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心理辅导活动课《走近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们:
大家好!
我的说课是《走近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是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心理辅导。
下面我从活动设计意图、目的、准备、辅导过程、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活动设计意图
我儿子15岁,在依安二中读初三,成绩还算挺好,我很欣慰。但近两年,我的发现他发生着变化,不像以往“鱼事虾事”都粘着跟我说,甚至QQ上了密码。许多家长也常向我哭诉,孩子现在是如何的不听话,如何不珍惜他的关爱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使我知道,这是孩子步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在作祟。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受祖辈父辈几代人的娇惯,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影响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有的家庭不和谐,甚至可能影响他不能健康的成长。我现在带的是初二,和我儿子同龄。因此,我设计了本课。
二、活动目的
1、知道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父母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
1、看马克吐温的名言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辅导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个活动八个环节:
(一)故事欣赏:想一想
(二)我现在怎么了:(1)问题信件1(2)问题信件2
(三)实话实说(四)代沟的表现(五)跨越代沟
(六)解决代沟的最好方式(七)心灵的导航
(八)想一想
首先,播放马克吐温的一段名言引入话题《走近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设计理念:此环节从大处着眼,强调话题的重要性。
(二)敞开心扉,查找症结
这环节,我设计了5个层面,逐层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
第一层:轻声播放歌曲。播放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使他们处于青春期的心理有所触动,让他们回忆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他们的爱。
第二层:。故事欣赏
播放一段故事留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故事中所留下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发散思维。
第三层:代沟的出现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从生理,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给出两件事例让学生发现自己到底怎么了?
第四层:换位思考。
举出个例子出现代沟的表现
日常生活方面的
1
2
3
我先明确有些问题的原因来自父母,然后,学生很自然从自身找原因,学生自我解剖的很透彻。
设计理念:整个第二环节,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深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
(三)情感体验,沟通重要
出现代沟是正常现象那么作为学生该怎样面对父母之间的代沟,应该怎样做呢?
给学生出了八道题:让学生自我测评,通过测评我给学生和父母解决代沟问题最好的方法——沟通
设计理念:这环节,我设计时充分体现,在心理辅导课上,无论多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学生亲身体验到:与父母沟通的好处及重要性。
(四)畅所欲言,达成共识
让学生交流宝贵经验,互相学习。因为是展示自己的优秀面,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支招,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则适宜的肯定和赞美。一位心理学家说“赞美,是人精神世界的阳光”。我会尽量提供足够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使他们都有机会感受赞美的快乐。
最后我给他们支招,让他们走进父母给了他们四招。
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也是自身,这种感召力,也将长时间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以后自然而然会尝试、模仿和实践。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应建立在亲身体验的经验基础上。
(五)总结提升,内化行动
引导学生把宝贵经验,总结成“沟通的技巧”,使学生从理论上得到指导,提高沟通水平。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有种自豪感,因为他们的高招成了学习的经验。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对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及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放飞心情,美好祝愿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是这节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希望。
设计理念:我采用的是期望式和祝福式相结合的结束语,使主题得以升华,使学生得到启迪和激励。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最成功的是我融入了母亲这个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沟通,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懂得了要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掌握了沟通的技巧。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不足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父母的品质,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还需要长期的进行辅导。
我的说课结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