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特点与人名用字的选择

汉语特点与人名用字的选择

来源:筏尚旅游网
语言学研究 语文知识 2010年第4期 汉语特点与人名用字的选择 董艳艳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姓名是个人的代表符号,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人名用字的选择。如今,如何起个响亮、易于传播又具有视 觉美感的好名字,更为人们所看重。人名用字的选择,不仅会受到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道德传统、 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还和语言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结合汉语的特点谈谈人名用字选择的 原则。 关键词:人名用字;选择原则;汉语特点 汉族人历来对于名是很重视的,自古就有“赐子千金, 点来谈谈人名用字的选择。 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的说法,而今社会 上更是兴起了众多的起名公司,一些有关命名艺术的书籍 一、汉字构型特点与形美原则 也逐渐增多,为了求得一个好名字,人们投入了很大的精 力,甚至不惜重金。 (一)汉字构型的特点 名字在很多场合,往往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一个好名 1.笔画、部件的可拆合性 字,能使人愉悦,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因而印象深刻;一个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 过于粗俗的名字,会使人觉得“人如其名”,因而产生排斥厌 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m一77)笔画与笔画之间 恶的心理。对于作家、艺人等这些特殊群体的人来说,名字 有三种组合方式:相离,如“二”、“三”、“川”、“八”、“小”;相 的好坏甚至关系到他们名气的传播,事业的发展。琼瑶原名 接,如“人”、“入”、“几”、“刀”、“工”;相交,如:“十”、“七”、 “陈酷”,因为“酷”字难认,后改名“琼瑶”,改名之后,寄出的 “九”、“力”、“丰”。笔画与部件之间也有三种组合方式:相 稿件再没有被退回过。蔡依林原名“蔡宜凌”,李玟原名“李 离,如:“旦”、“太”、“刃”、“引”、“玉”;相接,如:“天”、“灭”、 美林”,为了歌唱事业的发展,都重新取了名字,果然星途顺 “干”、“丕”、“禾”;相交,如“中”、“巾”、“又”、“本”、“末”。“部 利。又如“李华玲”改为“李翊君”、“梁碧枝”改为“梁咏琪” 件又称为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 等。 单位。”ll l791部件与部件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组 名的产生,其最初的功用只是为了区别个体,是个体的 合构成合体字。笔画与笔画、笔画与部件、部件与部件之间 标志性的代表符号,最初并没有特殊的要求,甚至可以以人 可以相互组合,也可以进行拆分。 的身体特征命名,如“高矮胖瘦”之类。可是随着个体社会活 利用汉字结构能增能减、能合能离的这一特点,人们可 动的频繁化,对名的可传播性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当个体获 以将一些字加以拆装和拼凑,从变化的字形中附会出某种 得一定的荣誉或者功德之后,社会地位的提高,也要求名要 意义,以表达A己的思想意图。这种拆字和解字的本领和方 避俗就雅,要响亮,要富含寓意。因而,如何选取~个形美、 法,过去人们称为“拆字法”或“拆字术”,是中国自古以来就 音美和意美的好名字,就成为人们普遍追寻的目标。人名用 有的一种现象。拆字常用于文字游戏、文学创作、测字算命、 字的选择,不仅会受到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宗教信仰、民 制作字谜等方面。例如:东汉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 族心理、道德传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还和 不得生。”(“千里草(一H一)”“十Et卜”是“董卓”二字的拆分)字 语言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汉语语言的特 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蒜)、“夫人莫入”(二)、“陕西省 收稿日期:2010—10—16 作者简介:董艳艳(1977一),女,河南安阳人,硕士,郑州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50 汉语特点与人名用字的选择 西安人”(侠)等。拆字重在分解字形,它通常是任意分解、切 割,把一字化为数字,并加以发挥,它与文字学意义上的字 形结构的分析是不同的。这种拆字法也为我们选取人名用 字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一字一形 (2)构字部件的重复:如“赵超”、“迟超”、“罗超”几个名 字中,“赵超”姓和名有相同的构字部件,“迟超”姓和名有相 似的构字部件,“罗超”姓和名构字部件完全不同,因而在视 觉上更胜一筹。 (3)组合方式的重复:如“谭诗谊”、“杨诗谊”、“廖诗意” 几个名字中,“谭诗谊”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并且有相同的 构字部件;“杨诗谊”三字都是左右结构,“诗”和“谊”有相同 的构字部件;“廖诗意”三字组合方式、构字部件都不同,因 而更具有参差变换的错落美。 汉字一般是一字一形,每个字的笔画数、构字部件的数 量以及构字部件的组合方式都有不同。如“月,四笔,独体 字。”“休,六笔,合体字(两个部件),左右结构。”“思,九笔, 合体字(两个部件),上下结构。”组成合体字的构字部件的 组合方式可分为七种类型: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 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穿插结构。 汉字是方块形状,因而汉字排列在一起很容易造成较 强的视觉冲击力。书法艺术讲究对字形结构的揣摩,就是为 了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人名不仅要被称说,也要经常被写 出来,因而字形结构的合理搭配,也是我们在选择人名用字 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结合汉字构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 人名用字,必然会使得人名更具有视觉美感。 (二)人名用字字形的选择 我们利用汉字字形结构上的特点,在选择人名用字时, 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1.拆字:无论是单名还是双名,构成名字的其中一个字 或两个字可以是母姓用字或父姓用字的构字部件;双名用 字中,两个字拼合起来可以组成一个字。这样选择,可以在 视觉上给人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可以直观地感知选字的目 的和意义,既有猜谜似的趣味性,又有结构上的变换美。主 要有三种方式:单名用字(名是姓的一个组成部件或姓是名 的一个组成部件),如“伊尹”、“石磊”、“金鑫”、“聂耳”、“阮 元”、“武斌”、“张弓”等;双名用字(名是姓的拆分),如“雷雨 田”、“许午言”、“武止戈”、“张一工(王)”、“严可人(何)”、 “邢贝加(贺)”等;双名用字(名是其他字的拆分),如“孑L夕 林(梦)”、“石雨辰(震)”、“陆亦山(峦)”等。 2.避免字形结构的重复 不同的汉字可以有相似的字形结构,如笔画数量、构字 部件数量的相同或相似;构字部件的相同或相似;部件与部 件之间组合方式的相同或相似等,我们在选择人名用字时, 要尽量回避字形结构相同相似的字,也有人为了刻意追求 统一的效果,故意选用这样的字,但过多的重复,会使人感 觉累赘、单调和局促。 (1)笔画数量或构字部件数量的相似:姓和名同是笔画 数量少的字或者同是独体字,整体上会显得比较单薄,如 “马力“、“丁九”、“马占山”;姓和名同是笔画数量多或构字 部件多的字,会显得过于沉重,如“戢翼翘”、“谢鑫鹤”。因 而,我们选择人名用字时,要讲究字形上的繁简搭配,使名 字更具有视觉美感。 二、汉语语音特点与音美原则 (一)汉语语音的特点 1.元音占优势 “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元音。”ll I元音发音时声音响亮而圆润,没有阻碍,悦耳动 听,属于乐音性的音素。汉语音节中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至少要有一个(充当韵腹),如“巴(b a)”、“底(d Y)”、“居 (J d)”、“特(t )”。最多可以有 个,并且需连续出现,分别 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如“小(xi o)”、“怪(gua 、“嗣 (W 6i)”、“外(wai)”。韵头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能够充当 韵头的元音只有“i”、“u”、“ii”三个,都是高元音,作韵头 的时候,它的发音轻而短。韵腹是韵母的主干,相对于韵头 和韵尾,声音最清晰、最响亮,也叫“主要元音”。一般由 “0”“0”“e”“6”“一、、、、“i”、“u”、“fj”、i”、“e r”充 当,其中有七个舌面元音,舌面元音按照舌位的高低、前后、 唇型的圆展又可以分为几组。舌位越低的元音开口度越大, 声音越响亮。韵尾只限于高元音…i’、“u(0)”和鼻辅音“n”、 “ng”。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这些特点,选取适当的人名用 字,就会使名字读起来响亮、动听,达到易于传播、便于记忆 的效果。 2.有声调 “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调类,这四种调类的 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来记分别是5 5、3 5、2 1 4、5 1。其 中,平声字音值较高,声音响亮,传播久远,更具有穿透力, 而仄声字低沉压抑,不易叫响,古代就有起名用平声字不用 仄声字的习惯。汉语一字一音节,一字一声调,当不同调类 的字排列在一起时,会产生富有变化的音乐美。因而古典诗 词都讲究平仄的搭配,使之更具有可诵读性,像歌唱一样动 听。另外,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续发音时,常会产生变调现 象,如上声的变调:上声在非上声前变半上。在上声前变阳 平。这些特点对人名用字的选择都具有重要影响。人名用字 倘若注意平仄的搭配,避免变调的影响,也会更加悦耳。 语言学研究 语文知识 2010年第4期 (二)人名用字语音的选择 我们了解了上述汉语语音的特点,在选择人名用字时, 就要选择读音响亮的字,并尽可能做到平仄相间,错落有 致,使之富于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另外,选择人名用字时,也 要尽量避免一些容易影响语音效果的现象,如汉语中多音 字较多,多音字容易引起误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汉语音 同、音近的字很多,易造成谐音现象,不雅的谐音会丑化人 名等。具体方式如下: 1.尾字的主要元音开口度要大: 如“邓华(hu d)/邓培(P 6i)/邓益(Y i)”、“邢士贞 (zh 5 n)/邢士廉(1i613)/邢鹏举(i )”、“朱瑞(rll j)/朱敏 (m 1 n)/朱丹(da n)”等。 通过以上几组名字的对比,可以看出,主要元音开口度 大的音节,读音更为响亮,作为人名的最后一个字,是较好 的选择。当然,除此之外,一个好名字还要考虑众多其他因 素。 2.平仄的搭配 单名的结构模式较为简单,只有“平仄”、“仄平”两种。 双名的结构模式有六种:平仄平,如“朱志尧”、“朱俊声”、 “乔义声”、“乔启明”等;平仄仄,如“朱起凤”、“萧永智”、“黄 富武”、“黄绍弟”等;平平仄,如“陶元庆”、“宾福寿”、“诸闻 韵”、“凌其俊”等;仄平平,如“浦江清”、“桂伯华”、“栗成 之”、“莫荣新”等;仄平仄,如“顾明道”、“聂宏钓”、“贺文 选”、“贺天健”等;仄仄平,如“海风阁”、“贾玉铭”、“夏道 南”、“夏瑞芳”等。 以上几组结构模式中,又以尾字平声的为好,因为平声 字读音高昂,更为响亮。古典诗词人韵的字也多为平声。“平 仄仄、仄仄平”两种模式中,尽量不要采用两个上声字相连, 如“田炯锦”、“林友宇”、“武守中”等,避免由于变凋而引起 的听觉上的错误。 无论是单名还是双名,都要尽量避免姓名同调,如“赵 汉”、“周山”、“罗联”、“赵尚志”、“袁因平”、“洪全福”等。这 样的搭配虽然也有人故意选用,但并不符合音美的原则。同 是平声字,会过于单调,没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同是仄声字, 会让人觉得气息压抑,甚至读起来会有点咬牙切齿的愤恨 感,而且同调的字也容易发音不到位,因而影响传播的准确 性。 3.避免姓名的双声叠韵现象 双声叠韵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双声指双音节 词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辨别”、“琵琶”、“明媚”、“苍翠” 等;叠韵是指双音节词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大厦”、“蓓 蕾”、“高潮”、“史诗”、“苗条”、“优秀”等。双声叠韵词在诗文 中使用时,由于声和韵的复现,可以使语言优美动听,构成 语音的回环美。因而也有些人在人名中选用双声叠韵字,但 52 人名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经常被单称单用,因而并不需要特 别构成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有时反而会使名字读起来拗口, 不易称说,尤其是既同调又双声叠韵的字。如双声:“李林”、 “孙树声”、“许小轩”、“林澜”、“罗联”等;叠韵:“李季”、“苏 鲁”、“杨刚”、“卢梅贝”、“冉南轩”、“张镜影”等。 4避免使用多音字 姓名用字尽量不要选用多音字,如果姓本身就是一个 多音字,名再选用多音字,往往会使人望而却步,不知该如 何开口。如“乐乐乐”,可以有“l 1 l 、yu l l ”等九 种读音搭配。再如“茜”字常用于人名,却经常分不清是 “X i”,还是“qi a n”。多音字姓名,不仅使本人感到烦恼,也 使他人难于称呼,进而也会造成交际的失败。 5.避免不雅谐音 谐音,就是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 代替本字,令人联想产生辞趣。谐音被广泛地应用于谜语、 歇后语、笑话等文字游戏之中。在人名中选用谐音字,可以 更为灵活地组词或化用成语典故,使名字更有意义,如“庞 博(磅礴)”、“武岳(五岳)”、“潘峰(攀峰)”等。但不雅的谐音 也会丑化人名,令人发笑,如“宋理(送礼)”、“余兴(鱼腥)”、 “宋忠(送终)”、“毕培光(必赔光)”、“朱逸群(猪一群)”、“费 彦(肺炎)”等。 6.避免方言影响 多数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范围是出生地,名字被称说时 几乎都是用方言,因而方言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汉语方 言复杂,普通话声母、韵母在各地方言中会有误读的情况, 在选用人名用字时,本地方言中容易读错的声韵母要尽量 避免,以免在使用方言称呼时,容易出错或造成不雅的谐 音。如一些方言中声母“h、f’;“n、1”;“z/c/s”、“zh/ch/sh”等容 易混读,“何方、冯海、陆蠡、林纳、罗泽洲”等名字就不大好; 再如韵母“in—ing”、“en~eng”、“o—e”等在某些地区容易读 错,“林莹”、“袁锦清”、“尹林平”、“陈继承”、“郑贞文”、“贺 围光”、“郭伯和”等名字就不宜选择。 当然,方言和普通话除了在声母、韵母上有差别外,还 有声调的不同。但表现在人名用字上,方言声调的影响不大 明显。 三、汉语词汇特点与意美原则 (一)汉语词汇的特点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汉语中的单 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 很强,既可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这一特点,使我们选择人名用字时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使 汉语特点与人名用字的选择 姓和名组成有意义的词或短语。同时也为我们化用成语、化 用典故起名提供了可行性。 2.词的理性义和色彩义 一为了使名字更有意蕴,在命名时化用古典诗词或典籍中的 名句,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取名化用典故,以能够看出来 源为最佳。当然,诗文词句都是比较长的,汉族人的姓名组 成往往是两个字,或三个字,四个字的较少(复姓不包含在 内),五个字的更少。因为姓名长度的,我们化用诗文词 般说来,词义的构成包括理性义和色彩义。“词义中 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 色彩义是词的附 属的意义,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的不同。通常我 们在选择人名用字时,会查阅字典去选用一些意义美好的 字,其实除了要注意词义本身的好坏之外,还要考虑其色彩 意义,贬义词、过于口语化的词都是不能采用的。 3.丰富的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 语。”…(P.317)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具有丰 富的内容与精炼的形式,是古代文化的承载体,它概括了人 们的认识成果,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于表现力。如果能 化用成语,使之和姓搭配成新颖别致的人名,也是命名的一 种较好的方式。当然,在选用成语时,首先要弄清楚成语的 实际意义,选用寓意深刻美好的成语。 此外,汉民族还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从这些典籍中 提取一些字词用作人名,也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人名用字意美的实现 1.姓与名组成有意义的词或短语 名字是一个有意义的词,或者姓和名(或其谐音)构成 一个有意义词或短语。单名如:征军、松林、罗列、自云、苗 青、高扬、蔚蓝、路遥、田野等;双名如:常树人、马致远、叶正 红、钟鼎文、自如霜、江万里、万山红等。 2.化用成语 由于成语用字固定,因而为了不受,化用成语也可 以采用谐音字。主要有两种方式: (1)姓和名有联系(姓名整体来自成语):单名如“安危 (安不忘危)”、“桑田(沧海桑田)”、“成竹(胸有成竹)”、“雷 钧(雷霆万钧)”等;双名如“周而复(周而复始)”、“马道成 (马到成功)”、“龙争虎(龙争虎斗)”、“万象新(万象更新)”、 “穆成舟(木已成舟)”、“纪犹新(记忆犹新)”、“平步青(平步 青云)”等。 (2)姓和名没有联系(只有名出自成语,限于双名):如 “李卓尔(卓尔不群)”、“朱梦求(梦寐以求)”、“葛如一(表里 如一)”、“萧文质(文质彬彬)”、“邓惠中(秀外慧中)”等。 3.化用古典诗词或典籍中的名句 诗词歌赋、儒家经典等都是中国璀璨的文化宝藏,古人 写文章很讲究用典,骈体文曾使用典的风气发扬到了极致。 句时,只能选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字,这就增加了难度,究 竟选择其中的哪两个字,有个人喜好的不同,同时我们也要 考虑到音美、形美的原则。主要有两种方式: (1)姓和名有联系(姓名整体化用诗文):单名如“高谷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楚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 丘)”、“海月(《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琼瑶(《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 瑶)”等。 双名如“柳青山(《东郊》唐・韦应物:杨柳散和风,青山 澹吾虑)”、“洛冰壶(《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 (2)姓和名没有联系(名化用诗文,限于双名):如“李三 秋(《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春晓 (《春晓》唐・盂浩然:春眠不觉晓)”、“邓如琢(《诗经・淇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赵积跬(《苟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 一个好名字,往往是形美、音美、意美三条原则的综合 运用。在选择人名用字时,我们结合上述方式,精心构思,一 定会得到与众不同、令人满意的名字。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 【2J臧励和等.中国人名大辞典[M】.上海:上海书店,1980. [3]李盛平等.中国近代人名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 社,1989. (责任编辑:王东)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