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中考语文古诗欣赏题常见考点简析
1.词句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
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
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2.意境描绘。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
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
比如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我们首先要描绘出它的画面:
诗人站在岸边,目送着友人的船只渐渐远去,一直到天的尽头;眼前只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其次,分析其中蕴涵的诗人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
3.主旨把握。
“主旨”,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
4.名句赏析。
古诗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阅读这些名句,对加深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赏析古诗中的名句,关键要分析透彻该名句“名”在哪里,是思想深刻,还是感情浓郁,抑或写景生动?
5.技巧分析。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6.品味炼字。
古人作诗作词讲究炼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1)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7.见解阐述。
诗无达诂。
有些诗作,不同的读者,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见解阐述类考题,一般会给出对诗作的两种不同理解,然后要求你就此说出自己的看法。
解答见解阐述类题目,我们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条理清晰地表述理由。
第二点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里都有“言之成理即可”
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可以各抒己见,但一定要持之有据。
感谢您的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