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态环境2007,l6(1):257-26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http://www.jeesci.c,om E-mail:edito eesci.c,om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 艾 东 ,朱道林 ,赫晓霞 I.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摘要: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总称,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或容量 是有限的,当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或环境容量时,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因此,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的总称。 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土地整理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主要根据压力一状态一影响一响应(PSIR)的分析框 架,运用综合分析法,探讨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的土地整理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为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整理提供基本分析框架。文章提出我国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整理战略措 施,建议要积极采取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土地整理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等措施,发挥和完善土地整理的 生态环境建设功能。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257-07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 与环境状况的总称,一般包括水资源(水环境)、 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生物资源(生物环境)以 及气候资源(气候环境)【I】。“生态环境”属于合 成概念,既可分为“生态”(Ecosystem)和“环境” (Environment),也可作为一个术语 (Eco-environment或Bio-environment)使用。生态 环境的主要作用有: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 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废能 量进行消纳和同化、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 然而,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或容量是有限的,自然资 源的补给和再生、增殖也是有限的或需要时间的。 当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或环境容量时,生态环境就会 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 境的行动的总称。和生态环境建设相近似的概念有 生态环境的保护(Proteciton)或保育 (Conservation),恢复重建(Restoration, Rehabilitation,Reallocation) 。从实质上看,生 态环境建设基本上是通过生物或工程措施改变土 地利用现状来实现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调整土地 利用方式,改变土地利用/j夏盖(Landuse/cover)空 间格局,恢复或更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达到 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土地整理是实施生态环境 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是:在 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 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手段, 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 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 境的过程【3J。我国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和 建设用地整理两个方面【4】。其主要目标是保障粮食 安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 境等。 土地整理实施力度大,影响面广。全国土地整 理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已经有353.3万hm2土地被 调整改造,分布在2万多个地区,2005年国家投资 土地开发整理备案项目建设总规模129.12万 hm2f 根据《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到2010 年,约有近1 733.3万hm2的土地将被调整改造, 这意味着全国累计约有2%的土地面积将被整治【4j。 因此,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目前 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本 文旨在提供分析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提出基于生态 环境建设的土地整理战略措施。 。1分析框架 199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遵照 1989年七国首脑会议的要求,启动了环境指标项 目,首创了被称为“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 的概念框架【6Jl6。。后来又扩充为“压力一状态一影响一 响应”(PSIR)模型,得到广泛的应用[7q0]。它能 够衡量一定状态下的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这种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发展战略研究”之子课题“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开发整理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艾东(1972一),男(彝族),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和环境管理。Tel:+86.10-62731348。E-mail:aidong@cau.edu.cn 收稿日期:2006--06-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58 压力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社会对这些影响所 作的响应等。 PSIR模型作为一个研究框架,通过识别和考虑 关键问题、数据/信息的可得性、土地利用方式、将 采用的土地整理模式、现存的制度框架,以及时间 和空间方面等因素,可以用来分析不同区域条件中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这种压 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这些影响的政策响应 (图1)。基本假设是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遵循一个相对固定和可预测的顺序(sequence)。 盈1土地整理的PSI刚奠型示意盈 Fig.1 The PSIR framework ofLand Consolidation 压力:描述不同目标和形式的土地整理对生态 环境造成的压力,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 能。 状态:描述生态环境状态及质量变化,这种变 化一方面取决于生态环境本身的特点,如脆弱性 等,另一方面又与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类 型有关。 影响:压力对状态产生的影响包括消极影响和 积极影响两方面。其中,消极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 的不利影响,如生境破碎、植被退化或土壤侵蚀; 积极影响包括由于采取成功的工程和生物措施、政 策和管理措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响应:描述社会(从农民到各层次的政府决策 者)对造成生态环境状态变化的压力的响应,包括 政策、行动等。通常基于以下目标:1)减缓、修 正或防止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2)终 止已经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3)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努力增加土地整理的积极影响。 但在实践中,有时,土地整理的压力、状态、 影响之间的界限不明确,需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 整体来综合分析。 生态环境第l6卷第1期(2007年1月) 2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 由于土地整理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工程措施 对水、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水 环境、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 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累积效应)、有利或 有害的影响…】,运用PSIR框架,可以综合分析整 理项目区的压力、状态、影响,有助于建立完善的 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实现社会一经济一生态环境效益 的统一。 2.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2.1.1基本原理 土地整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其结 果即通常所称的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基本原理主 要是,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改变土地利用/覆盖 格局,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使其各 构成要素的组合、相互关系及其在系统中的空间配 置发生变化,恢复、稳定或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从而达到恢复、保护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如图 2)。 圈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Fig.2 The Positive Impact of[and Consolidation to Environment 2.1.2不同类型的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积 极影响 (1)“三个集中”模式。土地整理的“三个集 中”模式,即通过土地整理,逐步做到农民住宅向 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 。来定更槌~。其中,农民住宅 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又称为迁村并点,是我国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一个主要形式。迁村并点促进 了农村居住人口适度集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 活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建设道路、供电、 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其更适合居民的生产与 生活;二是通过改善和增设村庄内部公共设施,如 绿地、街心花园、体育、娱乐场所等,改变村庄“旧、 脏、差、乱”的面貌。另外,通过迁村并点,农民 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直接减少了生活污水 和生活垃圾的排放点;同时,在集中居住的地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艾东等: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 把生活污水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后 再排放,减少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把生活垃 圾统一收集后运送到垃圾处理场,减少了生活垃圾 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乡镇企业向 工业园区集中,能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有利 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乡镇企业的集中又便于管 理,对其“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可以通 过相应的设施和措施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如 果在集中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摒弃 “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结合提 高能源使用效率,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的循环利用新模式,有目的地将工业园区建设 成生态工业园区,不仅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资 源配置,实现不同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 品,而且还有效利用废弃物,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使乡镇企业所产生的污染及能耗降到最低水平,有 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则 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减少非点源污染,有助于保 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道路、沟渠、林网配套的农田基本建设” 模式。土地整理过程中,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建成格田成方, 道路、沟渠、林网配套,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高标准 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 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增加了粮食和其他原材料的产出,满足了不断增长 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保证了粮食安全,同时,由于 减缓了开垦新土地用于粮食和原材料生产的压力, 间接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图3)。 圈3农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Fig.3 The Positive Impact ofFarm Consolidation tO Environment 259 (3)“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该模式以流域 土地整理为主线,将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流域治理 与增加耕地面积结合起来。具体是以小流域为单 元,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立体复 合配置,改造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条田和沟坝 地等腱坡地退耕还草还林,实行草、灌木、乔木结 合,恢复和增加植被。一方面控制水土流失,增加 了植被覆盖率,构筑了新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改 良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了土地利用的生态环 境条件,减少了耕地灾毁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 “坡改梯”和淤地坝等建设措施,增加了有效耕地 面积,有助于粮食安全。有实践表明,这种土地整 理模式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土地生态条件也明显 改善 。 (4)“生态退耕”模式。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看,生态建设定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 和切入点,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整理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又决定了大面积的 退耕还林(草)有其矛盾性的一方面。这种矛盾性 主要体现在整个西部地区强大的人口压力、较低生 产力水平和大面积退耕之间的矛盾。西部地区人口 密度虽然相对较低,但自然条件恶劣,土地生产力 低,人口承载能力本来就很小,退耕后反而使得这 里的人口压力较大。虽然退耕后,国家通过宏观调 控可逐步解决西部退耕后当地农民的粮食问题。但 在转型期间,农业基础不稳,农业发展水平低,农 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也是退耕还林(草)顺利 实施的制约因素之一【l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大 面积的退耕还林(草)从短期的情况看,必定会降 低人地系统的负荷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土地整理, 增加优质耕地来保证退耕还林(草)实施后“退得 下,还得上,稳得住”。例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 生态退耕,“坡上要退,沟中要进”,即坡地要退耕 还林(草),有条件的沟中要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启 动淤地坝工程,不仅能拦泥、蓄水、缓洪,改善生 态环境,还可以淤地造田,而且淤出来的都是旱涝 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坝地与坡耕地相比,土壤含水 量高80%,土壤养分高30%以上,生产能力一般高 出6倍以上。一般情况下,1 ll 坝地可促进 10 llm2的坡地退耕。稳产高产的坝地解决了群众的生 计,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变过去广种薄收为精种 高产多收,促进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推动了 大面积植被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确保真正实现 “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根据《黄土 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到2020年,工程 发挥效益后,可拦截泥沙能力达到400亿t,促进退 耕220万hm2,封育保护面积达400万llm2【l4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0 生态环境第l6卷第1期(2007年1月) (5)“矿I1 I生态治理和废弃地复垦”模式。矿 I【】生态治理和废弃地复垦是土地复垦的主要内容。 土地复垦主要针对由于各种原因被破坏、废弃的土 地进行整治。这些被废弃的土地,由于土地覆盖发 生变化,致使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损失,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压占土地等。 土地复垦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环境的补偿,即 以重建生态系统来补偿因开发建设活动损失的生 态环境功能。这种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 种形式【】 。就地补偿就是在破坏、废弃的土地上 建立的生态系统,弥补以前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 (6)“土地改良”模式。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存 在不少限制因素,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退 化,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退化主要 表现为土壤侵蚀与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土壤 功能的损失。例如,对于采矿土地的复垦,一般 先采用捣堆法等工程措施来清除废石堆,消除环 境污染问题,增加废石堆本身的稳定性,然后再 采用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弥补或恢复原生态系 统的服务功能。异地补偿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无法在被破坏、废弃的土地上进行就地恢复,而 在其他地方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措施。这通常与异 地土地整理相结合。进一步说,如果被破坏、废 弃土地位于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则土地复 垦的任务不仅是恢复、补偿受影响的生态环境, 而且还要采取措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 有更好生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可见,土地复 垦不仅是补偿或恢复原有生态环境的活动,而且 更是直接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活动。 土地复垦中,植被建设处在关键的地位。因为 植被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是控制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重要手段,是一系列污染物 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能缓冲地表受外应力冲 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 植被还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庇护所。只 有恢复建设好植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 调起来进入良性循环。植被建设包括森林、灌丛、 草原、荒漠植被、湿地植被等各种类型的植被建设 叫因此,在矿山生态治理和废弃地复垦过程中要 强调生物措施的运用和植被建设的重要作用。 。污染以及土壤养分失调。它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 耕地面积的减少,直接危害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 态环境安全。以“土地改良”为主的土地整理模式, 针对限制因素,结合中低产田改造,采用工程、生 物手段和农业管理措施,通过改造、消除限制生产 能力发挥的障碍因素(如土层薄、土壤侵蚀、潜育 化、盐碱化),保护和改善农地的生态环境,增强 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质量下降和面积减少的风 险,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保证了粮食安全。例如, 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治理研究中发现,施用盐渍 化土壤改良剂后,水稻单产提高10.8%,压砂和施 加有机肥后与对照田相比,增产率在 54.4 ̄/o ̄76.8%【I7]o同时,土地的改良还把原先生态 贫瘠区变成物种多样化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 益。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使这些地区 环境容量增加、土地承载力提高。建国以来,通过 农田水利建设、合理灌排、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约 有1 000万hm 的盐碱地得到改良【J 。 2-2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合理的土地整理会对生态环 境产生负面影响。 2.2.1 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不合理的土地整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 的负面影响(见表1)。土地整理中最重要的工程 之一是地块物理形态的改变,包括平整土地、小田 块并大田块、不规整田块整理为规整田块等。这必 将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构成影响。实践表明,不适当 的土地整理方式、方法和技术措施,可使农田生态 系统稳定性下降,对农地生产力和土壤性状构成潜 在的不良影响以致使土地退化。不适当的整理技术 和工艺使新整理的农田漏水漏肥增加等【I9】。农地 平整工程是农地整理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规 平整土地的方法通常采用推土机、铲运机和刮平机 表l 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Table l The negative impact ofinappropriate land consolidation 土地整理措施或方式 影响对象 影响机理 后果 不合理的土地平整 土壤 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如结构、养分 土壤板结、破坏表土熟化层,影响土壤养分循环效益,短期内增 加土壤流失速率,土地退化 不合理的生物措施 防护林、作物 组成结构单纯、结构层次单一,外来 病虫害的侵袭,景观多样性降低,生物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物种引入 不合理的“三集中” 植被、大气环 景观格局变化,植被覆盖程度的降低, 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的大面积减少和退化,景观多样 境、水环境、 生态过程中断;能源、用水需求增加, 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局部地区 土壤环境等 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能源、水的消耗量上升,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 物的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艾东等: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 26l 等设备挖填、平整。以机械化的挖填容易造成土壤 板结、破坏表土熟化层,从而影响土壤理化性状, 2.2.2不合理的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土地复垦是主要采用_T程、生物等措施。T程 影响土壤养分循环效益。而且机械化平整和农地整 理后农作物的单一化连片种植会使杂草日益减少, 增强雨水对土壤的直接淋洗,也会使土壤养分失 衡,导致土壤连作障碍,不利于土壤结构的保持。 由于对土壤表层的扰动,短期内会增加土壤流失的 速率。 措施对生态环境的比较复杂,涉及到地表水文、地 下水文、地表水质、大气质量、土壤质量、动植物、 景观等诸多方面。例如,一般对水的影响有:①由 于施丁人员大批进入现场,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和 垃圾;②施T机械运作、清洗、漏油等排放的含油 和悬浮物废水;③基坑开挖和降低地下水位等操作 以“三集中”(即通过迁村并点,逐步使农民 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通过搬迁改造,使乡 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集中;通过归并零星地块,使 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土 地整理活动的实施,如果不合理的话,将对地表植 被及其相关生态过程产生深远影响。在局部地区非 农建设用地的扩张,提高土地垦殖率及开发荒地等 导致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的大面积减少 和退化,造成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的降低,已有的格 局改变,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 生的频率与强度将会增加,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 空间FI趋减少,造成许多生态过程的中断。由于乡 镇企业的聚集、村镇归并带来的人口聚居.能源、 用水的需求以及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废气和固体 废弃物的排放量会增加,从而对整理区内部及其周 边乃至区域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在 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将新集镇或厂矿企业安 置在流域上游的水源地附近,不仅对其附近水源造 成直接危害,更合影响流域下游的农田灌溉和居民 用水。 排放含泥沙废水;④施_T场地清理和开辟施_T机械 通行道路常大面积扰动土壤,在降雨时会造成土壤 侵蚀,地表污染物随雨水进入水体,或者是增加了 风蚀的风险。 生物措施一般是通过对动植物种类的分布和 丰度来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 如果在土地复垦中,采用恢复植被法时不注意种群 结构,可能会增加“林内雨”对地表土的冲蚀;如 果林下没有灌木草本层,特别是枯落物层, “林” 的存在反而加剧了地面的水土流失【I酬。另外,对 于一些外来物种的引入,如果不慎,可能会造成生 物入侵,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巨大的经 济损失。外来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 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农林业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2们。 2.2.3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不合理的开发不仅会对土壤、植被等产生负面 影响,而且由于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大量使用化 肥、农药,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不 良后果…(详见表2)。 襄2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Table 2 The negative impact ofinappropriate land development 根据《全国土地整理规划》,尽管我国宜耕土 地后备资源60%以上分布在西北部地区,但由于水 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开发利用制约 因素多。6个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中,河套银川平原 区、滇中地区、甘肃疏勒河流域和沿黄灌区、新疆 伊犁河谷地一南北疆山麓绿洲区和川西南地区5个 地区位于我国典型脆弱生态区(见表3)。这些生 态脆弱地区本身就面临着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襄3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与脆弱生态区 Table 3 The prior ar. ofland development and vulnerable regions 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河套铡II平原区 新疆伊犁河谷地埔北疆山麓绿洲区 甘肃琉勒河流域和沿黄淮区 滇中地区 川西南地区 .脆弱生态区根据刘燕华等【6】m的分类 脆弱生态区 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区 西北半干旱区 西北半干旱区 西南山地区 西南山地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2 水资源短缺、植被减少、森林生态功能下降等生态 环境问题,要开发这些地区的后备土地资源,必须 慎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 生态环境问题。历史上就有不少惨痛的教训【l驯。 可见,在土地整理时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不 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甚至造成新的破坏。 3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整理战略措施 (1)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发展与环境 的综合决策机制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土地整理决策时,统 筹考虑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科学化决策的重要措 施,也是减少和避免土地整理决策失误导致生态环 境破坏的一个基本环节。具体是,在土地整理决策 前期要会同环保部门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咨 询;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土地整理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的监督; 实施后要建立生态环境审计或回顾性评价制度。 (2)建立土地整理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 系。在构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时, 要把包括土地整理规划、项目选定、项目准备、项 目评估、项目谈判、项目实施以及项目回顾(总结) 整个流程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根据不同层次,可以 构筑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土地整理规划 评价和土地整理项目评价3个层次的评价体系。 (3)建立以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为 主要内容的预警系统。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预警 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整理前区域生态环境条件评价、 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环境影 响评价与监测、整理后的环境效果评价与监测。 (4)促进生物措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以植被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措施在生态环境建 设中无疑是居于关键地位的,只有恢复建设好植 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调起来进入良性 循环。因此,在土地整理中要强调生物措施的运用。 4结论 土地整理是对已有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从本 质上说是人一地关系的再调整。科学、合理的土地 整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协调人一地 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反之,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将对生态 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采取建立健全综 合决策机制、建立土地整理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 价体系等措施,发挥和完善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建 设功能,使之真正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 生态环境第16卷第1期(2007年1月) 参考文献: 【l】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 2l-24. WANG Lixian.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1,8(4): 2l-24. 【2】沈国舫.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代笔谈小结【J】.林业 科学,2001,37(1):卜6. SHEN Guofang.The eco-environmentul construction in The GTeat West Development Strategy[J].Scientia Silvae Sinicae,2001,370): 1.6. 【3】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I): 1.5. LU Xinshe.General strategy of lna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Trans— 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te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2, l8(I):I-5. 【4】高向军,鞠正山.中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EB/OL]//+地整 理与复垦分会2O04年年会暨中德土地整理学术交流会土地整理与 农村发展论文集.http://www.1yg.cn/tdzl/20041wj.hun. GAO Xinagjan,JU Zhengshan.Land consolidation and eco-c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EB/OL]//Papers of 2OO4 Annual Meeting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clamation On Branch Of China Land Society And Sino-Germany Symposium On Land Reclam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hap://www.Iyg.cn/tdzl/20041wj.hun. 【5】国土资源部.2005年国土资源/z ̄ii[[EB/OL].http://www.mlr.gov.cB. Ministry of Land Resource.Communique On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 2005.http://www.mk.gov.ca. 【6】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1. LIU Yanhua,LI Xiubin.Vulnerable Eco-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Beijing:The Commercial P『ess_200 1. 【7】 DURAIAPPAH A l(’IKIARA G,MANUNDU M,et a1.Land Tenure, Land Use,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Conflict Resolution:a PASIR Analysis for the Narok District, Kenya[EB/OL]. hap://www.fled.org/crecd. 【81 TURNER R k Integrating Na ̄ml and Social-economic Science in Coastal Managcment[EB/OL].http://www.uen.ac.uk/. 【9】WINOGKAD M,AGUILAR M,FARROW A’et a1.Conceptual Framework to Develop and Use Water lndicators[EB/OL]. hap://www.worldbank.ore./. 【lO】FARROW A’WINOGRAD M.Land use modeling at the regional scale:an input to rural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central Ameriac[J】 Agriculture,Ecosystems nad Environment,2001(85):249・268, 【Il】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1.资源科学, 2002。24(2):60-63. LUO Ming,ZHANG Huiyuan.Land consolidation and its ecologiacl end environmental impaets[J].Resources Scineces,2002,24(2): 60-63. 【l2】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国内外土地整理借鉴【M1.北京:中国大 地出版社,1998:97.107. Secretary of Plnaning at State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cy.The Domestic And Abroad Experinece OfLand Consolidation/MJ.Be/・ jing:China Land Press,1998:9%107. 【l3】张力小,何英.西部大开发退辫还林(草)的政策有效性评析【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 【 刀 艾东等: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 林业科学,2002,38(1):I 30一I 35. ZHANG Lixiao,HE Ying.De-farming and reforestation policy efi—f 263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in Songnen Plain[J].Resources Science, 2003,25(1):I5-20. ciency review and analysis of west development[J].Scinteia Silvae Sinicae,20o2,38(1):I 30一I 35. 【l8】高向军.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44. GAO Xingjaun.Theory nd aPractice of Land Consolidation[M].Bei— jing:GeologialPrcess,2003:44. 刘震.‘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的介绍[EB/OL]. http://www.people.com.cn/OB/jingii/1038/2179265.html LIU ∞.An Introduction of Warping Dam Planning for Soil and 【l 9】 叶艳妹,吴次芳.土地整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及其重建技术和工 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3): 267—271. Water Conservation on Loess Platau[eEB/OL].http://www.people. nm.ecn/OB/jingii/1038/2179265.html YE Yanmei,WU C/fng.Ianfluence of lnd consolaidation on soil 陆书玉,栾胜基,朱坦.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255. LU Shuyu,LUAN Shenji,ZHU Tan.Environmental Impact Valua-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echnology of soil reconstruction[J].Journal of Zhejing Agraicultural University: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 diEtion,2002。28(3):267—271. tion[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I岱s.2001:255. 【20】生物入侵与外来生物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J】.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02,l2(4):84. 【non].TAhe harm of biologialc invasion and alien specis teo China 周晓峰.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 林业科学,2001,37(6):97—104. ZHOU Xiaofeng.Basic views on Great West development nd asome 【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nd Enviaronment,2002,l2(4):84. problems in vegetation construction[J].Scinteia Silvae Siniae,2001,c 37(6):97—104. 【21】郑华,欧阳志云,赵同谦,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 响【J】_自然资源学报,2003,l8(1):I 18—126. ZHENG Hua,OUYANG 2 ̄iyun,ZHAO Tongqian,et a1.The impact 李取生,李秀军,李晓军,等.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治理与利用 【J】'资源科学,2003,25(1):1 5—20. LI Qusheng,LI Xiujan,LI Xiaojun,et a1.Sodium bicarbonate soil of human activitis on eecosystem services[J].Journal of Natural Re- sourGes,2003。I8(I):II8-126. The Relationship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bio.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AI Dong l2ZHU Daolin2HE Xiaoxial ,,I.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 Sciences,CollegeofEnvironmental Scince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2.Deparlment ofLand RDsour ̄,College ofResources nd aEnviron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 Abstract: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which are impact to liing avnd development ofhuman beings are generally onsicdered as Bio-environment.It is very important.However,since its self-puriifcation capacity is limitedif it is over-exploited or ,over-consumed,Bio・environment will deteriorate and seriously influence on Bio.environmental securiy atnd sustainable devdoD- ment in China.Therefore, Bio-environmental rehabiliattion is of the first importnta to i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io-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is generally as collections of actions to restore or improve Bio.environmental conditionPresentlv .land consolid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Bio・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Basing on PSIR model and us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is discussing the impacts of lnd caonsolidationreview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diferent lnd caonsoli. ,dation models,providing a framework to analyze land onsolcidation on the basis of protcteing and improve Bio.environmental con. dition,and bringing forward some lnd aonscolidation strateiesg based on Bio.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Finally some advices to synthesize lnd aonsolicd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integrate EIA with lnd caonsolidation plnning are agiven. Key words:lnd caonsolidation;bio・environment;bio—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analysis of he eftfects on bio.environm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