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琴的记谱方式是
A:简谱 B:五线谱 C:减字谱 D:工尺谱 答案:C
2. 瞎子阿炳创作的经典二胡曲目是
A:《流水》 B:《二泉映月》 C:《龙船》
D:《昭君出塞》 答案:B
3. 昆曲在_______年被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A:2007 B:2001 C:2003 D:2005 答案:B
4.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
A:白沙细乐 B:山西鼓乐 C:江南丝竹 D:南音 答案:D
5.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A:赵元任 B:田汉 C:李叔同 D:聂耳 答案:D
令人迷醉的古希腊艺术
1. 古希腊雕塑原作大多已毁损或轶失,不过后世的复制品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
最重要的复制品主要来自: A:古埃及 B:中国 C:古罗马 D:伊朗 答案:C
2. “尼多斯的阿弗洛狄忒”这一雕像体现了古典美的标准,吻合:
A:多样复杂的统一的原则 B: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C:黄金分割比
D:理性压倒感性的原则 答案:C
3. 不少品牌借助古希腊文化资源提升其知名度,其中有
A:丰田 B:辉腾 C:菲亚特 D:毕加索 答案:B
4. 古希腊艺术中的神的形象令人着迷,因为
A:它们与人的形象大同小异 B:它们与人的形象没有关系 C:它们与人的形象判若云泥 D:它们与人的形象完全一致 答案:A
5. “帕里斯的判断”与以下哪场战争有关:
A:伯罗奔尼撒战争 B:温泉关战役 C:希波战争 D:特洛伊之战 答案:D
艺术品的层面
1. 在艺术品的层面问题上,中国古代的重要观点有
A:言象意 B:虚与实 C:言与文 D:真善美 答案:A
2. 西方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层次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A:罗杰·弗莱 B:罗曼·雅各布逊 C:罗曼·英伽登 D:罗兰·巴特 答案:C
3. 根据课堂讲授,符合艺术品的五层面构造顺序的是
A:艺术形象层、艺术媒介层、艺术余衍层、艺术品质层、艺术形式层 B:艺术余衍层、艺术品质层、艺术形象层、艺术媒介层、艺术形式层
C:艺术媒介层、艺术形式层、艺术形象层、艺术品质层、艺术余衍层 D:艺术形式层、艺术媒介层、艺术形象层、艺术品质层、艺术余衍层 答案:C
4. 根据课堂讲授,在艺术品的五层面构造中,尤其能够体现中国艺术理论传统
的独特品格的层面是 A:艺术余衍层 B:艺术形式层 C:艺术形象层 D:艺术品质层 答案:A
5. 根据课堂讲授,按照中国艺术理论传统,优秀的艺术品总是会
A:把话说满 B:把话说绝 C:留有余地 D:留有遗憾 答案:C
中西美学视野下的抽象艺术
1. “积淀说”是谁提出来的?
A: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B:舒斯特姆(Richard Shusterman) C: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D:李泽厚 答案:D
2. “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最初是谁提出来的?
A:阿洛伊斯·李格尔(Alois Riegl) B: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 C:罗杰·弗莱(Roger Fly) D:亚当·斯密(Adam Smith) 答案:B
3. “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是谁提出来的?
A: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 B: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C: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D:哈罗德·罗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 答案:D
4. 《风筝不断线》一文的作者是谁?
A:吴大羽 B:朱德群 C:赵无极
D:吴冠中 答案:D
5. 1958年在巴黎Galerie Iris Clert表演行为艺术《空》(The Void)的艺术家是
谁?
A: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B: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C: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 D: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 答案:D
数字图像的媒介特性与艺术
1. 世界上第一本商业销售的摄影画册是《大自然的铅笔》
A:对 B:错 答案:A
2. 从1960年代开始,电视开始在美国和欧洲普及起来。
A:错 B:对 答案:A
3. 世界上最早正式发行的明信片出现在德国。
A:对 B:错 答案:B
4. 最早启发科学家去研究光电传导效应的元素是硅。
A:对 B:错 答案:B
5. 数字图像包括合成图像与生成图像。
A:对 B:错 答案:A
绪论单元测试
1.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B: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C: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
2.
3.
4.
5.
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答案:C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冯友兰——“乐道”;
D: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答案:D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B: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答案:C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C: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D: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答案:CD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技术的眼光; B:美学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经济的头脑; 答案:ABCD
重构文化原型 表达中国想象——科幻电影专题谈
1. 下列电影中哪一部有“诺亚方舟”原型:
A:《沙丘》 B:《2012》 C:《长江七号》 D:《流浪地球》 答案:B
2. 《流浪地球》改编自:
A:《沙丘》 B:《流浪地球》 C:《乡村教师》 D:《三体》 答案:B
3. 《疯狂外星人》改编自小说:
A:《大气层消失》 B:《乡村教师》 C:《三体》 D:《外星人》 答案:B
4. 下列影片中,不属于科幻电影的有:
A:《降临》 B:《星球大战》 C:《魔戒》
D:《哈利波特》 E:《阿凡达》 答案:CD
5. 下列电影中属于科幻电影的有:
A:《独行月球》 B:《长江七号》 C:《错位》
D:《黑炮事件》 E:《疯狂外星人》 答案:ABCE
第一章测试
1.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阿瑟·丹托 B:恩斯特·贡布里希 C:克莱夫·贝尔 D: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答案:B
2.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A: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B: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D:艺术传达主体想象 答案:C
3.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C: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D: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答案:C
4. 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艺术为道之本 B:艺术为道之文 C:艺术为道之心 D:艺术为道之根 答案:B
5. 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形式表达思想 C:形式是思想的结果 D:形式从属于内容 答案:A
6.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B: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C: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D: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答案:B
7.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A:魏晋至唐代 B:先秦两汉时期 C:宋元之际 D:明清之际 答案:A
8. 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A: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 B:艺术是形式——艺术是模仿——艺术是理念 C: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D: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 答案:C
9. 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A:艺术表现情感
B: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 C:艺术表现想象力
D:艺术是生活的本质的再现 E: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答案:ABCE
10. 以下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A:余味 B:余论 C:余意 D:余音 E:余韵 答案:ACDE
第二章测试
1. “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顾恺之 B:吴道子 C:曹仲达 D:尉迟乙僧 答案:A
2. “曹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顾恺之 B:尉迟乙僧 C:吴道子 D:曹仲达 答案:D
3. “屈铁盘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吴道子 B:顾恺之 C:曹仲达 D:尉迟乙僧 答案:D
4. “吴带当风”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尉迟乙僧 B:吴道子 C:曹仲达 D:顾恺之 答案:B
5. “锥画沙”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B: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C: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D: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答案:A
6. “折钗股”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B: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C: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D: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答案:D
7. “屋漏痕”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B: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C: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D: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 雕塑与绘画在空间形体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雕塑和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
B:雕塑是二维空间的形态,绘画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 C:雕塑是无色的,绘画是有色的
D: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绘画则是二维空间的形体 答案:D
2. 以下表述中,哪个是圆雕的特点?
A:圆雕只有一个观赏面 B:圆雕和浮雕都具有体积感 C:圆雕可以“面面观”
D:圆雕是浮雕向绘画的过渡 答案:C
3. 古埃及雕塑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A:“以对立的姿势保持躯体的平衡” B:“正面律”
C:注重面部表情
4.
5.
6.
7.
8.
D:“四个面” 答案:B
现、当代雕塑出现了哪些变化? A:雕塑的空间造型方式越来越多 B:出现了浅浮雕的方式 C:出现了石质的材料 D:以泥塑为主 答案:A
雕塑的审美方式在现、当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雕塑与绘画的区别越来越明晰 B:雕塑的内容越来越单纯 C:纪念性的作品越来越多
D:雕塑越来越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强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答案:D
雕塑的空间形体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现: A:动物雕塑 B:低浮雕 C:圆雕 D:高浮雕 E:人物雕塑 答案:BCD
雕塑的材料包括: A:“焊接” B:人工材料 C:意象方式 D:自然材料 E:“捆绑” 答案:BD
雕塑的造型包括: A:主题性雕塑 B:环境雕塑 C:具象雕塑 D:抽象雕塑 E:意象雕塑 答案:CDE
第四章测试
1. 以下那种房屋构件是因为木结构而产生的。
A:室内天花 B:木梁与木柱 C:门与窗
2.
3.
4.
5.
6.
D:台阶 答案:B
何种植物具有“四季常青,腹中空而有节,身可弯而不可折”的自然生态。 A:竹子 B:石榴树 C:莲荷 D:松树 答案:A
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在屋顶的造型上有那些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的? A:屋顶特大 B:坡形屋顶
C:屋檐四角向上起翘 D:有圆拱形屋顶 E:屋面呈曲面形 答案:CE
下列动物中的那几种常在古连筑装饰中出现并具有象征意义? A:蜜蜂 B:鹿 C:猴 D:蝙蝠 E:猪
答案:BCD
从以下楼阁中选出属于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楼阁。 A:北京天安门城楼 B:湖南岳阳岳阳楼 C:山西平遥古城门楼 D:湖北武昌黄鹤楼 E:江西南昌滕王阁 答案:BDE
以下那种非物质文化是构成乡村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 A:地方语言 B:农耕
C:少数民族文字 D:服饰 E:器物 答案:BDE
第五章测试
1. 下面哪个是包豪斯的校长?
A:迈耶 B:伊顿
C:密斯·凡德罗 D:格罗皮厄斯 答案:ACD
2. 设计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对功能的理解 B:人机关系 C:文化人类学 D:市场问题 答案:ABCD
第六章测试
1. ( )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书法的重要特征?A:章法 B:字结构 C:文字内容
D:点画的内部运动 答案:D
2. “燕尾”是隶书在形态上最重要的特征,它的出现是( A:书写时的连续摆动
B:为了弥补篆书演变为隶书时美学上的损失 C:当时特殊的书写工具造成 答案:A
3. 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迹)是( )
A:东晋王珣《伯远帖》 B:东晋王羲之《初月帖》 C:西晋陆机《平复帖》 D:魏钟繇《荐季直表》 答案:C
4. 点画边廓的形状比较复杂,而且不对称,这说明:
A:书写动作比较复杂 B:点画的内部运动丰富 C:点画内部运动简单 D:点画富有立体感 答案:ABD
5. 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
A:怀素 B:黄庭坚 C:王羲之 D:张旭 E:王铎
答案:ABCDE
)的结果。
第七章测试
1. 音乐是一种( )的艺术。
A:造型 B:感情 C:时间
D:二度创作 答案:BCD
2. 节奏如果脱离了( )的约定,表情意义会大不相同。
A:速度 B:旋律 C:和声 D:力度 答案:AD
3. 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 )。
A:当代流行音乐 B:西方古典音乐 C:中国传统器乐 D:中国民歌 答案:ABCD
4. 中国传统音乐共有( )调式。
A:5种 B:2种 C:7种 D:3种 答案:A
5. 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
A:回旋曲式 B:奏鸣曲式 C:变奏曲式 D:复三部曲式 答案:C
第八章测试
1. 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A:欢乐 B:乐器
C: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D:音乐 答案:C
2. 中西舞蹈的“反向交替”现象指的是什么?
A:指中国当代舞蹈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是重复中国古代 B:中西舞蹈的倾向既是相反的,也是交替的,从来都不一样 C:中西舞蹈在相反的方向可能交替,即可以借鉴 D:中西舞蹈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答案:A
3. 西方舞蹈在20世纪出现的两次革命指的是什么?
A:交响芭蕾的产生和形式主义的产生
B:福金现代芭蕾的产生和巴兰钦新古典主义的产生 C:佳吉列夫芭蕾团的产生和魏格曼舞蹈剧场的产生
D: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和舞蹈后现代的产生 答案:D
4. 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
A:舞蹈审美已经完全混乱,美丑不分,是非不明
B: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C:舞蹈审美已经从客观反映论走上了主观认识论
D:舞蹈审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否定了现实主义叙事性,走向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主义时期 答案:B
5. 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A:礼貌 B:礼仪 C:礼品
D:等级制度 E:道德 答案:BDE
6. 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
A:继续走原苏联学派的道路,没有必要“走向世界”
B: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C:按中国独特的方向发展,自觉抵制外来各种舞蹈思潮的影响
D: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的新舞风,在“全球化”时代能够提出影响世界舞蹈发展的独特主张
E: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答案:BDE
7. 怎样认识中国特有的“舞蹈诗”?今天多数人认为舞蹈是一种“善于抒情,而
拙于叙事”的艺术,但我们仍然在大批生产叙事性舞剧。 A:可以强调舞蹈的诗性,没必要设什么“舞蹈诗” B:它符合舞蹈“善于抒情,掘于叙事”的规律 C:“舞蹈诗”外国没有,它完全是中国人的创造
D: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舞蹈诗”,要适应国际情况,中国也不应当有 E:在中国仍需生产叙事性舞剧的时候,为鼓励大型抽象表现性舞蹈作品,
“舞蹈诗”就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划分 答案:BCE
第九章测试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近现代西方戏剧所发生的蜕变?
A:舞美上从“具象化空间”向“抽象化空间”演变的总体趋势 B:叙事上从“戏剧体戏剧”向“叙述体戏剧”的演变
C:演出上从“综合空间”向“身体空间”的剧场观念的演变 D:“身体空间”演变成为“后现代剧场” 答案:A
2. 根据戏剧的基本特性,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当众表演是戏剧现场性的核心。
B:戏剧和生活是没有边界的,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戏剧才是真实的。
C:尽管台词、走位、动作、造型、背景、灯光等等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但每一次演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
D: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可以融合所有其它艺术门类。 答案:B
3. 根据戏剧的人文维度,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戏有不同,大戏要体现民族气象,小戏则无需承担民族文化。 B:戏剧能起到教养社会民心的作用。
C:戏剧是历史的缩影,是保管人类记忆和良知的容器。 D:戏剧本身就是生活的形而上的象征。 答案:A
4.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说法,哪一种最为恰当?
A:面对西方戏剧的冲击,戏曲不能“破格”、“创格”,而应该“守格”,只有这样,才能保有中国艺术主体的纯粹性。
B: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访苏到新世纪初昆曲名列“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事实证明,只有最精微的艺术才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 C:“国剧之本质,是艺术不是剧本。”这说明戏曲表演最本质的特征是其程式化的表演,因此,行当程式、四功五法是戏曲本体之所在。
D: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体特征是程式化、歌舞化、虚拟性、综合性。 答案:D
5. 关于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剧院,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直面人类本真的存在 B:体验经典的永恒意义 C: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D:戏剧带来快乐和深刻 答案:C
第十章测试
1. “我要给观众不无裨益的惊吓。文明的保护性太强了,我们连起鸡皮疙瘩的
本能都失去了。要想打破这种麻木,唤醒我们的道德平衡,就要使用人为的方法给人以惊吓。” 这句话是哪个著名导演说的? A:安东尼奥尼 B:梅里爱 C:大卫 芬奇 D:希区柯克 答案:D
2. 关于电影(或银幕)的重要比喻或观念有:
A:窗户 B:寓言 C:商品 D:梦 E:镜子
答案:ABCDE
第十一章测试
1. 摄影的根本属性是
A:光影作画 B:客观记录 C:瞬间意念 答案:B
2. 达盖尔发明的摄影术使用的是
A:沥青法 B:火棉法 C:干板法 D:银盐法 答案:D
3. 世界上第一张数码照片于( )年问世
A:1913 B:1957 C:1981 D:1992 答案:B
第十二章测试
1. 在西方,艺术大约从什么时期开始从宗教中独立出来?
A:中世纪 B:20世纪 C:文艺复兴
D:古希腊 答案:C
2. 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A:1/2 B:1/3 C:1/4 D:4/5 答案:D
3.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谁提出来的?
A:康德 B:黑格尔 C:柏拉图 D:贝尔 答案:D
4. 谁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
A:宗白华 B:鲁迅 C:朱光潜 D:蔡元培 答案:D
第十三章测试
1.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下列哪一种论述不妥当?
A:美育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里说的“全面发展”,是指知识的全面发展;
B:审美活动给予人的是在保持生存之外的精神享受;
C:人性的完满性在于:人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而且有精神的需求;
D: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答案:A
2. 关于美育和德育的异同,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不涉及人与人的关系;
B:德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思想的层面,理智的层面),而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
C:德育是“礼”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序”;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 D:德育是规范性教育,而美育是熏陶、感发; 答案:A
3. 下列说法不妥当的是?
A:在世界的各个地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
轻文化;
B: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价值观念混乱等状况。 C:发达国家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一样发达;
D:如果不重视人的精神生活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可能成为“单向度的人”; 答案:C
4. 在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分别下列哪几项?
A: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 B: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失衡;
C:人的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失衡。 D: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 答案:ABD
5. 关于文化经典、艺术经典的教育,下面哪些说法正确?
A:一个人如果远离经典,老是读三四流的作品,老是看低俗的演出,老是听低俗的音乐,就会让那些东西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
B:一个人读的书、欣赏的艺术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环境,它会很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
C:大学应具有很浓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学习经典。
D:文化传承离不开经典,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经典;
E: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 答案:ABCDE
第十四章测试
1. 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哪一种不正确?
A:“造化”即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B:“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
C:“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万法之源。这个“心”,是非实体性的、生动活泼的“心”;
D:唐代画家张璪的这八个字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的命题; 答案:B
2. 以下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A: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方面引发生理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引发精神性的愉悦;
B:中国美学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具有不同的美感世界,其生活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C:中国古人不仅重视视觉的审美和听觉的审美,而且也重视嗅觉的审美、味觉的审美、肤觉的审美,他们的美感世界往往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美感的交会
生发。
D: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 答案:D
3. 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B:中国美学有诸多重要的命题,比如:澄怀味象、气韵生动、虚实结合、观物取象等。
C: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的创造作用;
D: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哲学和美学的目标就在于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要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
E:中国老百姓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 答案:ABCDE
4. 中国美学在自然美的观赏上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并认为万物之生意
最可观,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下列哪些说法表现了这一观点?
A:《朱子语类》:“仁是天地之生气”; B:《通书·顺化》:“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 C:《河南程氏遗书》:“人与天地一物也”; D:《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E:《正蒙·乾称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答案:ABCDE
5. 中国美学重视心灵的创造的作用,它影响、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
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B: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是精神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具有意义;
C: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D: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
E:哲学和美学应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从现实中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神圣价值; 答案:ABCD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