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分析与研究
焦 盼 孙若馨 柳 萱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000)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频繁熬夜已成为普遍现象,而熬夜不仅对大学生的身体造成了影响,而且对他们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天津市和西安市7所院校共7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研究内容是大学生熬夜的基本现状、大学生对熬夜危害的了解及对熬夜的态度,通过收集大学生对熬夜影响的了解情况和是否想要改变熬夜这一作息习惯的态度,得到大学生对熬夜影响的了解及对熬夜的态度。最终帮助大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关注自己的健康,在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负韶华。关键词:大学生;熬夜影响;调查分析
熬夜——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频词,熬夜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了,它正在伴随着经济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而迅速扩大,几乎吞噬了整个社会上的青年团体。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与日俱增,信息的大量涌入导致了整个社会层面的浮躁和焦虑,而在现在年轻人的文化交流体系当中,熬夜文化已经是日常交流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今网络文化、手机文化、游戏文化、丧文化等文化背景熏陶下,在城市的年轻人中间,特别是在大学生之间,熬夜变成了一种流行的风尚。在部分人群中,甚至将“熬夜”与“修仙”相类比,以熬夜时间长,熬夜频率高为荣。
然而,早在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就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建立世界睡眠日,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2015年01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用自己的经历建议年轻人不要熬夜;《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与态度调查》及《设计院校大学生熬夜学习现状调查及改善对策研究》等文章都对熬夜原因、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熬夜的坏处并给出了相应建议。2017年生物和医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证明了熬夜对生物钟的影响很大; 2019年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及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增加生病风险。显而易见的是,熬夜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行为,而部分同学甚至是在明知道熬夜对身体有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熬夜这一习俗,熬夜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常态。
从个人角度来说,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根本,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属于睡眠的时间用于工作、娱乐,熬夜已然成为一种常态。然而熬夜是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作息习惯,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使当代青年人了解熬夜的危害从而重视自身健康,树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从而在工作岗位中更好地发挥,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为调查这一与平日里大家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相违背的生活习惯,我们对周围同龄大学生的“熬夜”这一行为,展开了深入的调查,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熬夜的基本现状,如:
大学生性别比例、年级比例、熬夜频率、睡眠时间段、熬夜原因、熬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以及大学生对熬夜危害的了解及对熬夜的态度,通过收集大学生对熬夜影响的了解情况和是否想要改变熬夜这一作息习惯的态度,得到大学生对熬夜影响的了解及对熬夜的态度。
一、研究方法和结果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熬夜情况,研究方法主要有:1.问卷调查法
首先通过问卷发放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调整问卷内容,在7所学校中发放并回收最终问卷。
2.实地调研法
对大学生熬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大学生熬夜的基本现状。
3.网络调查法
通过问卷星,在网络上发放关于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调查问卷,利用网络的广泛性和方便性高效的对该问卷进行调查。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通过对访谈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两者结合得到分析结论,并由大学生熬夜情况推断全国大学生的熬夜情况。
(二)对象
天津市部分大学生(天津商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及西安市部分大学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三)调查内容
(1)大学生熬夜的基本现状。通过对大学生熬夜频率、性别比例、年级比例、睡眠时间段、熬夜原因、熬夜对其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分析大学生熬夜现状。
(2)大学生对熬夜危害的了解及对熬夜的态度。通过对大学生对熬夜影响的了解和是否想要改变熬夜这一作息习惯进行提问,对其回答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大学生对熬夜危害的了解及对熬夜的态度。
作者简介:焦盼(1998— ),女,汉族,甘肃平凉人。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
119教育探索
(四)调查过程
(1)首先收集资料,对大学生熬夜的基本状况做初步了解。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我们的调查方向和具体问题。制定问卷并且发放,进一步了解天津市大学生的熬夜情况
(2)预调查:经查阅资料,估计四所大学共有学生人数94816人。在进行预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其中有问卷效108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0%;
(3)抽样设计以及正式调查:在正式调查过程中,经计算,熬夜情况,则结束问卷,不再对这些样本进行研究。由表2可知,仅有15.28%的人从不熬夜,25%的人每周熬夜5次以上。
表3 睡眠时长
睡眠时长少于7小时7-9小时9小时以上
人数比例41.97%55.25%2.79%
本次调查需要675份有效问卷,根据预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得到应该发放750份问卷,考虑到问卷不确定因素最终我们确定发放780份问卷;
(4)采用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种方式发放问卷,主要有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其中,在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调查时,采用“拦截式”发问卷方法。
为了全面描述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应大致相等,为此,采用分层抽样。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在调查过程中采用“拦截式”发放问卷,采用随机抽样。
(五)结果
1.研究结果描述性分析
(1)样本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有效样本共720份,男生占比41.81%,女生占比58.19%,女生稍多于男性,但不影响调查的准确性。
将所有年级都涵盖在内,具备可靠性和真实性。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占比基本持平,并且有少量大四及研究生样本。
(2)大学生熬夜现状。
表1 入睡时间
入睡时间人数比例22:00之前3.75%22:00-23:0021.25%23:00-00:0046.81%00:00-01:0022.78%01:00以后
5.42%
按照人体的生物钟规律,23点之后入睡就属于熬夜。由表1可得,在此次调查中只有25%的人在23点之前入睡,即75%的人都有熬夜现象,从中不难得出大学生熬夜是普遍现象。
表2 熬夜频率
熬夜频率人数比例从不熬夜15.28%一周1-3次41.94%一周3-5次16.81%一周5-6次10.56%天天熬夜
15.42%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题为筛选题,如果样本属于不120
据了解,科学的睡眠时间为7-9个小时,本次调查发现,由表3可见,有近一半的人睡眠时间不足,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缺乏睡眠会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会引起炎症、幻觉和高血压,甚至糖尿病与肥胖症;个人的学习能力、记忆、情绪以及反应时间也都会受到影响。
图1 熬夜原因
由图1可知,大学生的熬夜原因中80%都与玩手机或电脑有关。手机、电脑等先进工具的使用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数同学表示因为玩手机,养成了晚睡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由于熬夜频率过高,熬夜时间过长,导致大脑认知睡眠时间发生改变,使得入睡时间延迟,造成习惯性熬夜。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业和社团工作更为繁重,为了能按时完成当天的任务,他们只能通过延缓入睡时间来完成作业。
同时,我们针对熬夜人群进行了熬夜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的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人均受到了熬夜的影响,其中眼部不适、记忆力变差、脱发、头痛为主要影响。
(3)对熬夜问题的看法。
图2 是否想改掉熬夜
由图2得知,通过分析熬夜频率发现,熬夜人群中有77.38%的人想改掉熬夜习惯,这一现象较为乐观。
图3 对熬夜影响的了解情况与是否想改掉熬夜之间的关系
由图3得,只有极少数人不知道熬夜的影响,有95%的学生知道长时间熬夜的危害,并且有将近80%的人想改掉熬夜的习惯,证明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熬夜的危害并且想要改变自己熬夜的习惯,这一现象的出现为纠正大学生熬夜习惯提供了可行性。
表4 是否尝试过改掉熬夜(X)与是否成功改掉了熬夜(Y)
的交叉分析
X\\Y是否小计是113(24.51%)348(75.49%)461否
0(0.00%)
0(0.00%)
149
由表4得,75%的人尝试过改掉熬夜这一习惯,但只有24.51%的人成功改掉了。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想改掉熬夜这一习惯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自己自制力不够、白天时间不够用、舍友影响等原因,最终未能改掉熬夜习惯。
2.相关性分析
表5 年级与熬夜频率的相关性分析
年级&熬夜频率…交叉制表
熬夜频率
不熬夜
一周一周一周天天合计1-3次3-5次5-6次熬夜大一
9222172326180所在
大二8637192537204年级
大三8044273625212大四10138183382研究生95591442合计
302
121
76
111
110
720
由上表得,不同年级的学生熬夜频率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熬夜现象,但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基本不熬夜或熬夜次数很少,大四和研究生群体中,天天熬夜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09,所以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为正相关,但相关性比较弱,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熬夜频率逐级增加。
二、研究目的
这次调查包括熬夜的比例、原因、频率、效果和影响,希望以此为基础,探究大学生的熬夜现象,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熬夜状况及深层原因,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大家的作息时间提出一点建议,改善大学生熬夜的现状,打破熬夜突
教育探索
击考试的恶性循环。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并重视熬夜的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改正熬夜的习惯,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制定一个科学的休息时间,为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不同程度熬夜人数占总人数的75%;2019年在校大学生人数为3559万,从而可推测有2491.3万大学生有熬夜现象;
(2)大学生主要熬夜原因是玩手机,占到了熬夜总人数的80%;(3)大学生对于熬夜的看法:77.38%熬夜的大学生想改掉熬夜的习惯,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仅有24.51%的同学改掉了熬夜这一习惯;
(4)大学生熬夜对身体的危害:超过80%的人均受到了熬夜的影响,其中眼部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脱发、头痛为主要影响。
(二)建议
加强自己的意志力,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合理利用时间;给自己的手机或电脑断网;学校实施按时停网甚至停电措施。
(三)总结
通过2个省市7所院校7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绝大数大学生频繁熬夜主要是由于沉溺于手机造成的,本文结合实际,从学生自身和院校两方面来探讨改善熬夜这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行为的可行措施,帮助大学生减少熬夜行为从而减少熬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唐丽萍,何源明.熬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分析——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04):130-131+156.
[2]杨遥,刘静,徐江涛.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04):791-794.
[3]覃雅云.设计院校大学生熬夜学习现状调查及改善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8(22):228-229.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 涂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5]李紫琪,谢苗贝,王茹,赖夙,伍婉婷,施学丽.熬夜对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广西中医院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4):102-103.
[6]陈吴越,沈沁,张婷,吴育虹,杨文国.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与态度调查[J].科技资讯,2019,17(28):181-187.
[7]余冰玥.从不熬夜学习的你为何熬夜追剧打游戏?[N]. 中国青年报,2019-07-26(007).
[8]Miriam E Tucker. Staying Up Late Leads to Teen Weight Gain[J]. Diabetes Forecast,2016.
[9]Becerra Monideepa B,Bol Brittny S,Granados Rochelle,Hassija Christina. Sleepless in school: The role of social determinants of sleep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 J of ACH,2020,68(2).
[10]Xiangyu Zhai,Mei Ye,Can Wang,Qian Gu,Tao Huang,Kun Wang,Zuosong Chen,Xiang Fan. Associations amo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smartphone use with perceived stress and sleep qualit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2020,18.
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