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调查研究——以M县为例

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调查研究——以M县为例

来源:筏尚旅游网
财务·金融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1期(总第463期)

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调查研究

——以M县为例

王 平1,2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100;2.元江县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云南 元江 653300)

[摘要]农村资金互助会是由村民自愿参加成立,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非盈利性互助资金组织,以财政补助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会员费等作为互助资金,向会员提供小额借款服务,不吸收存款,不对外借款。对M县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资金互助会对该县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有效缓解农户生产资金不足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金互助会;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 M县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现状

为有效解决农村群众生产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增强农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M县结合实际,自2013年在村级积极组建发展了农村资金互助会,有效为会员农户提供小额借款服务,并取得了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缓解群众融资难问题、创新帮扶模式、增强群众诚信意识、增加群众收入等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底,该县共发放宣传资料14201份,成立资金互助会81个,吸收会员4346户,互助资金总额1175万元,资金互助会累计发放借款895万元1891笔、累计收回借款488万元1056笔,资金互助会实现资金占用费收入27.8万元,农户借款后投入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收入2238万元,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943人次。

金互助会正常运行。

四是落实补助资金,保障互助资金。积极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扶贫挂钩联系单位帮扶资金和争取社会各界捐赠资金,保障资金互助会互助资金。

五是精准发放借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发放借款工作力度,按照章程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发放借款环节,精准发放借款,着力缓解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村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为助推扶贫攻坚工作和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促进作用。

六是收回到期借款,保证资金安全。高度重视收回借款工作,按照章程规定,时时掌握借款到期情况,并在借款将要到期前,提醒借款会员筹集资金做好到期还款准备,确保借款按期收回,保证资金安全。

3 存在问题

3.1 资金互助会发放借款率低

2018年底,该县81个资金互助会发放借款余额435万元901笔,资金发放率37%(435万元/1175万元)、资金闲置率63%<(1175万元-435万元)/1175万元>,发放率小于闲置率,资金互助会发放借款率低。导致发放借款率低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经济发展相对好的村互助会会员嫌借款额度偏低,解决不了大额资金短缺问题,存在不愿意借小额资金现象;二是部分村资金互助会领导班子存在思想顾虑,怕放款资金收不回来;三是部分村资金互助会领导班子对试点工作重视不够,发放借款工作力度不强。3.2 部分借款农户尚未归还到期借款存在风险

部分借款农户还款意识不强、诚信度不高,经资金互助会多次提醒催收也不归还到期借款。截至2018年底,该县资金互助会尚未收回到期借款9.9万元23笔,存在互助资金流失风险隐患。3.3 互助资金规模小

(下转P294)

2 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宣传动员,全力组建互助会。采用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议、村组干部口头宣传、新闻报道等方式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户知晓成立资金互助会的目的意义、运作方式和入会条件等,保障农户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激发广大农户自愿组建资金互助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为提高资金互助会管理水平,该县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资金互助会管理人员、乡镇(街道)农经中心和财政所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资金互助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财务代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资金互助会规范化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正常运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制定了资金互助会章程、财务委托代理、会计科目、借款还款、票据管理、业务流程、统计检测等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互助会经营管理,保障互助资金安全,确保资

[收稿日期] 2019-04-18

[作者简介]王平(1977—),男,哈尼族,云南元江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营管理。

-96-

科教论坛

“双链”整合的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农业产业、资源禀赋和生产专业化的现状,通过“立足产业、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承载”的多层次协调,充分利用农民培训资源、农业产业化组织培训资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资源和农业产业技术骨干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资源,构建多维度、多形式的“农科教结合”的“升级版”;促进重点办学体系的区域集群和多维度协调,构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协调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等部门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积极制定创新工作机制,聚集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资源优势,广泛吸引各类力量参与,共同推进培育工作,形成共同经营的新局面。

3.4.3 多方合作联动机制。新型农民的培育是涉及政府、社会、农民等方面的系统工程,研究制定培育主体之间、培育对象之间、培育主体与培养对象之间三个方面的联动机制,保障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为此,需要搭建好政府、社会和农民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政府通过建立政策平台,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牵头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社会和农民建立联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各经营主体为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1期(总第463期)

新型职业农民搭建工作平台,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同时,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应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紧密结合,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营造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农民赞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 结语

安徽是中国传统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安徽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把安徽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以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和深入的思考,重点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体系和机制,为安徽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有关机构和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编写

组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32).

[2] 优势取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研究[M].张水玲著.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18,3(65).

(上接P96)资金互助会资金来源有限,截至2018年底,该县81个资金互助会互助资金总额只达1175万元,平均每个资金互助会互助资金14.5万元,按每笔借款5000元计算,每个资金互助会只能发放29笔借款,也就是只能覆盖29户会员农户借款,满足不了更多会员农户的借款需求。3.4 资金互助会管理员专业素质不高

资金互助会相似农村金融机构,需要由懂金融业务知识的人才来经营管理,然而资金互助会管理员村干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且不懂金融业务知识,没有从事过相关经济行为的经验,风险管理观念淡薄,专业素质不高,与资金互助会经营管理要求有差距。

4.3 拓宽互助会资金来源渠道,壮大互助资金规模

一是政府整合各类资金,建立财政扶持资金互助会发展基金,每年支持一定数额的互助资金;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与资金互助会合作,将适合会员农户的普惠金融产品业务委托给资金互助会,信贷资金发放到分散的会员农户手中,这样既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弥补了资金互助会资金短缺的缺陷。

4.4 强化培训,提升互助会自我管理能力

针对资金互助会管理员专业素质不高的实际,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资金互助会管理员和会员的金融业务知识、风险防控和管理经验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会员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4.5 强化措施,狠抓各项制度落实

各级政府加强资金互助会的日常监管工作,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开展风险排查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按照制度先行、示范引路、分步推进、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引导,审慎发展,切实防范借款风险。

[参考文献]

[1] 浙汛.温州三位一体部署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

2013-06-25.

[2]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实施意

见[J].丽水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10).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发放借款力度,提高发放借款率

进一步加大发放借款力度,向会员精准发放借款,着力缓解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增加会员收入。一是引导村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消除当心放款资金收不回来的思想顾虑,重视发放借款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激励更多的讲诚信、有借款需求及有还款能力的农户加入资金互助会会员,扩大服务范围,使更多的农户借到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4.2 加大到期借款收回力度,保证借款资金安全

压实乡镇(街道)、村级工作责任,督促狠抓到期借款收回工作,千方百计将到期借款安全收回,保证借款资金安全,循环发放借款给会员,提高农户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2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