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
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
(三)目的和意义:
1.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
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
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
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五)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的组员非常听从指挥,合作的十分融洽,从头到尾到没出现什么大的分歧。这是十分难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全部毫无保留贡献到这次活动中了。!篇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安塞县中学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综合课题
1、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2、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3、诗、书、曲、画中的物理知识4、成语中的物理哲理 5、生活中的物理6、“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7、《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题型解析8、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 9、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10、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11、“图解法”题型归类12、gmm/r=mg在高考题中的运用 13、有关超导体的知识14、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15、生活中的电磁辐射16、物理与化学的联系
17“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18、“和平号”坠毁始末 19、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20、生活中的能的转化
21、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22、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23、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24、关于食品保鲜问题的研究
25、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26、为什么当代青年如此迷恋网络游戏
5.
27、安塞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28、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29、浅谈可再生能源30、高速公路“弹簧路”形成原因及防治 31、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32、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33、物理问题与模型34、物理与数学 35、物理与化学36、物理与生物 37、物理与体育38、物理与文学
39、物理与人生40、物理最佳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4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吗42、初中物理教师与高中物理教师共性与个性 43、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的中学时代44、ufo的研究 (二)科技制作
45、研制水“火箭”46、自制孔明灯
47、自制火灾报警器48、制作简易太阳灶 49、制作煤气报警器50、制作磁悬浮列车
51、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52、无线电收音机的制作
53、中国古代帆船模型的制作54、应用蚊子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制作电子驱蚊器
55、制作比赛抢答器 (三)研究报告
56、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57、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8、(机械)传动装置的研究59、考察、研究传感器260、研究“放大”作用的实现61、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62、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63、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和耳朵
64、从物理角度研究热牛奶与冷牛奶的结冰速度65、无频闪视力保健台灯优于其他电灯的原因
66、防盗门的防盗原理67、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68、宇航生活69、航天飞机
7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71、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72、家电发展史及其发展前景73、红外线与电动按摩 74、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的中学时代 (四)调查研究
75、灶具的演变76、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77、城市的环境与光污染78、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何减少手机污染
79、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80、汽车中的物理学 81、厨房里的物理知识82、新能源调查
83、延安市水体污染情况调查、评价及废水处理
84、关于家庭使用太阳能的调查报告85、大气污染的产生、危害及治理对策的研究
86、汽车尾气污染调查87、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88、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89、影响学生听课效率因素的调查报告 90、电视的昨天、今天、明天91、电灯的昨天、今天、明天
92、日光灯的启辉器的昨天、今天、明天93、电话的昨天、今天、明天 94、邮票中的物理知识95、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 96、影视中的物理知识 (五)科学报告
97、从电冰箱到臭氧层98、温室效应
99、关于宇宙形成学说的研究100、浅析超导体 101、爱因斯坦的一生102、牛顿的一生
103、星球大战的真实可能性104、物理与现代军事科技
105、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106、关于潮汐发电的总结报告 107、能源的研究108、百慕大三角之谜
109、火箭原理与空间探测110、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111、太阳能的利用112、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113、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114、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115、节能灯的节能探究11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117、空间弯曲,时间倒流----爱因斯坦相对论 (六)实验研究
118、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119、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120、研究影响钟摆快慢的因素121、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122、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123、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124、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125、电流与化学反应实验研究126、测量安塞标志建筑物:东滩山《安塞腰鼓》或中街《百盛商厦》127、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128、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129、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30、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 131、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132、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 (七)微型课题
133、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34、研究弹簧产生的弹簧发生的形变之间的关系
135、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36、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137、有关超导体的知识138、对两种永动机剖析 139、航天技术的新发展140、核能的利用
141、静电对人体及动物机体的效应的研究142、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143、近视产生的原因和预防144、太阳能源之谜
145、从占星术到天文学146、双量运动的机制和黑洞的发现147、磁卡和ic卡148、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149、有关太阳的神话、典故、风俗150、谁能让鸡蛋不碎151、日光灯的起辉器的工作原理152、哈哈镜成像原理153、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54、研究单摆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155、影响导体电阻的主要因素156、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157、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158、从物理角度研究热牛奶与冷牛奶的结冰速度159、节能灯的节能探究160、体育运动中的力学161、粉笔的改进和粉尘的消除162、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163、现行教室黑板的弊端分析及改进设计篇三: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生活中的静电防止及应用 课题结题报告
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3)班
课题组成员:朱义城*、曹子健*、颜静、王征、彭岚清、闫昊亮、李翔、孙强、崔雅楠、郑清、刘涛、宋宝 指导教师:蒋永胜
结题时间:2012年12月
“生活中的静电防止及应用”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朱义城、曹子健**
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三班 指导教师:蒋永胜
第一部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
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 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 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 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
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 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 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 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 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 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关键词:静电尖端放电 第二部分、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书店查询法
地点:兰州市图书馆 2、上网查询法 主要查询的是:
1.了解静电的产生,知道尖端放电的原理。
2.通过了解静电和避静电方法,认识静电的危害。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全体组员先共同商讨书店查询的地点、内容、查询
目的、怎样查询和分工情况,再规划出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怎样写,还有 网上查询的内容。
2、书店查询资料阶段: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来查询有关生活中的 静电防止及应用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3、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把查阅的资料在计算机上整理打印。 4、实验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实验说明: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首先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即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巧物体,两个带不同种类电荷的物体会互相吸引。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能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我们期望的。
接下来是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静电现象。向学生介绍一些静电现象。列举“冬季里,女孩在摘掉毛线帽的瞬间,头发竖立起来”“在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闪电”三种静电现象。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 第二部分:不一样的电荷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物质表现为电中性。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那么紧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例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接下来通过对两个实验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1)假设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当用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头发可能带什么电荷
(2)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科书上的图清楚地反应了以上的分析过程。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这时学生将能够进行解释,即当两个物体带不同电荷时就相互吸引,当两个物体带相同电荷时就相互排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