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美术课堂中放飞快乐

来源:筏尚旅游网
Modern Education Forum 现代教育论坛

第2卷◆第2期◆版本 1.0◆2019年2月 文章类型:论文 刊号(ISSN):2630-5178 在美术课堂中放飞快乐

陈琳

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小学 DOI:10.32629/mef.v2i2.70

[摘 要] 成功的美术教育教学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让学生体验艺术在欣赏和创造中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用画笔自由表达情感,展现各自的内心世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愉快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课堂上感到快乐。 [关键词] 小学美术;愉快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应该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对姐妹。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灌输和培训,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美术创作,就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课程实际上是更受学生欢迎的科目,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对美术课程和绘画的兴趣远远高于别的科目。想要一直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不分散,必须从教法入手,让孩子在课堂中眼睛和嘴巴一起移动。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创造性的、开放性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找到快乐,体验快乐和获得快乐是很重要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主宰课堂气氛的有力武器。绘画是每个孩子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感到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经验的重中之重。

1 美术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游戏”这项活动。游戏激发学生大脑,满足了孩子的好玩天性,通过大脑中最感兴趣和最有创意的领域和孩子的兴趣,能让孩子们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完美结合。在新课程中大部分的美术内容都有一些潜在的

[参考文献]

[1]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2016,(04):71-73.

[2]刘宪军,陈世才,赵桂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08):667-668+680.

[3]王志旺,任远,杜丽东,吴国泰.基于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效果比较研究[J].药学教育,2018,34(03):68-71.

[4]李莉环,马骊.“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及培养策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6):57-59+76.

[5]龚媛媛.案例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学

Copyright c This word is licensed under a Commons Attibution-Non 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游戏。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探究课本材料,充分发挥美术材料中潜在的游戏组成部分。教师利用游戏教学手段,鼓励学生更自主地完成美术创造。在制定课堂教学游戏的名称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教师命名游戏的具体内容,也要以吸引学生和美术课程内容的特点紧密结合。如“美术大观园”,“猜猜它是谁”,“我是小画家”等。在游戏中,学生的热情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兴趣也会十分饱满。游戏教学可以使学习过程轻松活跃,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2 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艺术,还要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并在欣赏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做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老师对欣赏课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很多美术欣赏课已成为“睡眠课”,“讲话课”或被老师粗粗带过。失去学生发挥自己审美情感的机会,失去了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来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如在讲《聚聚散散》这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欣赏画家吴冠中的墨彩画《野藤明珠》。为了让大家都了解作品的意义,了解画家的技法,我带他们浏览了多个网站中吴冠中的作品,并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它的作品。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 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3):79-81.

[6]魏秀云.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23-24.

作者简介:

宋鹏霞(1990.12-)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教学改革项目:案例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探索(项目编号KGXM201704)研究成果。

33

Modern Education Forum 现代教育论坛

第2卷◆第2期◆版本 1.0◆2019年2月 文章类型:论文 刊号(ISSN):2630-5178 意识到了”聚”和“散”。课堂上我只介绍了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欣赏作品、感受作品。在欣赏作品时要求学生思考画的是什么?是如何绘画的?使用了哪些笔法?哪个地方给你最深的感受?然后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有的看到的是单纯的黑白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线条强烈的扭曲;有的看到平静的水面刚刚泛起波浪;还有的觉得像树藤一样的烟花。这是因为孩子们欣赏角度不同。可以看出,欣赏课并不乏味,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艺术欣赏方法,再加上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更深地了解了大自然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

3 导入和结课,体验创作快乐

一个完美的课程就像一首优美的音乐,成功地引入第一个音符,是课堂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开端。

激情的课堂导入,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营造快乐的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的导入时,我首先问学生他们是否去过郊外,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然后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郊外,让他们体验郊外的美景。教师适时引导:作为一个兰州人,难道你不想向人们介绍你美丽的家乡吗?这样的导入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一堂完美的课程不仅令人着迷,而且还为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唤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我在执教《策划一次出游活动》时,是这样总结的:通过这次研讨论究,我们对出游有了一个整体规划,路线图、休息点等做了详细标注。因此,面对美丽的兰州郊外,周日,同学们就可以回到美丽的大自然,欣赏兰州郊外的美景,亲近大自然,与她合影留念,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兰州真漂亮,兰州是我们的故乡。这种课堂结束语会让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4 新颖的工具,增强自主学习

课堂上,时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当我在执教《画嗅觉》时,我提前备好了五种香味的物体并把它们很好地隐藏了起来,只留一个小口让孩子们走上前去闻气味。然后让他们猜猜是什么物品的味道?简单的提示,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本堂课的内容充满了兴趣。在学习中,我经常使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音、视频、音乐、电影和图片等,营造轻松的、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气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索知识。

5 大胆感受材料,体验绘画方法

在美术工艺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依照课本中的范例制 34

作。我让学生反复接触、玩耍材料,大胆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尝试,发现和理解美术材料的特性。制作的过程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那种方法。拓展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制作,体验美术教学的乐趣。

6 多元自主评价,鼓励创新

如何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是调动学生自主创造热情和对绘画创造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有些学生的作品很特别,但他们害怕学生的嘲笑,更害怕老师不认可,不敢大胆地创造,会随大流,失去自我创造的勇气。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与不像,干不干净作为评价的标准,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绘画,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引导鼓励学生做一个对生活有心的人,不断在身边发现可以创作的素材。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天地。艺术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唯一的评判标。艺术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创造出个性的作品。

7 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走弯路。作为教师,要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多阅读、多学习、多讨论、多倾听,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专业素质,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使自己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开发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美,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审美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当我们能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上放飞快乐时,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的神奇,领悟到美术的魅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高明.《美术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旭.《浅谈初中美术快乐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2):290.

[4]杭斌.《儿童美术活动》[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5]张亚军.《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彭慧.《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1,(3):253.

作者简介:

陈琳(1986.08-),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Copyright c This word is licensed under a Commons Attibution-Non 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