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的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企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本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此预案适用于 发生液碱盐酸泄漏而引起的工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身体伤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事故,切实加强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
1
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
四、液碱盐酸泄漏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1、液碱盐酸泄漏应急救援工作实行 统一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①组长:
②副组长:
③成员:
3、联络方式及电话。
a)总指挥: 电话:
b)副总指挥: 电话:
2
c)现场指挥组: 电话:
d)行动组组长: 电话:
e)疏散引导组组长: 电话:
f)通讯联络组组长:事故发生班班长
g)人员医疗救护组组长:事故发生班班组长
h)物品管理组组长: 电话:
五、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1、在发生盐酸液碱泄漏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2、根据事态发展,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协助组织行动。
3、组织此类事故应急演练。
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
3
1、抢险抢修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现场抢险、抢修或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抢险救护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治,负责联系120救护,组织引导外援救护队的现场抢救, 负责受伤人员的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六、应急预案的启动:
1、液碱盐酸发生泄漏后,被液体喷洒或者是溅到身上的人员应立即用紧急冲洗装置冲洗并尽快撤离现场,并向值班室及指挥小组报告事故基本情况。
2、指挥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启动本预案,如需要,立即启动。
4
3、坚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实施救援和安全转移,减少事故损失。
4、必要时要停产及时疏散其他相关人员,避免给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5、各应急救援小组要各负其责进行抢险救援行动。
七、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一定要做到自我防护,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用具、防毒面具等。
2、现场救援要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
八、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将救援工作情况做出总结。
九、 培训与演练:
1、培训:
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组成员应认真学习预案内容,明确在救援现场所担负的责任。
应急培训主要内容:
5
如何识别危险;
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
各种应急使用方法及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
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2、演练:
应急演练一般每年一次。开展应急演练可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由演练策划小组编制演练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记录,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以检查应急预案是否需要改进。
十、 奖惩 :
1、奖励
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6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公司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
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其中,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5)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7
附件:液碱安全救护常识
一、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分子式:NaOH;有害成分:氢氧化钠。
二、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液碱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8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处置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五、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需戴全面罩,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时,避免扬尘,用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用大量水冲洗;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运送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盐酸安全救护常识
一、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盐酸;分子式:HCL
二、健康危害:
对皮肤黏膜组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质浑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可有胃穿孔、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者可造
9
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彻底清洗皮肤。
眼镜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呼吸困难时吸氧,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引用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四、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应戴防护面具,穿防酸碱工作服。小量泄漏时用砂土、干燥石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大量泄漏时,构筑围提或挖坑收容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厂处置。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