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兽医临床 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病症及防治措施 李根龙 魏海森(山西省汾阳市畜牧兽医局032200) 鸡球虫病是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以雏鸡 最易感染,发病率高达70%左右,死亡率20% 50% 不等。 1流行特点与致病因素 鸡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尔属球虫中的9种球虫 寄生于鸡肠管上皮细胞所致。寄生于盲肠致病的为 柔嫩艾美尔球虫,雏鸡常见。寄生于小肠前段致病的 为堆型、哈氏、变位、和缓、早熟艾美尔球虫;寄生于 小肠中段致病的为巨型和毒害艾美尔球虫;寄生于 小肠后段、直肠和盲肠近端部致病的为布氏艾美尔 球虫,青年鸡易感染小肠球虫病。一般为2种以上球 虫混合感染。病鸡和球虫病携带者是发病群体的来 源。维生素A和维生素K缺乏,圈舍潮湿,空气质量 差,鸡群过于拥挤,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当等为 本病发生的诱因。另外,本病的发生与马立克氏病有 密切关系,两者能相互促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本 病唯一感染途径是消化道,主要是雏鸡食人球虫孢 子化卵囊而感染致病。饲料、饮水、尘埃、垫料为传染 媒介。野禽、昆虫及饲养员、工具亦能机械传播本病。 2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 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 瘦,病鸡常排红色胡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 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 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 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黏膜。 3病理变化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2支盲肠显著肿 大,可为正常的3~5倍,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 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呈严重的糜烂。 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 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 淡白色斑点,黏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 的血液或有胡萝卜色胶胨状的内容物。 L /、I —-‘^ y 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 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 养殖技术顾问2010.2 现大量淡白色斑点。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 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黏膜有严重的出血。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黏膜上有 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 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4防治措施 圈舍、食具、用具用20%石灰水或30%的草木 灰水泼洒或喷洒消毒。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饲养密 度。本病流行季节,投喂维生素A、维生素K以增强 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 氯苯胍为广谱抗球虫药,疗效高,毒副反应轻, 适口性好,当使用其他球虫药无效时,用本药可以奏 效,每100千克饲料用3~5克拌料,连用3~5天。氯 苯胍1.5克,丙二醇20毫升,土温8O一00毫升,加热 至70%溶解后,配成30毫升/升浓度的水溶液,供鸡 群饮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使鸡肉(蛋)产生药味。 10%盐霉素钠,每100千克饲料5—7克拌料投 喂,连用3~5天;磺胺二甲氧嘧啶,每100千克饲料 拌药5O克,连用3天,停3天再用3天(预防量减 半)。 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3万单位,配合维生素K, 针剂0.2毫克混合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30%磺胺氯吡嗪钠粉(水溶性),治疗量每千克 鸡1克,饮水3天。预防或一般性治疗按每千克水加 1克供其自由饮用;严重感染时每千克水2~3克药粉 兑水饮之。也可按每100千克饲料用药25—30克拌 料投喂。 硫酸钠辅助治疗法,适用于小肠球虫病的后期, 肠腔内充满脓血时,此法优于单一使用抗球虫药治 疗。每l 000羽鸡用硫酸钠500克饮水3~5天,重症 者可灌服2次。目的是迅速将肠内脓血排除,以利药 物被充分吸收而发挥疗效。 建议养殖户在用药时根据当地市场的供药品种 对症选用,并交替使用。1种药物可连续使用5—7天, 间隔数天后再换药物。若天气干燥,鸡群健康,间隔 时间可适当长些。用户在使用各种抗菌药物防治鸡 其他疾病期间不必再使用抗球虫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