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来源:筏尚旅游网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系别/班级 姓名(学号) 王雨琦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调查

一、 情况概述

(一)调查的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渗透在血脉中的文化,是以人为载体、长在人身上的活体遗产,因人而生,因人而传。传承人可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和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的目的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合肥学院一期二期两地向学生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三)调查的时间地点及调查的对象

时间:5月2—5月12 地点:合肥学院

调查对象:合肥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四) 经过及组成人员

1、经过:(1)5月10中午我组成员到四个年级女生宿舍楼下找人填写,我组成员分别到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教室发问卷。

(2)5月16日晚,统计数据,分析。16—17日做PPT,写报告

2、组成人员:(做表格及PPT)(写报告)(分析数据,思考结论) (统计数据) (五)调查研究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占100%。再用PPT,图表,报告形式展示 分析。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人数及分布情况

(一)调查人数及分布情况 选项 男 女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54 66 120 小计 45% 65% 比例

二)问题及其结果解析与反思

问题1,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了解多少? 选项 完全不了解 不太了解 比较了解 非常了解 48 52 14 6 小计 40% 43% 12% 5% 比例

从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度,我们可以看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然有40%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完全不了解,将近一半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只仅仅只有12%,而只有5%的人对其概念非常了解。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严峻性。对于这些前人留下的精华,我们应明白我们的责任,去保护,去宣传。从有关的小知识入手。让更多的人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

问题2,如果有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您是否会参加? 选项 会 不一定 不会 30 76 14 小计 25% 63% 12% 比例

从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度,我们可以看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然有40%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完全不了解,将近一半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只仅仅只有12%,而只有5%的人对其概念非常了解。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严峻性。对于这些前人留下的精华,我们应明白我们的责任,去保护,去宣传。从有关的小知识入手。让更多的人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

选项 非常乐观 一般 不太乐观 完全不看好 问题3,您对安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景有何看法? 小计 比例 47 16 31 26 39% 13% 26% 22%

尽管认为非常乐观的比例最大,但是完全不看好和不太乐观的和确超过了一半,可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前景不容乐观。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较淡薄。看来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赖于媒体和相关机构的宣传

问题4,您觉得政府应该给予怎么样的政策保护? 选项 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并给予奖励 鼓励地方政府及民间团队举办非物质文化活动,加大宣传 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外筹集资金 其他 小计 25 46 21% 38% 比例 14 35 12% 29%

38%认为应该鼓励地方政府及民间团队举办非物质文化活动加大宣传以此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21%的人注重要鼓励民众积极的参与保护的行动并且给予奖励部分人认为要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外筹集资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部分人觉得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方式,大家都很赞同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绝大部分的人都很赞同要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携手努力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题5,您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选项 小计 比例 加大宣传 政府加强重视,增加投资力度 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 其他途径 56 35 23 6 47% 29% 19% 5%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对于这些措施的采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更多的人认为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当然加大宣传的力度可以让很多人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除此之外,大家则比较相信政府的力量,认为政府应该重视起来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强投资的力度,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让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也有部分人热衷于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的创新,这样的与时俱进的好方法的确不失为是传承文化的好的方式。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可以想到其他的途径去使得我们的非物质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 三、调查报告总结及建议 (一)总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今天,安徽特有的人类文明正在不同程度地消退和流失,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现代文明的飞速扩张、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等影响因素,使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困难。从安徽实际情况出发,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工作指导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际”的保护工作原则,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会不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古老的安徽民族文化延续下去,同时为祖国绚丽的文化资源宝库增添光彩。

(二)意见和建议

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保护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区内的宣传。首先从学校开始向学生宣传和介绍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价值,让学生从小了解非安徽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其次,组织民俗学专家和有关专业人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写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册子发放给本地群众和国内外游客,介绍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及音响制作等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因为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发扬者,尤其

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较完整的农牧区和基层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因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在他们手中,这是包括地方官员和专家学者无法代替的,人民不重视、不传承,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消失。因此做到安徽人人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区外除了以上宣传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的形式。

2.立法保护。这是国际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通常做法,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早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3.对传承人的保护,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其他人或政府指定的自然人及相关群体。他们被称为“人类活财富”、“人类活珍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依靠他们的传承才得以延续。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安徽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传承人和建立传承机制,进一步保护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人,确保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因为传承人的逝去而消逝,使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下去。

4.以多种渠道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大投入、公益性的事业,必须要有可靠的经费作保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投入机制。明确文化保护经费在自治区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这样可以解决财政的长期投入问题,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持久性的影响。但事实证明,地方政府很难承担起长期的投入,因此从自治区到各地市、县要建立一个比较稳定可靠的、相互补充的投入机制。其一,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明确的、量化的从自治区政府到地市、县三级地方经费投入配套机制。其二,自治区政府要采取优惠的经济和税收政策,鼓励社区、企业、群体或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建立地方博物馆或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推动保护项目的实施。其三,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5.加强合作并培养文化保护人才。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参与。对于一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有效的传承,必须加强对当地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更好地保护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人员的培训体系,定期实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由专家进行保护方法的指导,并且组织学习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新动向及成功的经验与方法,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对专业保护的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