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 683. 42 【文献标识码】B [D0I] 10. 3969/j. issn. 1009-4237. 2021.05. 018踝关节背伸中立位时,于下胫腓联合上方,经接骨板由后外
向前内打入2枚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取内踝弧形长 约3cm切口,暴露内踝骨折,清理断端,宜视下可见踝穴,以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主诉“摔伤导致右踝关节肿痛伴活动
受限13h余”入院。患者2020年1月7日下楼梯过程中不 慎扭伤,踝关节极度外翻,足部处于旋后外旋位,腓骨侧处于
高度紧张状态,致右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山东中医 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急诊。行X线片检查示右踝关节骨
折,伴脱位,急诊遂急行手法复位,效果不佳,暂石膏外固定, 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患者入院后神志 清,精神可,一般情况良好。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
等。查体:右踝关节明显肿胀,内踝处可见皮下淤斑,皮温尚 可,右踝关节压痛阳性,纵轴叩击痛阳性,踝穴空虚,可扪及 骨擦感,足背动脉可触及。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右腓骨远
端可见明显骨皮质不连续,可见一斜形骨折线,断端移位明 显,同时距骨向后侧脱位(图la~b)。CT示右腓骨远端下胫
腓联合处斜形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下胫腓联合分 离移位,胫距关节对位关系差,关节间隙宽窄不均,距骨明显
向后外侧脱位。腓骨骨折近段卡压在胫骨后外侧,后踝可见 一较小骨折块,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图lc~e)。入院诊断: 右踝关节骨折脱位(Bosworth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旋 后外旋型。患者入院后继续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
感染系列、胸片、心电图等,排除手术禁忌,术前给予活血消
肿、镇痛等相关药物治疗,如冰硝散外敷消肿(冰片10g,芒 硝1 000g),曲克芦丁注射液活血化淤,注射帕瑞昔布钠镇痛
等。由于患者就诊时间与受伤时间间隔较长,局部肿胀较为 严重,并未行急诊手术。术前于病房行跟骨牵引,纠正错位, 待10d后患肢皮肤皮纹明显,肿胀触及较软,有明显消肿表
现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成功之后,患者取仰卧位,垫高体
位,常规术区碘伏消毒,铺无菌巾,止血带充气。取外踝后外
侧纵行长约10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松 解腓骨断端,术中探查可见外踝骨折线正处于下胫腓联合水 平,腓骨骨折近段向后卡压于胫骨后外侧位置,下胫腓联合 完全断裂.Cotton实验阳性。清理血凝块及卷入断端的骨
膜,应用撬拨复位法将卡压于胫骨后外侧的腓骨近端复位, 后在宜视下以KOCHER钳复位断端,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取
【通信作者】管东辉,E-mail:474811314@qq. com巾钳复位断端,2根导针定位,透视下见位置良好,以2枚松 质骨螺钉最终固定内踝。术中检查,断端稳定性良好,术中
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胫距关节匹配,踝穴正常,内固定物 位置正常(图lf~g)。冲洗道口,仔细止血,逐层缝合,无菌 辅料包扎,术后定期换药。后踝由于骨折块较小,不足踝关 节面的1/4,可行非手术治疗。术后7d,病情稳定,医嘱出
院,嘱定期换药,2周拆线,按时复查。术后1个月患者门诊复查,未述踝关节不适,肢端血运
及皮肤感觉良好,伤口愈合良好。患肢踝关节相对健侧主动 活动度略小,X线片示符合右踝关节骨折术后X线表现,骨
折位置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断端部分骨痂形成(图lh ~i)o嘱患者可拄拐轻度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余1周(2020年4月24日),患者复查,患肢 未完全负重,仍旧有轻度肿胀,肢端血运及皮肤感觉良好,伤 口正常,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健侧略小。X线片示:符合右
踝关节骨折术后X线表现,骨折位置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
好,骨折线模糊,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愈合。建议或者取出下 胫腓螺钉(图lj~k)。术后待伤口愈合后,在中药熏洗(活血
止痛熏洗剂)辅助下,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个半月,患 者下蹲功能较可,相对健侧轻度受限(图11)。根据踝关节
Kofoed评分标准,患者未见有明显疼痛表现,但上下楼梯节 律略有差异(减6分),单腿站立功能相对受限(减6分),并
且踝关节背伸功能轻度受限(减2分),余可,评价得分86
分,功能表现为优。讨论Bosworth骨折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踝关节损伤⑴,最初是 由Bosworth在1947年发现并描述出来的⑵。其致伤原因是
由于踝关节被动旋后,同时外翻导致⑶。这种致伤原因后来 在尸体研究中得到证实,主要是由于踝关节受到旋后外旋的 外力所导致⑶。损伤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其中1、2阶段共
为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损伤;第3阶段为外力导致前侧关节
囊破裂;第4阶段为骨间膜,横韧带等撕裂;第5阶段为腓骨 向后移位,卡在胫骨外后侧;第6阶段中距骨可进一步旋转 脱位并导致腓骨短斜骨折;最终第7阶段形成内踝骨折或三 角韧带断裂⑷。因此.Bosworth骨折有出现腓骨完整的可
能,而腓骨的移位表明下胫腓联合完全破裂,需要内固定治・400・创伤外科杂志 2021 年第 23 卷第 5 期 J Trauma Surg, 2021, Vol. 23, No. 5通过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难以纠正踝关节脱位畸形,多采疗⑸。损伤的特点是以腓骨骨折的近端卡压在胫骨远端后
外侧,在踝关节骨折脱位中是损伤较为严重的一种,以至于 用手术方式解决⑹。图1患者男性,22岁,摔伤致右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a.伤后X线正位片示腓骨远端及内踝尖骨折,距骨向外侧移位;b.伤后侧位片示距
骨向后侧脱位,腓骨骨折端移位较大;c.入院后CT水平位片示腓骨骨折部位嵌顿于胫骨后外侧;d、e.入院后CT三维重建示直观发现, 腓骨嵌顿于胫骨后外侧,距骨向后外侧脱位,踝穴增宽;f、g.术后正、侧位X线片,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复位可,踝穴匹配度正常,后踝未
行固定;h、i.术后1个月复查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内踝及腓骨断端部分骨折线部分模糊,有骨小梁通过;
j、k.下胫腓螺钉取出术后X线正侧位片,骨折愈合良好;1.患者术后4个半月,下蹲功能情况此次诊疗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但是通过此病例, 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收获颇多。该型骨折本身极其少见,
试验检查踝关节稳定性。由于患者来就诊时,踝关节处于极
度外旋状态,很难拍出标准的正侧位片,此时应怀疑Bosworth 骨折的可能,不能盲目进行手法复位,以免加重软组织损伤,
这就考验了骨科医师对Bosworth骨折的认识程度,如果认识
不足,容易忽视其损伤的特点及严重程度,易于误诊、漏诊。 因此,本例患者在尝试整复失败后便收住院治疗。如果强行 复位,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骨科并发症,如筋膜间隔室综
影响治疗方案和时机。同时在X线片中较难发现腓骨的嵌
顿现象,临床容易漏诊、误诊,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精确的 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Bosworth骨折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 的,因此尽早行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损伤是较为正确的选 择⑺。对于围手术期管理,软组织的观察至关重要,其中包
合征等,后果不堪设想MT。由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其稳定 性主要依靠下胫腓联合、骨间膜韧带、横韧带等。因此,尽管
术中发现部分下胫腓联合是完整的,但是依然要通过Cotton 括皮纹征、肢端血运及皮肤感觉情况等,此类患者消肿时间创伤外科杂志 2021 年第 23 卷第 5 期 J Trauma Surg,2021,Vol. 23,No. 5皆较长,切忌急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这种需要长时间消 肿的患者,术前可行跟骨牵引,有利于断端位置的维持。跟
[3] Yeoh CS,Tan GM. Bosworth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ankle : a case
report [ J]. J Orthop Surg( ) ,2013,21(2) :249-252.[4] Beekman R,Watson JT. Bosworth fracture-dislocation and resultant
骨牵引是此类骨折围手术期的重要选择[8]o本例患者围手
术期中,手法复位失败,软组织肿胀相当严重,故选择择期手 术,术中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便可暴露充分,切开皮肤后偏 于向后侧分离软组织,这样更有利于复位嵌顿的腓骨近端。
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应引起重视,漏诊容易导致踝关节不稳 及远期的关节退变由于本例患者踝穴不稳,应在腓骨接
compartment syndrome. a case report[ J] .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85(11) :2211-2214.[5] Bosworth DM.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ankle with fifixed displace
ment of the fifibula behind the tibia[ J]. J Bone Joint Surg(Am), 1947,29 (1):130-135.[6] Perry CR, Rice S, Rao A , et al. Posterior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ifibula. mechanism and staging of injury [ J ] . J Bone Joint Surg( Am) , 1983,65(8) : 1149-1157.骨板上提前预留出下胫腓螺钉的钉孔,本例中韧带损伤严
重,因此,应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综上所述,对于Bosworth骨折行CT三维重建及手术治
[7] Bartonicek J , Fric V , Svatos F, et al. Bosworth-type fibular entrap
疗,尤其对于下胫腓联合的处理是关键。由于时间较短,此 病例依旧在随访当中,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仍密切观察,避
ment injuries of the ankle: the Bosworth lesion. a report of 6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 J ]. J Orthop Trauma, 2007,21 ( 10) : 710 -
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717.[ 8] Foldager CB,Barckman J,Robertsen K,et al. Bosworth fracture dis
参考文献:[1] Delasotta LA, Hansen RH 3rd, Sands AK.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e posterior fibula fracture dislocation : case report [ J] . Foot Ankle
location of the ankle: two case reports with perioperative illustration [ J] . Trauma case reports,2018,17( 9) :39-42.[9]俞光荣,洪浩.踝关节损伤的治疗进展与思考[J],中国骨伤,
lnt,2013,34(10) :1443-1446.[2] Schepers T, Hagenaars T, Den Hartog D. An irreducible ankle frac
2016,29( 12) :1071-1073.ture dislocation: the Bosworth injury]J]. J Foot Ankle Surg,2012, 51(4) :501-503.(收稿日期:2020-09-03;修回日期:2020-10-17)
(本文编辑:魏巧姝)•作者与读者-《创伤外科杂志》对论文作者署名的要求1. 作者署名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 示单位证明以及第一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
与资料分析与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 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
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2. 通信作者每篇论文均需确定一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
作者为通信作者。集体署名的论文应将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列为通信作者。规范的多中心或多学科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如主要责任者确实超过一位的,可酌情增加通信作者。无论包含几位作者,均需标注通信作者,并注明其Email地址。3. 志谢对给予实质性帮助但不符合作者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志谢人的书面同意。被志谢者包括: (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
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做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 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贡献的性质。不宜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作者和被志谢
者的权利和义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