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bei Natural Resources129
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李 麒
(太原市通地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对土地进行整治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使全国耕地总面积保持动态稳定。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不仅对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生态环境稳定性的维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针对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对策中图分类号:F301 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2019)06-129-31 土地整治的概念
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限度区域内对土地进行总体的规划,对需要进行整治的土地内部结构进行仔细的勘察,之后再根据土地的性质来对土体的用途进行规划,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对土地的用途进行规划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土地进行综合整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规划完成之后带来的整体效益。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土地整治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整合。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人均居住面积正在不断地变小,人均居住面积的分配也十分不均匀,为了将人均土地面积提升上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治,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尽量避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地进行整治的最终目标就是将进行整治的区域内的综合经济和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之后再对该片土地进行规划整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整治工作正式开始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做好实地调查工作,并且也没有设计出合理的整治计划,这就会导致整治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此外,通过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进行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缺乏有力的规章制度来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管理。这就会对土地治理的效果造成影响,使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2.2 土地整治易减少生物与景观的多样性
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对以往的土地整治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土地治理工作时,往往伴随着农村道路的修建工作和排水工作,这就会影响到施工地点的生态环境,对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许多生物在栖息地被影响之后,大多会进行迁徙甚至消失。这就会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人们追求的是土地的利用率,让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人们在对土地进行整治的时候没有对附近的生态环境引起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工作。所以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对一些沟道进行顺直,虽然有一些地区在对这些沟道
2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整治规划不全面,程序缺乏规范性
土地整治工作属于一种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的工作,并且土地整治工程还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进行整治的对象必须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这就加大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难度。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对土
作者简介:李麒(1983—),男,山西襄垣人,中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从事土地整治工作。(邮箱)majiaxin850717@163.com不动产
BUDONGCHAN
进行修复的时候加入了混凝土,这虽然增加了沟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但是对沟道中存在的生物栖息地造成了破坏,影响到了沟道中的物种平衡。此外,这也导致了绿化面积减少,景观被破坏,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 土地整治简化了生态系统结构
在进行沟道的修建工作时,相关的施工人员会对沟道进行截弯取直,也就是说,在对沟道进行建设时,截取掉沟道那些弯曲的部分,将沟道建设成一条直线。这虽然减少了施工成本,但是对沟道中的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沟道中物种多样性下降。此外,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在对农耕用地进行规划整治的时候会使用混凝土来进行道路和沟道的修建工作,虽然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道的质量和寿命,但是通过之后的反馈情况可以看出,使用混凝土修建的沟道的蓄水能力严重下降,并且在沟道变成了顺直的形状之后还会增加水流的速度,使得沟道无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存储,这就会使水体无法进行自我净化。同时,因为在对土地进行政治时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这就会对整治区域中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危害到部分生物的生存,导致生态环境中的物种数量减少,这就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旦受到一些外力的影响,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甚至会出现崩坏的现象。
2.4 对生态保护的认知有待强化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相关条例,但是这些政策在实际实施时,效果并不太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们对环保工作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误区,这就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起应有的重视,严重地阻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有的人还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成了自己的负担,这就会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态度不够端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人们的思想上入手,加大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不断向人们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使人们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参加到环保工作中去。
3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措施
3.1 将土地生态规划加入到土地整治专项规划
为了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便利,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可以将土地生态规划添加到土地政治专项规划中去,使人们意识到土地生态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避免在对土地进行整治时对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将土地生态规划添加到土地政治专项规划当中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生态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定,提高土地生态规划的编写项目,同时也避免部分施工人员钻空子。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土地的生态规划工作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土地整治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整治工作。3.2 维护生物与景观的多样性
为了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对附近的生态进行保护,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和相关条令的落实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条令。
目前,我国十分缺乏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条令和法律,并且一些现有的条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会受到不同部门之间的掣肘,难以将条例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保障土地整治区域的物种和景观多样性,避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我们就需要打破这一局面,强化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
2)创建系统、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目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准则的缺乏,也正是因为这一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严重地忽略了环境保护工作,这就使政治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时对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此来对土地整治的工作人员进行约束。
3)土地整治需要合理考虑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在对土地整治方案进行设计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环境规划工作高度重视,在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规划
(下转第132页)
130
132
地政管理
DIZHENGGUANLI
2.4 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化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保障性土地之间形成较大矛盾,由此带来的建设问题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而利用地籍调查成果提供的数据信息便于相关部门在进行城镇规划建设时,对农村土地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依据农村地籍调查资料综合评估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性,并明确区分保障性耕地和建设性用地的界限,防止基本耕地的破坏和肆意占用,从而确保城镇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和谐统一,确保城乡统筹发展。2.5 提升农村土地资源活力
随着我国“三农”政策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形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特别是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政策的放宽,农村土地开始向集中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村经济模式也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多项并存的复合型新农业,土地资源的优势得到较大发挥。但目前农村地区仍有不少的闲散土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些土地大多是一些比较分散的小型地块,或条件不好的山坡地、林地等。为进一步促进这些土地的合理使用,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借助地籍调查成果,依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土地整改,将散小土地连片,将劣势土地进行合理转化,并且可以以地籍调查数据为支撑对一些山林坡地的权属进
行准确界定,以便于对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益分配。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结语
农村地籍调查是有效管理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地籍调查成果中的数据库资源、各类文档资源、以及信息化系统,既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农村土地情况,实现农村土地的统一规划和布局,并以此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的各种政策;又有利于农村土地的增值增效,实现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此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其他各类农村政策的落实提供信息支撑。因此各地要更加重视地籍调查工作以及地籍调查成果的转化利用,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魏威.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研究[J].研究探讨,2019(4): 189.[2] 干珂珂.农村地籍更新调查的项目质量控制探讨[J].中 国会议,2019(9):17-19.[3] 陈娟,赵荣军.地籍数据库与地籍调查成果衔接的探讨[J]. 现代测绘,2013,36(06):40-41.[4] 罗世集.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库流程研究[J].科技资 讯,2019(7):172-173.
(上接第130页)
的同时设计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力度,提高生态环境的设计水平。3.3 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环保意识,在以环境保护工作为前提的基础上来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相关的土地整治单位就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工作人员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时对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还是日常生活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避免对整治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 王锡政.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资源 节约与环保,2016,25(6):158.[2] 江祖嘉.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工程 技术(引文版),2016(8):20.[3] 赵燕.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123.[4] 季学飞.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J].科技经 济导刊,2017(14):12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无论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