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来源:筏尚旅游网


目 录

摘 要.............................................................2

前 言.............................................................2

1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点..........................................2

2混凝土质量问题简要分析............................................3

3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3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3

3.1.1 混凝土配合比的换算.........................................4

3.1.2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4

3.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5

3.2.1 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5

3.2.2 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5

4 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控制措施......................................6

1 / 12

4.1 蜂窝、麻面、露筋、孔洞........................................6

4.1.1 成因 ......................................................6

4.1.2 防治措施...................................................6

4.2 结构表面缺棱、掉角或结构发生裂缝 ...............................7

4.2.1 成因 ......................................................7

4.2.2 防治措施...................................................7

4.3 混凝土构件断裂.................................................7

4.3.1 成因 ......................................................7

4.3.2 防治措施...................................................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8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

质量控制

2 / 12

摘要: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柱、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几点见解,为今后施工、设计单位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前言

现阶段,我国处于大规模的建设发展时期,民用住房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等都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较大的发展规模,而在这些建设工程中仍然以混凝土材料为主。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其强度的质量形成受外界因素干扰多、质量变异大。而且大型混凝土结构投资巨大,一旦强度达不到预定目标,不久困难、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特点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建筑工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结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了粘结力。它是由分子力、摩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如果将钢筋端部做成弯钩,或将钢筋焊成骨架或网,均可增强其粘结力。由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较低,在使用荷载条件下,构件的受拉区容易出现裂缝。实践证明,缝宽在0.3mm以下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会影响其承载力和耐久性。在一40℃~+50℃的温度范围内,混凝土和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可以使用。按所连接的构件类别(板、梁、析架、柱、基础等),或按连接的受力性质(拉、压、弯、剪、扭等),或按连接变形的能力(刚性、柔性等),在连接上都有不同的构造方式,其

3 / 12

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可靠地承担从一个构件传到另一个构件的内力。②在结构的使用期间,连接处的变形小,不妨碍其传力特性,对某些柔性连接则应具有足够的柔度和延性。③构件简单,制作、浇灌、安装方便;④外形简单;⑤防水、抗渗、隔音、耐热;⑥节省材料、造价低。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从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构件安装工程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进行控制,本文主要研究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混凝土质量问题简要分析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原材料质量差:由于混凝土工程中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使用数量庞大,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存在检验周期长、操作复杂、费用高及取样代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主要依靠有关管理人员的工程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出现此类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砂、石的含水率、杂质及不合理级配等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指标更难以控制。

⑵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虽然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普遍采用商品混凝土,但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有些搅拌站一味追求低成本而采用低配比,造成混凝土配置强度过低;混凝土搅拌站在雨季不及时扣除砂石中的水分,或使用的粗骨料强度指标不合格,或者使用外加剂的方法不当;有些施工单位还在到场的商品混凝土中加水导致水灰比过大。这些因素都会使得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下降。

⑶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振捣过程中的漏振、过振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强度低、抗裂性差;错误的建筑顺序等

4 / 12

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粒径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水灰比的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回南宁图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治疗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3.1.1 混凝土配合比的换算

实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超小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在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小粒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小径很亮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实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地实现实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实验室配合比。

5 / 12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小径量之和)—(次一级超经量+上一级小径量)

3.1.2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实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应,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里,施工气候等条件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塌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和用水量做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塌落度一般为3—5㎝,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塌落度一般为7—9㎝,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本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塌落度一般为10—14㎝,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塌落度一般为18—22㎝的大塌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置,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3.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3.2.1 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⑴ 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设备、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逐项落实,确保

6 / 12

万无一失。

⑵ 模板和钢筋应做好预检和隐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确保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模板内杂物己清除干净。关键部位应再次查验钢筋品种、数量、规格及插筋、锚筋情况。

⑶ 检查机具准备情况。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输送管道及振捣器等准备是否充分,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己有应急措施,并经过试运行。

3.2.2 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⑴ 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鉴定制度原则上每天都应根据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

⑵ 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己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⑶ 对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泵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n。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串筒、溜槽下落。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

⑷ 检查振捣情况,不能漏振、过振。查看控制模板、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遇有跑模和钢筋位移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特别注意钢筋加密区、施工缝、沉降缝、后浇带等部位混凝土的浇筑处理。

7 / 12

⑸ 竖向构件如柱、墙的底部,应先填50~100~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⑹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min,终凝时间为12h。

⑺ 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振捣。一般振捣时间愈长,力量愈大,混凝土愈密实,质量愈好;但流通性大的混凝土要防止因振捣时间过长产生泌水离析现象。振捣时间以水泥浆上浮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为止。混凝土初凝后不允许再振捣。

⑻ 对梁柱节点部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混凝土的强度等要严格检查区分,采取必要措施,严防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注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部位中。

⑼ 根据混凝土浇筑情况,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时间和部位,留置监理工程师亲自监制的试块,并在标养后由试验员亲自送至试验室。

⑽ 做好混凝土成型压光和覆盖浇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养护一般采用草帘或麻袋覆盖,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养护期视水泥品种和气温而定。养护期在最初三天内白天每隔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两次;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适当增减。

4 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控制措施

4.1 蜂窝、麻面、露筋、孔洞

4.1.1 成因

8 / 12

模板表面不光滑且没有涂刷隔离剂、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振捣不实,有少振、漏振现象,混凝土配比计量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节点处钢筋密集,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过大等。

4.1.2 防治措施

⑴混凝土配制时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均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要严格操作程序,振捣密实。

⑵模板表面要洁净,其上的水泥浮灰要清除掉,钢模板要满涂隔离剂,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要保持充分湿润,模板拼缝必须严密,拼缝处可加设密封条,以防混凝土漏浆。

⑶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落差,当浇筑高度超过3 m 时,增设串筒、溜槽,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⑷ 钢筋绑扎要加设垫块,一般宜设塑料垫块,垫块绑扎要牢固可靠,特别是梁、柱底模及侧模垫块更要认真仔细,以防混凝土浇筑时垫块脱落、钢筋移位。

⑸在框架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处,首先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正确处理好钢筋的下料和绑扎,留有混凝土中石子通过间隙,也可采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有必要时可提高细石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浇筑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

4.2 结构表面缺棱、掉角或结构发生裂缝

4.2.1 成因

9 / 12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分层产生裂缝,拆模不当或野蛮拆模,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缝等。

4.2.2 防治措施

⑴ 做好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上部荷载的需要

⑵ 严格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控制混凝土的使用时间。

⑶ 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要覆盖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其内外温差较大,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⑷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适当放慢施工速度。

⑸严格拆模时间,防止拆模过早,拆模时按拆模方案进行,严禁强撬硬别,用力过猛,损坏结构棱角。

⑹ 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结构构件被碰撞而致损坏。

4.3 混凝土构件断裂

4.3.1 成因

钢筋数量、规格型号与设计不符,质量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混凝土强度过低等。

10 / 12

4.3.2 防治措施

⑴ 认真阅图,以设计图纸指导施工,对进场的钢筋、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并在监理人员的见证下取样复试,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上。

⑵ 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钢筋正确下料、安装并认真检查其规格、型号及使用数量。

⑶ 严格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制投料要认真按重量计量,控制水灰比,并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

⑷ 施工时严格控制加载速度和施工荷载,并尽力保持施工时的结构受力状态与设计相一致。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是现代建筑工程的生命所在,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施工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因而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以便于在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陶雄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6).

[2] 彭燕莉,曹胜中.浅谈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8(01).

11 / 12

[3] 吴春兰.浅谈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2009(20).

[4] 住宅施工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5]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手册[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