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物理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物理试题 第1页(共50页)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D.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4.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和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与人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
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试题 第2页(共50页)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7.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下列有关“天宫课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音调辨别不同航天员 B.航天员讲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调大直播电视音量是增大响度
D.在地面上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8.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物理试题 第3页(共50页)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9.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10.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图示“?”应为2.7m C.图示“?”应为2.3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11.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物理试题 第4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12.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 )
A.条形的
B.圆形的
C.方形的
D.根本不能成像
13.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4.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___________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_____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物理试题 第5页(共50页)
15.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________,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_____
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_____越高。
17.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的。
18.如图所示,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这种声波的频率范围为_______;“B超”检测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物理试题 第6页(共50页)
19.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______(选填“亮”或“暗”)处,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在水面发生的是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______(选填“亮”或“暗”)处。
20.小明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寒冬,若将坐满了乘客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 ____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___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21.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______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
物理试题 第7页(共50页)
2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_____m。
23.如图所示,这是一架空灵鼓,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鼓体上方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舌状叶片叫作音舌。敲击空灵鼓时,音舌振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音舌,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三、实验题(本题共计3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13分) 2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薇同学准备了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
物理试题 第8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
①实验时,薄玻璃板需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如图所示,点燃蜡烛A,她应从蜡烛___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记录位置;
③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关系。 25.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C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___;
(2)在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C;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②继续吸
物理试题 第9页(共50页)
收热量;
(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 烧杯中的水少 B. 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 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26.小华设计了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实验,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填
“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填“强”或“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
物理试题 第10页(共50页)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减弱噪声。
四、计算题(27题8分,28题8分,29题7分共计23分) 27.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一个温度计,他将一根下端带有液泡的内径均匀的玻璃管固定在刻度尺上,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他将玻璃泡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静止时的位置在0刻度处的A点;放在沸腾的水中,液面静止时的位置在9cm刻度处的B点。则:
(1)A、B两点对应的温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2)当温度计中的液面在5.40cm刻度处时,温度为多少?
28.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L=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时间t=1.87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m/s,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29.某同学乘坐的汽艇经过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6s听
物理试题 第11页(共50页) 到回声(声速为340m/s)。问:
(1)若汽艇停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多远? 五、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计6分)
30.在下图所示的体温计中,标记测出人体正常体温的液柱。
31.如图所示,硬币被桌面挡住了,请画出这名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硬币的光路(只画一条光线即可)。
六、综合题(每空2分,共计8分) 32.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题: 虹霓小史
雨后初霁,我们常常会看见天上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这给人们带来
了许多美好的遐想。我国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关于虹的记载,当时把虹字形象地写成“=”,那时的人们认为彩虹是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五色石发出的彩光。到了唐代,人们对彩虹有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唐初孔颖达(574—648)在《礼记注疏•月令》中写道:“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漏则虹生。”这里已粗略地揭示了彩虹的成因。在欧洲,英国科学家罗吉尔•埔想(1214~1292)最早指出彩虹是由太阳光照射空中的雨滴,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而形成的。
物理试题 第12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笛卡尔在1637年用玻璃球注入水来进行实验,得出水对光的折射指数,并能准确计算出彩虹的角度,但无法解释彩虹的七彩颜色。后来牛顿用玻璃棱镜把太阳光散射成彩色光之后,关于彩虹形成的光学原理全部被揭示了出来。
当空气中富集了大量的水汽,也就是水的小液滴时,太阳光以较小的
角度照射到小水滴上,就会形成彩虹,天空中有时会出现两道彩虹,较明显的那一道是主虹,叫作“虹”,暗一些的是虹,叫作“霓”,如图1所示。
当光折射进入水滴后,有一部分会直接穿过,另一部分光在水滴的另
一侧内表面发生反射,从入射面再折射出来。白光在发生折射时,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会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它们呈半圆形,在空中很漂亮地排列起来,形成虹。常见的虹色带分明,主要呈现七种颜色,红的排在最外面,接下来分别是橙、黄、绿、青、蓝、紫。
当光进入水滴后,经过水滴内壁的两次反射,再从折射面折射出来,
形成宽(见图2乙)。宽的色带半圆紫的排在最外面,接下来分别是蓝、青、绿、黄、橙、红,这与虹的色带刚好相反。由于霓比虹反射多一次,光线的强度较弱,所以有时也只能看到虹,看不到宽。
(1)根据文中对虹和霓的描述可知,图1中标记“___________”(选
填“1”或“2”)的那道彩虹称为“霓”。
(2)白光经水珠折射之后,会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主要是因为 __
物理试题 第13页(共50页)
_________不同。
(3)从图2中可以分析出:要想看到彩虹,观察者必须要 ________
___(选填“面”或“背”)对着太阳。所以,我们看到黄昏时的彩虹,它总是出现在 ___________(选填“东”或“西”)方的天空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B B C A C A A B B B C 1.C
【详解】A.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与敲击鼓面的快慢无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的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的响度无关,故B错误;
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物理试题 第14页(共50页)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由扬声器发出,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有传递信息和传播能量的作用,机器人与人用语言交流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
C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
物理试题 第15页(共50页) 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的影子;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虚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地砖的振动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而不是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根据音色辨别不同航天员声音,故A错误;
B.航天员讲课,我们听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改变的是响度,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理试题 第16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9.A
【详解】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A.镜子里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因为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为
L5m0.4m22.7m 故B正确,C错误;
D.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所以该同学走近镜子,但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声音频率越大,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第一个编钟的质量小,第二个编钟的质量大,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N处的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同一个编钟上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P处的低,说明声音的频率还与振动物体的长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声音频率有关,音调越高,声音频率则越大,P处的音调比N处的音调高,则P处的声音频率比N处的大,故B符合题意;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度大小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物理试题 第17页(共50页)
故选B。 12.B
【详解】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光源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倒立的实像,是圆形的。 故选B。 13.C
【详解】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4. 振动 音调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 [2]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5. 音色 高 不变
物理试题 第18页(共50页)
【详解】[1]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特征来工作的。
[2]声音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抖音”的频率为正常声音的3倍,所以“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音调高。 [3]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外界阻力、压强、密度等都有关系,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即音调)无关,故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16. 响度 音调
【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与频率有关,钟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7. 液化 放出 运动
【详解】[1][2]火箭离开地面时,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周围的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3]以火箭为参照物,火箭升空时,火箭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地面是运动的。
18. 超声波 大于20000Hz 信息 【详解】[1]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2]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的为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所以B超这种声波的频率范围为大于20000Hz。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利用的“B超”可以得知胎儿的发育情况这种信息,那么“B超”检测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物理试题 第19页(共50页) 19. 暗 镜面反射 亮
【详解】[1][2]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3]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为背着月光走,虽然水面发生的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没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则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 20. 凝华 液化 内
【详解】[1]小明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会使得铝罐周围的空气温度瞬间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罐外壁凝华形成霜。
[2][3]寒冬,若将坐满了乘客的汽车门窗紧闭,由于车外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内侧。 21. 振动 信息
【详解】[1]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振动而发声。 [2]声可以传递信息,告诉我们这是《花木兰》选段。 22. 反射 虚 5
【详解】[1][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水中的“白鹭”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5m。
物理试题 第20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23. 响度 音调
【详解】[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音舌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音舌,音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4. 垂直 A 距离
【详解】①[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实验时,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玻璃板需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2]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为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应从蜡烛A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③[3]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从而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5.停表 42 晶体 温度达到熔点 C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停表。
(2)[2]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42℃。
(3)[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在固定的温度开始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因此海波是晶体。
(4)[4]通过实验可知,海波熔化需要达到48℃,熔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加热,由此可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5)[5]海波在固定的温度开始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
物理试题 第21页(共50页)
A.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烧杯中的水少,不会影响温度计的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试管中海波受热更加均匀,不可能出现以上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因为烧杯中水的温度高于海波的温度,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故C符合题意;
D.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 小 好 强 海绵 响度 【详解】(1)[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2][3]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如袜子比平滑材料如塑料袋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对声音多次反射后能量减小,响度变小,故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4]海绵材料隔声性能与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孔,声音在表面多次反射,能量降低了,响度变小了,故吸收声音的性能好。 (4)[5]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27.(1)0、100℃;(2)60oC
【详解】(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是100oC,所以A点的温度为0、B点的温度为100oC。
(2) A、B两点的温度差为100oC,并且是均匀分布的,由比例关系可
物理试题 第22页(共50页)
得
100℃0t09.00cm05.40cm0
解得t60oC。
答:(1)A、B两点对应的温度分别是0和100℃; (2)当温度计中的液面在5.40cm刻度处时,温度为60oC。
28.5107.7m/s
【详解】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时间
tL2v=664m=2s2332m/s 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的时间tL1v=664m1v1
根据题意有tLLv2v1
代入数据得1.87s2s664mv1
解得v1=5107.7m/s
答: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5107.7m/s。 29.(1)1020m;(2)1050m
【详解】解:(1)若汽艇停在水面,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
t6s23s 汽艇到高崖的距离
svt340m/s3s1020m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的距离sv艇v声t12(10m/s340m/s)6s121050m 答:(1)汽艇停在水面,他离高崖1020m的距离; (2)他喊叫时离高崖1050m。 30.
物理试题 第23页(共50页) 【详解】人的正常体温是37℃,用笔标注到对应刻度即可,如图所示:
31.
【详解】根据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硬币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然后,连接像与眼睛,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光线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32. 1 各种色光的折射率 背 东 【详解】(1)[1]根据图1可知,1处较暗一些,2处较亮一些,所以图1中标记“1”的那道彩虹称为“霓”。
(2)[2]由材料可知,白光在发生折射时,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会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3)[3][4]由于彩虹的形成要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或两次)反射形成的,所以只有背对太阳才能看到;黄昏时,太阳在西方,所以彩虹会出现在东方。
物理试题 第24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苏科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 物理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第Ⅰ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2.某市文化公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 )
物理试题 第25页(共50页)
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 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 C.在水面下0.9m深处
D.与蜻蜓相距1.2m
3.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5.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 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
6.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
物理试题 第26页(共50页)
是( )
A.
B.
C.
D.
7.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樟脑丸变小 B.
露珠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河水结冰
8.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9.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 )
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 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 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 10.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 )
物理试题 第27页(共50页)
A.是次声波 B.是超声波 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传播不需要介质
1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12.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图示“?”应为2.7m C.图示“?”应为2.3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13.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潼南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下图是美丽的潼南夜景莲花大桥一角。关于水中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试题 第28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
A.倒影是实像
B.倒影是虚像
C.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4.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15.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甲响度小 B.甲音调低 C.乙振幅大 D.乙声速小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23分)
16.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______,说明声音具有______。
物理试题 第29页(共50页)
17.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
叫光的__________;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_可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8.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______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 19.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时隔152年人们又见到了超级蓝色红月亮。发生月全食是光的_____(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的结果。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当入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20°时,反射角变为_____。 20.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
分割……”,歌声是由声带__________产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1.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___________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_____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物理试题 第30页(共50页)
22.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如图所示。艺人先将糖放在热锅里熔化,此过程中糖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艺人要趁糖未完全硬化时对糖画进行塑形,塑形过程糖的温度保持不变,冷却一段时间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则糖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3.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_____越高。
24.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______。
25.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所用的感温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等。但小嘉同学心存疑问:为什么不用最常见的水作温度计内的感温液体呢?他借助网络查阅到水、水银和酒精三种物质的体积温度图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线回答:
物理试题 第31页(共50页)
(1)分析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水不适宜作温度计内感温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最低温度可达。若作为南极科考站温
度计的感温液体,在以上三种物质中, __________物质较为合适; (3)若选用相同体积的水银和酒精分别制成温度计甲、乙,且温度每
升高,感温液体上升的高度相同,则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温度计细玻璃管的内径稍大。
三、实验题(本题共计3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26.如图甲所示,M是水平放置的小镜子,上面竖直放置一块的长方形硬纸板(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纸板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纸板E、F连接而成的。E、F可绕接缝ON转动,ON是镜面的法线,AO表示入射光线,OB表示反射光线。利用上述器材和量角器、激光笔等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实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AO在纸板E上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物理试题 第32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2)根据测量可以得出:BON_______AON(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纸板F绕ON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再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在纸板F上均看不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光在发生反射时,_______;
(4)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探究有:_______。 27.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
物理试题 第33页(共50页)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28.如图A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如图B甲、乙所示,是小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如图C所示,是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 (3)在本次实验中,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______,(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进一步通过表格可得到:水的沸点为______℃;
(4)通过实验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选填“吸收”
物理试题 第34页(共50页)
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小丽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______(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四、计算题(29题8分,30题7分,共计15分)
29.如图所示,国庆假期,小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692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音声“啊”,4s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s后听到回声。请计算: (1)当时的声速; (2)他到山崖的距离。
3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深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如图所示,经过2.8s收到回波的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五、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计6分)
31.如图所示,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画出物体AB在虚线上成的像A'B'。
物理试题 第35页(共50页)
32.如图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A是人眼的位置,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烛焰S点的像S',并画出眼睛看到像S'的光路图。
六、综合题(共计8分) 3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 生命拒绝噪声
城市噪声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国外早就出现了“噪音
病”一词,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全世界噪声污染调查认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在我们这座城市中,噪声可谓无孔不入.近年来城市机动车辆的剧增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来自机动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噪声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而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虽然相对“静止”,但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性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最高达到130分贝.
与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相比,来自室内的生活噪声往往容易被忽略.家庭中的电视机、风扇、电脑、洗衣机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50分贝~70分贝,电冰箱为34分贝~45分贝.
物理试题 第36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当室内的持续噪声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各方面的.容易受到关注的是对听力的损害,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
除此以外,噪声还可损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长期在噪声中,特别是在夜间噪声中生活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增加.噪声还可导致女性生理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的心理效应多反映在噪声影响人的休息、睡眠和工作,从而使人感到烦躁、萎靡不振,影响工作效率.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声的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1)从环保意义上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噪声. (2)家庭中有噪声吗?请你举出来源于室内的生活噪声.(请写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丽丽家有一台电冰箱,当压缩机进行工作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声音.到了晚上,这个声音会更加明显.冰箱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对丽丽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__---?如何能尽可能地减小这种危害____?说出你的方法和理由.
(4)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环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
物理试题 第37页(共50页)
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请你根据丽丽的发现,提出一个有效治理城市噪声的方案____,并且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来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B D B A D B C C B B D B 1.A
【详解】A.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士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点,可以提前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做好准备。故A符合题意;
BC.马蹄声的音调、音色是由声源决定的,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并不会改变马蹄声的音调、音色,故BC不符合题意; D.士兵的听力是士兵自身的一种能力,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并不会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等于0.6m,故C不符合题意;
物理试题 第38页(共50页)
D.蜻蜓在水中的像与蜻蜓相距
L=20.6m=1.2m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如图所示,在最早期的潜望镜的模型中,无论是镜面还是水面,它的成像原理都是“光的反射”。 故选B。 4.B
【详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符合题意。
物理试题 第39页(共50页) 故选D。 6.B
【详解】铁是晶体,在铁水凝固成铁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有下降的过程,且有一段时间内(即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樟脑丸变小,这是固体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体,会吸收热量;露珠的形成,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会放出热量;“雾凇”的形成,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会放出热量;河水结冰,这是由于液体水,凝固为固体冰,会放出热量;综上所述,樟脑丸变小会吸收热量,露珠的形成会放出热量,“雾凇”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河水结冰会放出热量,则这四个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樟脑丸变小。 故选A。 8.D
【详解】不同的人说话时的声音由于声带结构、形状等因素的不同,音色不同,依靠录制好的手机主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B.疏菜为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故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物理试题 第40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除绿光以外的其它颜色的光,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透明玻璃只能让绿光通过,而吸收其它色光,绿色蔬菜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温室顶部应当安装无色透明玻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的频率在人耳可接收范围,不是超声或次声,且可以在空气中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于熔化的性质,由于钨的熔点高,故选用钨,故A错误;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因为冰是晶体,水在凝固成冰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镜子里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物理试题 第41页(共50页)
B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因为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为
L5m0.4m22.7m 故B正确,C错误;
D.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所以该同学走近镜子,但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B错误;
CD.倒影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详解】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题可知,甲的振动频率低音调低。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晃动 能量
物理试题 第42页(共50页)
【详解】[1][2]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晃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7. 色散 紫外线
【详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 18. 振动 信息
【详解】[1]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振动而发声。[2]声可以传递信息,告诉我们这是《花木兰》选段。 19. 直线传播 120° 40°
【详解】[1]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现象就是月全食,因此月全食是由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60°+60°=120°;
[3]当入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20°时,此时的入射角为 60°-20°=4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40°。
物理试题 第43页(共50页) 20. 振动 声源
【详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2]禁止鸣笛是让声源不发声了,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1. 振动 音调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 [2]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22. 增大 晶体
【详解】[1]将糖放在热锅里熔化,此过程中糖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2]塑形过程糖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糖在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糖是晶体。
23. 响度 音调
【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与频率有关,钟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4. 音调 能量
【详解】[1]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声音去除眼镜上的污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5. 见解析 酒精 乙
物理试题 第44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详解】(1)[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由图(a)可知,温度在0~4℃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变小,温度在4~1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变大,如果物体温度在0~4℃范围内,水受热体积变小,不能作温度计内感温液体。
(2)[2]由图(b)(c)可知,水银的测量范围是-39~357℃,酒精的测量范围是-117~78℃,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最低温度可达
93.2℃,水的凝固点是
0℃,所以用酒精作为感温液体合适,如果选择
水和水银会凝固,故不能用水和水银作为感温液体。
(3)[3]水银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1.07m3k-1.00m31357℃(39℃)1.810-4m3/℃ 酒精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k1.34m3-1.00m3278℃(117℃)1.710-3m3/℃
所以k1<k2
感温液体上升的高度相同,甲的体积变化量小于乙的体积变化量,由于水银和酒精的体积相同,所以由V=Sh可知可知乙的内径较大。 26. 漫 等于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
【详解】(1)[1]当光入射到较粗糙的表面时,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线就会杂乱无章地射向不同的方向,使不同方向上的同学都能看到光在纸板上的路径,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
(2)[2]在光的反射规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BON为反射角, AON为入射角,BON等于AON。
(3)[3]将纸板F绕ON向后折,此时F与E不再在同一平面内,在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物理试题 第45页(共50页)
(4)[4]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还可以探究“光路是否可逆”:把光沿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观察现在的反射光线是否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
27.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或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晶体 固液共存 增大 95 小于 不会 【详解】(1)[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由甲图可知,存在的错误是:一是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要测碎冰块的温度,将A温度计的感温泡埋没在碎冰块中,所以第二个错误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2)[2]通过图乙可知,冰t1~t2阶段,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3)[3][4]由乙图可知,t1~t2阶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4)[5][6]由丙图图像可知,水升高到95℃就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了,所以水的沸点为95℃;由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而此时水的沸点为95℃,小于100℃,说明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7]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试管和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存在温度差,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8.甲 97 小水珠 98 吸收 保持不变(或不变) 温度低于沸点
【详解】(1)[1]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水在沸
物理试题 第46页(共50页)
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图甲时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况。 (2)[2]如图C,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7℃。
(3)[3][4]烧杯口不断冒出的大量的“白气”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到瓶口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表格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8℃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水的沸点为98℃。
(4)[5][6]水沸腾时要继续对其加热,即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热量,且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5)[7]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虽然仍在继续吸热,但是水的温度降低,当温度降到低于水的沸点时,沸腾停止。 29.(1)346m/s;(2)519m
【详解】解:(1)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声音传到前方692m
远的大山所用时间t124s2s
则当时的声速vst692m2s346m/s (2)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t123s1.5s
由vst可得,他到山崖的距离s'=vt'=346m/s×1.5s=519m 答:(1)当时的声速为346m/s; (2)他到山崖的距离为519m。 30.2100m
【详解】已知:v=1500m/s,t=2.8s
svt1500m/s22.8s22100m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2100m. 物理试题 第47页(共50页) 31.
【详解】A射出的光线经小孔沿直线射向光屏,形成像点A';B射出的光线经小孔沿直线射向光屏,形成像点B',连接像点A'B',A'B'即为物体AB在虚线上成的像,如图所示:
。
32.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蜡烛S在平面中的像S',连接S'到人眼A,延长线用虚线,反射光线用实线,连接蜡烛S和光线AS'与平面镜的交点,作图如下。
33.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作中的电视机 工作中的洗衣机 影响丽丽的休息和睡眠 将房门关上,可
物理试题 第48页(共50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减弱噪声的危害 将临街墙面做得粗糙一些 验证方案:用木板和泡沫塑料做成相同的盒子,将一工作着的小收音机分别放入其中,在距盒子相同远处听声音的大小
【详解】(1)从环保意义上讲,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叫作噪声.
(2)室内的生活噪声有:
打开的电视机会产生噪声;工作的电风扇产生噪声;冰箱工作时产生噪声;洗衣机工作时产生噪声等.
(3)冰箱压缩机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丽丽的学习、睡眠,要减小影响,可以将放置冰箱和学习、休息的房间隔开,即关上房门可以减小此噪声的危害.
(4)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环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 类似此方法可以将临街墙面做得粗糙一些,起到减小噪声的作用,也可以增大城市中中的草地面积,有效的减小噪声. 验证方案:用木板和泡沫塑料做成相同的盒子; 将发声的小收音机分别放入其中;
在距盒子相同距离的地方,比较听到的声音大小. 可以验证:粗糙多孔的材料有利于减小和吸收噪声.
物理试题 第49页(共50页)
物理试题 第50页(共5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