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刘希芳 2012.9
同学们大家好!
进入高三,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大家很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如果这些心理现象不能得到良好的调整,就会给高三阶段的复习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必将会对高考产生不利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高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信心挫败。
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又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高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这是不可能的。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后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
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高中的最后一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
再次学习要有毅力。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第二个易出现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
上高三了,按理说应该努力学习,可有的同学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的同学也想上课好好听讲,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些同学因高三学习任务加重,因此,一到晚上便大搞“夜战”,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以便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其次要学会自我减压。
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同学们心理加上一道法码;一些同学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异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
再次做些放松训练。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驰,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第三个易出现的问题:攻不下关,情绪焦虑。
一些高三学生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同学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有的学科再怎么去“攻”它,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考得“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策了,甚至对它丧失了信心。
很多同学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考试常常失败,当失败的次数多了以后,同学们从这门学科中获得的全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因此也就减少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潜能开发。
所以,学生们应多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沟通,善于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注意一点就是把时间用在难题上的同时,也要花一点时间在基础知识上,尤其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其实,考试中基本知识就占了80%,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个基本知识点,在保证基本知识少丢分的情况下,我想剩下的20%的综合题和难题,你也会拿到一些分数的,这样你的试卷的总分就会很高。所以学习是要讲策略的。
第四个易出现的问题:作息不当,效率不高。
在高三学生中,有很多人提到自己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白天经常想打瞌睡,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长此下去,许多同学就觉得很疲惫。
对于此类问题,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尽管学校和老师一再地强调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但事实上仍有太多的学生进行“学习疲劳战”。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临考前,保证自己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
“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不是我们学习不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学习不是谁用的时间长谁就一定能够成绩好,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第五个易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家长的压力。
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和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的期望过高。不少学生说:“父母对我们真的非常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千叮咛万嘱咐,精神上殷切期望,但使我们感到在关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压力。”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变对立为合力。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并且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告诫孩子,要把握机会,考入重点大学,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想法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作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
平时父母对你学习上的叮咛、考试分数的唠叨,实际上都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子女,不应该过多计较父母的语言、态度、方式、方法,而应该更多地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父母对你学习的态度放心,对你努力的行动满意。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将父母对你的期望转化成你们的共同目标。
其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变压力为动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出于自己内心的良好愿望,可能有时也是非常理想化的。他们忽视了孩子个人的需要,父母的不良暗示造成的影响,但不知压力过大就会变成阻力。父母方面的积极性只是我们的外动力,在内动力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只能成为一种压力。所以内外动力的协调,最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当我们觉得父母的期望过高时,应该主动与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父母,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转达给父母,让父母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能力,客观地评价期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变压力为动力。再次要学会调整期望,挖潜力为实力。只有合理、合适的目标才会激发人去努力,“跳一跳摘果子”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不管怎么跳都摘不到果子,那么不论果子多大,也无法引起兴趣。
因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期望,只会使人产生自卑和抑郁,最终选择放弃。我们应该与父母坐下来,认真分析自己现有的实力,了解期望考入学校的实际要求,如去年的招生名额、入学的分数等等。根据自己现有的成绩基础,权衡录取的可能性,把努力的限度保持在自信而不自满的程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送给高三的你们几句话:
(1)要取得高考理想成绩,需要才智、习惯、心态、方法等各方面做得优秀产生的合力,而才智、习惯、心态、方法等,无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足以在那场考式中使你一败涂地,而不论其他方面是不是做得更好。
(2).高三一年复习路,把道路看清楚,把攻克各个难关的计划制定完善,这个计划包含了心态的定位,冲刺的计划,科学而个性的方法。
(3).在正确的规划与部署之后,三个字:就是做、做、做。只争朝夕,是种精神,这种紧迫,不是体现在心态上,而是体现在计划的周密,学习的高效,和生活细节的习惯化上。
(4).攻克一个个难关,需要战胜自我的强大的自信力。自信有个天敌,就是自我动摇与怀疑。在考试成绩暂时出现负相关的时候,在名次出现波动的时候,在遇到各种大大小小挫折的时候,自信往往会让位于自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计划,怀疑自己的方向,进而某一个时期内,在低效与焦虑中徘徊。骆驼为什么会在沙漠里一直往前走,是想着前面有泉水、有绿洲,这就是一种信念和希望,只要信念不息、希望还在,生命的泉水会汩汩流淌,人生的绿州会生机盎然。”
(5).高考崛起的秘诀,只有二个字:严格。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考核,让纪律生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去赢得那场改写人生的考试,从外部行为内化到心理,到精神,自觉而愉悦地接受管理中的一切规范,就是作为学生赢得改写人生所需分数的最大智慧。相反,归寝说话,自习课做小动作,上课分心,课间嬉戏无度,玩手机,进网吧,甚至抽烟打架,逆学校纪律而行,我以为,以此行为在四中的环境中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十七、八岁,这才是最大的愚蠢。因为他拒绝了学校为他提供的最好资源,
丢弃了学校给予他的最宝贵的成长财富。人的聪明才智,不在于改造环境,而在于对环境的顺应,并从中借得它的文化所包含的固有的推动力量。
(6).赢得高考的经验都是相似的,输掉高考的人各有各的致命缺陷。只是,这缺陷可能只是微不足道、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生活细节。只是,每年的那些落榜者,在反思自己的时候,都毫不例外地看到那个学科基础不好、哪些题没做好、哪部分内容没有复习好,而忽略查找自己身上哪种习惯是那个“马蹄钉”,是那个“小石块”(骆驼之死),于是这些人即使进入高四,习题多做了几本,书多学了几册,再和高考狭路相遇,依然要走“麦城”,依然铩羽而归。良好的个性习惯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这句老话是我再次送给大家的最重要真理。许多同学倒下,不是倒在试卷上,而是倒在各种不同的习惯上,倒在对那些习惯的不以为然上。拒绝个性习惯的磨炼,等于是拒绝了成功与成才。拒绝了个性习惯的矫正和培植,等于拒绝了高考伸向你的橄榄枝。一个人是否成长为有用之才,不取决于其他的,完全取决于拥有什么样个性习惯的他自己。一个学生能否赢得高考,不取决于其他东西,完全取决他拥有了什么样的个性习惯。
(7).成功的心态是什么?成功者是什么?“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愿意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把一般人不愿做的事,不敢做的事,做不到的事做了,也就说明你具有了成功者的心态,当然,你也就从一般人中脱颖而出。用静气的我战胜浮躁的我;用阳光的我战胜阴暗的我;用洒脱的我战胜狭隘的我;用简约的我战胜复杂的我;用有序的我战胜盲打的我;用计划的我战胜低效的我;用不屈的我战胜自卑的我。这七个战胜,促使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因素,转化为分数,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定律》一书中把积极的心态称作黄金定律。天才和伟人之所以与众不同,其决定因素不是智商的超常,更不是技能的高超,而是适时调整的积极心态。
各位同学,新的学期就是事业的新起点,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求真务实,以爱心和智慧铺就我们人生的坦途,谱写我们四中发展的新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