘区,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很常
见,将孤立发展、毫无关联的产业变成彼此
联系的聚集发展的产业链.在发展武当山
生态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同样存在核心区与 边缘区的问题,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
武当山有些景点是薄弱环节,游客很少观
光,或者为了节约开支直接关闭不对外开 放,游客都奔热门景点参观,为了提升生态
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也为了在旅游高峰期
分流游客,需要将小景点重新对外开放,规 划多条游览线路,核心景点带动边缘小景
点,穿插加入人文历史,丰富游客的旅游 体验.4.3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引起世界关 注与共鸣,人类共同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
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
多维发展是他的五大原则,其本质含义是
人类发展经济改变社会不能超过环境承载 力,不能过度开采消耗资源,强调人与自然
要和谐相处,要保护自然、崇敬自然.发展
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是
明智的选择,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不是单纯的追求收益的增长,而是要更多
的思考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绿水青山 才是金山银山,绿色GDP考核制度的建立
为城市生态的变化提供依据,我们需要探 索革新合理有效的旅游发展路径,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为武当山旅游出谋划策,让
旅游产业保持竞争力和长久发展的动力.5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探索5.1立足道教文化,弘扬武当精神,打造特色活动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湖北省政府
省委积极推动“两圈两带”的发展战略,在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指导下,武当山的旅
游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在旅游品牌形象塑
造中宣传词“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突
出道教文化的旅游特色,在开拓旅游市场 时,加入推荐主题和旅游活动的内容宣传,
HTSFXYXBHJSFXYXB 55杨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为游客提供人文历史背景介绍,在武当山 旅游网站的主页面上有360度全景地图, 让游客有个初步的感官体验,为近距离游
已经建成的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善水
街,武当博物馆、武当艺术馆、太极剧场等,
游客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旅游项目感受文
览武当山的自然风景,感悟武当道教文化 化、休闲、养生,通过参观场馆,观看大型舞
台剧感知武当山的生态美景和人文历史, 从而深入解读武当山的山、水、人文,将武
内涵做铺垫;近几年武当山通过举办“世界 传统武术节”,参加央视的《魅力中国城》,
举办“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国学大典” 当山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生态文化旅游
形象一起建立⑷.等活动,扩大了武当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再加上推出养生文化的主题餐厅和民宿, 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好评如潮.5. 2发展绿色经济,推行生态旅游,感悟天人合一结语武当山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旅游
资源,要吸引中外游客,打造响亮的品牌形
武当精神的理念核心强调自然与人文 的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武
象,提升竞争力,借助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发
展机遇,开发武当山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创
当山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
道教人文精神,这是武当山的优势,在设计 旅游主题时可以积极倡导生态文化旅游,
建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结合互联网多媒
体等宣传手段,促进武当山旅游产业可持
续健康发展.推行仙山漫步走,宛若仙境游;体验中医养
生、品茶听学、学习武当武术的养生保健等
等,现代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追求
的生活方式更健康,武当山的旅游活动项
[参考文献][1] 生态旅游[EB/OL]. https://baike. so. com/doc/
5410086-5648151.html.目可以更加多样化、突出新、奇的特点抓住 游客的心理需求.5.3宣传武当品牌,打造国际视野[2] 文化旅游]EB/OL]. https://baike. so. com/doc/
5342406-5577849.html.[3] 廖兆光•武当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A].汉水文
化一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据统计,武当山2018年全年接待中外 游客9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亿,国
外游客人数持续增长•近几年,武当山旅游
经济特区运用新媒介对外宣传武当山,开 通中英文门户网站,在英文国际频道开播
[C]. 2004(6):487 —493.[4] 陈 曦•论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品牌的整合开发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8 — 51.“中国.武当山”节目,以及加大力度打造武 当山品牌以及相关农产品的推介会,让世
界了解武当山,不仅要了解武当山的风景,
[5] 杨蓿蓿•武当山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员卩阳师专
学报,2015,(6):46 — 50.[6] 杨芬•武当山文化旅游在法国的推介策略刍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6):79 — 82.还要了解武当山文化,在武当山脚下,现在
【编校:胡军福】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in Wudang MountainsYANG Bei-bei(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hiyan 44200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ltural tourism and ecotourism have become a new trend in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Wudang Mountains are uniquely endowed, and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Wudang Mountain are introduced in accordance with modern concepts・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odel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udang Mountains.Key words: Wudang Mountains;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HJSFXYXB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