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机震动实用标准及异常地识别与诊断

电机震动实用标准及异常地识别与诊断

来源:筏尚旅游网
实用

第一章、电动机维护检修规范 1、电动机完好标准 1.1零部件质量

1.1.1外壳完整,无明显缺陷,表面油漆色调一致,铭牌清晰。 1.1.2润滑油脂质量符合要求,油量适当,不漏油。 1.1.3电动机内部无积灰和油污,风道畅通。

1.1.4外壳防护能力或防爆性能良好,既符合电动机出厂标准,又符合周围环境的要求。 1.1.5定转子绕组及铁芯无老化、变色和松动现象,槽楔、端部垫块及绑线齐全紧固。 1.1.6定转子间的间隙符合要求。

1.1.7风扇叶片齐全,角度适合,固定牢固。 1.1.8外壳有良好而明显的接地(接零)线。

1.1.9各部件的螺栓、螺母齐全紧固,正规合适。

1.1.10埋入式温度计齐全,接线完整,测温表计指示正确。 1.1.1l起动装置好用,性能符合电动机要求。

1.1.12通风系统完整,防锈漆无脱落,风道不漏风,风过滤器、风冷却器性能良好,风机运行正常。 1.1.13励磁装置运行稳定可靠,直流电压、电流能满足电动机要求。 1.1.14操作盘油漆完好,部件齐全,接线正规,标示明显。

1.1.15保护、测量、信号、操作装置齐全,指示正确,动作灵活可靠。 1.1.16电动机基础完整无缺。

1.1.17 电源线路接线正确牢固,相序标志分明,电缆外皮有良好的接地(接零)线。 1.2运行状况

1.2.1在额定电压下运行,能达到铭牌数据要求,各部位温升不超过表1所列允许值。 表1 电动机的最高允许温升(环境温度为40~C时) ℃ 绝缘等级 A级绝缘 E级绝缘 B级绝缘 F级绝缘 H级绝缘

测量方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与绕组接触的铁芯及其他部件 60 —— 75 —— 80 —— 100 —— 125 —— 集电环或整流子 60 —— 70 —— 80 —— 90 —— 100 —— 滑动轴承 40 —— 40 —— 40 —— 40 —— 40 —— 滚动轴承 55 —— 55 —— 55 —— 55 —— 55 —— 电动机绕组 50 60 65 75 70 80 85 100 105 125

1.2.2电动机的振动值(两倍振幅值),一般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对于Y系列电动机,空载振动、速度的有效值应不超过表3所列数据。 表2电动机的允许振动值

转速,r/min 3000 2000 1500 1000 750及以下 两倍振幅值,mm 0.06 0.085 0.10 0.13 0.16 表3 Y系列电动机空载振动、速度允许值 安装方式 弹性 刚性

轴中心高H,mm 56≤H≤132 132≤H≤225 225≤H≤400 400≤H≤630

转数n,r/min 600≤n≤1800 1800振动限制,mm/s 1.8 1.8 2.8 2.8 4.5 4.5 2.8 2.8

1.2.3 滑动轴电动机之转子轴向窜动应不大于表4规定。 表4 滑动轴电动机之转子轴向窜动准许值

文档

实用

电动机容量,kW 轴向窜动范围,mm 10及以下 0.5 1.00 10~20 0.75 1.50 20~70 1.00 2.00 70~125 1.50 3.00 70~125 2.00 4.00

轴颈大于D200mm的电机 轴颈直径的2%

1.2.4 换向器、集电环表面光滑,电刷与换向器(或集电环)的接触良好,运行无火花。电刷牌号符合计要求,电刷压力适当、均匀,一般应为15~25kPa,同一电刷架组上每一电刷单位压力差不得大于10%。 1.2.5 运行声音正常。

1•2•6绝缘电阻在热状态下每千伏不小于1MQ。 1.3技术资料

1.3.1具备铭牌数据卡片和台帐。

1.5.2 电动机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铭牌数据以外的主要技术参数;安装试车记录;历次检修、试验及结构改进的记录;累计运转时间记录;事故和评级记录。 ’ 1.4设备及其环境

1•4.1主、附机安装整齐,表面清洁无尘。

1•4•2四周环境整洁,工艺上无影响电动机运行的跑、冒、滴、漏等现象 2、异步电动机检修分类 2.1小修

a. 电动机不拆端盖检查,并进行外部清理;

b. 检查引线头是否有过热现象,紧固连接螺丝; ’ c. 检查轴承润滑油是否变色或缺油; d. 测量电机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e. 检查外壳接地线; f. 检查通风系统的情况;

g. 检查轴流集电环、绕线式转子集电环和电刷的磨损程度,检查刷架弹簧、集电环提升短路装置并清扫灰尘。

2.2 中修

a. 包括小修内容

b. 电动机解体,抽出转子

c. 拆装前后,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d. 修理前后,测量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

e. 检查和清理定、转子槽楔、端部绑线、垫块及端箍绑扎; f. 检查转子短路环和铜条; g. 检查清理轴承和润滑系统; h. 检查转子风叶和平衡块装置; i. 检查和处理转子支架焊缝; ’ ’ j. 检查定子绕组测温计; ‘ 2.3大修(恢复性修理) a. 包括中修内容;

b• 根据绝缘老化程度及故障情况或试验结果,局部或全帮更换定子绕组或转子绕组; c. 更换转子鼠笼条或短路环;、 , ‘。 ,

d.。 转子换线后或运行中发现振动超过允许值时,进行动平衡试验;

文档

实用

3、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3.1.电动机的拆装

3.1.1 拆下电机外部接线并做好标记,然后将地脚螺钉松开,将电机与传动机械分开。 3.1.2 用拆卸工具卡子(亦称拉子)将电机轴伸部位上的连接件(联轴器或皮带轮)拆下。 3.1.3 拆下装有滚动轴承电机的轴承外盖,卸下电机端盖。拆前务必在端盖与机座外壳的接缝处打上标记(前后端盖的记号不应相同),并测量定、转子间隙。

3.1.4 将电刷自刷握中取出。对于直流电机,需在电刷中性线的位置做上标记。

3.1.5 抽出转子或移出定子,转子重量小于35kg时用手抽出;较大的转子,用吊装工具抽出。 3.2 拆卸轴承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 3.2.1 用拉具拆卸。

a. 用钩爪钩住轴承内圈扭紧螺杆。 -

b. 将加热至110℃左右的油迅速浇淋在轴承内圈上,或用轴承加热器加热,使其受热膨胀。 c. 再次扭紧螺杆,将轴承拉下。

3.2.2 用铜棒拆卸。轴承内圈垫上铜棒,手锤敲打铜棒,把轴承敲出。敲时要沿轴承内 圈四周相对两侧轮流均匀敲打,不可只敲打一边,用力不宜过猛。 3.2.3 搁在圆筒上拆卸。在轴承内圈下面用两块铁板夹住轴,搁在一只圆筒上面(圆筒内径略大于转子外径),在轴的端面上挚放铜块,用手锤对准轴中心适度敲打,使轴承脱出,也可在压床上把轴承压卸下来。

3.2.4 电机检修后的装配,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定、转子气隙在圆周各点值之差,不得 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3.3滚动轴承的检修 3.3.1清洗与检查;

a. 确认轴承无明显缺陷后,进行清洗工作。仔细撬开密封轴承的密封盖,妥善保存。先用非金属片刮去轴承及内外轴承盖里的旧润滑脂。再用煤油、轻柴油或90~100℃的变压器油溶化残存的油脂,并吹拭干净。 b. 检查轴承各零件有无划痕、裂纹、裂缝、斑点、烧伤锈迹;用塞尺检查磨损情况,内外圈相对滚动时,是否轻快、均匀、灵活,有无杂音、阻滞、卡住或过松现象。 c. 用洗油冲洗,并用清洁的白绸抹干,禁止使用棉纱擦拭。 d. 同时清洗和检查轴承内外盖、注油孔、注油管、油盅和轴颈。 3.3.2轴承的更换与安装

a. 不合格或已超使用期的轴承按本规程3.2方法拆卸。 b. 新轴承参照3.3方法清洗与检查。

c. 将轴承浸没于油箱中加热,勿使轴承与箱壁或箱底接触,加热温度100~120~C,时间不少于20 min。亦可用轴承加热器加热。 ,

d. 搽拭轴颈或轴承盖挡部位,检查有无毛刺、伤痕及锈蚀等,并酌情处理。

e. 将轴承内盖套上转轴,其内径与装配部位应有0.20~o.35mm的间隙。需热装的密封轴承,将内密封盖套上转轴。

f. 轴颈处涂一层清洁的机油,将已加热的轴承立即套上转轴(型号字码向外),迅速推入轴颈部位。较小轴承可用套筒轻敲内圈。型嘲306及以-V轴承,允许不经加热直接敲入。

g• 清洗轴承套或端盖轴承孔,用衬板垫住,将可分离的轴承外圈轻敲入孔内。 h• 按照本规程3.3之c、d进行清洗和擦拭工作。 ,

i. 按照表?5选用润滑脂,润滑脂加在轴承的两面,内外滚道与弹夹之间,填充量为轴承和轴承室空间的1/2~1/3,高速电机略偏少。备种轴承用油量可参照表26。 表25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选择

文档

实用

名称 钙基润滑脂 钠基润滑脂 钙钠基 润滑脂 复合钙基润滑脂 复合铝润滑脂 二硫化钼润滑脂 牌号 SYBl401—62 SYBl402—62 SYBl403—59 SYBl407—59 101 HSY- 103

序号 1 2 3 4 1 2 1 2 1 2 3 4

最高工作温度,℃ 70 75 80 85 120 140 110 125 170 180 190 200 200 200 最低工作温度,℃ 不底于-10 不底于-10 不底于-10 不底于-10 不底于-10

抗水性 不易溶于水抗水性较强 不易溶于水抗水性较强 抗水性弱 抗水性强 抗水性强 抗水性强

外观 黄色到暗褐色软膏状 黄色到暗褐色软膏状 黄色到深棕色软膏状 淡黄色到暗褐色光滑透明油膏状 黄褐色软膏状 灰色或褐色光泽软膏状

适用电机 一般工作温度,有水分或与有水接触水接触的条件下,适用于封闭式电机。 较高工作温度,清洁无水分的条件下,适合用于开启式电机 。 较高工作温度,允许有水蒸汽的条件下,适合用于开启式及封闭式电机。 高温工作条件下,有水接触及严重水分的场合,适用于封闭式电机。 高温工作条下,有水接触及严重水分的场合,适用于开启式封闭式电机 高温工作条件及严重水分的场合,特别适用于温热带电机 表26轴承用油量参数表 轴承型号

(后三位数字)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4

用油量,KG 0.030 0.050 0.070 0.095 0.120 0.145 0.180 0.220 0.335 轴承型号

(后三位数字)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2 324 326

用油量,KG 0.370 0.410 0.450 0.500 0.570 0.640 0.700 0.750 1.000 注:用油量系指一只轴承和二只轴承盖的用油量。 3.3.3 质量标准:

a.轴承各零部件无斑点、划痕、裂纹、烧伤、锈迹等。

b.轴承弹架无摩擦、卡塞、过松现象。空转轴承灵活、均匀无杂音。 c.轴承间隙和磨损符合表27规定。

表27 滚动轴承的间隙及磨损准许值 轴承内径

mm 辐向间隙,mm 磨损最大准许值 mm

新滚珠轴承 新滚住轴承

20-30 0.01-0.02 0.03-0.05 0.10 35-50 0.01-0.02 0.05-0.07 0.20 55-80 0.01-0.02 0.06-0.08 0.20 85-120 0.02-0.03 0.08-0.10 0.30 130-150 0.02-0.04 0.10-0.12 0.30

d. 所加润滑油脂牌号填充量分别符合表25、表26规定。 3.4 低压电动机绕组的浸漆与干燥(绝缘处理) 3.4.1 常用的浸渍漆

名称 型号 耐热等级 特性和用途 溶剂 干燥时间,h 三聚氰胺醇酸漆 1032A30-1 B 耐潮性,耐油性、内干性较好,机械强度较高,且耐电弧。可浸渍湿热带地区使用的电机绕组。 二甲苯,200号溶剂汽油 1.5-2 (105℃)

文档

实用

聚脂浸渍漆 155Z30-2 F 耐热性和电气性能较好,粘结力强。可浸渍F级电机。 二甲苯,丁醇 1-3 (130℃)

浸漆方法。一般采用沉浸、滚浸和浇漆等三种方法。沉浸是将整个定子浸入漆液内,

使漆渗透和填充绕组空隙。滚浸是让绝缘漆浸没部分绕组,滚动铁芯使绕组端部和槽内渗透和填充绝缘漆。浇浸是用勺子将绝缘漆浇灌绕组和槽部,达到渗透和填充的目的。 3.4.2干燥方法

a. 烘房干燥法。热风循环烘房结构原理。热源有电热丝、蒸气或煤气散热管等。 用鼓风机将热空气吹入烘房内部加热工件。排气、进气均用阀门控制。

b. 灯泡干燥法。将电动机定子放置在灯泡之间,最好使用红外线灯泡,注意箱

内温度,保持排气畅通。灯泡不要太靠近电机,功率按每立方米容积为5 kW左右选用。 c. 电流烘干法。将10%~15%的额定电压加到定子三相绕组上,或将三相绕组串联, 通入50%~70%的额定电流。注意绕组温度,随时调节电压,以保持适合的电流。 3.4.3质量标准

a. 绕组表面形成较致密、坚固、光滑的漆膜。

b. 烘干过程中,每小时测量一次绝缘电阻,连续三次测得的绝缘电阻基本不变时,即烘干合格。 . c. 交流耐压试验符合本规程4.1规定。 4试车与验收

4.1检修试验项目与标准

4.1.1绕组绝缘电阻的测定

a. 对低压电机:一般使用500~1 000 V兆欧表。其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对于更 换绕组的电动机不应低于5MQ。

b• 对高压电机,一般使用2 500 V兆欧表。其绝缘电阻每干伏不应低于1MΩ。

c. 判断绕组绝缘是否受潮,可用兆欧表测量它的绝缘电阻,其吸收比R60/R15≥1.3时,说明电机未受潮。R60、R15分别表示60 s和15 s时的绝缘电阻。

4.1.2轴承座对地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不低于0.5MQ。 4.1.3直流电阻的测定

a• 所测得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间的差不得大于2%。

b. 换算到同一温度或75℃时的直流电阻值,与制造厂或原始记录比较,相差不超过±2%。 4.1.4空载试验

a. 空试前按本规程4.2条做好试车前的准备。

b. 空载试验时,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上加三相平衡的额定电压,电动机轴承上不带任何负荷。

c. 当电压对称且等于额定电压ue时,任何一相空载电流,与三相电流平均值的偏差,均不得大于平均值的10%。三相线电压和线电流,与以前所测量的数值比较,相差不应超过5%。

d. 空载电流I。与额定电流Ie的百分比见表39。相差太大时,应查明原因并予处理。 表39 电动机空载电流与额定电流百分比 级数 电动机额定容量,KW

0.125以下 0.5以下5 2.2以下 10以下 55以下 125以下 2 70-95 50-70 40-55 30-45 23-35 18-20 4 80-96 60-85 45-60 35-55 25-40 20-30 6 85-98 70-90 50-65 35-65 30-45 22-33 8 90-98 75-90 50-70 37-70 35-50 25-35

e. 容量200 kW及以上电动机,空载检查时间不少于4 h;容量200 kW以下电动机,空载检查时间不少于1 h(以轴承温度稳定为标准)。

文档

实用

4.2试车前的准备

4.2.1 一般性检查。检查电动机装配情况,如各部分的紧固螺丝是否旋紧;引出线标记是否正确;滑动轴承所使用的润滑油是否符合要求;电刷装配情况;电刷与集电环或换向器的接触情况等。 。

4.2.2 转子盘车三转以上,检查有无磨损现象。轴承应平稳、轻快、声音均匀无杂音。轴伸径向偏差情况符合表40规定。

表40轴转动时的径向偏差允许值 mm 轴伸直径 允许偏差 轴伸直径 允许偏差 6~10 0.025 >50~80 o.060 >10~18 o.030 >80~120 0.080 >18~30 0.040 >120~180 O.100 >30~50 o.050

4.2.3检查检修资料、试验资料是否齐全,检修质量与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和标准。 4.2.4检查控制设备及继电保护装置是否检修完毕并符合要求。 . 4.3试车

4.3.1试车分空载试车和负荷试车两种。空载试车以在试验室进行为宜,带负荷试车一般

在生产现场进行。试车时需记录运行电压、运行电流、定子温升、轴承温升,测量振动,检查有无异音和异常情况。

4.3.2试车时间规定:

a. 空载试车时间按4.1.4e规定执行。 b. 中修后逐渐加满负荷运行8 h以上。 c. 大修后逐渐加满负荷运行24 h以上。 4.4验收

4.4.1验收标准:

a. 电机旋转方向正确。

b. 空载电流的大小与偏差符合4.1.4c和d的规定。

c. 起动电流、起动时间同出厂数据相符,或与历史记录相符。 d. 在规定的试车时间内,运行情况符合本规程1的要求。

4.4.2各有关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试车正常,符合验收标准,在竣工验收书上签字后, 验收工作结束。

5.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5.1.1首先验明电机外壳是否带电,接地(零)是否良好。在外壳不带电和接地(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维护工作。 、

5.1.2维护人员务必穿戴合格的工作服、工作帽、电工鞋,袖口应扎紧,女工的辫子禁止外露。严禁带手套进行维护工作。

5.1.3人体各部位及维护工具(如听诊棒、注油枪等)不得触及旋转部分。

5.1.4调整或更换电刷时,不得用手触及不同导电部分或一手触及导电部分,一手触地。严防电刷及导电部分接地。在同一台电机上不准二人同时进行调整或更换电刷工作。

5.1.5禁止用帆布遮盖运行的电机,若电机必须加以防护,可用木板或金属罩遮盖,但不得使电机的冷却条件恶化。 .

5.1.6禁止随意增大电机保护同路中熔片或熔丝。禁止以铜丝、铁丝等金属替代熔丝。 5.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2•1在禁火区内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检修现场要有足够的灭火用具和安全照明。 5•2•2进入电机定子内工作时,不准携带金属小物件,禁止穿带钉子的鞋。

文档

实用

5•2•3在大型基础上检修电机时,要有防止检修人员坠落的安全措施。

5•2•4检修有电动盘车器的同步电动机时,应采取防止误送电盘车的安全措施。 5•2•5应对称拆装凸板式同步电动机转子磁极,注意保持转子平衡。 5.2.6 电机起吊、解体抽芯、部件存放等工序应注意以下几点: a. 防止电缆头损坏。

b• 做好主要零部件如线头、端盖、刷架等的复位标记,细小零件装入专用塑料袋里。

c• 抽出或装进转子前,将轴颈、集电环、换向器、绕组端部保护好,避免钢丝绳撞击。抽出转子后,要及时检查绕组、铁芯、槽楔、端部绑扎等有否碰伤,对碰伤部位及时修复。 d. 钢丝绳拴转子的部位,必须衬以木垫。

5•2•7禁止用金属物敲打绕组。清理绕组尘垢应使用木质、竹质或绝缘纤维板。 5•2.8用蒸汽加水冲洗电机时,冲洗压力应控制在o.1~o.15MPa范围内。 5•2.9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灰尘时,注意空气的过滤,不能有水吹到绕组上。

5•2•10局部咎理或拆换绕组时,应注意做好其他绕组的保护。嵌软绕组时,不要损伤导线的绝缘和槽绝缘。 5.2.1l 使用工具拆卸轴承时,注意保护好转轴顶针孔。

5•2•12烘烤电机应有专人值班,规定烘烤温度范围,做好烘烤记录。 ‘ 5.2.13 明火不得接触绝缘漆或绝缘材料的挥发物。

5•2•14电机进行高压试验时不得少于二人。试验现场应设遮栏,并悬挂警告牌,派专人看守。 5•2.15测量绝缘或高压试验后,应将电机绕组对地放电数次。

5•2•16封闭定子之前,检查气隙、通风沟和其他空穴等处有无遗忘物件。 5.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5•3•l带负荷试车之前,需单试电机旋转方向,检查是否与工艺要求的方向相符。

5•3•2试车过程中,一旦发现异音、焦臭、冒烟起火、剧烈振动、超温、过电流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

5•3•3在冷态下最多允许连续起动3次,每次间隔时间约5 min。在热态下只允许起动一次。处理事故时,允许多起动一次。

电机振动异常的识别与诊断:

⑴ 、三相交流电机定子异常产生的电磁振动,三相交流电机在正常运转时,机座上受到一个频率为电网频

率2倍的旋转力波的作用,而可能产生振动,振动大小与旋转力波的大小和机座的刚度直接有关。 定子电磁振动异常的原因:

①定子三相磁场不对称,如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因接触不良和断线造成单相运行,定子绕组三相不对称等原因,都会造成定子磁场不对称,而产生异常振动。 ②定子铁心和定子线圈松动将使定子电磁振动和电磁噪声加大。 ③电磁底脚线条松动,相当于机座刚度降低使定子振动增加。 定子电磁振动的特征:

①振动频率为电源频率的2倍,F=2f ②切断电源,电磁振动立即消失 ③振动可以在定子机座上和轴承上测得 ④振动强度与机座刚度的负载有关 ⑵ 、气隙静态偏心引起的电磁力

电机定子中心与转子轴心不重合时,定、转子之间气隙将会出现偏心现象,偏心固定在一个位置

文档

实用

上,在一般情况下,气隙偏心误差不超过气隙平均值的上下10%是允许的,过大的偏心值产生很大的单边磁拉力。

气隙静态偏心产生的原因:

①电磁振动频率是电源频率的2倍 F=2f。

②振动随偏心值的增大在增加,随负载增大而增加。 ③断电后电磁振动消失。

④静态偏心产生的电磁振动与定子异常产生的电磁振动非常相似,难以区别。 ⑶气隙动态偏心引起电磁振动

偏心的位置对定子是不固定的,对转子是固定的,因此偏心的位置随转子而转动。 气隙动态偏心产生的原因: ①转子的转轴弯曲

②转子铁心与转轴或轴承不同心。 ③转子铁心不圆

气隙动态偏心产生电磁振动的特征;

①转子旋转频率和定子磁场旋转频率的电磁振动都可能出现。

②电磁振动的振幅随时间变化而脉动(振),脉动的频率为2sf,周期为1/2sf 当电动机负载增加,S加大,其脉动节拍加快。

③电动机往往发生与脉动节拍相一致的电磁噪声。 ④断电后,电磁振动消失,电磁噪声消失。 ⑷转子绕组故障引起的电磁振动。

笼形电机笼条断裂,绕组异步电机由于转子回路电气不平衡都将产生不平衡电磁力。 转子绕组故障产生的原因:

①笼条铸造质量不良,产生断条和高阻。

②笼形转子因频繁起动,电机负载大产生断条或高阻。

③饶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回路电气不平衡,产生不平衡电磁力。 ④同步电动机磁绕组匝间短路。 转子绕组故障引起电磁振动的特征:

①转子绕组故障引起电磁振动与转子动态偏心产生的电磁振动,波形相似,现象相似,较难区别,振动频率为f/p ,振幅以2sf的频率在脉动、电动机发生与脉动节拍一致的电磁噪声。

②在空载或轻载时,振动与节拍噪声不明显,当负载增大时,这种振动和噪声随之增加,当负载超过50%时,现象较为明显。

③在定子的一次电流中,也产生脉动变化其脉动节拍频率为2sf。 ④在定子电流波形作频谱分析,在频图图中,基频两边出现的边频。

⑤同步电动机励磁绕组但匝间短路,能引起f/p 频率(转频)的电磁振动和噪声,无节拍脉动振动现象与转子不平衡产生的机械振动相似。 ⑥断电后,电磁振动和电磁噪声消失。 ⑸转子不平衡产生的机械振动; 转子不平衡的原因

①电机转子质量分布不均匀,产生重心位移,与转子中心不同心。

文档

实用

②转子零部件脱落和移位,绝缘收缩造成绕组移位、松动。 ③联轴器不平衡,冷却风扇不平衡,皮带轮不平衡。 ④冷却风扇与转子表面不均匀积垢。 转子不平衡产生的机械振动特征 ①振动频率与转频相等

②振动值随转速增高而加大,与电机负载无关。 ③振动值以经向为最大,轴向很小。

当地脚螺丝松动时,电机的转频和电机定子固有频相近时,由于转子不平衡共振将产生异常振动,造成电机结构件的破坏和疲劳。 ⑹滑动轴承由于油膜涡动产生振动。 产生的原因:

在轴承比负载较小,轴颈线速度叫高,特别是大型告诉的柔性转子电机中易发生,轴承经过长期运行,间隙变大,或润滑油粘度大,油温低,轴承负载轻等互相造成油膜加厚,轴承油膜动压不稳定而产生振动。

滑动轴承油膜滑动的特征:

①振动频率略低于转子回转频率的Fr的一半,约为0.42―0.48Fr . ②油膜涡动的振动是径向的。

③油膜涡动往往是突然出现的,诊断的方法是油膜涡动偶,改变油的粘度和温度振动就能减轻和消失。

⑺滑动轴承由于油膜振荡产生振动 油膜振荡产生的原因:

油膜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油膜涡动的原因相同,也是油膜动压不稳造成的。

当转子回转频率增加时,油膜涡动频率随之增加,两者关系近似保持不变的比值约0.42―0.48之间,当转轴的回转频率达到其一阶临界转速的2倍时,随着 转子回转频率的增加,涡动频率将不变,等于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频,而与转子回转频率无关,并出现强烈的振动,这种现象为油膜振荡,产生强烈振动的原因是油膜 涡动与系统共振,两者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结果。

对油膜振荡来说,除了油膜性质改变以外,转子不平衡量的增加和地脚螺丝的松动都会诱导油膜振荡的发生。

油膜振荡的特征:

①振荡频率等于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工作转速接近一阶临界转速2倍的大型,告诉柔性转子电机极易发生油膜振荡。 ②油膜振荡是径向振动。

③减少转子不平衡,降低润滑油粘度和提高油温,能使油膜振荡消失和减轻。 ⑻加工和装配不良产生振动; 产生的原因:

与轴承内孔配合的轴颈和轴肩加工不良或由于轴弯曲等原因,使轴承内圈装配后,其中心线与轴中心线不重合,轴承每转一周,轴承受一次交变的轴向力作用,使轴承产生振动。 振动的特征:

①振动幅值以轴向为最大。

文档

实用

②振动频率与转频相同。 ⑼安装时,轴线不对中引起振动;

机组安装后,电机和负载机械的轴心线应该一致相重合,当轴心线不重合时,电动机在运行时就会受到来自联轴器的作用力而产生振动。不对中分为3种情况。

①轴心线平行不对中(偏心不对中),就是电动机与负载机械轴心线虽然平行,但不重合,存在一个偏心距,随电机转动,其轴伸上就受到一个来自联轴器的一个径向旋转力的作用,使电机产生径向振动,振幅与偏心距大和转速高低有关,频率是转频的2倍。

②轴心线相交不对中,当电动机与负载机械轴心相交时,联轴器的结合面往往出现“张口”现象。电动机转动时,就会受到联轴器的一个交变的轴向力作用,产生了轴向振动,产生了轴向振动,频率与转频相同。

③轴心线既相交又偏心的不对中:

在实际安装中,以上两种不对中情况往往同时存在,特征如下: 1、径向振动出现1倍频,2倍频振动,2倍频成份大。

2、轴向振动出现1倍频,2倍频,3倍频,转子轴向振动幅值为径向振动的50%以上。 3、轴心线不重合的偏差越大,振动也越大。 4、电动机单独运行时,振动消失。 ⑽机械松动引起的振动

机械松动分为结构件松动和转动部件松动。 造成松动的原因:

①由于安装不良和长期磨损,轴承与轴或端盖孔具有较大间隙或过量不足。风扇和转轴配合松动,转子铁心与轴(或支架)配合松动。

②电机的机座或轴承安装不良,底座不平,地脚螺丝不紧等。 ③基础和机座损坏。

机械松动故障引起振动的特征: ①径向振动较大,尤其垂直方向振动大。 ②有时含有1/2倍,3/2倍等分数频分量。 ③时域波形杂乱,有明显的不稳定的非周期信号。 ④轴向振动很小或正常。

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