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赣州风貌

赣州风貌

来源:筏尚旅游网
赣州风貌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本市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总人口888.95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1‰,下降0.06个千分点。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经济实力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0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11.29亿元,增长11.1%;加上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性减税4.7亿元, 完成年初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的10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09亿元,增长22.8%。全市财政支出迈上200亿元新台阶,达到208.24亿元,增长32.5%。章贡区财政总收入率先突破10亿元,于都、兴国、信丰首次超5亿元,

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个,开发区、会昌、瑞金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8.1%、26.3%、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0元,增长9.0%。 城市建设

【综述】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赣州撤地设市十周年,也是赣州构建特大城市的关键之年。全市建设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保一弘扬”的总要求,根据全国、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继续积极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按照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在规划编制及其实施、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及提升城市功能、村镇整治建设、推进精细化、长效化城市管理、强化行业监管及创建精品工程等七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确保了“中心城区和两个次中心城市面貌有看得见的变化,县城和村镇面貌有看得见的变化”,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4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一是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新增城市人口44.5万人,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达61万人、建成区面积达59.2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新增4万人、4.2平方公里。二是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完成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3.5亿元,新(改)建城市道路面积392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完成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1亿元,新(改)建城市道路长度47.5公里。三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城镇绿化工程建设进入中期攻坚实施阶段,全市公园绿地建设投入达5.37亿元,新增城市公园绿地面积781公顷。17个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投入运行;10 个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正抓紧建设,南康市垃圾处理场有望近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城乡规划编制】一年来,围绕培育赣州都市区、构建特大城市,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正向上报批;赣州都市区规划已完成中期方案汇报;章江新区城市设计整合方案已经规委会审议通过;赣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峰山片区、水东片区规划、创新区控规、香港产业园北区首期控规、中小学布局规划、环卫专项规划、赣州机场周边区域及机场路两侧地段功能布局规划、郁孤台—姚衙前—八镜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9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峰山片区、水东片区、香港产业园北区二期、香港产业园南区控规以及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心城区城市雕塑规划、市民中心策划方案等20项规划和策划设计正在编制(修编)、调整、深化。

2009年,各县(市)积极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瑞金、龙南、全南、兴国等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经专家评审组审查通过,崇义和南康总规纲要经省厅专家论证通过。同时,全市镇、村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全市新编制镇村(村庄)布局规划数33个,累计完成编制数97个;新编制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数50个,累计完成编制数108个。

【城市规划管理】 2009年,我局会同市监察局印发了《赣州市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做好中心城区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的同时,会同市监察局对17个县(市)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并认真迎接了省检查组的检查指导。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赣州市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情况报告》。通过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及时纠正了各县(市)存在的问题,强化了各县(市)严格规划意识。积极参与了中心城区制止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活动。

【村镇建设】2009年,在抓好60个试点圩镇整治的基础上,新启动了64个试点圩镇整治工作,全市圩镇整治建设完成投资14274万元,新(改)道路面积160.6万平方米,新增路灯3540盏,新增公共绿地面积61.5公顷。初步确定了全市小城镇建设融资重点乡镇,融资平台建设已形成初步构想。全市8个试点县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年度任务(上犹、安远、赣县、于都、宁都、会昌、寻乌、兴国)。10月24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现场调度会在我市上犹县召开,上犹、于都、兴国三县分别作了典型经验介绍。12月17-19日,我市上犹县、安远县又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督查,受到了督查组的充分肯定。赣州市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荣获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1月21日,我局会同市委农工部、市电视台、江西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赣州)新农村建设村长论坛。赣州村镇规划建设经验做法还刊登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在全国得到推广。我市免费为农民设计推广新户型的做法,在江西2套都市频道《都市现场》栏目中播出,在全省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通过实施民居示范工程建设,全市建成了42个市级新户型建设示范村,涌现了瑞金市沙洲坝镇百花园、石城县琴江镇临江轩等一批整村选用新户型建设的示范村。2009年7月,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村、赣县湖江乡夏府村、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被省政府正式授予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我市共有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市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建设点8049个,兴建各类填埋场452个,垃圾中转站658个,垃圾房(池)10052个。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2009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投融资取得新突破,实现城市建设融资68.5亿元,其中,土地抵押贷款和项目融资40亿元,发行城市建设企业债券15亿元,土地出让融资13.5亿元。一是加快银企对接。通过土地抵押贷款和项目融资等方式共筹措建设资金40亿元,同时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达成150亿元的贷款框架协议,其中,开发银行6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90亿元。二是发行地方债券。组建赣州发展投资集团,采取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在江西率先发行了15亿元企业债券,成为我省首次针对城市建设发行的企业债券。三是做活土地文章。积极做好土地出让前的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工作,中心城区出让经营性土地31宗879.82亩、工业性用地17宗1066.69亩,土地出让融资13.5亿元。四是引入社会资金。赣州香港产业园与江西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推出2亿元信托融资,城市中央公园运用BT方式融资1.3亿元。五是向上争取资金。落实了南市街、郁孤台和七里镇等三个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建0.2445亿元中央补助资金,争取了国家和省廉租房补助资金1.64亿元。

2009年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在建207个,其中续建项目118个,开工建设项目89个,已竣工项目55个,项目总投资232.9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79.86亿元。东出入口改造、飞龙大桥、章江南岸路堤防洪工程、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博物馆、市政中心北区、赣州锦江国际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章江大桥、城市中央公园、赣州中学、章江南岸木栈桥三期以及J4、J14、J21、K16等地块近70万平方米农民返迁安置房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1)项目策划设计成效显著。中心城区采取平行、联合审批、打包等方式,下大力抓好项目前期策划设计工作,一年时间内完成项目策划设计207个。从桃子园农贸市场改造到奥林匹克广场改造,从章江新区59条道路工程到东西出入口改造、原323国道扩改建、红旗大道东延工程,从赣州中学、自然博物馆到市民中心,从市人民医院迁建到赣州监狱整体搬迁,从机场走廊设计到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一大批重大城建项目规划设计的顺利推进,为项目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中心城区以推进路桥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了“周边大贯通、区域大循环、城乡大延伸”的特大城市交通新格局,特大城市框架初步显现。一是特大城市内外环通道快速推进。中心城区城市轻轨工程的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总投资约21.49亿元全长约27公里的赣南大道建设全面铺开,河套老

城区段道路工程和贡江大桥已开工建设,章江新区段道路工程已建成通车,章江大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第二、三阶段道路工程及新世纪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内环路相接形成城市快速干道。水东片区沟通内环线和虔东大道主干道——赣储路拓宽改造工程即将开工。二是城市内部道路骨架迅速拓展。章江新区新建、续建道路24条,梅关大道、登峰大道中段、兴国中路等17条道路已竣工,总长达32.62公里,新建、续建道路总长相当于章江新区前七年总和,章江新区路网基本成型。橙乡大道、钨都大道、五指峰路等59条道路的可研、环评工作已经完成,其中赣康路、兴国西路、长岗路等21条道路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三是城市干道交通能力大幅提升。东出入口道路改造、东河大桥改造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飞翔路改造工程正抓紧实施,西出入口道路拓宽改造、原323国道扩改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出入口形象。红旗大道东延工程全面启动,京九路、阳光路与绿海路新改建已开工建设,城市路网等级标准大幅提升,交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四是城市桥梁建设速度加快。开建城市桥梁8座,飞龙大桥及章江新区文武坝桥等4座桥梁已竣工,章江大桥基本完工,赣州公路大桥进展顺利,贡江大桥加快建设。新世纪大桥即将开工。(3)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一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改变了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历史,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已着手启动,两年内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中心城区第二垃圾处理场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章江新区截污干管工程建设加快。二是城市优质饮用水源体系载体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了峰山应急饮用水源工程,结束了赣州中心城区城市供水单一依靠章江水源的历史,可以保障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70万人口3天至5天的应急饮用水需要,并能为市第三水厂提供年供水量400万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二水厂扩建已经完成。三是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建成了章江南岸路堤防洪工程一期、城市中央公园、樱花公园以及“三桥四园九岛、12条绿带、72条路树”等,形成了“山水环绕”、“绿带”纵横、“花岛”点缀的良好生态格局。(4)“两城同创”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实施。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制定并实施了《中心城区“两城同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整治,推进了136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5)公建项目建设加快。市政中心北区、赣州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博物馆、章江南岸木栈桥一、二期等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赣州中学、人民医院迁建、赣州监狱整体搬迁、自然博物馆、章江南岸木栈桥三期、西河大桥拆除重建工程、章贡中学等项目加快建设,市民中心、南门口交通及周边环境改造等项目策划设计工作正抓紧进行。其中,总投资3.1亿元、总占地280.95亩、可容纳在校学生6000人的赣州中学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外装修正加快实施,有望明年正式招生。结合“两城同创”,对市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文化馆进行了改造升级。(6)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赣州文化娱乐城项目及五星级酒店——赣州锦江国际酒店已建成开业,和谐钟塔及主题公园、马祖岩文化生态公园等项目正抓紧推进。新体育中心及配套场馆的规划编制及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峰山体育公园及配套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建筑行业管理】2009年全市申报监理企业晋升甲级1级资质1家(江西赣州昌顺监理有限公司)、乙级2家(江西新明工程服务有限公司、赣州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申报房屋1级1家(鑫业集团有限公司)、房屋2级6家(赣州市顺业建筑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赣南银兴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信丰嘉信建筑有限公司、赣州宏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赣州德盛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泰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新成立各类企业44家,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建筑企业,全市建筑业产值达31.26亿元。对市级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了全过程监管,在全省率先推广使用电子化招标投标工作,推行抽签入围和资格后审相结合的制度,投标前采取投标温馨提示制、投标承诺制,违规招标、规避招标的现象有所减少,工程招标投标率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监督招标项目110个,工程总造价约11.22亿元,招标率、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项目告知率、应

公开招标项目进场交易率均达100%。全面实施了建筑节能,实行了建筑节能材料(技术)备案制,推行了施工现场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新建房屋建筑工程100%实施且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结合“两城同创”,对中心城区100多家建筑工地进行了集中整治,重点加强对建筑工地出入口及建筑工地围墙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工地责令整改,确保了文明施工。以保证建设工程结构质量为主线,以防范并遏制重大事故,提高建设工程的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污水处理设施和市级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深化了对以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预警制和脚手架、模板支撑、建筑起重机械、防高处坠落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全市在建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近20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市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中心城区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全市有31项获市级优良工程奖,49项获2009年度第一批市级优良结构工程奖,推荐申报省级优良工程奖17项 环境保护

2009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继续取得积极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均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为推进我市生态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为全市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空间。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赣州市200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中对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市政府将予以表彰的规定,市政府决定,对完成2009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较好的章贡区、瑞金、南康、上犹、龙南、全南、会昌、石城、崇义、大余等10个县(市、区)进行表彰,授予“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对为2009年全市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作出较大贡献的赣州市白塔上污水处理厂、江西洪城水业环保有限公司南康分公司、华能瑞金发电责任有限公司、赣州华劲纸业有限公司、江西省营前矿业有限公司、江西省会昌金龙锡业有限公司、瑞金市晶山纸业有限公司、赣州市京都啤酒有限公司、江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上犹县城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进行表彰,授予“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交通邮电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设区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的南部,简称“赣南”。地处东经113°54′至116°38′,北纬24°29′,至27°09′;东西宽为219公里,南北长为295公里,土地总面积39379.6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6%,据赣、闽、粤、湘之要冲,它东接福建省的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和惠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是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与内地的过渡地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所在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通过交通人的奋发拼搏,该市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之运输网络更趋完善,“四省通衢”的大交通格局更趋完善。

赣州市下辖一区二市15个县和一个县级开发区。即: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宁都县、兴国县、会昌县、于都县、寻乌县、石城县。经过行政调整,现全市乡镇总数283个,行政村3475个。全市总人口为861.15万人。

2007年,赣州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立体性交通枢纽为目标,围绕“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交通战线各项工作已取得了新的成绩。 主干道公路现状:

赣州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23889.2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4条,总里程为255.505

公里,即:赣定线126.86公里,泰赣线60公里,赣大高速56.645公里,厦蓉高速城西段12公里。由赣州市公路管理局承担的市养公路67条,计2684.993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4条,计960.388公里,占总里程的35.76% 。省道21条,计1048.66公里,占总里程的39.06% 。县道30条,计626.898公里,占总里程的23.35% 。乡道7条,计12.561公里,占总里程的0.47% 。专用公路5条,计36.486公里,占总里程的1.36% 。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计206.239公里,占总里程的7.68% 。二级公路,计1704.044公里,占总里程的63.47% 。三级公路,计529.898公里,占总里程的19.74% 。四级公路,计74.941公里,占总里程的2.79% 。等外公路,计169.871公里,占总里程的6.32% 。全市晴雨通车总里程19973.898公里。 重点项目建设:

赣大高速公路(三益-梅关段)于12月21日建成通车,瑞赣高速公路工程于2月18日开工建设,全年已完成投资18.5亿元。赣江大桥如期开工建设,赣州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顺利实现了赣州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高速公路建设目标。 新赣州黄金机场竣工并完成校飞任务,赣州市已列为国家发展支线航空试点城市。赣州通航城市有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厦门、景德镇、南昌等8个,初步形成了一个“米”字型的航空网络。赣韶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我市将形成“十”字型铁路枢纽。向汕铁路已纳入国家规划,它的建设将使宁都、会昌、寻乌几个偏僻小县告别没有火车的历史。铁路口岸作业区全面竣工使用,开通了赣州至深圳、厦门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赣州港总体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议,争取今年上报省政府审批并通过。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已完成上犹陡水旅游码头、兴国鼎龙客运码头的建设和会昌汉仙岩旅游码头、赣县攸镇客运码头主体工程的建设。赣州市港航管理部门并已开始对赣州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交通篇)进行修编。 农村公路建设:

赣州市交通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3479.72公里,其中水泥路2859.72公里,砂石路62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新增375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105个行政村通公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完成新农村公路建设里程1235.82公里,争取了上级农村公路补助资金2.8亿元。 全市所有乡镇早已全部通公路。至年底,行政村通公路比率为91.7%,行政村通水泥(油)路比率为70.2%。全市农村公路累计总里程已达2.22万公里。 立体运输:

赣州市道路运输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运输运力的投放与运输需求基本趋于合理。全市拥有道路客运一级站1个,二级站23个,三级站23个,四级站20个,五级站11个,农村道路候车亭540个。全市拥有班线载客汽车2397辆,拥有载货汽车16149辆,同比分别增长了2%和16.9%;完成客运量563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2.86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了3.1%和5.0%;完成货运量3719万吨,货运周转量35.61亿公里,同比分别增长了5.1%和6.2%,基本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运输仍占主导地位,2007年道路客货运输量占全市综合运输总量的比重为86.4%和72.7%。春运期间平均每天投放运力2672辆客车(含机动运力和调配运力),完成客运量65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创历史最高记录。实现了我市2007年春运旅客伤亡人数为零的预定目标。江西新世纪汽运集团有限公司被省运管局评为全省春运工作先进单位。做到了政府满意、旅客满意、企业满意。

着力发展了高速客运。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市共开通高速客运班线20条,投入高二级以上客车36辆。高速客运以其“车辆高档次、发车高密度、服务高质量”的优势,迅速

崛起。我市至香港、澳门广东、浙江、上海、武汉、南昌等地的高速客运网络已形成,实现了400—500公里以内当日往返。

农村客运网络初步形成。全年新增农村客运车辆39辆,新增农村客运班线12条。到目前为止,全市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58条,拥有农村客运车辆1098辆,17835座位,年平均日发车2942个班次,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了81.4%,乡镇客车通达率达100%。

积极发展旅游客运和出租客运,充分利用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开辟了红色旅游专线,新成立了一个旅游公司,新增旅游客车40辆,全部投入中高级客车运行,全市旅游客车保有量将达到了115辆;全市出租汽车已达1075辆,全市18个县(市、区)中16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出租汽车公司,为节日、假日旅游提供了运力保障。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赣州市中心城区拥有公交车387辆,其中双层大巴10辆,线路38条。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全年营运收入超过500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增长11.1%,客运量达到5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行驶总里程达2700万公里,比上年增长3.8%,公交发展潜能得到有效挖掘。 为加快我市物流体系建设,推动货运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我们以大型商品,农贸市场所在地为重点,积极完善货运网络,充分发挥货运集散地的作用,着力改善运力结构,调整运输组织,培育大型货物运输企业。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及时公布物流供求状况,在赣州中心城区成立了赣州市物流中心,引进了8家物流企业。 是年,全市水路运输市场基本稳定。全年共实现港口吞吐量782.9万吨,其中:出口9.3万吨,进口773.6万吨;货运量819.7万吨,货运周转量58679万吨公里,客运量89.2万人,客运周转量891万人公里。全市现拥有运输船舶艘963,其中客运船舶110艘,客位3332个;货运船舶837艘,总吨位69265吨;驳船12艘,总吨位1920吨。全市14个县(市、区)设有港口,即:赣州港、会昌港、赣县港、兴国港、于都港、上犹港、南康港、信丰港、龙南港、石城港、宁都港、瑞金港、寻乌港、崇义港。港口泊位总计666个。 铁路赣州车务段面对客货运输市场激烈的竞争,通过加强对外营销力度,开展客货宣传和市场调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前提,紧紧抓住春运、暑运、和“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有利时机,积极创收,努力完成运输经营任务。客运部门加强新图宣传,扩大提速调图影响,加快新图与市场对接,使旅客发送量和客票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发送旅客821.3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3.6%,完成全年计划的100.03%;货运部门抓住水泥、铁矿、莹石粉、粮食、盐矿等重点货物,积极向货主广作营销宣传,提高货运装车率,运输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货运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货发完成38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2%,为年度计划的100.1%,全段完成年运输收入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完成年度计划的107.3%;段还大力扶持“两经”发展,推进多经重组,拓展多经营业范围,保障集经健康发展,保持了不断赢利的势头。

民航赣州机场2007年累计保障飞行2120架次,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86240人次,平均客座率67.1%,货邮完成278.3吨。机场航线、航班从2006年的4条航线,通航5个城市,每周21班,到今年航线5条,每周40个航班,通达8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重庆、南昌、景德镇)。航班量同比增长355架次,承包的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四条航线,运力增加了14%,可供座位达到11.6万个。全力提高航班客座率,机场与相关的旅行社组成“航旅联盟”,与航空公司联合召开市场推介会等办法,走出去,请进来,向媒体,旅行社等推介赣州。共同开发航空市场。促使了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组织北京市12家旅行社负责人、4家媒体及中联航人员组成的旅游考察团一行20人莅临赣州,参加赣州市政府举办的旅游推介会,实地考察赣州旅游市场。成功引进华夏航空有限公司在赣州设立分公司。华夏航确保每年赣州始发航班1000个,现华夏航已进入赣州至(南昌、重庆、上海、厦门)等航线营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