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筏尚旅游网
学科探索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丙坤

王秀芳任伟建邵克勇王琼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企业工程经验、实践能力差的问题,从创新实践能力的构成、创新意识的培

养、基于CDIO的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探索了其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思路。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CDIOTRIZ

G643中图分类号:

A文献标识码:

ExplorationonFull-timeEngineeringGraduates'

InnovationAbilityTrainingMode

GAOBingkun,WANGXiufang,RENWeijian,SHAOKeyong,WANGQiong

(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163318)

Abstract

Fortheproblemsoffull-timegraduateprofessionallackofenterpriseengineeringexperience,poorpractice,con-stitutedfromtheculture,creativityandinnovativepracticalability,CDIO-basedteachingsystemtobuild,tobuildamulti-levelsystemofpracticalteachingevaluationsystembasedoninnovationandpracticalabilityfiveareastoexploretheircre-ativeabilitytrainingmodeforfull-timeprofessionaldegreegraduateeducationreform,andprovidesaguidelineforimpro-vingthequalityofpersonneltraining.Keywords

full-timeengineeringgraduates;innovativeability;CDIO;TRIZ

此,开展制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探索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培养对策与措施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要进行创新性活动,如果有TRIZ创新理论的指导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TRIZ理论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

的理论和方法工具,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

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构成研究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所用的,通过调研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数据,明确企业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需求与大学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大学、企业和培训等不同机构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不同作用,对现有工科院校培养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目前中国国情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创新实践能力框架构成,从而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点,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开发摸式,从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践教育模式,提高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工程界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国际竟争提供教育保障。

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表现在基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体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专业水平与价值。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实践能力由贯穿于创新思维与意识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构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整合与信息处理能力、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工程

领导与组织管理能力等构成,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的科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TRIZ理论将不同的发明创造遵循的共同规律归纳成40个在;

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展TRIZ理论创新活动,将创新方法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3基于CDIO的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突出工程教育培养,以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气工程领域和自动化领域为例,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研究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为主线,形成内容模块化的一、二、三级课程群和易实施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及综合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项目为专业学习过程中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要求的项目;三级项目为加强核心课程、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④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教学设计过程中,一般是以问题、项目展开教学。科学研究种类繁多、法各异,但(下转第89页)

2014年4月(上)科教导刊

61

构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专业价值的核心能力,知识整合与信息处理能力、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工程领导与组织管理能力并不依赖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但又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综合素质的体现。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思维与意识是是否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目前毕业后的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跨出院校门直接进入企业,

②书生气较浓,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

思政教育

形态方面的抵御能力与鉴别能力,思想与行为极易陷入极端化,进而陷入反动负面思想的陷阱中。

3正确利用自媒体,创新当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1把握机遇

(1)创新观念,接受并积极运用自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转变创新观念,与时俱进,3.2迎接挑战

(1)加强民族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自媒体本身存在着相关规范与约束不够健全,传播的信息待过滤等缺点,随之而来的是虚假、负面、不良信息,甚至反动信息未从思想上跟进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要充分认识到自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与特点,主动接纳自媒体作为思政教育的新方法,积极主动学习掌握自媒体的运用方法,将自媒体与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推进当代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创新教育方法。在自媒体的运用方面,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思政工作者应熟练并融入自媒体,积极学习自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把握主动权。同时,应把握好自媒体优势,不断创新和丰富日常思政教育方法。(3)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构建立体化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在当今高校思政教育中,网络化和科技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构建新鲜、有活力、立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势在必行。以笔者所在的民族高校为例,在思政教育网络化方面成效卓著。在校内,构建有“自上而下”、“点面结合”的立体化思政网络体系。一方面,为民族高校学生提供事务性通知、资讯,如学术讲座、竞技比赛等,另一方面,此类平台的活跃性,也成为辅导员与民族高校学生展开深入互动的良好载体。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学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良好阵地。

61页)它的基本步骤却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和验证假设并推演结论等五个步骤。从逻辑上来讲,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推演、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具体、证明—反驳等。针对上述研究方法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气工程领域和自动化领域遵循CDIO模式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明确地开展教学,让研究生更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4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集工程训练、创新教育、科技竞赛和科研开发相结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工程训练基地包括校内训练和企业训练,校内工程训练基地有专业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业训练基地包括校企共建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企业实习基地。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科技竞赛和科研开发主要在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校企共建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完成。在科研开发过程中,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结合科研项目,进行目标式管理。构建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工程背景,激励自主探索的优势。

5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在开展工程训练、创新教育、自主实践、工程实践和竞赛等教学活动过程中,传统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手段

经过滤和把控直接流入民族高校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一定挑战与威胁。针对这一情况,应趋利避害,加强民族高校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也称“媒介素养”),引导其增强对自媒体中包含的未经过滤信息的评价、理解与选择能力,增强其接受正面、积极健康信息的源动力,同时构筑对不良、负面信息的抵御防线。(2)加强监管,疏导结合。在加强民族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要构建思政队伍的“人力屏蔽网络”。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加强网络上学生思想动态的监管,运用好自媒体这把双刃剑,利用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当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加强监督管理。对于问题的处理,不能单纯武断地“疏”而不“导”。疏导结合,双管齐下,把自媒体的育人、引导和监管功能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利用其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优势,不断助力当代民族高校思政教育。

注释

①仲素梅,胡玉霞.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探索,第219期.②

张雯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策略探析.学习与实践,2010(10).

将不再适用,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手段,⑤

以科学研究能

力、创新能力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为主要考评依据,形成基于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比如针对参加科技竞赛学生的评价,根据竞赛成绩按等级进行成绩评定;针对工程训练、实习和实训的评价,强调实践过程和结果的统一;针对创新教育的评价,按照创新活动的等级和成绩来进行评价。同时,给予创新学分、授予荣誉和奖励等多项激励措施。

综上所述,本文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以TRIZ创新理论为指导,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工程型人才。

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黑龙

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注释

①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6:27-32.

②张倩,李治源,赵科义.军队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9-20.

③任重昕,苏永涛.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30-131.

④郭明良,王朋,郭松林.基于CDIO模式的电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8-159.

刘平,顾丽琴,吴旭舟.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5):60-64.

2014年4月(上)科教导刊

89

(上接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