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近字组词。
涯()跤()渲()拨() 崖()绞()宣()拔()
二、“襟”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组词()。
三、文中“一碧千里”描写绿的范围广,“翠色欲流”描写绿的状态,()描写绿的时间长,我还能写描写绿的四字词语:。 四、选词填空。
静寂 安静 平静 宁静
1.一丝风没有,湖面很( )。 2.( )的草原热闹起来。
3.雪后的夜晚,山村显得( )而祥和。 4.主持人站到了话筒前,会场立刻( )下来。
拘束 约束
5.大家见面,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 )。 6.人们自觉接受道德、法律等方面的( ),这是社会的进步。 评价栏
第二课时
一、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仿写一句比喻句:
二、课文描写了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写出草原“绿”与“大”的特点,你从句子
读出草原的辽阔,在写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叫“情景交融”。
三、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写“我们校园的一角”。 评价栏
2丝绸之路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矗立戒装匕首B.鸵鸟商贸姓候 C.凹凸循着包袱D.美轮美奂作揖治铁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满载(zǎi zài )大都市(dōu dū)不计其数(shùshù) 薄礼(báobï)身着戎装(zhe zhuï)冶铁(yězhì)
三、仿写
示例: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望着这蜿蜒的长城,我仿佛看到了, 仿佛听到了。
望着,我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评价栏
3白杨 第一课时
一、选字词填空。 1.分辨分辩
“这不是他的错,你不能责怪他”妈妈()道。 茫茫的大戈壁中,不能清晰地()出天和地。 2.彻 砌 沏( )底( )茶( )墙 3.碗 婉 惋( )惜( )约饭( ) 4.魄 愧 魂 惭( ) 体( )灵( ) 二、照例子,做一做。 例:抚(抚摸)—芜(荒芜) 疆()—()陷()—()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陷:A.掉进,坠入B.设计害人C.被攻破D.缺点 1.城门失陷()2.缺陷()
3.陷阱()4.诬陷()
四、读句子,给画线部分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
1.狂风卷着沙土袭来时,天和地都呈黄色,好像一个整体。() 2.老师在我的头上用手轻轻地按着并来回移动时,我总觉得那是妈妈的手。( )
3.戈壁滩上的一行白杨树高耸直立,清秀美丽,非常引人注意。( ) 评价栏
第二课时
一、给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它()那么直,那么坚强。 2.()戈壁滩上的环境很恶劣,()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秀。 3.()父亲希望孩子长大后也能建设新疆,()把孩子接到新疆学习。 4.(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二、连线。
老黄牛 坚强,有个性 梅花 出污泥而不染 康乃馨 默默付出的人 莲花 象征母爱
三、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 ( )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 )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4、妈妈对小红说:赶紧学习去! ( )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哥哥还不满足( )为什么它这么直( )长得这么大( ) 2.(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 3.( )它是树,不是伞!( )哥哥肯定地说( ) 评价栏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机械(jiâ)屋脊(jǐ)媒(mãi)体
B.冰碴(zhā)子撕扯(chě)逞(chěnɡ)凶一时 C.效(xiào)率巍峨(ã)废寝(qǐnɡ)忘食 D.妖娆(ráo)隧(suì)道狰(zhēnɡ)狞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杯水车新七零八落 襟飘带舞 威协 B.严阵以待劈头盖脸 美轮美奂 摔跤 C.不翼而飞始料不急 精神饱满 马蹄 三、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1.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2.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
3.从上到下没有一点色彩,非常素洁。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
4.形容东西忽然丢失。( )
5.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仿写句子)
2.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栏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bāo( ) hãnɡ( ) pū( ) 剥 横 铺
bō( ) hânɡ( ) pù( ) 二、下列各组中,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草铺 / 横野 / 六七里B.收稿 / 停棹 / 坐船中 C.不是遮头 / 是使风 D.归来饱饭 / 黄昏后 三、根据意思写字词。
1.老翁,老妇。( ) 2.顽皮,淘气。( ) 3.怪不得。( ) 4.棕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
评价栏
第二课时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牧童》一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近及远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
2.《清平乐.村居》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四园生活画,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3.吕岩、杨万里、辛弃疾都是宋代诗人。()
4.“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六七里”是虚指,突出了原野很宽阔。()
5.“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三四声”实指牧童吹了三四声笛子() 二、根据诗句填空。
1.《牧童》是_____ 代诗人_________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_________,第二句写 _________,分别从 _________和_________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 _________的情景,塑造了一个_________的牧童形象。
2.《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_________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_________,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_________。这3.《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 _________,其中“清平乐”是,“村居”是。作者是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 评价栏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用汉字回答。
《dōnɡ yánɡ•tïnɡ nián•luîtuo duì》de zuî zhě shì shuí? zhâ piān kâ wãn shì nǎ piān xiǎo shuō de xù yán ?
二、 比一比,再组词。
驼( ) 袄( ) 咀( ) 袍( ) 驮( ) 沃( ) 沮( ) 炮( ) 三、给下列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1.拉骆驼的人走在沙(寞漠)上,耐不住那长途寂(寞漠)的旅程。 2.骆驼咀嚼(jiáo juã)的样子是那样丑,只见它上牙和下牙慢慢地嚼(jiáo juã)着。
3.你再倒(dǎo dào)在床上,我就把你提起来做倒(dǎo dào)立! 四、找一找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增加--() 幼稚--()寂寞--() 清脆--()暖和--() 安静--()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改为双重否定句)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缩句)
评价栏
第二课时
一、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
一天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知了不时鸣叫:‚热死了,热死了……‛
吃午饭时,我向妈妈提了个问题:‚妈,有这样一个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什么意思?‛妈妈想了想说:‚娜娜,现在不解释,下午带你去游泳吧。‛我一听去游泳,特别高兴,一下子就把一碗饭吃得精光。
下午,妈妈带我去东门河,路上,我又提起了那个问题。妈妈说:‚游泳时你会明白。‛
到了河边,我换上游泳衣就钻进水里。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蛙泳,有时还来个鲤鱼跳龙门,妈妈不时地夸奖我,我快活极了。 突然,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不再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对我说:‚向上游。‛我听清了妈妈的话:‚向上游?哼,有什么了不起,游就游。‛
于是,我奋力向上游,一个大浪过来。我来不及躲避,被呛得鼻子发酸,耳朵里也灌了水,竟顺流而下,我只好游到浅滩。过了一会儿,我又迎着急浪向上游,但感到越来越吃力,双脚像灌满了铅。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只前进了几次,稍一松劲,就被急浪冲到岸边……
妈妈见此情景对我说:‚你体会到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了吗?‛‚什么?‛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刚才向上游,稍不努力,不仅不能前进,反而后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向水流相反方向行船,不努力前进就会后退。它也告诉人们,在人生道
路上,不迎难而上,时代的潮流就会抛弃你。‛ 哦,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仿佛懂得了许多……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加个合适的题目。 2.我会画(按要求在文中画线)。
a.用“____”标出文中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义。 b.用“( )”标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小法官,巧断案。(在正确中心思想后面的括号内画“√”) a.本文告诉人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举例说明了在人生的道 路上,要迎难而上。( )
b.妈妈让“我”在实践中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说明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好。( )
4.写话:请你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细读下面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评价栏
7 祖父的园子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蚂蚱(zhà zà)啃果树(kěnɡ kěn)蚌壳(bânɡ bànɡ) 嗡嗡(wēn wēnɡ) 樱桃树(yīnɡ yīn)倭瓜(wōǎi)
二、比一比,再组词。
碟( ) 飘( ) 愉( ) 啃( ) 烁( ) 蝶( ) 漂( ) 榆( ) 肯( ) 砾( ) 谍( ) 瓢( ) 渝( ) 恳( ) 乐( ) 三、照样子,写词语。
1.带“虫”字部的字,例:蝴蝶。 2.例:胖(乎乎)胖乎乎的小手
圆( )明( ) 白( )笑( ) 热( )毛( )
四、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蜜蜂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的,就像一个小毛球。
( )比喻( )夸张( )拟人 2.蜻蜓飞的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拟人 ( )夸张 ( )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话,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比喻( )排比 ( )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比喻 ( )夸张 ( )排比 五、仿写句子。
童年就像一幅画,色彩鲜艳,线条柔美; 童年就像 童年就像
评价栏
8 童年的发现 第一课时
一、读得准,选的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我的发现竟如此的简单明了(le liǎo),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2.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chāchà)不多。
3.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jīn jìn)的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惩(chěng chãng)罚。
4.我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tán dàn)动,似(sìshì)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二、词语模仿秀。
1.哈哈大笑(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含“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心所欲(含人体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天在括号里。
痴迷着迷 迷惑
1.人类对飞行一直( ),从远古长着翅膀的天使、天神,到今天的太空穿梭机,人类从未放弃过。
2.那里风景如画,令我( ),常常在那里流连忘返。
发明 发现 发生
3.找到攻克艾滋病的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重大的( )。 4.考古学家在冰川里( )远古时代的微生物。
四、把下面每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用“—”划出。 1.小学 中学 大学 学校 2.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3.小稻 小麦 粮食 玉米 五、我会选择合适的解释。
眉目:①眉毛和眼睛之间,泛指容貌:②(文章、文字的)纲要、条理;③事情的头绪。
1.我终于理清了眉目。 ( ) 2.走进来的几个小女孩个个眉目清秀。 ( ) 3.事情总有个先后,文章也要有个眉目。 ( ) 评价栏
第二课时
一、读句子,将划横线的字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 2.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 ) 3.我们万分惊讶。( )
4.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 )
5.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
3.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改成被字句)
3.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成转述句)
4.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改成肯定句)
四、排列下列这段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牛顿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下,而没有向天上飞去呢?也不向左或右边抛开呢?”
()牛顿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家。
()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专心研究。后来,终于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评价栏
9儿童诗两首
一、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在句后括号里。
比喻 拟人 反问
1. 阳光从脚尖悄悄地爬上膝盖。( )
2. 孩子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 3.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 4. 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追得上? ( ) 二、选词填空
1. 既„„又„„虽然„„但„„ 因为„„所以„„ 尽管„„还„„
(1)()我讨厌那些看似可怜的乞丐,( )是给了他一元钱。 (2)我( )希望自己早点长大,( )又很害怕长大。 2. 严密 精密 周密
(1)没有( )的组织纪律,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就不可能战无不胜。 (2)经过一番()的安排,我们和沈老师在分别28年后又团聚了。 三、仿照《我想》的第四节,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那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也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选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什么心理?为什么?
4.反复朗读“孩子,你在哪里呀?”和后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比较二者的语气以及当中所包含的感情。
5.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评价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