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基础测试四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部分 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的是 【A】
A.教育即学习 B.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在幼儿园中设置活动区.为儿童提供实物和环境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思维力。
这里体现了哪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B】
A.蒙台梭利 B.皮亚杰
C.福禄贝尔 D.陶行知
3.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则人所特有的特点是具有 【B】
A.生理胚胎期 B.心理胚胎期
C.敏感期 D.吸收性心智
4.我国提出解放儿童“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等儿童创造力的六大主张的教育家是 【B】
A.张雪门 B.陶行知
C.蔡元培 D.刘晓东
5.我国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是 【C】
A.长期性、递进性、独特性 B.层次性、领域性、一般发展性
C.独特性、终期性、统领性 D.阶段性、层次性、递进性
6.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纵向结构中,最末端的目标是 【D】
A.阶段目标 B.领域目标
C.总目标 D.活动目标
7.“情绪安定、愉快”“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描述的领域目标是A.健康教育领域目标 B.艺术教育领域目标
A】 【
C.科学教育领域目标 D.社会教育领域目标
8.在幼儿园里,有的教师只关注能力强、听话的幼儿,忽视用些不出众又不吭声的幼儿。这种做法违背的教育原则是 【A】
A.面向全体原则 B.协调发展原则
C.全面教育原则 D.保教结合原则
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违背的教育原则是 【D】
A.集体教育原则 B.全面教育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因人施教原则
10.下列能够集中体现和反映开放式教育的教育原则是 【C】
A.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
B.尊重和保护儿童原则
C.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D.活动性原则
11.幼儿园里,个小男孩摔倒了,另一个小男孩跑过去,故意摔倒,随即爬起来,拍拍
身上的灰。接着,摔倒的男孩也爬起来,两个人一块儿去玩了。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小男孩获得教育的方法是 【D】
A.榜样形象法 B.行为形象法
C.有意形象法 D.无意形象法
12.形象法的理论基础包括 【A】
A.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直观性教学原则
B.儿童中心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感觉教育
C.最近发展区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D.“鹰架教学”理论、成熟势利说、社会学习理论
13.在运用形象法时,在最后结合榜样法运用的目的是 【B】
A.展示形象 B.及时强化
C.准备材料 D.引导幼儿观察形象
14.环境创设要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幼儿处于发展变化中,兴趣、需要会发生变化,还要考虑到幼儿间存在个体差异,提供的环境材料要充足、丰富多样并及时更新,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这里体现的环境创设原则是 【C】
A.目标导向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丰富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
15.幼儿园班级内部的各种物资设备条件是指 【B】
A.精神环境 B.室内物质环境
C.室外物质环境 D.自然环境
16、按活动性质划分的教育活动类型中,适宜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活动是 A、操作活动 B、考察活动
C、游戏活动 D、日常生活活动
17、下列关于集体教育弊端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顾全大局 B、很难保证活动的效率
C、很难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D、面向全体
18、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合作的途径不包括 【B】
A、家长委员会 B、社区活动
C】 【
C、开放日活动 D、幼儿成长档案
19、在家园教育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D】
A、忽视家长诉求 B、完全以家长为中心
C、合作中出现脱节 D、将合作看成额外负担
20、具有鲜明地域性的教育是 【C】
A、幼儿家庭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社区幼儿教育 D、幼儿社会教育
第II部分非选择题(60分)
21、幼儿老师观
幼儿教师观:是指关于幼儿教育机构中的教师的观念,包括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幼儿教师具备的专业素质等。
22、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幼儿不能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幼儿园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导,在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去感知、探索、发现、思考来获取各种丰富的经验。
23、实践法
实践法:又称活动法,是指幼儿园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练习、操作、发现、感受,以获得知识和经验,养成行为习惯的方法。因具体应用情形不同可分为操作法、行为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
24、幼儿园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
25、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是指幼儿追求快乐的一种行为,是幼儿自愿参加、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通过模仿和假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伴有快乐情绪体验的社会性活动。
26、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合作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合作:简称家园合作,有时也称为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与家庭在平等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继而相互支持、配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教育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7、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产生和发展经历的时期。
(1)清朝末年,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真正开始实施。
(2)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幼儿园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3)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改革时期、盲目发展与调整时期、遭到全面破坏与恢复时期。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逐渐普及与提高,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8、简述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分类。
(1)根据教育内容的形式,可分为过程性内容和对象性内容。
(2)根据目标分类有四种划分: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教育内容;幼儿园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幼儿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3)根据幼儿发展的方面可分为身体、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和社会性发展五方面内容。
29、简述幼儿园教育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的实施要求。
(1)教师要有教无类,吸纳每一个幼儿的参与。
(2)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3)将多种组织形式进行整合,促进儿童的发展。
30、简述幼儿园与社区教育合作的内容。
(1)幼儿园为社区服务。幼儿园作为社区内专门的教育机构,要以自身优势服务于社区,通过示范性教育工作,带动整个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
(2)社区为幼儿园服务。一是要发挥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要将社区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之中;三是利用社区的物质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便利。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1、试述评价法的方法及运用。
(1)评价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物质手段等表达对幼儿的看法的教育方法。评价法包含批评法、与惩罚法、激励法两类。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强化理论和罗森塔尔效应。
(2)批评是教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或习惯表示不满,通过提醒、劝告等方式让幼儿知道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惩罚是通过剥夺幼儿的某项权利、愿望等方式,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强烈的“负强化”。使用批评与惩罚的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制,并且采用时要结合示范、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
(3)激励法一般通过表扬、鼓励与奖励的手段实现对幼儿表现的肯定。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鼓励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奖励重点指向来自教师的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产品”。
运用表扬鼓励和奖励时要注意:一是表扬时机要适当,要具体,不能笼统;二是奖励要适度,控制次数,要做到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三是多鼓励幼儿,鼓励的方式也要多元化,教师的鼓励要发自内心。
(4)积极期望是应用“罗森塔尔效应”而建立的方法。在教学中运用积极期望时要从积极方面去引导,注意语气语调,并同表扬、鼓励相互结合。
32、试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合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目标、多方面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整合体。
(1)目标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还要关注促进幼儿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2)内容选择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教学内容,每个领域都是整合的,且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的。
(3)教学形式上,当进行一个教学活动时,要选择多种教学形式,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3、音乐课上老师让幼儿听录音猜这个是哪个小动物的声音,孩子们的表现非常不错,接下来教师教授新歌曲,活动环节井然有序,一步一步地开展着……正在这时,突然一个声音出现了:“老师,我要小便!”声音响亮,把大家惊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
不出声,这时教师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说了一句:“你等一下再去。”顿时教室里的孩子全笑了起来,想不到那个孩子又气呼呼的说:“笑,笑什么笑!”这下可好,班级的孩子全跟着说起这句话来,顿时课堂变得乱糟糟的,教师也不知所措,早早地结束了教学……
问: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并说明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课程开始前老师让幼儿听录音猜这是哪个小动物的声音,做了一个很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主题。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如果幼儿的反应跟活动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应积极关注。材料中,老师面对幼儿突如其来的要求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教师不妨问一下幼儿是否真的需要上厕所,如果是真的,那么就应予以满足。这不仅不会中断活动,而且还体现了对幼儿的关心,如果不是真的,则这个活动远离了幼儿的生活,激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3)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性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材料中的老师面对乱糟糟的课堂,不知所措,早早地结束了教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4)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要有目标意识,活动过程要与活动目标对应。在具体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要一味拘泥于方案中预设的目标与过程。
②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如果有些幼儿的反应跟活动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也应积极关注。
③注意引导方法及风格的变化,给幼儿新鲜感,使活动更有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