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的机制要素初探郭彩探讨新型经济体制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本文试就构成中国经济体制的机制要素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要想划分构成新型经济体制的机制要素,首先要明确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把经济体制等同于经济管理体制,这是受产品经济论的影响造成的。产品经济论视企业为行政附属物,排斥市场,整个经济活动完全依靠国家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品经济体制,只有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这一层内容,也就必然等同于经济管理体制。现在,产品经济论正在被计划商品经济论所代替。经济体制改革正是要把原来的产品经济体制改成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因此,我们必须对原有的经济体制的含义进行修正和充实,使之符合计划商品经济论的要求。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要比产品经济体制的内容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管理体制这一层含义,而且还增添了经济运行体制的内容。因为商品经济必然产生以价值规律为主导的包括商品经济其它规律在内的一系列规律的自我运行问题。这是单纯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的产品经济体制所不具有的,因为产品经济的运行也就是国家计划的贯彻实施,其内容本身也还是国家计划管理,不存在经济的自我运行问题。因此,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运行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这两大部分。中国经济体制模式,就是由经济运行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型中国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确定后,构成经济体制的机制要素就容易理清了。经济运行是指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所以经济运行体制主要是由企业活力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所组成的;经济管理是指国家通过掌握和发布经济信息,对全部国民经济活动的管理,所以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宏观控制机制和信息变换机制所组成。也就是说,新型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企业活力机树、市场调节机制、宏观控制机制和信息变换机制。这样四种机制的自我作用和协同有序,中国经济体制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二)企业活力机制,是指企业所具有的生命活力功能。企业活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于企业活力机制是否健全。构成企业活力机制的要素主要有:经营动力、经营权力和责任、经营方式和企业领导管理体制,等等。企业活力的基本机制是经营动力,而经营动力首先取决于有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形式。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结合点和集中代表,必然要求有一个合适的经济形式。否则,企业所包容的生产力就难以正常发展。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六年多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适合我国生产力状况和各企业特点的多种层次的经济形式已基本涌现出来,诸如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及中外合资经济等,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还存在着经济形式简单、规模过大的问题,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摸索解决。只有选择确定好企业的经济形式,企业才能产生强大的经营动力,经济形式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企业经营动力来源于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能否得到保障,而主人翁地位又主要是通过物质利益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按照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彻底打破两个“吃大锅饭”,使生产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同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成企业机制要素的还有经营权力和经营责任。员业经营动力和经营权力是紧密相关的,空有积极性而无经营权力,是难以发挥经营者的聪明才智的,有劲不让使,经营动力也会丧失。所以,一定要把该还给企业的权力放下去。这样,经营动力在一定权力的运用中才能够发挥出来。考虑到企业中存在只图本位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倾向,在还权于企业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立法等形式,规定企业的经营责任。通过经营责任的规定,制导和规范企业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只注意给企业放权让利,忽客对企业经营责任的规定,势必造成企业的急功近利。、掠夺式经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下,我们所要的企业活力是指在活而不乱的前提、能使整个社会经济充满生机协调发展的活力。企业活力机制要素还包括符合企业经济形式和经济状况的经营方式。在企业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权力,、经营责任明确规定之后,通过适当灵活的经营方式,才能使上述机制所包含的企业活力焕发出,来而且经营方式本身也可以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成为企业活力机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管理体制也都是企业活,力机制的重要因素有的活力理体制,。。僵化的领导和死板的管理,必然扼杀企业所具因此,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领导体制和管,对于完善企业活力机制。发挥企业活力机制的整体效应,,都是极其重要的而要充分发挥企业活力机制本身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和健全市场调节机制(三)市场调节机制能。,就是各企业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调节功。它是解决如何组织各企业经济活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首先必须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统一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是由个人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决定的。企业内部以及它们互相之而这种经济联系主要是物资交,换、资金联合、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等等:所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必须包括术商品、商品市场(消费资料商品,生产资料商品技信息商品)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土地属于社会公有,不能自由买卖,但按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离的理论,土地的使用也应采取商品交换形式,把土地也纳入市场体系之中。只有形成这样的市场体系,供求、价格、竞争、生产要素转换等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样,企业和个人就可以按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及时在市场上交换、调剂自己需要的或可提供的商品、劳务、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整个经济运行体制就有了活力。但我国现阶段仍未形成这样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又残缺软弱,造成整个经济运行体制的不健全。经济运行不畅通,整个经济体制不可能有真正的活力。根据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按形式可分为自觉运动和自发运动两大部分。因此,社会主义市场调节机制相应地应有自觉调节机制和自发调节机制两种类型。自觉调节机制即有计划的市场调节机制,是在正确分析市场动态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预测的结论,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竞争、合理转移生产要素等手段,实现供求平衡的动态功能。在自觉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市场按照人们的预期目的自动调节,成为一种自组织运动。这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导和基础。自发运动市场,在自发调节机制即完全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作用下,自由运动。这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补充。总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总体上是受计划控制的,市场调节机制是在宏观控制下自发地发挥作用的。(四)宏观控制机制,就是国家管理全部国民经济活动的功能。建立和完善宏观控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如果国家能够做到宏观有效控制,就可以保证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宏观控制机制的建设能否搞好,关键在于对宏观控制内容的正确理解。我认为宏观控制至少应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控制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它包括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平衡。宏观控制的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内容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内容是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外汇平衡和它们互相之间的综合平衡。因此,宏观控制机制的要素也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计划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用以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基本平衡。其中的指令性计划,用以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产需矛盾较大的生产和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大量的是指导性计划,即定期发布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项经济参数,!月以引导和影响各项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宏观控制机制第二层次的内容是除直接计划调节以外的其它各项间接调节手段。这个层次的调节手段包括: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就是指经济杠杆调节政策,它包括价格政策、收入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贸政策等。制定符合实际的经济调节政策,灵活地运用价格、信贷、税收、工资、外汇等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和企业意向,使之朝着计划调节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杠杆,而是杠杆不灵不好使,并且还存在杠杆之间顶牛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做好价格体系、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劳动工资制度、外贸体制等项改革的同时,认真做好配套改革,充分发挥各项杠杆机制的独立功能和整体效应。处于第二层次控制机制的内容还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这几种调节手段同经济手段也存在分工配合的问题,需要分别情况,统等使用。宏观控制的两个层次的内容是互相依存的,因而两个层次的控制机制也是相互渗透的。因此,还必须做好两个层次控制机制之间的协调衔接,以保证两个层次控制机制作用的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五)企业活力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宏观控制机制是构成新型经济体制的硬机制或称作硬件,硬件只有借助软件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新型经济体制的软件机制是信息变换机制。信息变换机制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传输与反馈控制,使经济运行畅通、经济管理保持或趋向宏观有效控制。因此,信息变换机制既可看作是与前三种机制相对独立的机制,又可看作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种机制。信息变换机制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等一系列变换和反馈功能。在新型经济体制模式中,建立这样一种信息变换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主经营,市场的自动调节和各种调节手段的灵活使用,会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在此情况下,要保持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转,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依赖于经济信息的有效而迅速的传输。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星罗棋布的多层次多结构的现代化经济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息,,及时有效地收集、、整理和传播全国各地各方面的经济信,以指导生产流通和消费,使信息网络成为国家、市场和企业。之间相互联结的主要纽带进而充分发挥信息变换机制的作用健全的信息变换机制传输,,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灵敏和及时有效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活力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控制、的有效程度具体来说,,一方面,国家通过发布传送信息,影响市场。企业和市场动向实现宏观控制,。并且通过收集和整理企业、动态的信息“方面,,调整政策措施、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转,另,企业市场及收和释放信息反映自身要求和变化趋向,影响宏观控制和稳定程度,。国泉发布的信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活跃;也影响到企业决筑的正确程度,企业和市场释放的信。息真实可靠与否时有效的信息制的手段机制作用识,。。,又反过来影响到宏观控制的正确程度,所以及,,将成为市场活跃的条件,企业决策的依据宏观控因此说信息变换机制应该成为新型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建立起全国性的灵敏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变换机制的。,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又一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提高认抓紧这项工作(六)中国新型经济体制模式上论及的四种所组成是互相割裂的条件,,。,从其机制要素的角度考察,,主要由以,这四种机制各有独立的丰富的内容,但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又互为,互相促进的企业活力机制是经济体制的生命源泉所在它最大的特点是自主性市场调节机制在经济体制中起着联结、调整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功能,它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性;宏观控制机制是经济体制实现良性循环的必要保证,它最大的特点是计划性;信息变换机制是经济体制运转的显示器和操纵杆,它最大的特点是灵敏性。在新型经济体制中,企业活力机制在市场调节机制的直接引导下发挥作用,市场调节机制又是在国家宏观控制机制作用下运动的,而宏观控制机制又是建立在企业活力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所有这一切又无一不是通过信息变换机制的作用下去实现。如果没有信息变换机制,国家、市场和企业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信息、交流就会被割断,宏观控制就会因缺乏参数依据而脱离实际。如果没有宏观控制机制,市场调节将会是盲目的,就必然陷入混乱状态。如果没有宏观有效控制下的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企业就会或者重新变为行政附属物,或者微观搞活变成微观搞乱。而如果没有微观搞活,宏观控制、市场调节、信息变换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就会失败,就不可能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的经济体制。因此,我们必须对四种机制的建设一起抓,同时搞好创门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使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总之,我们所要建立的经济体制模式,必须是企业活力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宏观控制机制和信息变换机制的有机结合的整体。四种机制协同作用,才能使计划与市场、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国经济体制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整个国民经济方能实现持续、协调、稳定地发展。(作者单位:山西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