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06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 A.《莱茵报》 C.《新莱茵报》
B.《真理报》 D.《莱比锡总汇报》
2.1956年美国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和( ) A.发展理论 C.零和理论
B.新闻控制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3.第一次对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进行系统化表述的是( ) A.徐宝璜的《新闻学》 C.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4.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 A.新闻的社会价值 C.新闻的宣传价值
B.生产新闻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 B.甘惜分的《新闻理论基础》 D.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5.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局限性在于忽略了( ) A.事实的时新性 C.受众的知新性
6.新闻的本源是( ) A.新闻传播者 C.事实
B.新闻媒体 D.新闻接受者 B.报道的能动性 D.新闻的本源
7.新闻事实的信息量或重要程度如果等于零,其新闻价值( ) A.很大 C.等于零
B.很小 D.不确定
8.社会大系统规律与新闻内在规律之间的关系是( ) 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D.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9.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是1987年创刊的( )
第 1 页
A.《圣荷塞信使报》 C.《神州学人》
10.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 A.生产关系层次 C.经济基础层次
11.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C.倡导科学,介绍知识
B.《报道或新闻报》 D.《真理报》
B.生产力层次 D.上层建筑层次
B.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D.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12.最早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不受限制表达思想观点、了解别人不同意见的权利”的是( ) A.约翰·弥尔顿 C.施拉姆
B.李普曼
D.托马斯·杰斐逊
13.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自由的报刊”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是( ) A.马克思 C.列宁
B.斯大林 D.恩格斯
14.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规是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的( ) A.《报章应守规则》 C.《大清印刷物专律》
B.《大清报律》 D.《暂行报律》
15.关于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 A.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毫无关系 C.新闻法规可以取代新闻政策
B.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
D.新闻法规可以被视为法律化的新闻政策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运行机制发生变革,新闻机构实行( ) A.机关化管理 C.商业化管理
B.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D.自由化管理
17.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完全真实,还要力求做到( ) A.相对真实 C.本质真实
B.绝对真实 D.逻辑合理
18.要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必须发扬的工作作风是( ) A.道听途说 C.捕风捉影
B.调查研究 D.闭门造车
19.下列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中,属于非故意失实的是( ) A.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歪曲事实 C.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回避部分事实
B.由于粗心大意写错了新闻中的数字 D.报道某先进人物时编造感人事迹
20.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又标榜( )
第 2 页
A.商业性 C.超党派性
B.阶级性 D.工具性
21.要保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始终坚持革命立场,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必须坚持( ) A.科学性 C.倾向性
22.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是( ) A.马克思 C.毛泽东
B.列宁 D.梁启超 B.阶级性 D.革命性
23.经济危机中,媒体关于逆境中奋斗的各种典型的报道和对“化危为机”思想的宣扬,体现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原则,具体来讲是指导( ) A.舆论 C.学习
B.工作 D.生活
2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和( ) A.教育人民 C.依靠人民
B.团结人民 D.贴近人民
25.在发刊词中明确宣布自己是“全国广大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党的喉舌”的报纸是( ) A.《红旗日报》 C.《解放日报》
B.《新华日报》 D.《人民日报》
26.第一个使用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概念的是( ) A.马克思 C.毛泽东
B.列宁 D.范长江
27.新闻工作走群众路线,不仅要依靠群众,还要依靠( ) A.党和政府 C.读者
B.通讯员 D.专业队伍
28.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是及时、公开和( ) A.持续 C.双向
B.平等 D.全面
29.在新闻批评中,只对事不对人,通过揭露错误事实,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正方法并总结教训的批评方式是( ) A.点名批评 C.他人批评
B.不点名批评 D.自我批评
30.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新闻职业道德条例是于1981年由中宣部拟定的( ) A.《记者道德条例》 C.《记者守则》(试行草案)
B.《报业信条》
D.《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第 3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为标准,新闻事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它们包括( ) A.集权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阶段 E.集团垄断阶段
32.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享有主动权和支配权。其支配作用体现在受众的( ) A.未知和需知 C.文化素养 E.新闻需求
3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主要包括( ) A.奋斗目标的一致 C.工作方法的一致 E.宣传口径的一致
34.新闻媒体对任长霞英雄事迹的报道属于( ) A.政策指导 C.典型指导 E.思想指导
35.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舆论机关、舆论工具,在反映、传播和表达社会舆论的同时,还必须( ) A.制造舆论 C.控制舆论 E.引导舆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37.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38.坚持“政治家办报”有哪些基本要求? 39.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40.开展新闻批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联系实际,试述你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理解。
42.结合实例,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把满足群众需要和引导提高群众有机结合起来。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3.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针对媒体对热点问题报道的经验和教训,谈谈如何提高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水平。
第 4 页
B.影响舆论 D.利用舆论 B.鼓舞指导 D.信息指导 B.部署步调的一致 D.政策策略的一致
B.对新闻传播行为的广泛参与 D.利益诉求 B.社会主义阶段 D.自由主义阶段
教育部:松原高考舞弊事件性质十分恶劣
参与、组织作弊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将依法处理
本报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张国 王俊秀)针对本报报道的吉林省松原市高考舞弊事件屡禁不绝一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这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性质十分恶劣。教育部已责成吉林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对报道的内容及群众的举报进行调查核实。
今天,本报《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等报道见报后反响强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在近年全国高考考风考纪不断好转的形势下,今年教育部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重点加强对考风考纪薄弱地区的考场管理。一经查明真相,对考试作弊的考生,将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取消其考试成绩,并将违规事实记入本人高考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取消明年高考报名资格。对玩忽职守致使考场秩序混乱,甚至参与、组织作弊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将按规定严肃处理,严重者将开除公职;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6月10日报道的吉林省松原市一名学生在高考考场内试卷被抢事件,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吉林省松原市对此事作了调查,并表示被抢考生的答题卡成绩不会受到影响。
在6月8日的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松原考生宋朔(本报曾用化名),被后排考生杨思航抢走答题卡。据悉,两位监考教师曾当场予以制止。
第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