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祝福》导学案

祝 福 作者:鲁迅

设计者: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 潘千飞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小说“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语言,感性把握祥林嫂的形象,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妙处与作用,引起对祥林嫂命运的深思、感叹,体会审美鉴赏与创造。

(三)推理谁是祥林嫂之死的凶手,理性把握祥林嫂的处境,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四)认识与思考小说以《祝福》为题的作用,深层理解造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植根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知识介绍 1.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会稽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

鲁迅作品含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

作者有两首诗很好地反映了自己,其中的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

郁达夫曾说:“沒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对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3.祝福

广义上为“祝福期”,浙江绍兴地区“祝福期”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进入“祝福期”,人们便皆呼“夜”而不呼“日”。狭义上为“祝福”仪式,包括几个过程: (1)“掸尘”; (2) 准备“福礼”; (3)“福礼”的摆放; (4)“拜菩萨”; (5)“请羹饭”; (6)“散福”与“关门”。其中最为隆重的活动是“拜菩萨”与“请羹饭”仪式。

掸尘:从腊月十五日起,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准备“福礼”:舂糕裹粽,杀鸡宰鹅,买鱼买肉,置办福礼和年货。最为重要的福礼,是指“三牲”、“五牲”或“七牲”福礼。

“福礼”的摆放:福礼被摆放在木纹方桌上,鱼放在八仙桌右边横档上。到傍晚时,将八仙方桌两张接长了,放在靠近檐口的地方。

“拜菩萨”:选定祝福日子, 在这一天的凌晨起床,在夜里五更天在正厅、堂前举行 “祝福”仪式。祝福时,烧煮福礼(供品) ,且大开正门。黑夜举办,意指庄严肃穆。整夜不得睡眠,祝福时间叫作“请勤俭菩萨”。

“请羹饭”:即祭祖仪式,在“祝福”后几个小时进行,也可以在第二天举行,这叫“做回盘羹饭”,祭祖时则要将桌子按木纹改成纵摆,所以绍兴俗称“横神直祖”,祭神时人们由里往外拜,祭祖则要由外朝里叩拜。

“散福”与“关门”:请好羹饭后是“散福”。“散福”就是用煮福礼的汤汁烧吃年糕,人们取“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的美意,以表神赐之福,散给全家。“散福”之后,就放“关门爆仗”。有的人家关门后,仍终夜围炉而坐,俗称“守岁”。

4.背景

2

20世纪20年代,辛亥爆发后,帝制政权已被推翻,中国处于新文化运动发展时期,但实际统治者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如旧的婚俗、从一而终的观念、封建各种习俗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况且当时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三、基础知识 1.文字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要利用工具书主动查找。 2.词语 阅读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要注意积累词语这一基本的语言单位。 四、文章理解导学 (一)温故知新 1.简要介绍《故乡》的环境: 2.简要介绍《孔乙己》的主人公形象: (二)课文内容了解 1.了解人物 (1)写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 (2)从“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概括祥林嫂形象。 次数 描写方法 肖像 第一次 (初到鲁镇) 语言 动作 肖像 第二次 (再到鲁镇) 语言 动作 3

具体内容 特征概括 肖像 第三次 (祥林嫂见我) 语言 动作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祥林嫂的形象: 2.梳理情节 根据课文写作顺序,请按照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概括课文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3.环境描写 请概括关于“祝福”的环境描写,并以“雪”为环境描写的关键点找出相关句子(相关句子在课本中划出来)。

(三)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刻画人物是中心,可见刻画人物的价值。而这小说是如何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

4

2.小说情节一般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其构思却有许多巧妙之处,如这篇小说,先写祥林嫂之死,属于倒叙手法,设置了一个悬念,小说这些写有什么好处呢?

3.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是生活场,是背景,是气氛,也是情节推进器,我们该如何思考这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4.祥林嫂寂然地死去了,死在鲁镇的一片祝福声中,她是老死,是穷死的,还是其他人害死的呢?凶手究竟是谁呢?这是很好的一道推理题。

5.小说的标题有其特别的含意,有其特殊的用意,对小说标题的把握是理解小说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该如何把握小说《祝福》这一标题呢?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