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河 北 省 填 报 指 南

(未经专家认可,仅供参考)

咨询邮箱:373322238@qq.com

河北省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交流QQ群:93037994

目 录

采集平台填报注意事项................................................ 1 平台报表填报指南.................................................... 2

1.基本信息 ...................................................... 2

1.1名称 ..................................................... 2 1.2联系 ..................................................... 2 1.3 2010年招生计划 .......................................... 2 1.4 2010年招生方式:新增报表 ................................ 3 1.5 2010年9月1日前在校生 .................................. 3 1.6 机构设置:新增报表....................................... 3 2.院校领导 ...................................................... 4

2.1基本状况 ................................................. 4 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 ....................................... 4 3.基本办学条件 .................................................. 4

3.1占地、建筑面积(平方米) ................................. 4 3.2馆藏图书资料 ............................................. 5 3.3.1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 ............................. 5 3.3.2机房 ................................................... 5 3.4校园网 ................................................... 5 3.5固定资产(万元):新增报表 ................................ 5 4.实践教学条件 .................................................. 5

4.1校内实践基地 ............................................. 5 4.2校外学习实践基地 ......................................... 6 4.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 6 5.办学经费 ...................................................... 6

5.1经费收入(万元) ......................................... 7 5.2经费支出(万元) ......................................... 7 6.师资队伍 ...................................................... 7

6.1.1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 7 6.1.2校内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 ................................. 8

6.1.3校内专任教师其他情况 ................................... 9 6.2校内兼课教师 ............................................ 10 6.3校外兼职教师 ............................................ 10 6.4校外兼课教师 ............................................ 10 7.专业 ......................................................... 10

7.1专业设置 ................................................ 10 7.2开设课程 ................................................ 11 7.3职业资格证书 ............................................ 14 7.4顶岗实习 ................................................ 14 7.5产学合作 ................................................ 15 7.6.2就业 .................................................. 15 7.7专业总体情况:新增报表 .................................. 16 8.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 ........................................... 16

8.1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 ...................................... 16 8.2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 16 8.3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 16 8.4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基本情况 ............................ 16 8.5专职教学督导人员基本情况 ................................ 17 8.6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 17 8.7评教情况 ................................................ 17 8.7奖助学情况 .............................................. 17 9.社会评价 ..................................................... 17

9.1招生情况 ................................................ 17 9.2就业率 .................................................. 17 9.3社会(准)捐赠情况 ...................................... 17 9.4应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及联系人 .......................... 18 9.5 应届毕业生信息:新增报表................................ 18 9.6 质量工程:新增报表...................................... 18 9.7 获奖情况:新增报表...................................... 18 10.状态数据汇总 ................................................ 18

采集平台填报注意事项

1、填报期间:5.1经费收入和5.2经费支出按自然年填报,其他报表按学年填报。

2、采集平台中“基本信息”、“基本办学条件”等栏目中,与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相同的统计指标,必须使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外发布的同时间段的相关数据。

3、各高职院校要对所采集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负责。

4、不可以随意调整表的结构,增添和减少上报的采集平台列项,以免影响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导出。表中有底色的单元格为汇总数据,无需输入,由系统自动生成。

5、在填写各分表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表头的注释和填表说明,包括对填写格式的规定。应在准确把握各数据项内涵、理解填表要求后,再进行数据的填报,填报要统一规范,以免影响平台数据汇总。

(1) 所有填报信息均应使用全称。

(2) 所有带下拉箭头选项的列项,应按照下拉箭头进行选择。

(3) 在填报的数据前不要随意添加空格。比如性别,如输入“空格+男”,

在平台进行汇总时,因平台不能识别该数据,会导致统计错误。数据录入后也不要再键入空行。

(4) 无数据的列项应为空白,不必填写“0”、“无”、“/”等字符,也不要

随便键入空格,以免影响平台数据汇总。

(5) 所有列项不用填写单位,填写前先查看标题行的单位。

(6) 各分表中的年月标准格式为:1980-09。注意有些列项只需填写年份,

不要随意增加月份。

6、填报完成后,须检查平台汇总表中的合并数据和各分表中的合计数是否正确。如与实际不符,可能是由于数据填报有误,或数据合并不完全。

7、报送平台时要按照规定对平台文件进行命名:学校代码_报送年份_状态数据平台版本号及序列号.xls。

8、由于平台每年都有修改,特别是在填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小的改善,注意要及时进行调整或版本升级。

9、在上报平台前,应再次进行“状态数据汇总”,确保汇总数据是最终填报数据的汇总。

1

平台报表填报指南

1.基本信息

包括A1.1、A1.2、A1.3、A1.4、A1.5、A1.6六张表格。

1.1名称

主要是院校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建校时间、建校基础、举办方、性质类别等,注意要按照格式填写,是单选下拉的要按照提供的选项进行选择,不要自行输入。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部门:省级示范校立项部门为河北省教育厅,国家级示范校立项部门为教育部、财政部。

建校基础:高职院校的筹建基础,如果院校是由几所学校合并筹建的,按合并时的情况填写。

1.2联系

注意传真号码、电话号码的格式为:区号-电话。

1.3 2010年招生计划

全日制高职专业设置数(个)(不含方向):含新批专业。表7.1专业设置中有专业总数的合计,但7.1中可不填写新批未招生专业。除新专业外,1.3和7.1中的专业数应相同。

全日制高职招生专业数(个)(不含方向):按照当年的招生计划,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招生情况填报。现在实施大类招生的院校逐渐增加,由于不能确定当年招生专业的分流情况,所以每个大类专业可以按1个专业计算;如果实行预分班,可按预分班情况填写。

 补充说明1:表7.1专业设置中有2010年是否招生(含方向)专业数的

合计,由于7.1填报的是2010年是否招生(含方向),故两表中的招生专业数可不同。

 补充说明2:如每个大类专业按1个专业填报,会导致招生专业数与学

院专业设置数差别较大,建议在表11.补充说明中对大类招生的专业情况进行说明。

全日制高职招生数(人):由普通高中生、“三校生”单招、“3+2”招生、五年制高职第四年和其他五个数据合计得出。

“三校生”单招: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对中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

2

中等技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实行单独招生的制度。

“3+2”招生: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

五年制高职第4学年:是指“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中后两年中的第一年;也即《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说明中的“五年制高职转入”。

其他:其他招生形式,并在表11.补充说明中说明具体的招生形式。

1.4 2010年招生方式:新增报表 1.5 2010年9月1日前在校生

折合在校生数(人):折合在校生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全日制中职学生+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全日制在校生数(人):全日制在校生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全日制中职学生数

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人):由高中起点、中职起点和其他三个数据合计得出。

 补充说明:要与7.1专业设置表中的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合计数要保

持一致。

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生(人):自考、函授等方式的学生人数。 培训(人次):

社会:学校为社会开展培训的人次。

 补充说明:表7.5 产学合作中的“学校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人次)”

是指专业为某合作企业年培训员工人次,表7.7 专业总体情况中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人次)是学院某一专业方向培训的与专业相关人次。

在校生:学校为在校生开展培训的人次。

1.6 机构设置:新增报表

填写学院部门设置情况,机构代码由学院自行编写。

3

2.院校领导

包括A2.1、A2.2两张表格。

注意校领导、专任教师、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专职督导人员、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等各类人员身份的唯一性。

2.1基本状况

总人数按照教工号进行合计,对于有效数据行,教工号不可以为空。 工作经历简介:建议从任同一层次任职如处级填起。

科研成果:指省级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包括行政性奖励)、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项目、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等。注意填写格式,例如: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技术专利(1项)、公开出版著作(1部)、公开发表论文(3篇)。

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

反映的是校领导关注教学情况及关注学生情况,填写每位校领导在一个学年内的总次数。校领导所做的其他工作,不在平台采集范围内。可以直接填写数字,顺序必须和要求的项目一致。要注意上报数据的合理性。

3.基本办学条件

包括A3.1、A3.2、A3.3.1、A3.3.2、A3.4、A3.5六张表格。

3.1占地、建筑面积(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等于产权建筑面积与非产权建筑面积之和。

产权建筑面积:学校产权建筑面积是指学校拥有产权,已交付使用的建

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临时搭用的棚舍的建筑面积。

非产权建筑面积:指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提供给学校使用的建筑面积,

包括学校租借用一年以上的建筑面积。

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应大于后面的“普通教室、一体化教室、图书馆、实践场所、图书馆、体育馆”之和。

 补充说明:表3.3.1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中的“多媒体教室”

是计算在3.1的“普通教室”内还是计算在“一体化教室”内,应根据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和具体使用情况而定。

4

3.2馆藏图书资料

3.3.1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

阅览室座位数(个):包括电子阅览室。

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个):指配备有计算机和投影仪的教室座位数。 语音室座位数(个):对于单一功能的语音室,既不归入一体化教室,也不归入多媒体教室。

3.3.2机房

教学用计算机总数(台):指除行政办公用途之外的教室、阅览室、教务部门等直接用于教学的计算机台数。

 补充说明:“公共机房”与“专业机房”的计算机台数之和应小于教学

用计算机总数。

3.4校园网

校园网出口总带宽(Mbps):指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包括电信出口、网通出口、教育网出口等。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GB):学院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设备、后勤服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之和。

3.5固定资产(万元):新增报表

4.实践教学条件

包括A4.1、A4.2、A4.3三张表格。

4.1校内实践基地

该表容易犯的错误,一是格式 二是单位。

如果一个实验室已经归入一个实践基地,就不能归入其他实践基地。 面向专业:

总数:该基地面向的专业总数。

主要专业:最多填写5个专业,格式要正确,专业名称全称(专业代码),

如:市场开发与营销(620402),专业之间用顿号分隔。不能填“所有专业”。

被列为实践基地项目:

支持部门:下拉选项:国家级、省级、其它。如果为中央或省级财政立

5

项项目,填写国家级或省级,否则填写其它。

时间(年):填写立项建设的年度,不填写月份。

设备值(万元):设备值主要是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的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的价值。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均为采集对象。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亦纳入采集范围。

设备总值:

当年新增设备值:本学年购置的设备值。

社会(准)捐赠设备值:只填写本学年的捐赠值。

 补充说明:设备总值一定大于后面的几个数值;社会捐赠设备值应该反

映到表9.3社会捐赠情况中。

原材料(耗材)费用(万元):表5.2经费支出有实(验)训耗材一项,但两个数据不是同一期间。

专职管理人员(名):1人负责多个实验(训)室时,注意选择其中一个实验室作为专职。

4.2校外学习实践基地

面向专业:

主要专业:最多填写5个专业,格式要正确,专业名称全称(专业代码),

专业之间用顿号分隔。

其中接受半年顶岗实习数(人):同一企业的实习数应与表7.4顶岗实习和就业和表7.5产学合作中的实习数保持一致。

接收毕业生就业数(人):同一企业的就业数应与表7.5产学合作中的就业数保持一致。

4.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建立单位:

级别:下拉选项:国家、省、地市、校。根据该证书的级别确定。 部门:下拉选项:中央部委、省市部门、行业、企业、其他。

5.办学经费

包括5.1、5.2两张表格。

办学经费的有关数据按自然年度采集,即本学年第一学期所在日历年度,如

6

2009/2010学年度,办学经费统计年度为2009年。5.1经费收入中的社会(准)捐赠情况,是由表9.3社会(准)捐赠情况自动汇总而来,填报期间为学年。

5.1经费收入(万元)

学费收入

学生类别:根据学费缴纳标准,每项标准填写一行。 标准:单位为万元每学生,只填写数字即可,不填写单位。

社会(准)捐赠情况:是汇总值,在点击表10的汇总按钮后,由表9.3社会(准)捐赠情况自动汇总得出。

 补充说明:表4.1校内实践基地表、表7.5产学合作中如有捐赠设备,

应体现在表9.3社会(准)捐赠情况中。9.3中的社会捐赠应大于等于4.1表中的数额。

5.2经费支出(万元)

日常教学经费:

聘请兼职教师经费:不包括聘请兼课教师的费用。

6.师资队伍

包括A6.1.1、A6.1.2、A6.1.3、A6.2.1、A6.2.2、A6.2.3、A6.3.1、A6.3.2、A6.4.1、A6.4.2十张表格。反映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是汇总表10.2师资队伍的数据来源,如填报有误,会造成汇总数据不平衡或其他错误,一定要规范填写。

6.1.1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该表反映的是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计算生师比时,校内专任教师即使没有承担教学任务,也全部计入教师总数。与8表中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专职督导人员、专职教学研究人员,以及2表中的院校领导,注意每个人身份的唯一性,不能出现一个人几个身份的情况。

总人数按照教工号进行合计,对于有效数据行,教工号和姓名不可以为空,每位教师占一行。

教工号:教工号没有统一的编码规则,建议与教育信息化标准一致,能够反映出教工的进入单位的年份等信息。少数院校采用的是顺序号,建议规范起来。

学历:下拉选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专科、专科以下。应按照提供的下拉选项进行选择,如自行输入,注意不要将“大学”输入成“本科”

7

或“大本”,将“专科”输入称“大专”,以免造成表10.2师资队伍中的学历结构错误。

学位:下拉选项:博士、硕士、学士,没有学位的应当为空。

专业领域:指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下拉选项: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专业特长:指教师在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和专长,最好不要空白。 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时间(天):只填写当年的行业企业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最高):

等级:下拉选项:高级、中级、初级。应按获得的职称证书等级填写,

不能填写人事管理聘用的级别,比如一级、二级。10.2师资队伍中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是按照高级、中级、初级进行分类汇总的。

名称:按照职称证书上的名称填写。 发证单位:按照职称证书上的公章填写。 获证时间(年月): 填写证书上的发证时间。

职业资格等级(最高):下拉选项:高级、中级、初级。包括裁判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在内。应注意职业资格的有效期,一般的工程师职称、教师资格、普通话不属于职业资格,需要通过专门考试的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属于职业资格。

是否为骨干教师:下拉选项:是、否。由学校确定。

是否为双师素质:下拉选项:是、否。平台给出了双师的界定原则,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教育部颁发的“双师型”培训结业证书是该教师参与培训的证明,不表明参与培训的所有教师一定具有了双师素质。具体到某位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由学校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教学名师:下拉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

6.1.2校内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

授课教师总人数按照教工号进行合计,对于有效数据行,教工号和姓名不可以为空,每位教师占一行。

所授课程名称:按照教师,将7.2开设课程中的课程名称全部列出来,课程

8

名称之间用顿号分隔。

教学工作量(学时):按各校有关教学工作量的规定计算。

6.1.3校内专任教师其他情况

该表体现了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及教师的实力,可一人多行数据。各栏目均没有内容的教师,可以不填本表。对于有效数据行,教工号和姓名不可以为空。

培训进修:包括学院举办的新教师培训及其他培训、在职研等。

项目名称:写全称。

地点:在宾馆举办的培训要写上城市名,比如石家庄燕春大厦。 挂职锻炼:指受学校或上级部门委派,以提高某一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脱产一段时间,到其他单位临时担任某一职务的情况。

社会兼职:指教师在校外担任的职务,指实职。

单位名称:填写兼职单位的全称。

时间(天):建议根据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所占用的时间填报兼职天数。 获奖项目(包括行政性奖励):

获奖名称:写全称,并注明奖项级别,比如“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是否主持:下拉选项:是、否。课件比赛和教学成果奖,只将第一人作

为主持。

主持在研教学课改课题:应该含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项目、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参与项目的人员均需要填写。

来源:09版平台为来源及级别

完成人顺序:下拉选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以后,合计

数只计第一的个数。

到款额度:仅主持人填写,课题其他人员的经费到款额为零。 主持在研技术开发(攻关)课题:包括纵向和横向课题。横向课题一般指学校承接的非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对高职院校说,多为非主管的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攻关课题,参与项目的人员均需要填写。

来源:09版平台为来源及级别

完成人顺序:下拉选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以后,合计

数只计第一的个数。

到款额度:仅主持人填写,课题其他人员的经费到款额为零。 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

名称:要统一格式,都加上书名号,或者都不加书名号。

出版或发表时间:格式为年月。不要填写成总第345期或2010年第5

9

期的形式。

作者顺序:下拉选项,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后。合计数

只统计独立和第一的个数。

6.2校内兼课教师

同表6.1的填写要求。计算生师比时,校内兼课教师按照160课时折算1个人计算。

6.3校外兼职教师

校外兼职应是纳入教学计划的,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计算生师比时,校外兼职教师按照160课时折算1个人计算。

校外兼职教师的培训进修,应是学校提供的进修,体现的是学校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情况。

6.4校外兼课教师

来自其他院校的、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属校外兼课教师。计算生师比时,校外兼职教师按照160课时折算1个人计算。

校外兼课教师的培训进修,应是学校提供的进修。

7.专业

包括A7.1、A7.2、A7.3、A7.4、A7.5、A7.6.1、A 7.6.2、A7.7八张表格。

7.1专业设置

本表填写的是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对于“3+2”和五年制,只统计高职阶段。本学年新增专业如未招生,可不填写。

对于实行大类招生的专业,建议按照大类填报招生情况及生源结构,其他列项按照大类专业分流后的数据填报。如大类专业实行预分班,可按照预分班情况填报招生情况及生源结构。

该表中,2010年招生专业数、专业总数、在校生数、本学年招生情况、本学年招生生源结构按照专业代码自动统计得出。如果不填写代码,则该行数据不计入合计数。重点专业合计数只统计省和国家两个级别。特色专业合计数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个数之和。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教工号不能为空,否则不计入合计数。

2010年是否招生:下拉选项:是、否。“3+2”和五年制专业进入高职阶段

10

不算当年招生。对于未招生专业,须在11.补充说明中解释未招生原因。

专业代码:专业代码是高职高专目录中公布的标准专业代码,共6位数字。如市场营销专业的代码为620401,大类专业可填报前4位代码。

 补充说明:如大类专业填写4位代码,会导致专业合计数增加,建议在

11.补充说明中进行说明。 专业名称:填写专业全称,不含方向。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代码”命名规则:专业代码 + “_” + 阿拉伯数字。其中,阿拉伯数字由学校自编。例如:学前教育(幼儿保健)表示为:660214_1。没有方向的,填写专业代码即可。

专业方向名称:“专业方向名称”填写方法:专业名称(方向名称),例如:学前教育(幼儿保健)。没有具体专业方向的,填写专业名称即可,例如:学前教育。

批准设置时间(年月)、首次招生时间(年月):注意格式要正确。 修业年限(年):“3+2”和五年制只计高职阶段的修业年限,为2年。 2009年招生情况(人):

计划招生数、实际录取数、实际报到数:实际录取数超过计划招生数属

于正常。汇总表 7.6.1及9.1表中计划招生数、“实际录取数”、“实际报到数”均从7.1表中汇总而来,要注意检查汇总是否正确。

在校生数(人):填报完成后表头的一、二、三年级的合计数应与表1.5中的高职在校生数保持一致。

重点专业:下拉选项:国家、省、校、无。国家和省分别指国家示范校、省示范校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合计数只统计省和国家两个级别。

特色专业:下拉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指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各省或地市组织的特色专业以及学校自行决定的特色专业。

7.2开设课程

该表反映一学年的课程开设情况。只填写在本学年高职阶段的课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但实际没开的课程,不必填写。建议由承担教学任务的系部负责组织本部门课程信息及授课教师信息的采集,注意分专业、分班级(行政班)、分教师填写。

表头的4个合计数据——专业数、专业方向数、课程数、教师数,分别按照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代码、课程代码、教师代码进行合计,注意各代码不要有多余的空格,以免引起合计错误。专业数和专业方向总数应与表7.1的专业数和专业方向数基本相符;教师数应等于表6.1.2、6.2.2、6.3.2和6.4.2中的教师数之和。

11

专业代码:填写标准高职高专6位代码。 专业名称:填写专业全称,不含方向。 特殊情况:

有的学校个别课程实行分级教学,体育实行选项教学,可以参照公选课的填报方式自行编写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可参考表1。

表1 特殊课程的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数学分级教学 全校体育选项课 专业代码 555555 666666

专业方向代码:同7.1专业设置。 专业方向名称:同7.1专业设置。

课程名称:要填写本学年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注意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的对应关系,同样的课程代码应对应相同的课程名称。

班级代码:学校自行编写班级代码。 班级名称:行政班名称。 授课教师:

性质:下拉选项:校内专任、校内兼课、校外兼职、校外兼课。授课教

师性质应与6表中的教师性质保持一致。

所属系部:填写系部全称。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所

属系部应为教学任务下达的系部,校内兼课教师应填写本人所在部门。

课程类型: 下拉选项: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课程性质:下拉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是否合班上课:下拉选项:是、否。

教学计划规定课时数:按照每个行政班的教学计划数填写。

如果同一门课程的一个教学班由多名老师上课,分别按主讲和辅讲填写,课时数、实践课时比例根据每位教师实际授课时数填写。

实践课时比例(%):与课程类型要保持对应,纯理论课的实践课时比例应为0,纯实践课的实践课时比例为100,二者不要有矛盾。

是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下拉选项:是、否。根据课程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填写。

 补充说明:各系部历年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本表中均可填报为校企

合作开发课程。但在表7.5产学合作中,只有本学年开发的课程才计入

12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门数。本表中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应大于等于7.5产学合作中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

精品课程:下拉选项:国家、省、校、无。名称相同的精品课程,如因课时数不同而出现有多个代码,应选择其中的一个代码为精品课程,其他代码作为非精品课程,否则会导致汇总表10.3专业建设情况中的精品课程数大于实际精品课门数。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建议统一填报格式,都加上书名号或者都不加书名号。 版本时间(年):是指教材最新版本时间,不填写月份。 出版社:填写出版社全称。 第一作者:注意只填写第一作者。

教材性质:教育部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行业部委统编教材、校

企合作开发教材、自编教材、讲义、其它

教材类型:下拉选项:高职高专、本科及以上、中专、其他。根据教材

的针对情况填写。汇总表10.3专业建设情况中有选用高职高专教材比(%)的汇总数据。

授课年级:下拉选项: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主要授课地点:下拉选项:普通教室、一体化教室、图书馆、实践场所、体育馆、校外实训基地、其他。

主要授课方式:要尽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表4是关于主要授课方式的填写方法,仅供参考。

表4 主要授课方式参考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 主要授课方式 讲授+角色扮演;讲授+小组学习;讲授+案例分析等 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讲授、实训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授课方法进行组合,选择主要的两三种即可,填报时用“**+**+**”的形式表示 讲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讲练结合 实训课 生产实习 纯实践课 认识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 指导 指导 实训 指导 (理论+实践)课 体育课 英语 13

毕业设计 指导

考试/考核主要方法:尽量具体化,显出考试特色。一个系同一门课的考核方式要尽量相同。表5是考试/考核主要方法的填写,仅供参考。

表5 考试/考核主要方法参考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 应有上机考核的课程 毛邓三 口语 实训课 纯实践课 实习课 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考试/考核主要方法 平时考核+笔试;考查 平时考核+上机考核+笔试;平时考核+上机考核;平时考核+大作业;平时考核+作品(最好明确作品名称) 平时考核+论文 平时考核+笔试+口试 平时考核+笔试;平时考核+作品;平时考核+实训报告 实习报告 企业评定+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 (理论+实践)课 其他考核方式:以证代考等。

开设实训/实习项目名称:分实验、实习、实训三类。按照教学过程中实际开设的实训、实习项目名称填写,填写尽量具体。

7.3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种类合计数按照证书名称统计。

学生获取的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按专业方向填写学生获得的证书名称。

7.4顶岗实习

反映每个专业方向的顶岗实习情况。 顶岗实习情况:

主要实习单位:指承担主要实习任务、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大的实习单

位,即应按照承担的实习任务的重要性确定。每个专业最多填写5个。

实习人数(人):注意与4.2校外实践基地表和7.5产学合作表的关联,

三张表中同一个单位的实习人数应相同。

14

7.5产学合作

本表反映每个专业产学合作的情况。表头的各项合计数是按照合作企业名称进行统计的。一个合作企业如果与多个专业有合作(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要选择一个主要专业填写,以免造成合计数多于实际数。要注意检查合计数是否正确。

主要合作企业名称:填写企业全称。

订单培养数(人):在学年内,该专业在校的订单生人数。

共同开发课程数(门):学年内共同开发的课程门数。如果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有多个专业的学生上课,要选择其中一个主要专业填报,以免造成合计数多于实际数。

 共同开发课程合计数应小于表7.2开设课程中的校企合作课程数。 共同开发教材数(种):学年内共同开发的教材数。如果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教材有多个专业使用,要选择一个主要专业填报,以免造成合计数多于实际数。

支持学校兼职教师数(人):如一位老师为本系部多个专业指导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兼职或共同开发同一本教材等,选择一个主要专业填写,以免造成合计数多于实际数。

 注意支持学校兼职教师的合计数应小于等于6.3.1表中的校外兼职教师

数。

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人):注意与4.2校外实践基地和7.4顶岗实习的关联,各表的数据要保持一致。

对学校(准)捐赠设备总值(万元):如有,一定要同时填写到9.3社会(准)捐赠情况中。

接受毕业生就业数(人):注意与4.2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关联,同一个企业的数据要保持一致。

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万元):承担社会各方的横向课题,参与技术革新、咨询、推广与应用,获得技术专利或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为行业企业、社会提供服务等。

学校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人次):该专业为合作企业提供的培训人次。

7.6.2就业

应届毕业生:

9月1日就业数(人):本学年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上届毕业生:

12月31日就业数(人):上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

15

7.7专业总体情况:新增报表

顶岗实习与保险情况:

保险险种名称(保险费出资方):需要输入:保险险种名称(保险费出

资方),如有多个险种,用顿号分隔。比如:人身意外险(学校)、人身伤害险(学校)。 保险费出资方是指:学校、企业、个人、其他。

8.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

包括A8.1、A8.2、A8.3、A8.4、A8.5、A8.6、A8.7、A8.8八张表格。

8.1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

填写历年来发布的、目前在用的文件。只填写常规性的制度,不填写临时性的通知。

文件名称及文号:注意填写文号。

变更情况(新增、修改、取消):下拉选项:新增、修改、取消。只有本学年变更的文件,才填写本栏目。平台填报期间之前发布或修改的规章制度不再是本年度变更。之前修改的规章制度,“发布时间”为修改时间。

变更时间(年月):只有本学年变更的文件,才填写本栏目。

发布部门与负责部门:例如:文件是学院发布的,若该文件由教务处负责,则发布部门是学院,负责部门是教务处。

8.2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是指在教务处、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注意与校领导、专任教师、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专职督导人员、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等各类人员身份的唯一性。

8.3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是指在学生处、团委、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人员。

8.4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基本情况

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是指在招生、就业部门专职从事招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

16

8.5专职教学督导人员基本情况

专职督导人员是指在督导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人员。

8.6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表中人员总数的合计方法是根据表内填写的教工号的个数,即便是同一个教工号,如填写多行数据,会导致合计数重复计算。但如果不填写教工号,则在研课题的到款额度不予合计。如课题较多,建议分行填写,并在11.补充说明中进行说明。

8.7评教情况

评教主体参与度是指参与评教的各类人员与同类人员所占的人数比例。 社会参与是指校外有关人员参与评教情况,其总人数计算为:校外兼职教师(未经折算)、校外兼课教师(未经折算),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组织中的校外人员之和。

校领导参与比例:等于参与评教的校领导人数除以校领导总数。

8.7奖助学情况

项目名称:可不分等级。

项目种类:下拉选项: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

奖助金额(元):09年平台为奖助额度,2010年平台调整为金额。

9.社会评价

9.1招生情况

汇总表,数据源头为7.1专业设置,注意在修改7.1中的数据后,需要再次进行“状态数据汇总”操作。

9.2就业率

汇总表,数据源头为7.6.2就业,注意在修改7.6.2中的数据后,需要再次进行“状态数据汇总”操作。

9.3社会(准)捐赠情况

捐赠单位:填写捐赠单位全称。

17

捐赠项目:同一公司同类设备合并填写。

9.4应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及联系人

应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名称:主要就业单位指的是接受本校本学年应届毕业生超过5人(含5人)的单位。2010年平台填报201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依此类推。

9.5 应届毕业生信息:新增报表

需填写每个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就业类型:下拉选项:就业、创业、专升本、留学、参军、正在求职、其他。

9.6 质量工程:新增报表

项目类别:下拉选项:1.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2.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2.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教材建设 2.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其它 3.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4.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 4.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名师 4.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其它 5.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 6.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级别:下拉选项:国家级、省级

9.7 获奖情况:新增报表

只填写省级以上的奖项。

项目类别:下拉选项:教学成果奖、技能大赛、数学建模、教育部门主办其它项目、非教育部门主办的项目。

级别:下拉选项:国家级、省级。

备注:学生获奖项目的指导教师姓名可写在备注中。

10.状态数据汇总

应高度关注本表数据,表内数据要一一认真核对,检查与其他报表数据是否一致,检查是否出现逻辑错误或数据不平等情况,如有问题,须检查原始数据。

18

在上报平台之前,要注意进行一次“状态数据汇总”操作,确保汇总数据是最终填报数据的汇总。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