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开题报告-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措施

开题报告-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措施

来源:筏尚旅游网
--

海 南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院 指导教师 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措施 学 号 专业年级 职称、学历 计划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0日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的: 以企业内部控制的知识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国内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所出现的缺陷,进行相应的探讨和追究,并从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提出有关的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低效和不规范运作都可归结为内部控制的缺失。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目标和内部控制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合理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完善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得格外重要。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先后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多个发展阶段。 1992年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发表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用以帮助企业及其他主体评估及改善内部控制体系,该框架一度成为西方其他国家制定框架体系所借鉴和引用的标准模版。文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责任”,强调了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揉和了管理和控制的界限,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美国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强制性要求企业依据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并要求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为了更好的配合《萨班斯——奥克斯法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在对原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扩展和延伸的基础上,突出强化了风险管理的内容。打破了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得更加紧密。报告要求审计人员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报表本身,应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上,将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定位在直接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行为人。该框架的发布,标志着--

--

内部控制进入了与风险管理融合的新时期,为美国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标准框架,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起步比较晚,但这几年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也有一些比较显著的进展。 财政部在2001 年~2006年先后颁布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固定资产”、“存货”、“筹资”、“对外投资”、“担保”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2006年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委发布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在企业范围内贯彻实施,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同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一个指导框架,并要求其在年报中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设情况与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和披露。 2006年7月,由财政部牵头发起的,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共同参与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简称CICSC)"正式成立,研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设、推进等问题。该委员会的成立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 2008年5月,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等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规范,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在原先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基础上的延伸和完善,一方面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体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全面和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弥补了以前对企业的全局性掌控和整体战略关注较少的不足,充分考虑到了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影响;另一方面直接借鉴国际上COSO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中提到的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与我国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很多人--

--

将这份文件比作《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中文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包括18 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这些法规的陆续出台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法律保障,规范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手段、方法和原则。因为吸取了国外理论经验,同时结合了我国的实际国情,成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方向和实际应用的准绳。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理论依据: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研究内容: 当前许多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和严重,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是当代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也将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会计内部控制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最理性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也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

--

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完善的基本起点,是现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论文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概念 (二)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三)内部控制基本内容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四)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五)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亟待完善 (二)内控目标忽视运营效率 (三)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四)内部控制缺乏整体性 (五)内部审计职能无从发挥 四、内部控制措施 (一)充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增设风险防控机制内容 (四)强化其内审结构的作用 (五)尝试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钱小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加强措施》.河北企业,2010(5). [2]栗军.《浅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9). [3]孙娜娜.《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9). [4]肖巍.《浅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改进》.财经界,2010(1). [5]夏笑丽.《浅析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6]李凤鸣,《内部控制学》2002; [7]朱荣恩,徐建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996 [8]财政部,,审计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http://t.cn/SUuxpc [9]财政部,,审计署.《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http://t.cn/SUuJfI [10]徐玉德.《论内部控制构建》.审计理论与实践,2008,(12). [11]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1) [12]林德俊,曾立.《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07,(3) [13]刘鹏飞.《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途径》.财务与会计,2005,(11) [14] 周娟,申凌.《试论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管理纵横,2007,4 [15] 葛家澎,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研究方法: --

--

论文采用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阐述对内部控制理论及意义,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 规范分析法,包括综合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演绎等,通过对收集到资料的整理、加工,采用归纳推理等方法。 文献研究法,即根据研究课题,通过调查文献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研究步骤: 本论文主要通过参考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主要是从图书馆的书籍,期刊和在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上搜索有关内部控制的资料以及大学所学教材等方面参考。 2.通过上网搜索一些具体的案例,从而加以分析和利用。 3.通过询问指导老师的意见,与指导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内部控制在企业方面的现状,从而获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4.对文献资料和交流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借鉴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进行论文写作。 5.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及时与导师联系,对开题报告进行不断地完善,待论文初稿写出来再与指导老师联系进行有关细节方面的修改以致完成毕业前的论文写作。 进度安排: 预计在4月20日之前完成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1月1日—11月14日,根据论文题目搜集文献资料为写开题报告做好准备 11月14日—11月28日,写开题报告并上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11月29日—12月5日,对指导老师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

--

12月6日—12月31日,再次搜集资料并做具体分析 1月1日—3月19日,依据开题报告正式开始写论文 3月19日—4月19日,交指导老师批阅,并做好修改工作,完成论文 4月20日,定稿打印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 重点和难点: 1.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对基本内容的理解。 2.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3.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预期结果: 1.清楚明白的阐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意义。 2.准确指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提出合理的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成果形式: 毕业论文 学生签名: 2011年11月30日 --

--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的意见) 本课题针对当前国内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缺陷,从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进行相应的探讨研究,进而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选题有意义,计划可行,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开题指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