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数学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反思

来源:筏尚旅游网
大班数学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

法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完成后将物品放回原处。 4.让孩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焦距准备:2个塑料篓子做\"粮仓\"、\"粮袋\"(上面写有10以内的算式)2、学具准备:双色圆片10个(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算式卡片若干,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游戏:拍手问答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问到:\"小朋友,我问你,10 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二、游戏活动。

创建一个游戏场景:一个游戏链。游戏王国的国王知道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所以国王派使者送来了许多游戏。今天一起玩个够吧。

1.游戏\"双色卡\"。有那10个双色卡(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向上抛去,双色卡落地后,数一数红色的有多少片,蓝色的有多少片,红色的和蓝色的合起来有多少片?教师将幼儿说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来。

2.游戏\"扣碗\"5人一组,每组准备10个汽水瓶盖,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左手向桌面上撒开瓶盖的同时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盖,大家一起数一数桌上剩下瓶盖,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几个瓶盖,可以调整瓶盖的总数来复习10以内的减法。 3.游戏\"抓抓抓\"将小鞋盒挖个洞,里面放10个红枣,请幼儿将手伸进洞里抓出红枣,数一数抓了几个红枣,算算盒子里还有几个红枣。

4.游戏\"小马运粮食\"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粮食,老师发出命令后,两队排头跑向\"小河边\"拿起一袋粮食,\"粮食上贴有10以内加法和减法算式题目,幼儿将答案填在等于号的后面,跑向\"粮仓\"答案正确的才能将粮食袋放到粮仓,再将每队的第二名幼儿上来运粮食,依次进行,相同时间里哪队云的粮食多为胜利。 三、分组活动。

1.双色圆片游戏,幼儿操作双色圆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数填写在方框里。

2.扑克游戏,孩子们两人一组玩牌,从1到10玩牌。他们每人抽一张牌,这张牌比另一张大。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或者把两张卡合起来列出加法公式。

3.下棋游戏。2到4人为一组玩飞行棋游戏,每人两次掷2次,显示的点数相加就是飞机要走的步数,最后谁先到达中点谁就是胜利。 4.交流小结: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第一,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最喜欢玩游戏,让学生在中学里边做边学,边玩边开心,这应该是低年级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总是使用游戏。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拓宽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享受美。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20以内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生活充满了数学。科技发展的今天,处于数字化时代,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灵活丰富地开展幼儿数学教育。让孩子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口服20分钟以内。

2.体验学习和运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不变,全9或全8,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儿童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教计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数学的加减法运算很重要。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各种数字运算的基础。学好20以内的加减法,有利于活化孩子的头脑,发展孩子的思维。 活动目标:

1.感知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整理总结计算规律。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从中学习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蘑菇图形、 计算题目。 活动过程:

一、通过例题再现,唤起幼儿的回忆

1.小明买了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然后展示收藏图。 2、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教师引出:9+2=11。

3、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吃掉了9个红苹果,还剩几个?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4.展示图片,体验列式中对应的加减公式与计算的关系。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二、 小兔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题场景,请幼儿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想一想。

教师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并归纳出进位加法可以用“凑十”的方法。

2、再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归纳出退位减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赛。每个蘑菇旁边是一道算式,完成计算后,如果正确,就直接跳到下一题,如果错误,则一起纠正比一比谁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选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组幼儿。

三、作业练习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分发计算蓝图。 2.儿童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加减法测试。 活动反思:

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动中积极动脑,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促使幼儿在一系列的观察、猜测、思考和表述中,自己发现规律,自己解决问题。使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4、大班数学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完成后将物品归还原处。 4.让孩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焦距准备:2个塑料篓子做\"粮仓\"、\"粮袋\"(上面写有10以内的算式)2、学具准备:双色圆片10个(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算式卡片若干,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游戏:拍手问答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问到:\"小朋友,我问你,10 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二、游戏活动。

创建一个游戏场景:一个游戏链。游戏王国的国王知道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所以国王派使者送来了许多游戏。今天一起玩个够吧。

1.游戏\"双色卡\"。有那10个双色卡(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向上抛去,双色卡落地后,数一数红色的有多少片,蓝色的有多少片,红色的和蓝色的合起来有多少片?教师将幼儿说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来。

2.游戏\"扣碗\"5人一组,每组准备10个汽水瓶盖,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左手向桌面上撒开瓶盖的同时右手持碗扣住

部分瓶盖,大家一起数一数桌上剩下瓶盖,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几个瓶盖,可以调整瓶盖的总数来复习10以内的减法。 3.游戏\"抓抓抓\"将小鞋盒挖个洞,里面放10个红枣,请幼儿将手伸进洞里抓出红枣,数一数抓了几个红枣,算算盒子里还有几个红枣。

4.游戏\"小马运粮食\"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粮食,老师发出命令后,两队排头跑向\"小河边\"拿起一袋粮食,\"粮食上贴有10以内加法和减法算式题目,幼儿将答案填在等于号的后面,跑向\"粮仓\"答案正确的才能将粮食袋放到粮仓,再将每队的第二名幼儿上来运粮食,依次进行,相同时间里哪队云的粮食多为胜利。 三、分组活动。

1.双色圆盘游戏。儿童操作双色盘完成公式后,在方框中填入数字。

2.扑克牌游戏,幼儿两人一组,扑克牌1到10,两人各自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大,用大数减去小的数,或者将两张牌合起来列加法算式。

3.象棋游戏。两到四个人玩飞行棋,每人掷两次。显示的点数加起来就是飞机要走的步数,谁先到达中点谁就赢。 4.交流小结: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

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最喜欢玩游戏,让学生在中学里边做边学,边玩边开心,这应该是低年级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总是使用游戏。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拓宽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