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大柏地
教学要点:
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且背诵这首词。
3、了解体会词中描写的事物和作者的联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检查预习和释题
1、这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关于词和词牌的知识,不必求之过深。
2、解题:
这首词的题目是“大柏地”,大柏地在哪里呢?大家看地图,它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靠近江西与福建的边界。红军曾经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打过一仗。那是在
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向赣(江西)南和闽(福建)西进军。国民党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地追来,2月10日红军同他们作战,大获全胜。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1933年夏。)也就是大柏地战斗发生四年多以后。那时,毛泽东同志再次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词。
3、理解词语。
①鏖战:不是一般的战斗,是激战、苦战、大战。
②急:急迫,急速。
③洞:子弹的枪眼,这里把名词用作动词,是射穿的意思。
自主合作
1、综合起来看这四个句子,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图画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接着写当年的情况了。
2、自由读,思考:从五六小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展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情景呢?
这两句话说明了当年的战斗是相当激烈的,红军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斗争是正义的,是为了国家的解放,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战的。
3、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看到那累累弹痕不但不感到惊心动魄,反而觉得这样使江山
更好看了呢?
引导体会思想感情:这正表达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
作者认为,我们的斗争是正义的,我们是为进步而战,是为正义而战。人们通过正义的战争取得政权,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翻过身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通过正义的斗争打下了江山,在革命者心中是多么的自豪。所以,面对累累的弹痕,作者不但没感到这破坏了自然界的美,反而觉得它使壮丽的景色显得更美了。
4、谁能谈谈作者既写景,又写根据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拓展提升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怎样做到有感情?主要是要在头脑里想象出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有感情地朗读数遍后指名学生背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