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8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

来源:筏尚旅游网


华杰小学部建构式生态课堂五年级语文教案

备课时间: 2015.9.6 主备教师: 杨玲 课时编号: 13 上课时间: 复备教师: 课题:8、《成语故事 》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4.学习借事喻理的写法。 学生自学 第一课时预习 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夸口 ”“戳穿”“张口结舌”“俸禄”等词语。会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三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事? 5.精读《自相矛盾》。 朗读楚国人说的话。 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第二课时预习 学生展示 大组长带领本组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和板书规划。 第一课时 展示单元一: 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展示单元二: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夸教师点拨 第一课时 教师导入语: 一、谈话导入 复备栏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展示单元一: 提醒学生注意“戳、楚、锐”是翘舌音,“腮、僧”是平舌音,“韵、盾”是前鼻音。 口 ”“戳穿”“张口结舌”展示单元二: “俸禄”等词语。会用借助工具书解释“夸口 ”“戳穿”“张“不要„„而要„„”造句 展示单元三: 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展示单元四: 通过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三个故事分别讲了什口结舌”“俸禄”; “不要„„而要„„”表示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展示单元四: 引导学生概括每个小故事。 展示单元五: “夸口”是说大话。“张口结舌”是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第二课时 展示单元一: 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总结:齐宣王喜欢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装作吹竽的样子。 展示单元二: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单元三: 小组讨论,积极展示。 展示单元四: 1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么事? 精读《滥竽充数》。 展示单元五: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精读《自相矛盾》。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朗读楚国人说的话。 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2.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3.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此时他会想什么,然后偷偷逃跑?

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第二课时 展示单元一: 精读《画龙点睛》。 4.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5.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迁移运用: 1.复述课文。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指导学生先读课文,然后总结:因为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是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展示单元六: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6.“点睛”的结果怎样? 展示单元二: 说话。 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作业布置: 1.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展示单元三: 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自相矛盾: 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张口结舌: 2.小练笔:东郭先生走了,此时他会想什么,然后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他为什么要走呢,走时心偷偷逃跑? 2.用下列词语或关联词造句。 里会怎么想呢?请自己写展示单元四: (1)总是: 一写。 张画的龙为什么不 “点”睛? 展示单元五: (2)不要„„而要„„: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 眼睛了? 展示单元六: “点睛”的结果怎样?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教后反思: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