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实 习 报 告
系 别: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 专 业: 测绘工程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年3月19日
XXXXX学校
2012年3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概况 ............................................................................................................... 3 1.1 实习目的 ............................................................................................................. 3 1.2实习地点及当地概况 .......................................................................................... 3 1.4实习单位 .............................................................................................................. 3 二、实习内容 ............................................................................................................... 3 2.1任务概述 .............................................................................................................. 3 2.2规范依据 .............................................................................................................. 4 2.3 测量要求 ............................................................................................................. 4 2.4主要技术精度指标 .............................................................................................. 4 2.5控制网设计 .......................................................................................................... 5 2.6测量方法 .............................................................................................................. 5 2.7数据处理 .............................................................................................................. 7 三、实习成果 ............................................................................................................... 8 四、实习体会 ............................................................................................................. 13
2
一、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实际工作,培养和强化社会沟通能力;
配合毕业论文写作,开展调查研究,培养面对现实问题的正确态度和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树立新的发展起点和目标,通过实习,认识社会的需要,发现自身差距,培养锐意创新进取的精神;
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适应毕业后实际工作的要求。
1.2实习地点及当地概况
本次实习地点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地处中原,居中国经济战略承东启西的枢纽地带,是进入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门户。它北临黄河,南依洛水,有近5000年历史,既是一座中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资源丰富、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科技实力雄厚的新兴工业城市,现辖1市8县6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总人口615万,市区人口140万。
1.3 实习时间
2012年2月13日-2012年3月17日
1.4实习单位
XXX有限公司
二、实习内容
2.1任务概述
受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某小区3#、5#、16#楼沉降观测工作。该小区
3
3#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3.1米,总建筑面积10006.05平方米;5#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3.1米,总建筑面积13355.5平方米;16#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3.1米,总建筑面积13320平方米。3#楼计划布设沉降观测点10个,5#、16#楼计划布设沉降观测点各12个,每栋楼计划观测次数12次。
2.2规范依据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 洛阳市建设委员会文件 (洛建[2006] 327号)
2.3 测量要求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要求施测。 按重要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等级:二级。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后提供《沉降观测报告》。
观测周期内,如发现建筑物不稳定或其他异常情况,由双方协商,根据情况确定需要增加观测的周期和次数。
2.4主要技术精度指标
测量仪器采用WILD N3(DS1型)精密水准仪配合铟瓦水准尺,外业作业人员4~6人。
根据《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要求,二级沉降观测的主要精度指标如下: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环线闭合差限差w≤±1.0n mm (n为测站数);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n mm (n为测站数);
4
基辅分划读数差≤±0.5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0.7mm; 最大视距50m; 前后视距差≤2.0m; 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视线高度≥0.3m。
2.5控制网设计
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了较为稳定的位置,埋设水准基点。根据实际需要埋设3-4个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水准基点埋设深度15.0米左右,距建筑物距离大于2倍基础宽度;工作基点埋设深度2.0-3.0米,距建筑物距离大于1/2基础宽度。
采用两个层次分级布网的形式,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基本控制网,按二级水准精度测设;由水准基点(或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组成沉降观测线路,按二级水准精度测设(部分支线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采用普通水准联测水准基点和附近城市高程点,引入起算数据。
2.6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采用WILD N3(DS1型)精密水准仪配合3.0米铟瓦水准标尺和2.0米铟瓦水准标尺。
精度要求按《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二级要求执行,相关操作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执行。实际作业时,主要限差尽可能控制到1/2限差之内,适当提高标准以保证观测质量。
沉降观测精度估算
根据规程规定,绝对沉降的观测中误差按低压缩性地基的类别,选择m0=±0.5mm。
根据网型设计,预计本工程沉降观测最长附合路线测站数≤12,线路中最弱点高程的权倒数取QH=6。顾及部分沉降点需采用支线自线路中的沉降点引测(最多三站),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沉降水准线路的站数n=9,则最弱沉降点沉降量
5
的观测中误差mi最大m站n/2
对于DS1型仪器,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取每测站高差中误差m站0.16mm则:mi最大0.34mm,完全可以满足二级沉降观测沉降量观测中误差≤±0.5mm的要求。
观测方案
采用WILD N3精密水准仪观测时,仪器(DS1型)标称精度为:
md3.92103mm
本工程按二级沉降观测要求,取d50mm,m00.5mm,则每周期的观测线路数r为:
r(m2/m0)20.151
根据《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规定,至少应采用单程观测。 按二级建筑沉降观测的要求,控制网及沉降点的首次观测采用往返测量,并形成二等水准闭合环,各沉降观测点尽可能位于水准闭合环上。个别支点应同测站、同尺子、同精度观测。控制点间应保证双站上点,沉降观测点单站上点时应加零点差改正,首次观测成果作为本次监测的基准资料保存。从第2次开始,沉降点的观测及控制网复测按单程观测,并形成闭合环或附合线路。支水准线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它操作上的要求参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中二级水准观测的要求执行。
根据实际情况,观测时,各项限差指标尽量控制到1/2限差范围内,最大不超过2/3限差,以保证观测质量。
根据要求,每栋楼总观测12次。具体的观测时间为: 主体施工期间: 观测7次; 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期间: 观测5次;
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不稳定或其他异常情况,应与甲方协商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建筑物沉降稳定阶段的认定,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
6
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对于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d表示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主要操作要求:
测量仪器和设备应固定,使用前应进行鉴定,使用时进行检校;仪器i角应小于15″;
进行观测前,仪器应置于通风处适应30分钟以上;观测时,水准尺圆水准器气泡应居中,并采用辅助杆;
阳光下观测应采取遮阳措施,迁站时仪器应加防护罩;单双站仪器架腿应调转180度;
测站一般不允许仪器调焦,微动螺旋应统一采用旋进方向;视距采用皮尺丈量,测站点应在实地标定下来,以保证每次均在同一位置观测;
控制点间每次均应保证双站上点闭合或附合;
观测者及作业人员应固定,且每次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等各种影响建筑物沉降变化和异常情况;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2.7数据处理
平差方法:采用清华山维NASEW平差软件进行平差。简单附和路线手工计算。
沉降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和比较方法对控制点进行稳定性检验。以2倍测量
中误差为限检验观测点的稳定性。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剔除观测误差对沉降变形结果认定的影响。
7
三、实习成果
图1 沉降点平面布置图
图2 沉降观测基准点平面布置图
8
表1 水准基点观测计算(第n次2012-2-25)
点号 BM1 BM2 BM3 BM1 闭合差 限差= 高差(m) 0.227125 -0.051450 -0.175700 -0.000025 0.3×√n= 距离(m) 77.4 84.3 139.2 300.9 5.203(mm) 改正数(m) 0.0000064 0.0000070 0.0000116 改正后高差(m) 0.2271314 -0.0514430 -0.1756884
高程(m) 139.0167000 139.2438314 139.1923884 139.0167000
计算: 校核: 此次BM1为起算点推算BM2、BM3.
表2 3#楼沉降观测(2012-2-25)
点号 BM1 C5 C2 C1 C10 C9 BM1 闭合差 限差= 高差(m) 1.390950 -0.060375 0.121000 -0.054000 -0.008250 -1.388600 0.0007250 1×√n= 测站数 2 1 1 1 1 2 8 2.828mm
9
改正数(m) -0.0001812 -0.0000906 -0.0000906 -0.0000906 -0.0000906 -0.0001812 改正后高差(m) 1.390769 -0.060466 0.120909 -0.054091 -0.008341 -1.388781 高程(m) 139.0167000 140.407469 140.347003 140.467913 140.413822 140.405481 139.016700
表3 间视沉降点计算
C5 C9 点号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3 C4 C8 C7 C6 0.033725 -0.001050 -0.000425 0.048400 0.002775 高差(m) 备注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高程(m) 140.407469 140.441194 140.406419 140.405481 140.405056 140.453881 140.408256 高程(m) 140.4679 140.3470 140.4412 140.4064 140.4075 140.4083 140.4539 140.4051 140.4055 140.4138 表4 本次沉降点高程(第N次)
表5 5、16#楼沉降观测(2010-11-10)
点号 BM3 B6 B7 B11 B12 A7 高差(m) 1.106975 0.035025 0.038300 -0.052575 0.110225 0.052300 测站数 1 1 3 1 1 1 10
改正数(m) -0.0001236 -0.0001236 -0.0003708 -0.0001236 -0.0001236 -0.0001236 改正后高差(m) 1.106851 0.034901 0.037929 -0.052699 0.110101 0.052176 高程(m) 139.1923884 140.299240 140.334141 140.372070 140.319372 140.429473
A13 A4 A14 A12 A11 A9 A8 BM3 闭合差 限差= B7 A7 A13 -0.037200 -0.007500 0.110150 0.134450 -0.020175 -1.254025 0.0022250 1×√n= B8 B9 B10 B1 B2 B3 B4 B5 A6 1 1 1 2 1 1 3 18 4.242mm 高差(m) 0.039400 -0.021050 0.029175 0.070125 2.939125 -0.0033 -0.115125 0.011875 0.039800 -0.035750 11
-0.0001236 -0.0001236 -0.0001236 -0.0002472 -0.0001236 -0.0001236 -0.0003708 -0.037324 -0.007624 0.110026 -0.213972 0.134326 -0.020299 -1.254396 高程 140.481650 140.444326 140.436702 140.546729 140.332757 140.467083 140.446784 139.192388 高程(m) 140.334141 140.373541 140.313091 140.334141 140.404266 143.273266 140.330841 140.219016 140.346016 140.429473 140.469273 140.481650 ` -0.213725 表6 间视沉降点计算 140.334141 140.373541 140.313091 140.363316 140.404266 143.273266 140.330841 140.219016 140.346016 140.429473 140.469273 140.48165
A4 A14 A11 点号 B6 B7 B8 B9 B10 B1 B2 B3 B4 B5 B11 B12 A7 A6 A13 A5 A4 A2 A3 A14 A1 A12 A11 A10 A9 A8 A5 A2 A3 A1 A10 -0.012100 -0.002400 -0.001375 0.225875 12
备注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间视 140.445900 140.444326 140.432226 140.441926 140.436702 140.435327 140.332757 140.558632 高程 140.29924 140.334141 140.373541 140.313091 140.363316 140.404266 143.273266 140.330841 140.219016 140.346016 140.37207 140319372 140.429473 140.469273 140.48165 140.445900 140.444326 140.432226 140.441926 140.436702 140.435327 140.546729 140.332757 140.558632 140.467083 140.446784 140.445900 140.444326 140.432226 140.429826 140.436702 140.435327 140.332757 140.558632 高程(m) 140.2992 140.3341 140.3735 140.3131 140.3341 104.4043 143.2733 140.3308 140.2190 140.3460 140.3721 140.3194 140.4295 140.4693 140.4817 140.4459 140.4443 140.4322 140.4298 140.4367 140.4353 140.5467 140.3328 140.5586 140.4670 140.4468 表7 本次沉降点高程(第N次)
四、实习体会
毕业实习是我们即将踏入社会的热身,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首先,我更加熟悉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通过实践仪器的操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并且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灵活使用这些经验。
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本次实习是参加生产实践,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最后要感谢学校和实习单位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 感谢指导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热心帮助,使我圆满完成了这次校外实习,这次实习真的是受益匪浅!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