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世玉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9年第8期
摘要:作文以其分值之大、用时之长堪称“天下第一题”,如何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下水作文”的意义和实践操作两大方面谈几点个人理解和做法。
关键词:下水作文;意义;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069
教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不能只是站在岸上说教,还必须亲自下水示范。同理,教别人写文章,教者自己必须会写文章。也不应只是说说理论,也应亲自写写,是为“下水作文”。有人说:“得高考者得人生,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这种说法虽然失之绝对,但它肯定作文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倒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现在还有多少语文教师在坚持写“下水作文”呢?笔者现实所见寥寥无几。为什么?笔者认为,可能一是因为教师忙,二是因为人的惰性——懒得写,三是因为作用不明显。不过,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告诉笔者,教师“下水作文”有一定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作文教学方法、过程往往因人而异,笔者的作文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三步:布置、提示——构思、写作——批改、评讲。第三步尤其重要,务必要通过评讲让学生有所感悟、收获、提高。是“蜻蜓点水”式的空洞说教,还是“深入浅出”的现身说法?这取决于教师所下的功夫有多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做批改笔记以记下学生习作的优缺点为评讲准备资料之外,还有就是“下水作文”,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经验。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的书写、卷面、思路、主题、文采,但“光说不练”与“现身说法”,学生应该更喜欢后者。言传身教是教书育人之上策。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做个被学生喜欢、有威信的教师,大胆地在学生面前露一手以显示自己的勇气和能力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也许教师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比如书写不够美观、素材不够新颖,比如构思不够独特、文句不够精彩。但这又何妨呢?其实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有时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斗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憾才最真实、最动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只要用心写了,必有值得学生借鉴之处。纵有不足也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能力、有勇气,坦诚、真实的教师学生不会不佩服、不喜欢。良好的师生关系必定有助于教育教学。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写作能力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当有一桶水。”“下水作文”不仅能让教师切身感受作文题目的难易深浅,为学生作文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还能发现自己写作的软肋,为日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提供方向和目标。
比如,笔者通过“下水作文”发现自己在素材积累上的匮乏和文采上的欠缺。讲人物总离不开陶渊明、李白、鲁迅等,引用诗句也就是那几句。为此,笔者不仅以切身体验告诫学生要多读相关书籍、关注时事热点,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在休息日泡图书馆多阅读、多关注、多积累。
既然“下水作文”有这些好处,那么具体怎样操作呢?
1. 什么时候写
笔者往往是和学生同步写作的。这样做有两点考虑:一是趁热打铁,二是控制时间。在作文过程的第一步——布置、提示,笔者往往会对作文题做深入全面的思考,从而给学生作有价值的启发性引导。这时笔者的写作冲动最强、状态最佳。而过了这个时段,写作的灵感就不见了,写作冲动也变弱了。还有就是和学生同步写作既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又能够严格控制自己的写作时间,一举两得。
2. 写好之后怎么处理
这里要讲到作文教学的第三步——批改、评讲。笔者往往是全批全改,划等级、找亮点、提不足、作简录。评讲时既讲个性也将共性,既说亮点也说不足。最后是美文欣赏,不仅在课堂上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而且将学生的作品复印、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这其中教师也要读和复印张贴自己的“下水作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却没有得意忘形,没选上的学生羡慕不已却也没有灰心丧气。你追我赶的学风悄然形成。
春江水暖鸭先知,心动不如行动,说到不如做到,实践出真知。“下水作文”岂是笔者三言两语所能尽述的。文中所言只是笔者一人一时之得,疏漏、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如若对读者有些许启发,笔者足矣。
“下水作文”,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安徽省来安中学 2392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