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物流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物流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浅析物流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共存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整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物流体系活动过程的分析,阐述了物流活动中的流动源、非流动源以及不合理的物流资源配置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物流体系 循环经济 影响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本文旨在探讨物流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物流在循环经济中的定位

(一)物流活动蕴含着部分循环经济理论

物流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基本共同点的行业群体,它的主体是非生产性的,是服务性的。作为一个经济子系统,物流业是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业服务的。在商品流通中,物流是伴随着商流而产生的,同时它又是商流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商流的目的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变换过程的具体体现。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物流产业的活动保证了经济子系统的运转。

随着“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绿色物流理论提出和实践,物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产生大量的边角余料,同时产品的搬运和包装过程存在可回收利用器具,这些物品、资源的回收就是回收物流活动。废弃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物流活动。这些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会污染环境,开展废弃物流活动虽不产生经济效益,但可带来社会效益。

(二)物流贯穿于循环经济全过程

从供应链物流来看,物流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实物流动过程,其中,涉及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环节。在循环经济的物质反馈过程中,物流可以被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大类。正向物流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从供应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逆向物流则是正向物流发生的同时伴随的各种附带物,如边角料、变质物品、废品等重新被回收利用的过程。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结合构成了一个闭环的物质流动系统。

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伴随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物流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物流贯穿了循环经济的全过程,它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撑

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的经济子系统由各种行业的具体企业组成,每个企业正常运作都需要物流活动的支撑。本文以生产企业为例,建立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系统。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涵盖的物流活动包括原材料、燃料采购来获得资源,生产物资库存,消费环节的配送以及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活动使资源再生。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撑,还表现在物流网络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匹配。经济区域一般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的,同时结合地理流域来划分。不管是以行政划分还是流域划分,都需要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来支撑区域内行业和商业的运转。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要求产业链中的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产业链中各层次产业高关联性要求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转移,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四)废弃物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有关规定,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送到专门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对工业企业而言,实施废弃物物流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管理模式的物料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生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废弃物流将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物流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企业不仅仅是经济人、社会人,还应成为生态人。物流过程的空间跨度性和时间跨度性决定了其对环境和资源的重大影响,也就是循环经济的影响。物流活动对循环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三部分:流动源、非流动源以及不合理的物流资源配置。

(一)流动源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物流中的流动源排放主要指海、陆、空机动设备的排放。机动车燃料燃烧是三大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多以颗粒物形式存在)和氮氧化物,同时也是其他有害排放物的重要来源,包括铅、重金属和二氧化碳等。

CO2排放。OECD (1988) 曾作过计算,在OECD成员国中,交通运输产生的CO2排放量占总排放的21%。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中的CO2浓度一直很平稳,大约在280 μL·L-1左右。工业革命以后,大气中的CO2浓度急剧上升,公元800年至2000年大气中CO2 浓度上升了几百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必然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可能引起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对人类和自然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大气和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危害众所皆知,尤其是在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城市区域,汽车尾气经太阳照射后形成的光和烟雾,使城市空气长期处于污染状态。有毒有害物质,如酸液、有毒类药品、油类、放射性物品等对环境构成威胁的物质,在物流过程中如果因储存和运输不当而发生泄漏,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交通拥挤。拥挤是目前影响各国社会经济生活最大的影响之一。交通拥挤破坏了空气质量,降低了流动性,加大了能源消耗以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浪费了人们有意义的时间和耗费了巨大的成本。英国科学家Bouladon (1991) 经过统计计算得出以下的拥挤成本(以实际的旅行与正常状况所需时间之间的差异为准进行计算):法国占GNP的2.10%、英国占GNP的3.2%、美国占GNP的1.30%、日本与EEC国家占GNP的2.0%。

噪声。噪声是一种较难界定的、特殊的环境污染。噪声具有危害范围广、存在时间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并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而出现逐渐严重的趋势。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噪

声对环境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发达公路运输网络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几乎影响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铁路及水运线作为一种移动点污染源,随着运输工具大量的增加,已经逐步转化为线状噪声源;飞机起降时的噪声对机场附近居民的影响更是有害。

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量巨大,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的占地数量更大。另外,沿着铁路或公路布局的货运站场也会占用大量的耕地或占用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运输工具的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铁、铜、铝等矿产资源。实际上,矿产资源在运输中的消耗高于其他许多部门,只是由于运输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对能源的需求量,因而被忽视了。

(二)非流动源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包装。包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过多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它们长期留在自然界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易拉罐等包装品种,使用后会给自然界留下长久的污染物。另一方面是大量使用一次性包装,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废弃的包装物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

储存。储存和运输一样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它解决了商品流通在时间上的矛盾。储存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商品进行养护的时候,一些化学方法如喷洒杀虫剂,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而一些商品如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由于保管不当,货物腐败变质、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装卸。装卸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装卸不当或者野蛮操作,商品实体的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废弃物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化学液体商品的破漏,造成水

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增加了管理费用,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能源,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污染。

信息处理。一般认为物流信息处理对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但是,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如射频技术(RF)、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PS) 等,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污染,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三)不合理的物流资源配置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不合理运输。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目前我国存在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有:返程或起程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货运方式选择不当。

不合理仓储。主要表现是仓储地点选择不当,或仓储中的“慢进、慢出、储存少、保管差、费用高”。

不合理装卸。无效装卸造成浪费,装卸质量受损可能性增大,使物流速度降低等,因此应尽量防止。无效装卸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过多的装卸次数、过大的包装装卸、无效物资的装卸。

不合理包装。过度包装将会消耗过多的自然资源,加剧了自然资源匮乏的矛盾。例如,大量的精美纸制品包装,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热带雨林被毁坏、地表绿色面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后果。包装不足将会损伤产品的质量,从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综上所述,物流与三大产业有交叉的关系,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和服务业都存在着物的流动,要在三大产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思想,就必须要考虑物的流动过程中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目标对物流运行方式产生了新的挑战,要求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目标,成为一种环境共生型的循环物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出版社,2003

2.贾小枚.逆向物流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