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 0-635830l 3\6358573 投稿邮箱:hhzszz8@sina corlt 浅析威尔第歌剧的创作特征 ■赵敏琪 【摘要】:威尔第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一生专注于歌剧创作。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成为了世界歌剧大师。本文将结合他的创作时期与歌剧观来探究他歌剧创作中现实性、悲剧性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观;创作特征 威尔第一生始终专注于歌剧,共写了 26部歌剧,旺盛的创作力持续了将近5O年, 成为了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一.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O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是 威尔第的成名期。183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 《奥贝托》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在威尔第 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打开了威尔 第闯进意大利歌剧界的大门。1842年首演的 歌剧《纳布科》,大获成功,把威尔第引上 了意大利歌剧之王的宝座。这一时期威尔第 的作品大多是英雄性的,是以民族民族解放 求独立的思想为创作中心,所以被人们称为 “意大利革命音乐大师”。 第二阶段,1851至1871年,是他创作 的成熟期。这期间威尔第开始了现实主义 歌剧的创作。代表歌剧有:《弄臣》、《茶花 女》、《游吟诗人》、《假面舞会》和《阿依 达》等。《阿依达》的成功向人们证实了意 大利歌剧并没有亡,它仍有着无限的生命 力,既有宏伟、热情洋溢的豪情,又有细腻 的生活风俗的场面,旋律丰富,并有深刻的 戏剧含义。 第三阶段,1871年至1893年,是他的 创作晚期。1881年开始创作《奥赛罗》,经 过六年的努力,于1886年年底完成。《奥赛 罗》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在艺术上 追求的是“真正的音乐戏剧”,成为了意大 利悲剧集大成的作品。当人们认为大师不会 再创作时,年事已高的威尔第却写了意大利 喜歌剧顶峰的作品《法尔斯塔夫》,将他的 歌剧创作推向了纯熟自如的境界。 二.歌剧观及创作特征 (一)歌剧观 威尔第始终坚持奉行歌剧是人性的戏 剧,创作目标一直是写人和他的命运,不能 为了取悦听众而去创作。他认为应该用美好 的旋律去重新塑造文学中的人物及情境,揭 示出活生生的不同类型人丰富的性格和复杂 心理。威尔第说:“歌剧就是歌剧,交响乐 就是交响乐。”威尔第的歌剧向人们激情地 表达了人性中永恒不变的要素,证实了把文 学勾勒出的人的感情能译成纯粹的音乐。 (二)创作特征 1.民族性特征 威尔第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是意大 利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始终贯穿于他歌剧 创作的是民族性。他既不是随波逐流的人, 不追随瓦格纳主义的风潮;也不是保守的 人,在歌剧中运用意大利本民族音调外,还 将其他地区的民族音调融合其中。威尔第对 那些受瓦格纳影响,抛弃意大利音乐传统的 年轻作曲家尤为气愤,同时也为意大利音乐 传统的流失而感到心痛,于是创作了许多具 有强烈爱国热情,反映民族解放的歌剧, 如:《纳布科》。 2.戏剧性特征 威尔第不仅是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也 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对歌剧和戏剧舞台有 着极深修养和惊人感悟力。威尔第在歌剧题 材选择上,最看中的是戏剧情节的独特性和 展开的丰富性这两个要素。正因为如此,威 尔第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情有独钟,于是出现 了《奥赛罗》《法尔斯塔夫》等不朽的剧 作。他认为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能够很好的 展现歌剧情节的戏剧性,而音乐动机能够推 动剧情戏剧化的发展,从而使歌剧人物的形 象各家鲜明、生动。 3.悲剧性特征 威尔第的一生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 创作以悲剧为题材的歌剧中,正是这些悲剧 主题的歌剧所具有的价值奠定了他在世界音 乐史上的卓越地位。歌剧《游吟诗人》和 《茶花女》是两部不朽的艺术悲剧,两部歌 剧不论从取材、音乐表现还是结构安排上, 都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强烈的悲剧观 念。他们的艺术魅力不单在于使人们受到真 实而深刻的心灵震撼,也让我们认识到悲剧 观念在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体现,作曲家不 仅在写歌剧,更是在写人性。他以极富情感 与表现力的笔触刻画了人性的爱与恨、壮烈 与凄婉、浪漫与现实交织的悲歌。 4.现实主义特征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最大的 特点表现在对主题的选择上,主题的范围 已经扩展到那些曾经被传统艺术所排斥的领 域,他们将视角转向了更具有现实性的当代 主题,可以是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也可以是 真实的过去。音乐的手法力求符合主题的类 型,音乐的风格在不断的突破传统,力求真 实和客观地表现艺术目标。 威尔第的歌剧延续的是意大利文艺复 兴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 歌剧的文学脚本长取自当代文学家的戏剧和 小说,歌剧的主题是取自现实世界的人与 事,力图真实地反映人性的特征和人的经 验。 《茶花女》是最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 一部。根据同时代的小仲马的同名剧作改 写,具有明确的现实主义特征。该剧以一个 妓女的生活与爱情为主体,在l9世纪实属罕 见,却被威尔第赞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剧中女主角临死前的悲痛旋律伴随着幕后传 来的寻欢作乐的笑声。于威尔第而言,这才 是真正的现实生活。威尔第的歌剧通过借鉴 文学模式,清晰地呈现出了现实主义的特 征。 兰.结语 这位坚持自己音乐风格绝对独立的艺 术大师于1901年在米兰去世,各大城市大都 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米兰有3O多万群众 向威尔第告别,万人合唱《飞吧,思想,乘 着金色的翅膀》表示对他的敬仰。意大利人 民将威尔第看做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歌 剧创作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新阶 段,对西方歌剧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 影响。■ 参考文献: [1]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M].福 建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季芳.威尔第书信选[J].北京:人 民音乐出版社,1978. [3]张弦.西洋歌剧名著解说[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20l4年第7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