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绿色物流的研究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绿色物流的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摘要

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的产生,赋予了物流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促进了物流产业向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但是,由于物流量的增加、物流管理的变革以及物流设施和工具的大型化,物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同时,地球上的资源也在日益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正面临着威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循环经济的潮流下,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 “绿色浪潮”。

借此东风,以创造和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资源的占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物流”便应运而生。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兼顾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相应地由该思想引出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导出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物流发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之间的异同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由此给出了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道路上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废弃物物流 绿色物流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new economy and internet has given new knowledg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nagement thinking to logistics field, and promoting logistics industry to develop towards specialization and large-scale. However, with the increment of quantity,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and large-scale orientation of equipment and tools, the effects logistics put on ecology environmen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mean time, the resources on earth on which human beings depending are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environment we relying for existence are facing many threats. In resources short society, develop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vigorously and constructing the economy society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nd urgent. In such a background, a “Green Tide” rose in

1990s, throughout the whole world vigorously. By virtue of it,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was put forward, which is a kind of green activity aiming 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and permeating into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t present, the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emphasize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long term benefit and omni-directional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 It has manifested the enterprise green image, was circulate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the powerful tool, also was one kind of new logistics management tendency. Consequently, i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ircular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related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by us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idea. In success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oroughly the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system ;discusses the re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finally analyzed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proposal.

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 waste material logistics,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几乎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由于物流本身包含的活动范围广泛以及物流产业的广泛性,物流对环境的污染是更为严重的,如运输过中汽车尾气、扬尘对大气的污染,噪音, 震动对人体的危害;储存过程中物流事故造成有毒物质的渗漏等。居民消费作为企业产品的物流终端,意味着消费后的残渣(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品、包装物品等)已离开企业物流渠道,流向自然生态系统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因此,进入21世纪,物流行业应当把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地球环境放在首位,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的效率化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

色物流系统。

一、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相关理论 (一)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顺势而生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概念,是物质闭环流动 (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以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生态经济,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和废弃物回收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消耗资源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资源再生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 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 最终达到公共产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与公平。循环经济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

2、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

循环经济在实际的操作中须遵循3R原则。“3R原则”是指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和资源化原则(Resource)。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可能性 1、物流贯穿于循环经济全过程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循环经济中的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最古老的哲学命题奠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个进程中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并且时刻都在发展变化。这意味着废物能够反复利用,所谓废物实际上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从而为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创造了条件。物流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实物流动过程,运动又是物质的运动,因此在上述运动转化过程中,物流是资源形式在现实运作中的转化。在循环经济的物质反馈过程中,物流可以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它们的结合构成了一个闭环的物质流动系统,所以说物流贯穿了循环经济的全过程,它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2、废弃物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GB的规定,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2]。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旧物料主要有: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料,包括报废成品、半成品、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钢渣、炉底、生产中损坏报废的机械设备、由于设计变动或产品更新换代而不再使用的呆滞物料等。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料,包括各种原材料和设备的包装物,流通中因长期使用而损坏的设备工具,产品更新中因标识改变而废弃的物料,保管中因储存时间太长而丧失部分或全部使用价值的物料。由于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进步造成某些物料继续使用不经济的现象。尤其是机电产品,更新换代很快,老的产品只能作为废旧物料淘汰。 3、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循环系统典型案例

近年来,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在国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发达国家的一些知名企业实施废弃物物流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它们还获得了成本下降、客户满意度提高、环保等多方面的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施乐公司根据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和评价,找出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物流系统。如下图: 原材料 新部件 装配 交货 经认证再加工 闭回路再循环 经认证再加工 客户使用 返回供应商 分类检查 回收 返回供应商 第三方再循环 替代用途 处置目标零填埋 拆卸 [3]

图1施乐公司的循环物流系统资料来源:王长琼,《绿色物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版

在这个循环的物流系统中经消费者使用废弃产品被回收,经过专业的拆卸、分类、检查,先将功能完好的部件经过再加工后,直接送到装配线上,与其他新部件一起组装成“新的”复印机;另一些功能完好的零件再循环直接进入部件生产环节,功能受损的零件返回给零件供应商,由零件商再加上生成新的零件后,再进入部件生产环节;还有一部分残余元件只能以较低的形式进入再循环,由专业的第三方再循环公司加工形成再生原料,一部分进入本产品的供应链,另一部分进入其他的产品链。如此往复,形成一个闭循环的物流系统模式。施乐的目标是,通过这样一个循环物流模式,使最终需要地下填埋的废弃物趋于零。 4、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物流过程的空间和时间跨度性决定了其对环境和资源的重大影响,特别是世界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今天,物流活动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主要表现在:物流

运输工具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空气污染物,全天候的物流作业加剧了交通拥挤、噪声和光污染(卡车昼夜行驶,仓库的全天候照明),正常操作和不合理的物流资源配置导致的土地、资源和能源等一次性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甚至浪费等等。但是,物流作业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必然的,相反合理的物流不仅使“废物变原料”得以实现,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理所当然绿色物流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发展趋势。

(三)绿色物流相关理论 1、绿色物流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4]。绿色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的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2、绿色物流的理论框架结构 物流包括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全部活动,它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构成。绿色物流就是在闭环的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采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物流可以分为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绿色销售物流以及逆向物流,有学者把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和绿色销售物流统称为绿色正向物流(绿色物流的构成体系如图2所示)。 绿色供应物流 绿色生产物流 供应商 购买材料 绿废品再加工 产加 绿制工色色造生 正逆 向向 物物 流 流 废品回收 销售配送 最终消费者 废旧物品

绿色销售物流

废弃

图2绿色物流体系

绿色物流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信息化、循环化的物流体系。生产企业在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时,增加供应商环境绩效考察,使资源利用对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在产品设计、包装上,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技术为基础,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绩效,采用再生性包装、减少过度包装,避免资源浪费;在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上,构建从消费者向生产企业流动的高效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绿色物流体系要求生产企业用较少的原料与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目的, 节约资源与减少污染并重, 多次使用废弃产品和包装容器,废旧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显然,企业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不谋而合,发展绿色物流也就成为循环经济态势下的必由选择。

3、绿色物流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

绿色物流使资源、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如图3)。绿色物流以绿色产品为基础(即绿色产品是绿色物流的载体),要求物流对象、物流装备本身绿色环保。绿色设计与制造是综合考虑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设计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绿色消费是指人们不再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求得生活上的舒适,而是在求得舒适的基础上,考虑环境问题以及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销售行为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转变[5]。从而在整个社会带来一股绿色消费潮。绿色物流和绿色设计与制造、绿色消费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实现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等相关途径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设计与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等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从图3中可以看出,绿色物流是联系资源与产品、产品与消费的纽带,正因为绿色物流的存在才得以构成循环经济。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在物流业的表现,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

绿色设计与制造 绿色物流 资源 绿色产品 (正向物流) 绿色物流(逆向物流) 绿色消费 图3绿色物流在循环经济中地位示意图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关系 (一)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异同 1、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相同之处 (1)研究的目标相同

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如果再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更甚者将导致地球的毁灭。20世纪60年代左右,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研究者差不多同时提出了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其基本的目标,以缓解目前资源紧张的现状,并希望能为后代留下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两者的研究目标是相同的。 (2)闭环的系统研究方法

在传统的经济研究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单向流动的模式,即当资源被使用后就成为废弃物被排放。然而在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的研究中,都提出了系统的、闭环的研究方法。所谓系统的,就是在考虑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考虑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希望能达到系统效益的最大值。所谓闭环的,就是当资源使用后,重新回收处理,进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形成闭环的物质循环流动。 2、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不同之处

两者相比较而言,循环经济考虑的范围相对比较大,它要求的是在各行各业中都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包括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利用资源的再循环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而绿色物流的范围则要小很多,它仅仅考虑的是在物流发展和进行的过程中,注重其各个系统的绿色化和资源的回收利用,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相互促进发展

从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异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认为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在物流领域的具体体现。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还是企业间的物能交换,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不能脱离物流。绿色物流是对物流的进一步提升,其考虑环境、资源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只讲究物流而不考虑绿色因素那么国民经济将随时有崩溃的危机。在实际运作中,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资源的减量化与减少废物排放与污染环境,在降低废弃物流比例的同时尽量提高逆向物流的比例;能量流的高效流动,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能,尽量减少物质的运输、装卸搬运等活动。上述这些要求和措施实施的重要保证是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强调的是流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而绿色物流则充当这一主角,伴随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绿色物流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同时,循环经济作为理论基础引导着绿色物流的发展,循环经济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生存环境;而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必须注重绿色物流的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循环经济的实施和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虽然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业界的注意,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同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绿色物流的观念、政策以及技术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是全面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绿色物流观念没有普及

绿色物流是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流思想,是对传统物流思想的挑战。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在目前,发展绿色物流,注重经济的循环型增长还没被全民所接受,很多企业和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由于实施绿色物流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不会立刻体现出来,而社会效益的体现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大多数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与企业的足够重视。为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把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利益分配上存在问题

绿色物流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几乎涉及到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如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内的各个主体之间分配利益,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具体来说,由于私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的不一致,使得供应链内成员的个体目标写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存在冲突。从传统制造模式来看,其私人收益往往高于社会收益,而其私人成本要低于社会成本,同时现有的有关法律允许这种成本外部化存在,比如体现在排污费的收取上,现有的排污费标准远低于污染的治理费用,因此,制造商往往选择了直接交纳排污费的方式而不是治理其污染的方式,从而使成本外化。绿色制造的收益外化与传统制造模式的成本外化使得绿色物流模式卜的供应链成员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存在冲突,往往不能使与环境相容的原则在各成员间得到遵循。另外,绿色物流强调供应链成员的知识创新。但是,由于在目前的情况下,创新收益还不能完全归创新者所有,于是就存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成员在创新动机上存在激励不足。同样由于上面的原因,即使某个成员实现了有效的创新,经济人的理性也会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其创新成果的扩散,从而其成果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在供应链成员间共享。 (三)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离不开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我国的物流技术离绿色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产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如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技术水平水平不高;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许多新兴

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四)非信息对称加剧物流运营的外部不经济

西方经济学[6]告诉我们: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如果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会带来无法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成本,就会产生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传统物流管理在给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物流服务提供方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的非对称信息,也对物流运营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外部不经济。这个问题在物流的运输环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在:由于受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还要兼顾“共赢”的生存法则,物流服务提供方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小,理所当然的会首先降低车辆的原始投资额和追加投资额,要么购买二手车,要么继续使用报废车辆等;与使用正常的车辆相比无形当中导致车辆利用效率低下,其次为了降低运输运营成本,物流服务提供商会减少车辆的使用量,增加单位车辆的载货量,所以造成了愈演愈烈的“超载风暴”,消耗了过多的能源,导致汽车尾气排放超标,更是各种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不仅给交通当事人和肇事者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还加重了环境污染以及城市交通的堵塞。如此种种都是外部不经济的典型表现。

以上差距说明,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积极引导

在发展绿色物流中,政府的最重要职能是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1、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例如,治理车辆的尾气排放、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收取车辆排污费、积极发展清洁燃料货车,提倡铁路、水路运输,改善运输组合方式等等,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2、控制交通流。主要通过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公路、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定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从而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3、制定发展绿色物流的奖罚政策。循环经济、绿色物流都需要企业长期、自觉地做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有文献[7]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逆向物流的博弈模型,提出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积极发展逆向物流。因此,作为国家管理机构的政府必须发挥强制作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本文认为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使企业理性对待绿色物流;其次政府对发展绿色物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处理逆向物流不力的企业给以处罚,依靠奖罚政策促进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最后政府要依靠舆论宣传培养全民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在全民的参与下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4、加大力度对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近年来随我国对物流的认识和研究逐步深入,部分成果己开始付诸于实践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绿色物流仍然少有问津。要发展绿色物流业,加强对它的学习研究和探讨是当务之急。除了观念、科技水平上

的差距以外,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培养和造就熟悉绿色环保节能经济的物流人才事不宜迟。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面广和层次高,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只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也只有这样,现代物流才能在绿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绿色物流对中国物流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必将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物流企业应审时度势,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绿色物流的实施。

1、构建绿色物流系统

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优化与组织物流,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分销和绿色消费在内的绿色物流循环系统。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

2、开展各项物流绿色作业

(1)选择与优化运输策略,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积极开展共同配送。充分发挥陆运、水运、空运的优势。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收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在物流成本(含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对运输方式迸行有机的选择和组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货流,有效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

(2)在储存方面,采用绿色库存。库存起着调剂余缺、平衡供求的作用,其非环保因素有:许多货物对仓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一些化学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易变质物品等。如果不能科学储藏,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8];在货物保养中,运用的一些保护方法也值得商榷,如喷洒杀虫剂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对食品表面喷洒防腐剂,会造成食用者食物中毒。绿色库存可采用以下措施:按物资不同特点,分类采用不同设施条件的仓库进行保管,作好防潮,防腐,防漏,防飞扬等工作;积极采用现代储藏保养技术,如气幕隔潮、气洞储存和塑料薄膜封闭技术;对仓库中各种货物的进出损耗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以利于监督管理,利用好物资减少浪费。

(3)减少不必要的流通加工,强化流通加工中的环保措施。并不是每一道流通加工都是必要的,所以对于这样的流通加工,物流企业应该以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污染了环境对自身又没有明显的好处,那么这种加工就应该省略。必要的流通加工,应该使之车间化、程序化。积极发展将流通领域产生的废物生产出新产品的流通加工,回收、处理加工中产生的废物及废液,回收旧包装。粉尘大的加工应安装过滤净化系统,强化对加工人员的防护设施。造成噪音污染的应该将加工地建立在远离人群聚集地和动物栖息地等。

(4)采用适度包装、可循环包装,开发新型包装材料。提高运输包装的强度,做到物品销售之前只用一次外包装。采用大容量的包装及简装,减少因流通加工带来的小包装的增多。物品在最终到达销售商之前应该在物流中心做整体处理,去除外包装,将物品装入类似于集装箱的可重复使用的货箱中运达销售现场。商品的销售包装采用可回收反复利用的玻璃、陶瓷、铝质、复合材料、复塑材料的包装,或者采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包装如纸质、新型塑料等作包装容器,提高材料的可降解度,减轻固体污染和资源消耗。必须对各环节产生的废弃包装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5)对于装卸活动中的污染及浪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在物流中心安装柔性化的装卸系统,减轻装卸震荡对物品的毁坏及烟尘的产生;针对物品的不同性状,采用相应的集装箱、桶等容器存放、运输及装卸,装卸时将集装箱、桶等整体搬动,避免造成散落垃圾的产生及有害物质的泄漏;物流园区应该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装卸前后清洗物品及运输工具的污水应当得到沉淀、消毒等无害化处理,杜绝乱排乱放,控制污染。

3、发展、使用绿色装备

绿色装备是实现绿色物流的基础,绿色物流装备是指能节省资源、不污染环境、循环使用的装备。绿色装备的功能除了提高设备的功率和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外,还体现在对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的调度、使用和维护方面。物流产业倡导和发展的绿色装备目前主要有模压托盘、厢式货车、电瓶叉车等。模压托盘利用废刨花、木屑、树枝、碎木块、竹片等混合压制而成,不仅价廉环保,承托力强,易堆垛运输,而且不用熏蒸,出口时免检疫签证,是环保型托盘。厢式货车具备全封闭的厢式车身和便于装卸作业的车门,可以做到防雨、防尘、安全卫生,同时可以与叉车无缝衔接配合。电瓶叉车清洁环保,但是由于功率低于柴油叉车、废旧蓄电池处理困难,目前仅适合对环境洁净度有较高要求的医药、食品等物流中心。绿色装备现在更多的是代表绿色的理念和支撑绿色理念的技术,但是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绿色装备必然会成为物流产业运营的必需的通行证。 (三)提倡绿色消费

消费是物流的重要导向,对物流具有重大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全社会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并以绿色消费需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以绿色消费行为促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以绿色消费舆论监督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和要求政府规范绿色物流管理。然而消费者个体比较分散,如果不联合起来的话力量就十分薄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且一般消费者对物流的认识还很不够,根本谈不上去关心绿色物流,因而还必须依靠消费者的联合代表、消费者协会或建立类似的机构来代表消费者参与当前的绿色物流发展。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它体现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绿色消费产生于绿色需求,而绿色需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直接有利于消费者个体的私益型绿色商品的需求,如对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绿色食品的需求等。对于这类需求,商品流通部门可通过直接宣传绿色产品对消费者的益处和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而促进绿色消费。另一类是对一些有益于社会环境,但并不很直接有利于消费者本人的公益型绿色商品的需求,如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等。这类需求出自于消费者对社会环境的关切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意愿。对这类绿色产品,流通部门的宣传、引导、促销活动以及适当的价格及服务策略对于促进绿色消费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

结论

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由于我国具有世界潜在的最大市场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长期存在,世人都相信几十年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各类产品的保有量和年报废量也将随之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加人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人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在这种形势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引进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必须站在循环经济的高度,必须加快我国绿色物流的研究与开发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相关法律,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协调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沿着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通过以上讨论可见,绿色物流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有我国特色的现代绿色物流,并大力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参考文献

1.周宏春、刘燕华等著,循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修订版),GB/T18354-2006:3.32 3.王长琼,绿色物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3.20 5.王自勤,绿色物流的内涵,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11月 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7.贾小枚,逆向物流的博弈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2月

8.张念,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2月 9.何明珂,物流系统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11.高本河、魏继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 12.杨履榕,绿色物流发展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05年

13.黄中鼎、刘敏、张敏,现代物流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曲格平,谈中国环保历程,现代文明画报,2005年6月 15.吉福林,企业绿色物流刍议,商业时代,2003年

16.赵有广、马琳,试论建设绿色物流系统,财贸研究,2O03年

17.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18. Murphy PR; Poist RF; Green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acomparative logistics”stud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3.8 致谢

本论文的撰写得到了导师王玉民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王老师在本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以及资料搜集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对论文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并认真详尽地解答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学术思想、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认真求实的科研作风时时刻刻鞭策和激励着我,使

我受益匪浅。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王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同时,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图书馆和吉林省图书馆资料室为本论文的调研和资料搜集提供了帮助。本论文的撰写还得到了同学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亦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文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书刊、文献,在此也向这些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的所有者表示感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