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溶洞为岩溶洞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通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岩溶对隧道的阻碍要紧表现为是结构物部份及全数悬空,大大降低隧道利用的靠得住度;季节性的岩溶洞窟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平安和不稳固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处置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地段极为重要。论文依照某铁路隧道溶洞散布的具体情形,介绍了此溶洞处置方式,以期对溶洞处置的设计与施工有必然借鉴意义。 关键词:铁路隧道溶洞处置 0引言
某隧道为云南省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全长8435m,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该隧道位于云贵高原边缘与横断山脉交接的大理、丽江地域,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山脉和水系多呈南北向展布。属溶蚀、剥蚀构造中山、低中山地貌。沿线各时期地层散布较为齐全,沉积类型繁多,其间岩浆活动猛烈,岩浆岩规模庞大。沉积岩、初期火成岩因受高温高压动力变质作用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变质。测区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致使岩体节理发育、破碎。要紧不良工程地质有富水断层破碎带、错落体、危岩落石、泥石流、岩溶、岩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地下水发育不均,部份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具侵蚀性。 1溶洞的概况
该隧道出口段施工至某里程时,掌子面围岩为Ⅲ级,岩性为灰岩、白
云质灰岩,厚层状,岩层层理清楚,岩体完整。上半断面发育有一个溶洞,洞内充填块石、碎石夹粘土随爆破开挖自溶洞洞口涌出,涌出量于80m3,洞径约米,块石直径为~,最大块经3m,含泥量约占90%;有少量的浑浊的岩溶水沿洞壁流出。经在掌子面布设3个水平探孔探明,前方溶洞无水,充填物要紧为块石、碎石及粘土等,判定为充填型溶洞。
2隧道溶洞处置方案 处置方案选择原那么
平安性。确保施工平安与运营平安,围岩累计变形量不大于10cm,衬砌完工后隧道不渗不漏。
可操作性强。要充分考虑现场机械装备状况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
灵活性好。依照断面形状和尺寸,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方案,而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一旦一种方案不能实时或实时成效差时,能较好地转换为替代方案。
具有可持续性。需兼顾溶洞段前后的施工方案的不同,能顺利地进行施工工艺、工序的转换。
经济性强。即在保证平安、质量并非破坏环境的条件下的投入最节约。 处置施工方案第一保留并加固坍塌体,避免坍方扩大,然后施做套拱和超前大管棚,保证正洞开挖施工平安;管棚施做完成后挖除坍塌体,进入隧道正常开挖、支护工序,并对隧道基底进行注浆加固处置,增强隧底承载力;溶洞段通事后,进行拱部坍腔回填处置。
处置顺序为:封锁掌子面→施作套拱→施作超前大管棚→挖除坍塌体→洞身开挖、支护→边墙及基底加固处置→坍塌溶腔回填处置。 3溶洞处置关键施工技术
喷射混凝土封锁掌子面在未探明前方地质情形之前,为避免前方显现涌水突泥情形发生,第一保留并加固坍塌体,依托坍塌体的支撑掌子面,避免塌方进一步扩大,当即对掌子面进行封锁处置。采纳喷射C20钢纤维混凝土封锁坍塌体表面,厚度为20cm,掌子眼前方自溶腔内涌出块石、碎石夹粘土等充填物稳固掌子面作用,坍体暂不挖除。 施作套拱和超前大管棚为保证施工平安,拱部采纳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并注浆加固溶洞填充物,从而形成复合稳固的固结体,使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取得改变,稳固性能增强;管棚尾端设钢格栅混凝土套拱,前端打入稳固岩层,形成有效的“棚护”作用。
第一在DK79+185位置施作导向墙。导向墙长,厚80cm,采纳两榀格栅钢架定位,并起到增强刚度的作用。在钢格栅加上焊接37根长φ127的无缝钢管作为导向管,间距及外插角同大管棚,完成后浇注C25模筑混凝土。大管棚共37根,每根长20m,外插角为5°,大管棚环向间距为,注浆材料采纳1: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为~。
管棚钢管采纳φ108无缝钢管,节长3m和6m两种,第一根钢管加工呈锥形,采纳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必需利用标准地质丝扣)。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50%,相邻钢管的接头相错量不小于1m,机械顶进。钢管前部周围钻注浆孔,孔径15mm,孔间距15~20cm,呈梅花型布置,钢管尾部留的止浆段不钻孔。
洞身开挖及支护注浆完成后洞身采纳微台阶法开挖,台阶长3~5m,开挖后当即施做初期支护结构,并采纳喷射混凝土当即封锁掌子面。 初期支护采纳增强支护参数。参数如下:全环设I20工字钢增强支护,钢架间距@=,拱墙增设φ42小导管注浆加固溶洞充填物,每根长l=4m,间距为1m(纵向)×(环向),C25早强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cm,φ8钢筋网网格20×20cm。
溶洞处置段围岩大部份为溶洞充填物,采纳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关于石质围岩部份那么采纳松动爆破开挖,以尽可能减小对溶洞充填物的扰动,幸免引发二次坍塌。 边墙及基底加固处置对隧道顶部进行注浆预加固处置仅保证隧道拱部开挖平安,边墙及基底围岩力学性能得不到改善,而且曾受到过扰动,极有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另外,即便开挖平安通过溶洞段,也会因溶洞段与溶洞前后隧底岩性不同,使后期隧道衬砌结构沉降不均,从而造成衬砌严峻开裂,乃至阻碍行车平安。因此,必需对边墙及基底进行加固处置。
边墙采纳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溶洞充填物。小导管每根长L=,间距@=(环向)×(纵向),外插角α=25°,浆液采纳1:1水泥单浆液,采纳劈裂注浆方式,注浆压力为2MPa。
基底采纳φ75钢管桩对隧底围岩注浆加固,加固范围为仰拱开挖轮廓线以下5m。钢管桩间距为,梅花形布置。钢管桩采纳φ75mm、δ=6mm的无缝钢管加工制作,每根长L=,尾端50cm伸入仰拱支护结构内,同时为增强结构的纵向刚度,钢管桩尾端之间采纳I16工字钢连接,以增强整体受力性能。浆液采纳1:1水泥单浆液,亦采纳劈裂注浆方
式,注浆压力。
拱部坍塌溶腔回填处置为确保隧道衬砌结构平安,保证运营平安,需对拱部坍塌的溶腔进行回填处置。在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及溶洞状态,并结合隧道结构特点,采纳C15泵送混凝土回填。为减小流塑态的泵送混凝土对支护结构的冲击力和侧压力,回填应付称、分次、分层施工完成,隧道支护结构双侧混凝土面每次施工高差不得超过,层厚不大于30cm,每次泵送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2m,且方量不超过50m3。 监控量测在洞身开挖施工进程中,每5m设一组监测点,要紧监测项目为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紧密监视每一工况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形并及时反馈,指导下一步施工。 4终止语
通过以上处置方法的实施,平安通过了此处溶洞,经长时刻不中断量测说明,该段围岩变形已稳固,支护结构表面无明显渗漏水现象。尽管平安通过了此处溶洞,而且这次处置方案也直接为后面的几处溶洞的处置提供了借鉴体会,可是在尔后的岩溶隧道施工中,必需增强地质超前预探、预报工作,对隧道前方岩溶进行准确预测,并提早做好穿越岩溶溶洞的应急预案,避免突泥和突水的发生。需要引发广大业内人员注意的是,溶洞处置一样只注重结构的环向刚度的增强,较为轻忽结构的纵向刚度的增强,如此会因溶洞前后侧结构基底刚度不同而致使后期运营时衬砌病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主编.《铁道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下册)
[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铁道部.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M].第1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冯卫星,况勇,陈建军.隧道坍方案例分析[M].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袁真秀.浅谈对隧道坍方的几点熟悉[J].隧道建设.2001.(3). [5]陈豪雄,殷杰.隧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