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为高中课本《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内容。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标要求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教材分析
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介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2“《世界遗产公约》”介绍了《世界遗产公约》制定的背景、世界遗产的标准及类型。
3“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介绍了世界各国著名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知道《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3.了解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认识各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本课难点: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图
教师讲述:2016年一部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全国。文物是人类历史生活发展历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修复文物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历史上还有哪些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课程。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讲授新课】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原因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出示受损文化遗产图
教师讲述: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如故宫的一些宫殿经过几百年的风雨腐蚀早已成了危房,乐山大佛受到风化、酸雨侵蚀,还有古老的长城被中外游客肆意刻字损坏。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也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2.世界各国历史上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1)古代世界: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2)古代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出示《兰亭集序》、《宣和画谱》图
教师讲述: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如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物园,其中的缪斯宫是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
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如唐太宗李世民酷爱收藏书画,尤其喜爱收藏王羲之的诗书字画,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相传他最爱的《兰亭集序》被他埋入了昭陵陪葬。
宋徽宗不仅书画双绝,而且特别喜欢收藏。他在位期间,广收历代文物、书画、青铜器和瓷器,并且根据他的这些藏品编写成了《宣和书谱》、《宣和书画》和《宣和博古图》三本书。在书画当中,他尤其喜欢花鸟画,仅仅是一本《宣和画谱》,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2700多件,可见他的收藏之多!
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金石学保存下来许多有价值的铭刻资料,考证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称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纹,未进行断代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3.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世界
①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出示世界文化遗产图
教师讲述: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确立了此后一直被遵循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文化遗产是所有希腊人的共同国家财产,任何投资和发展计划都不能对文化遗产保护造成负面影响。在希腊的影响下,法国、英国等国也开始着手进行文物保护的立法工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2)中国
①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②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出示材料和第一号采取古物执照图
在《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基础上,清政府于1909年拟定的《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提出针对古迹的六条调查事项,以及五条保存事项,重点说明:
周秦以来碑碣、石幢、石磬、造像及石刻、古画、摩崖字迹之类,现存何县、何地,及某县某种物共有若干,某物字迹现存若干,有无断折残缺情形,拟令督抚饬属详查咨部存案备核。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蒋传光点校《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6卷
第二条 古物除私有者外应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责成保存处所保存之。……
第八条 采掘古物应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辖之学术机关为之。前项学术机关采掘古物应呈请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审核,转请教育、内政两都会同发给采取执照。无前项执照而采掘古物者,以窃盗论。——《古物保存法》
教师讲述:在中国,由中央政府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在《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基础上,清政府于1909年拟定了《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这部由调查和保护两部分构成的章程,是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下制定的,反映了人们对文物价值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意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这部法律吸收并借鉴了西方近代文物立法的成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法律的轨道,是辛亥革命以来宪法精神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直接体现。这部法律在文物的发掘、保存、管理、流动等等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④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出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图、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共180处,涉及革命遗址33处、石窟寺遗址14处、古建筑遗址77处、石刻碑遗址11处、古时代遗址26处。如莫高窟、云岗石窟、大雁塔、小雁塔等都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13年,国务院已公布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为4296处。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这部法律还特别指出,由国务院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截至2020年12月7日,国务院已将135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突破教学重点,提升历史解释素养,涵养家国情怀。
过渡:为了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二、《世界遗产公约》1.颁布
(1)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国家一级组织未必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
(2)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出示材料和《世界遗产公约》标志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教师讲述: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世界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但随着世界工业化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且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程度日益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呼吁联合保护人类文化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这一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活动,外面的圆形代表大自然。这一标志既显示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遗存关系,又体现了人类对世界遗产的保护。2.内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出示濒危世界遗产代表图
教师讲述:《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该公约还规定,对于一部分全
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波兰的克拉科夫历史中心、维利奇卡盐矿,德国亚琛大教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等12处世界遗产。截至2019年7月,列入的遗产数量达到1121处,分布在167个国家。自197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如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遗址、大马士革古城等。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出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概念和代表图
教师讲述:《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我国西藏的布拉达宫是文化遗产的代表,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的梵净山,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有大量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它作为自然遗产,于2018年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从而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3.发展完善
(1)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2)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出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
③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
教师讲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大致5方面的内容。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2)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较大的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4.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1)措施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示中国中国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标志图
教师讲述: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全面展开。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针对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中国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教师讲述:通过上述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问题探究】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为为“研究性保护项目”?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 “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大原则。
——摘编自《故宫古建怎么修》,《人民日报》2018年9月4日第13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讲述:该项目目标是既要减少对古建筑不必要的扰动,又要保持该建筑完整和健康的状态;既要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尝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管理与技艺传承之路,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典型范例。定位于“研究性保护项目”可以保留这里的古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定位于“研究性保护项目”可以保留这里古建筑的原状,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定位于“研究性保护项目”可以使古建筑传统的修缮技艺得以传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在保护文物方面的举措。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历史解释素养,涵养家国情怀。
过渡: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下面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世界的历史遗产与文化遗产
(1)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遗产: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出示古代文明代表性遗产图
教师讲述:古代文明的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都代表着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并且其价值得到世界的肯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雅典卫城巧妙利用地形修建兼具祭神与防卫的建筑,体现了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7世纪,是集宗教与世俗权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巨型陵墓,象征着古埃及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位于今天开罗西郊吉萨高地的金字塔群,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
(2)近代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出示近代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代表图
教师讲述:不仅是古代,近代同样留下很多著名的文化遗产,佛罗伦萨就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美第奇时代达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顶峰。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2.中国的文化遗产
(1)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出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代表遗产图
教师讲述: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万里长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长城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围绕长城所产生的许多传说、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这座宝库。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雕,以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刻画了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2)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出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图
教师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财富,它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以杰出传承人为依托,以活态传承为特征,并附会于某一具体表现形式,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截至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基础上,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生产知识、传统生活知识、传统仪式、传统节日七大类。
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教师此处可播放视频“【史学纵横】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认识各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历史解释素养,涵养家国情怀。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辩一辩:泰山风景区应该改造吗?”。通过本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思辨论证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