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一)
姓名:
1、请指出下列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1)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 (2)大风 长云寒霜 飞雪 苦雨 ( (3)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 (4)美人 神女 灵修 ( (5)杜鹃 磁针 ( (6)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 (7)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 (8)白雪 玉壶 冰心 ( 2、阅读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
) ) ) ) )
)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试分析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闻雁 (韦应物) 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试分析词中“幽人”形象。
5、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试分析“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由_________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_______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 的处境,
也表现了作者 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诗歌鉴赏练习(二)
1、请写出五种以上常见意境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现的又是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大风梅花美人杜鹃羌笛青鸟白雪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神女灵修国君磁针坚贞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玉壶冰心高洁 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
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幽独凄清的的心境.
表面上写的是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 ,但实际上却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的思想感情。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秋季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_______1、由_________季节。比喻、象征“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___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_ 的处境。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在狱咏蝉 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
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