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监护·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付丰卓,曲迪
(长春市中心医院 干部三疗区,吉林 长春 130051)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
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评分(SDS)和抑郁评分(SAS)]、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35.87±5.49)分、SAS评分(34.41±5.24)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8.82%)均低于对照组[(46.14±5.82)分,(42.37±5.56)分,(32.35%)],对临床护理的总体满意度(76.47%)大于对照组(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69.228
本文引用格式:付丰卓,曲迪.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30+333.
0 引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性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时极易引起心绞痛,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心理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大[2]。为了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我科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科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
描述,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标准[3]。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65.62±6.45)岁。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45-80岁,2 结果平均(66.03±6.12)岁。本研究项目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2.1 两组SDS及SAS评分。对照组治疗前SDS评分为核要求,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两组基线资料数据上差异具(78.84±9.54)分,观察组为(79.12±9.26)分,组间无有均质性(P>0.05)。统计学差异(t=0.123,P=0.451>0.05);治疗后,对照组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有用药指导、饮食SDS评分为(46.14±5.82)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临床指标监测、运动指导、生活护理(t=17.062,P=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SDS评分为以及注意事项等基础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首先,(35.87±5.49)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t=23.426,建立优质护理小组,对组员进行培训,然后建立轮流排班制P=0.000<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度,保证对患者情况进行2 h严密监控,最后根据患者实际意义(t=7.485,P=0.000<0.05)。对照组治疗前SAS评分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为(75.76±8.65)分,观察组为(76.14±8.34)分,组间对病房进行定时清洁、更换被褥、开窗通风等基础措施,将无显著差异(t=0.184,P=0.427>0.05);治疗后,对照组病房内温度和湿度调整到合适范围,对其生活用品进行消毒,SAS评分为(42.37±5.56)分,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同时在病房中禁止大声喧哗以免影响患者休息,营造一个舒(t=18.934,P=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为适的治疗环境。②行为干预护理:首先要纠正患者的不良生(34.41±5.24)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t=24.704,活习惯,想起讲述注意事项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负面影P=0.000<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响,监督其按时服药,保证治疗效果,然后制定饮食方案,(t=6.075,P=0.000<0.05)。多食用清淡的食物,戒烟酒,并指导其形成健康的作息习惯。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满意度调查中,对照组非常满③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意者12例,基本满意者14例,不满意者8例,总体满意度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理解患者,了解为76.47%;观察组非常满意者18例,基本满意者15例,不患者的需求之后尽量满足;同时,在健康知识宣教的时候要满意者1例,总体满意度为97.06%;通过比较,组间数据有讲述一些成功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向其讲显著性差异(χ2=4.610,P=0.032<0.05)。述心理状态对临床治疗的重要,使其能够调整好心态,积极(下转第333页)
配合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有关数据并分析。心理状态: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展开调查[4],有20个评分项目,每项满分为4分,得分乘以1.25换算为满分是100分,SDS分数大于53分为抑郁,SAS分数大于50分为焦虑,评分越高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有20个评分项目,每项1-5分,满分100分,得分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9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小于60分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34×100%。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统计数据输入SPSS 21.0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SDS及SAS评分以(±s)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69期
11例,有效者28例,无效者9例,其感染性休克整体治疗有效率是81.25%;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
2.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变化。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是(10.26±1.76)mg/L、(10.49±1.45)mg/L,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9,P=0.24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5.11±0.26)mg/L,低于对照组的(7.98±1.57)mg/L,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5,P=0.000)。
333
其家属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依从性,并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实时掌握其病情变化,并保证其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改善生命体征、血气指标,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炎症。高敏C反应蛋白是检验人体炎症水平的重要急性期反应蛋白,而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见综合护理在改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方面效果更佳,印证了上述分析。
综上所述,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期间适宜采取综合护理,对于改善治疗结局有积极作用。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作为一种临床常见严重综合征,临床医师多将病人安排在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而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4]。据报道[5],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微循环障碍导致各个组织灌注不良,从而激发炎症,致使各项器官功能出现障碍性病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鉴于此,应以改善微循环状态、降低其体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预防器官功能障碍,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目标,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因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治疗期间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引起医患纠纷。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常规护理无法满足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及其家属的各方面护理需求,应用效果欠佳,建议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其护理内容涵盖生理、心理等全方位护理服务,可克服常规护理模式的弊端[6-7]。笔者在本研究中即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调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护理以及机械通气护理四方面,从上述四个角度着手展开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及
参考文献
[1] 柴琼.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改善的
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30-32.
[2] 陈海红.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感染性休克引发肾损伤合并ARDS患
者中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0):3090-3093.[3] 吉春玲,杨秀林,周厚荣,等.血浆胶体渗透压指导下的早期
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1):28-32.
[4] 夏炳杰,施善阳.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
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5):100-102.
[5] 戴良成,宋斐,茹晃耀,等.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
析影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因素[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7):581-584.
[6] 段莉莉.感染性休克患者CRP/ALB比值对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的临床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6):630-632.[7] 叶林,周发春.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平均动脉压维持水
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5):1781-1787.
(上接第330页)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血压升高4例,心律不齐4例,失眠2例,乏力1例,总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心律不齐2例,失眠1例,总发生率为8.82%;通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χ2=4.407,P=0.036<0.05)。
3 讨论
心绞痛在冠心病中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起病较急,病情严重,患者表现为突然胸闷、心前区疼痛、气短等症状,如不尽早实施处理措施,极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5]。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其离不开患者的配合,在此期间,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影响[6]。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然后在优化护理干预的同时,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并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加强基础护理,从而达到提高护理服务治疗的目的[7]。根据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特点,对其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3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其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护理措施,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通过对患者心理、行为以及治疗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优化其日常饮食、休息等,提高其行为规范度,进而促进护理服务水平提高,加强疾病治疗效果。因此,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之后,与对照组(32.35%,76.47%)相比,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8.82%)较低,护理满意度(97.06%)较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卓琍,庄丁丁,郭爽,等.分析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抑
郁和焦虑症状的改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19-220.[2] 黄春凤.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705-1706.
[3] 蓝蓉蓉.冠心病合并心绞痛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
[J].中外医疗,2016,35(12):155-157.
[4] 廖红梅,江炜霞,何丽姗.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心理改
善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6):87.
[5] 颜婵.优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中
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2):1369-1371.[6] 李飞妮.对行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40-142.
[7] 文丽.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分
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8):2354-2355.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