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刑法学总论期末复习:1-3章作业答案(司考真题及练习)

刑法学总论期末复习:1-3章作业答案(司考真题及练习)

来源:筏尚旅游网
1--3章作业答案(司考真题及练习)

1、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05年卷二1题) 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C. 两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D. 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答案】( ) 【考点】刑法的渊源

【解析】我国刑法的渊源只.有两种:一个刑法典(包括刑法修正案,至今共有8个),一个单行刑法(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修正】该题是2005年试题,当年司法部公布答案是B。今天看来,就没有正确答案了。

【评价及预测】这种纯记忆性试题已不是命题方向。但学刑法的人应当知道我国 至今有八个刑法修正案。注意两点:第一,刑法修正案不属于立法解释,而是立法本 身;第二,我国没有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解释

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06年卷二20题)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木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答案】( )

【考点】扩大解释、缩小解释、类推解释

【解析】A项属于类推解释。B项不是在类推解释,而是在错误地、不当地缩小。 C项,由于刑法规定有变造货币罪,所以这里的“伪造”不能包含“变造”。如果认为包含,就属于类推解释。类推解释是法律禁止的解释方法。D项,情报有好多种,比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情报。由于本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所以这里的“情报”只能缩小解释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综上,本题答案:D。

【评价及预测】扩大解释、缩小解释、类推解释很重要,特别是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分。这类考题以后仍会出现,这就要求在学习刑法分则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子。

2.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闪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8年·卷二.20题) A.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 B.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 C. 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 D.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

【答案】( )

【考点】解释的效力、解释的技巧

【解析】第①句错误,立法解释也不能进行类推解释。第③句错误,由于立法解释的效力大于司法解释,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立法解释。第④句错误,立法解释、司法解释都可以进行扩大解释。本题答案:B。

【评价及预测】刑法的解释包括效力、技巧、态度、理由。本题考查了解释的效力与解释的技巧之间的关系。依此规律,后面会考解释的理由与解释的技巧的关系。

3.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08年四川卷二1题) A.补正解释 B.当然解释 C.反对解释 D.缩小解释 【答案】( )

【考点】缩小解释

【解析】情报的种类很多,有涉及国家安全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由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所以该罪的情报只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这种解释属于缩小解释。本题答案:D。

4.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9年卷二1题) 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 B.将《刑法》第171条出售假币罪巾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 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

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 【答案】( )

【考点】扩张解释、缩小解释、类推解释、当然解释

【解析】A项,盗窃罪的对象不可能包括自己的财物,只能是他人的财物,包括公私财物。所以这是一种平义解释,没有扩大,也没缩小。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通常用“公私财物”来表达“他人的财物”,换了一种说法而已。B项,刑法规定有购买假币罪,所以出售不包括购买。C项,这里的凶器原本是指国家禁止的管制刀具等性质上的凶器,将用法上的凶器如菜刀等解释进来,属于扩张解释。D项,根据立法解释的规定,将借记卡解释为信用卡,是一种扩大解释,而非类推解释。提示:2009年卷一第51题的答案认为,将信用卡解释为包含借记卡属于文理解释。这种看法与刑法学不矛盾。在刑法学看来,在解释技巧上这是一种扩大解释,在解释理由上看这是一种文理解释。本题答案:C。

【评价及预测】这些考点在今天仍是重点。需要提醒的是,刑法学已经形成自己特色的解释学,与其他部门法的解释学在概念上不尽相同。

5.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11年·卷二. 51题)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答案】( )

【考点】解释技巧、解释理由

【解析】文理解释主要是指一种解释理由,论理解释包括解释理由和解释技巧。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不是对立排斥关系。对一个刑法用语,可以通过论理解释中的扩大解释得出某个结论,同时又可以根据文理解释来论证,考查该结论是否属于这个用语的可能含义,如果属于,那么就从文理上为该结论提供了一种合理性的理由。例如,破坏通信自由罪中的“信件”是否包括电子邮件?如果认为“信件”包括电子邮件,那就是对“信件”的扩大解释。同时,从“信件”这个用语的发展来看,信件原本是指书面邮件,但是随着网络的发达,信件的含义中包含了电子邮件。因此,这种扩大解释的结论符合“信件”可能的含义,属于合理的解释结论。所以,题中第①句的说法是正确的。

对刑法用语的某个解释结论可以提供多种解释理由予以论证,例如从文理解释、体系解释或目的解释等各角度去论证其合理性。但是,对一个刑法用语进行解释时,只能采用一个解释技巧,不能同时并用多种解释技巧。例如,对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毁坏”不可能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都属于解释技巧,不能并用。因此,题中第②句说法正确。

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扩大解释,是就扩大解释的方法而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扩大解释的结论都符合罪刑法定原则。题中第③句的说法是妥当的。 当然解释中蕴含在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当然道理。当然解释其实是根据体系解释的需要所做的一种目的性推论。由于刑法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直接采取当然解释认定行为构成犯罪。换言之,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解释原理进行当然解释时,也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而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危害性严重为由以犯罪论处。当然解释的结论只有在刑法用语的可能含义之内,没有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才能成为可以适用的结论。因此,题中第④句的说法是正确的。

综合起来,题中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基于此,ABCD四个选项的判断全部错误。本题答案:ABCD。

【评价及预测】传统解释学将解释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并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而本考点颠覆了这一看法,对解释学进行了新的界定,推动了刑法解释学的深入发展。这种新发展值得关注,日后还有予以考查的可能性。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4年·卷二.16题)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答案】( )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解析】A项说法错误,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扩大解释。B项说法错误,罪刑法定原则也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项说法正确,禁止事后法就是指禁止溯及既往。刑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D项说法不准确,“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这一概念含义参见《刑法攻略〃讲义卷》第二讲第四节。由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带有主观性、不明确,所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对其态度上应当排斥,但事实上无法杜绝排除。本题答案:C。 【评价及预测】注意罪刑法定原则的两个不禁止: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法定原则,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

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和承担的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极其 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05年·卷二.2题)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答案】( )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首先应注意,选项中所谓的“2处”,不是指第2处,而是指共有2处。第一个空填“罪刑”,第二个空填“罪刑”,第三个空填“罪刑”,第四个空填“罪行”,第五个空填“刑事责任”,第六个空填“罪行”。统计下来,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本题答案:D。

3.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05年·卷二.51题)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耍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答案】( )

【考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

【解析】A项,刑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与罪刑相适应原则无关。本题答案:BCD。

【评价及预测】注意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仅是量刑的要求,而应全面贯彻。在制刑上(立法上),要求合理、协调的刑罚体系。在量刑上(司法上),要求重罪重判、轻罪轻判。在行刑上(执法上),要求合理运用减刑、假释。 4.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6年·卷二.1题)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 )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解析】A项说法错误,习惯虽然能反映民意,但是由于不成文、不明确,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B项说法错误,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法律主义,不包括行政法规。D项说法错误,这种罪状叫简单罪状,没有具体描述是因为没有必要。本题答案:C。 5.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_____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 惯法(____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____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_的罪刑法定)。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10年·卷二.1题) A.事前一成文一确定一严格 B.事前一确定一成文一严格 C.事前一严格一成文一确定

D.事前一成文一严格一确定

【答案】( )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解析】该题要求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能够高度概括。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刑法明确性,是指刑法条文应当清楚明确,使人能够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让人具有判断可能性。禁止不确定刑,是指刑罚应当规定得清晰确定。刑罚越不确定,越容易被滥用。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是指由于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刑罚的适用应保持补充性、谦抑性,适用范围应当合理适当。上述这些内容表明,刑罚法规应当明确、确定和适当。这种要求可谓是确定的罪刑法定。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考生可能会选A项,认为禁止类推解释属于确定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属于严格的罪刑法定。这种看法不够准确。类推解释实际上属于恣意解释,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严格解释,所以称为严格的罪刑法定。“确定”一词无法准确表达这一含义。刑罚法规的适当,要求刑罚法规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适当性,概括而言就是确定性,所以称为确定的罪刑法定。“严格”一词无法周延地涵盖这些特征。本题答案:D。 【评价及预测】该题直接来自于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58页的章节标题,及其所著三大本教材相应部分。周光权教授的《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在2011年出了第二版,其中许多观点和案例值得关注。

6.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11年·卷二.1题)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m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答案】( )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内在联系

【解析】依法治国,一方面要求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要求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些理念贯彻到刑法领域,便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而这种要求正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因此,罪刑法定原则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A项说法正确。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种表述意味着对刑事立法权、司法权的限制。具体而言,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立法机关在规定犯罪时必须保持明确性和谦抑性,要求司法机关在行使入罪权、施刑权时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为依据。因此,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B项说法正确。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该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这正是人民民主的要求。所以,C项说法正确。 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判决依据应是刑法规定,还是网民民意?对该问题的回答要求对执法为民做正确理解。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及文明执法。以人为本,是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保障人权,要求国家机关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法律观念,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求执法手段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一方面,网民民意只是一部分群体的一部分意见,并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网民民意不具有明确性和稳定性,不符合成文的罪刑法定和确定的罪刑法定的要求,

无法成为判决依据。因此,刑事判决的依据应当是刑法规定,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所以,D项说法不准确。本题答案:D。

【评价及预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被要求贯彻考查于各部门法中。在刑法中,能够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联系的主要是罪刑法定原则。因此,二者的关系就值得注意。这种考查角度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主旋律。

7.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11年·卷二.2题)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答案】( )

【考点】罪刑法定的具体实现

【解析】定罪的判断方法需要遵守罪刑法定。定罪过程基本上是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大前提是法定的犯罪构成,小前提是具体的案件事实,结论是有罪无罪。如果将案件事实作为大前提,而将法定的犯罪构成作为小前提,那就会导致“想入罪便入罪,想出罪便出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例如,在发生了单位盗窃他人财物的案件时,判断者如果不想将该行为定罪,便会如此判断:该案件是单位盗窃行为,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盗窃罪的主体,所以对该案件只能宣告无罪。这种推论便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的推论是:刑法规定自然人盗窃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在单位盗窃他人财物时,必然存在有关自然人的盗窃行为,因此对有关自然人应以盗窃罪论处。

根据2010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所诊疗、护理、抚养的儿童贩卖给他人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本题中,孤儿院的行为表面上是“送养”行为,但收取高额“中介费”、“劳务费”,足以表明属于以非法获利为目的的贩卖行为。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儿童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因此孤儿院作为单位不构成拐卖儿童罪,但是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构成拐卖儿童罪。

关于A项,刑法虽然未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拐卖儿童罪的主体,但是规定了自然人可以成为拐卖儿童罪的主体。孤儿院拐卖儿童案件中必然存在有关自然人拐卖儿童的行为。所以,A项说法不准确。关于B项,由于刑法未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拐卖儿童罪的主体,所以不能追究孤儿院的刑事责任。B项说法错误。C项的做法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立法机关也应当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也即立法机关不能类推适用或类推解释。当然,立法机关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拐卖儿童罪的主体。本题答案:D。 四、刑法的效力

1.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04年·卷二. 56题)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人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 )

【考点】属地管辖、属人管辖

【解析】A项,因为实行行为在国内,即使教唆行为在国外,教唆行为也应适用我国刑法。B项,一方面,赵某是中国人,在国外犯罪,根据属人管辖,我国刑法可以管辖。另一方面,贩卖毒品是危害人类的国际犯罪,根据普遍管辖,我国刑法也可以管辖。这是管辖权的竞合。C项,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依据的是属地管辖,而非保护管辖。D项,根据属人管辖,我国普通公民在国外犯本法规定的犯罪,原则上适用本法,犯轻罪的(即最高刑在三年以下),可以不予追究。这意味着也可以追究。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则一律追究。本题答案:ABC。

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05年·卷二.3题)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答案】( )

【考点】属地管辖

【解析】属地管辖的例外:法律有特别规定。这主要包括三种情形。第一,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第二,我国港澳台地区适用本地区刑法;第三,民族自治区省级人大根据本民族特点,针对刑法部分条文制定了变通或补充规定,适用该规定。本题中甲不是外交官,所以本题答案:A。

3.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05年·卷二.56题) 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答案】( )

【考点】属地管辖

【解析】A项,中国领空属于中国领域。B项,外国船舶不属于中国领域,公海也不属于中国领域。C项,中国民航飞机属于中国领域。D项,这属于属人管辖。本题答案:AC。 4.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07年·卷二.51题)

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

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答案】( )

【考点】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

【解析】A项,实行行为在国内,教唆行为在国外,也适用属地管辖。B项,长途汽车不属于属地,发生地在外国,行为人和被害人都是外国人,所以我国不用管辖。C项,普遍管辖,适用的法律是我国刑法。D项,保护管辖要求双重犯罪原则(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因为如果在犯罪地不被认为是犯罪,就不适用中国刑法。本题答案:ABD。 1--3章作业(2)答案

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第261条遗弃罪中的“负有扶养义务”的人,解释为既包括家庭成员,也包.括负有扶养义务的其他人,属于扩大解释,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第241条第2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 第236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其巾的“性关系”应解释为仅指性交行为,这是一种缩小解释,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 将正在使用巾的运钞车解释为“金融机构”属于扩大解释,将自动取款机解释为“金融机构”也属于扩大解释

D.刑法第315条破坏监管秩序罪:“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 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的“罪犯”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属于扩大解释

【参考答案】

1.答案:D。D项中的“罪犯”仅指已被判决的罪犯,不包括未决犯。

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行政法规中经常规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我国行政法规也可以规定犯罪和刑罚

B.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诈骗罪。因为该规定没有明确描述诈骗罪的罪状,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

C.死刑因为被许多国家视为残虐的刑罚而被废除,因此我国刑法典保留死刑,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D.如果刑法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刑罚”,这种规定属于绝对不 定刑的规定,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参考答案】 2.D

3.关于刑法渊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规定属于立法解释

B.刑法修正案(八)属于立法解释 C.我国目前只有一部单行刑法 D. 我国目前没有附属刑法 【参考答案】 3.B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将大型拖机解释为破坏交通罪中的“汽车”,是扩大解释

B.将男性向不特定男性提供性服务解释为组织卖淫罪中的“卖淫”,是类推解释 C.财产性利益解释为抢劫罪中的“财物”,是扩大解释 D.将通奸解释为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是扩大解释 【参考答案】 4.AC

5.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尊重人权主义也称为自由主义。禁止事后法便是该思想基础的体现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因此刑法应保持谦抑性。基于此,如果一个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侵权行为,那么只需依照民法来调整即可,不可能适用刑法

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绝对不定刑,因此,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没有规定明确的刑罚就等于没有规定犯罪

D.根据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对其适用社区矫正,是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参考答案】

5.ACD。C项,立法者规定某Al行为属于犯罪时,必须配套规定明确的法定刑,否则视为没有规定犯罪。因此,没有规定明确的刑罚就等于没有规定犯罪。

6.关于刑法的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甲在国内犯罪,逃到国外,根据属人管辖,我国可以管辖

B.从我国驶往国外的列车,即使进入外国境内,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我国有管辖权 C.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如果是轻罪,可以不予追究 D.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

【参考答案】 6.ABC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在2000年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在2011年8月被捕。在审判时,可以根据行为时的刑法规定判处死刑

B.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

C.行为时的刑法规定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规定认为无罪,应适用现行刑法规定 D.中国人甲在外国犯强奸罪,虽然经过外国审判,我国仍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

7.CD。A项,《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死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