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1.夏天,奶奶摇着扇(shān shàn)子为我扇(shān shàn)风。 ..2.我把这枚铁钉(dīng dìng)用力地钉(dīng dìng)在墙上。 ..3.经过一夜的浸泡,豆子泡涨(zhǎng zhàng)了。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suī rán( ) wán pí( ) bó zi( ) dà gài( ) liàn xí( ) gǎi biàn( ) nián jí( ) shì fǒu( ) 三、辨析同音字,选字组词。(8分)
【顽 玩】( )皮 ( )笑 ( )劣 游( ) 【级 极】( )别 年( ) ( )少 北( ) 【桃 逃】( )生 ( )树 仙( ) ( )跑 【豪 毫】自( ) ( )厘 ( )气 一丝一(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6分) ( )缘( )故 ( )( )达理 哄( )大( ) 不动( )( ) 顾名( )( ) ( )天( )地 ( )( )怨言 得心( )( )
1.小明( )拍了一下桌子,坐在旁边的小妹妹吓坏了。 2.这道题很简单,小华做起来真是( )。 五、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3分)
1.妈妈在乐园门口买了一只可爱、机灵的小兔子。( ) ..2.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 ..3.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起它们的注意。( )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鹅一口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改为“把”字句)
2.请你用上几个动词,写一句表现你高兴的句子。
3.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
七、按照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写出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解。
2.《牛和鹅》告诉我们 。
3.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而不开心,请你把题目改一改,安慰一下咱们的小作者吧! 我想把题目改为:
我想对小作者说: 八、口语交流台。(5分)
相信大家对红领巾都不陌生,但是有个小学为了激励学生,给“差生”戴上了绿领巾。你觉得该小学的做法对吗?给校长和老师们提一些意见或建议吧!
九、课内阅读。(10分)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仿写拟声词。(2分)
啪嗒啪嗒
2.用“ ”画出描写老雄鹅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老雄鹅 ;用“ ”画出描写“我”害怕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我”的 。(填成语)(4分)
3.这段话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 的情景。(2分)
4.如果你处于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要把句子写具体。(2分)
十、课外阅读。(12分)
五月的秧苗
小时候,我常跟着叔公到地里去干活。叔公扛着锄头,到地里去清垄,我背着草筐,跟在叔公的背
后,捡拾叔公清除下来的杂草。
五月的天,已很有些热。无遮无拦的天空下,火辣辣的太阳光,毫不留情地照射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天已有很多日没有下雨了,地里旱得很,还没长到我小腿弯高的玉米苗,全都晒得蔫蔫的,有些叶子都打起了卷。即使这样,叔公清垄还很仔细,他不仅把秧苗周围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在每棵秧苗周围深深地划拉上几锄,仿佛嫌秧苗根下的水分还蒸发得不够似的。
我不解,便问:“秧苗都旱成这样了,为啥不浇水,还要再划拉上几锄?”叔公笑着回答说:“傻孩子,知道吗,有钱难买五月旱。这五月的秧苗,正是扎根的时候,这时旱一旱它,给它松松土,秧苗的根就会尽力往深处扎伸,去找水分。表面看起来,秧苗蔫蔫的,一点儿也不翠绿茂盛,但秧苗的根却会因此扎得深,扎得牢固,一旦到了六月的雨季,秧苗就会迅速地往上蹿个子,即使遇到狂风暴雨,秧苗也不会倒伏减产。而且,由于秧苗在土壤里根系扎得深,分布广,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多,结的果实——玉米也会特别大……”
听了叔公的话,我不由得恍然大悟。
多年过去了,叔公的话还回响在我的耳旁。现在细想,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这磨难这苦,说不定会成为你的一笔财富,激励你成长得更加茁壮。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得风雨的。小时候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裕生活,长大了一点儿挫折就可能把你击垮。要经得起生活的风吹雨打,从小就应该像那些秧苗,勇于接受生活苦难的磨砺,这样,日后你才能长成蓬蓬勃勃的栋梁之材。
1.五月正是玉米苗 的时候,旱一旱它,秧苗的根会扎得 ,扎得 。到了六月,玉米苗就会 。(4分)
2.为什么说“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3分)
3.本文表面是写 ,实际上告诉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要 的道理。(3分) 4.读了短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2分)
十一、习作。(30分) 题目: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要求:1.突出活动的“趣”。 2.字体工整,不少于400字。
第六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1.shàn shān 2.dīng dìng 3.zhàng
二、虽然 顽皮 脖子 大概 练习 改变 年级 是否
三、顽 玩 顽 玩; 级 级 极 极; 逃 桃 桃 逃; 豪 毫 豪 毫
四、无 无 通 情 堂 笑 声 色 思 义 冰 雪 毫 无 应 手 1.无缘无故 2.得心应手
五、1.伶俐 2.期望 3.调皮 六、1.鹅一口把我当胸的衣襟咬住了。
2.看到试卷上的一百分,我高兴地跳起来,一路狂奔回家,想着马上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 3.天一晴,他们就出去工作。
七、1.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外表,应该注重的是内在的精神和灵魂。外表美并不是真正的美,内在美才是最美丽的。也许你不美丽,也许你不高大,但只要你有梦想和志向,终究会达到成功。
2.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3.示例:一只可爱的大老虎 我其实很佩服你的勇气。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些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以后一定会看到灿烂的彩虹。
八、示例:这样做不对,会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希望老师们能够一视同
仁,不要从个别的行为上区分“好生”和“差生”。
九、1.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2.跑 赶 张开 咬住 拉住 很凶猛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惊慌失措 3.动作 神态 语言 慌乱
4.示例:我会拿起一根木棍,用力地赶鹅,一直把它们赶跑。
十、1.扎根 深 牢固 迅速地往上蹿个子,即使遇到狂风暴雨,秧苗也不会倒伏减产 2.因为只有小时候接受生活苦难的磨砺,长大后才能经得了风雨,不被挫折击垮。 3.玉米苗 接受生活的磨砺
4.在生活中,我们要勇于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十一、提示:写之前,想想什么是自己感兴趣并特别熟知的游戏,把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写详细,用一些修辞来润色文章,写完后进行修改,使语句通顺,中心明确,还要注意字体工整。
类文阅读-16 风筝
放风筝
金 波
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放风筝。几十年来,我一直保留着美好的记忆,对放风筝也格外留心。
在春天的郊外,在碧蓝如洗的晴空,常常会看到我们放飞的“沙燕儿”。慢慢地,我们也学会了辨认“沙燕儿”的种类:有的叫“肥燕”,翅膀和尾巴都很肥大饱满;有的叫“瘦燕”,体态修长窈窕;有的叫“雏燕”,样子天真稚拙;还有一种叫“比翼燕”,是两只燕子并肩飞行。
记得我还放过一种叫“黑锅底”的风筝,它的色彩是单一的黑色,样子像“沙燕儿”。不知为什么,见到“黑锅底”我总会联想到京剧里包公的脸谱。与“黑锅底”相近的,还有“红锅底”“蓝锅底”,色彩也单一,分别为红色和蓝色。它们的色彩虽然单一,但给人凝重简洁的印象,飞上晴空,黑、红、蓝互相映衬,别有情趣。
我们那时放风筝,除了看谁的风筝飞得高远以外,还在放飞时,玩一种叫“送饭的”游
戏。所谓“送饭的”,就是选用彩色的纸片或纸环,把它套在风筝线的下端,借着风力把纸片或纸环,沿着风筝线吹上去,或直达风筝。
我们常常望着“送饭的”,一面旋转着,一面直奔风筝,越飞越远。我们欢呼雀跃,好像真的把“饭”送给天上的风筝吃了。
童年的风筝,一直在我记忆的天空里飞翔。
至今,在我家的墙上,还挂着一只风筝,它常常带着我飞回我的童年。
(选自《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典藏系列 在挫折中成长》)
1. “欢呼雀跃”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
它的反义词是 。
,有的叫
有的叫
。还有一种
2. “沙燕儿”有很多种类:有的叫
叫 。
3. 什么是“送饭的”游戏?在文中找出来,用“ 4. 简要概述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画下来。
5. 文中结尾:“我家墙上挂着的那只风筝常常带我飞回我的童年。”那只风筝怎样带作
者飞回童年?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欢天喜地 愁眉苦脸 2. 肥燕 瘦燕 雏燕 比翼燕
3. 所谓“送饭的”,就是选用彩色的纸片或纸环,把它套在风筝线的下端,借着风力把纸片或
纸环,沿着风筝线吹上去,或直达风筝。
4.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小时候放风筝的事情,描写了风筝的种类、外形和颜色, 以
及放风筝的独特玩法,表达了作者对童话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
5. 作者家墙上挂着的那只风筝,常常让作者回忆起童年放风筝的往事。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周岩壁
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知不觉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古诗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 是不知道什么叫作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细线系好, 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把大团大团的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呵!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选自《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1.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补充说明 C.总结上文
B.表示插说 D.引出下文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高鼎
的
。你能写出它的后两句吗? , 。
4.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写出做风筝的过程。
5. 文章结尾,我们的心为什么醉了?
【参考答案】1.A
2. 反复 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3.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 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
纸上涂色, 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5. 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
悦之情,陶醉其中。
【参考答案】1.A
6. 反复 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7.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 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
纸上涂色, 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9. 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
悦之情,陶醉其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