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来源:筏尚旅游网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内容全面,思想成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虽然这本书已经距现在已经有力很长的时间了,我们可能会认为其中的内容早已经过时了。如果有人这样说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个人没有读过《弟子规》。书中的内容从自身出发,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各方面对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版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弟子规》研究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有着自己系统的解读,其思想内容在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有着系统的解读。个人以前接触《弟子规》也是对其了解甚少,仅仅对其中的只言片语有所了解。但是在看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之后才算是对《弟子规》有了自己的认知。

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习的内容,但是我觉得其思想的深刻性决定了《弟子规》的读者不仅仅是小孩子,前边我讲《弟子规》是古代版的“日常行为规范”因为他从我们生活的根本出发,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其思想性博大精深。《弟子规》总序讲“弟子规,圣人训”总得讲述《弟子规》内容的渊源,他是对前人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包括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瑾、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几个部分。内容分述了不同处境下对我们自身的要求。

入则孝,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孝敬父母,不同于其他的书籍,本书直接从生活具体

第 1 页 共 4 页

可感的实例开始,论述如何同父母相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些细小的事情处理的见解的提出虽然和我们相隔的年代已经久远,但是在现在来讲任然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反观现实我们同父母相的关系中我们处于更加强势的地位,在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照古训我们似乎丢掉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出则弟,教我们如何同朋友弟兄相处,娓娓道来,不卑不亢。比任何的大道理来的更加真切。

瑾和信这两部分从自身出发,细致入微。从生活起居展开论述到与人交往的琐碎细节,都作出了规范要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所谓的迂腐的教条,而是十分接地气的要求,这可说是我们必须践行的规范化的社会要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弟子规》中的“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另外其对于与人交往过程中“信”的要求十分高,“凡出言,信为先。”即是如此。真理往往是相通的我们这里找到很多名言的影子,如沉默是金,《弟子规》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泛爱众部分讲到,“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道理讲的甚是简单,但是分度气骨格外耀眼。仔细品读趣味良多。

亲仁,概括出来就是告诉如何来完善自己。借用前边“信”部分的讲“闻过怒,闻誉乐”则损友来。

余力学文,在我们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只是的推近乎疯狂,不管你怎么样只要是人就要给你灌输知识,这种知识是侠义的。但是在《弟子规》中提出的“余力学文”的论断始终不被现代社会所重视,“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蒙牛集团牛根生先生对于“蒙牛”的人才招聘标准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德有才 破格重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有才无德 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知

第 2 页 共 4 页

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把双刃剑,一个化学专家可以为大众服务以造福全社会,也可以为金钱为权利为服务,那么他

的破坏程度也将远远大于一个白痴,这对于教育来讲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不是吗? 另外文中提到的“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这里讲的就是南宋时期朱熹讲的“读书三到”对于个人品行的养成《弟子规》也做了详细的要求,从读书到心智的建立和养成。

在今天,社会环境变的日益复杂,人们的内心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人们的浮躁和不安在不断的侵蚀人们的心灵,同时面对传统文化的消失人们也渐渐的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自古以来被尊为“礼仪之邦”但是现在来看我们的文化渐渐被我们忘却。相邻的日本一直以来学习我们的文化,当我们的文化慢慢的被整个民族所摒弃,我们还剩下什么,我们又要那什么来发展。

前两天刚好是圣诞节,气氛的热闹一年比过一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端午节被韩国“申遗”现在的情况让你给我想起了以前我们所知道的“猴子拌包谷的故事”我们一面在肆无忌惮的吸取,一面在忘乎所以的丢弃。个人认为学习外来文化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不经选择的吸取,不去消化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我们讨厌日本这个国家,但是很多人去了日本后很快会被这个国家的文化所吸引,为什么呢?正是因为文化。他们的文化中有着独特魅力。文化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曾经我们我们也因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但是现在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让我们警醒。这和我们接受的教育切的关系,关于教育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把一个人教育成真正的人,其次才是教育成一个“人才”。

个人之所以推崇《弟子规》是因为他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地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它是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 3 页 共 4 页

它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及学习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它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去重视和重读这本书。去回归自我,回归真善美。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