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3-2014年八年级语文试卷1】
t>中午放学了,你的好朋友小明立即冲向学校门口的小摊贩,准备买一些垃圾食品,这 你拉住他,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听完后停下了脚步。 2分)
下蛆.(. ) 弥.( )漫发噱.( )摩挲. ( ) 42分) 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此之谓失其本心。
( )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 ) 。(1分) (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蹴.尔而与之() (4)是亦不可以已.
乎 ( ) (3分) ,以加深印象。作 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
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
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⑴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⑵恃.
人不如自恃也( ) 2. 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2分)3. 概括这个语段与《鱼我所欲也》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手心里的温暖丁立梅
他在15岁那年,开始叛逆,敢对着父亲瞪眼睛,敢迎向父亲的拳头。 做他父亲的人,显然一愣,举起的拳头,就停在半空中。他头一偏,斜睨了父亲一眼,
然后丢下发愣的父亲,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心里有胜利的喜悦在欢腾,他终于,可以直视 父亲了!
从小的记忆里,镌刻的,是对父亲的惧怕,那惧怕里,甚至带着恨。母亲也是怕父亲
的,父亲嗓门儿一高,母亲立即噤了声。他挨父亲打的时候,母亲也不敢护他,只在事后
揉着他的伤哭,说,你爸也是为你好。
为他好什么呢?他想不明白。他不过是打碎一只碗,不过是跟同学打了一场架,不过
是把墨汁泼到衣裳上,不过是贪玩了一会儿??父亲统统不听他分辩,总是挥拳就打。他
真的搞不懂啊,作为一所重点中学校长的父亲,在别人面前那么和蔼可亲,谈笑风生,怎
么到了他面前,就是那么霸道的一个人?他甚至怀疑,他不是父亲亲生的。邻居们在他还
很小的时候,开他玩笑,说,小强,你是你妈在垃圾桶旁边捡的。他信以为真。再上街,
他看到捡垃圾的男人,总会想一想,那个人,是不是他的亲爸爸。他情愿跟着那样一个爸
爸去,哪怕天天穿破衣裳。
那个时候,他唯一的愿望,是快快长大,长到个子超过父亲。他要把他所受的痛,统统还给父亲。他15岁这年,个子猛地蹿高,不经意地,竟超过了父亲。冲突因一件小事而
起,他因喜欢看足球,那日作业没做,就看电视了,一直看到半夜。父亲回来,见他还在
电视机前大呼小叫,立即怒不可遏,一拳挥过来。这一次,他没有躲避,而是昂着头,看
着父亲,带着挑衅的神情。他听到父亲一声叹:你大了。举起的手,颓然放下。
第二天傍晚放学,他故意不回家,在外面闲逛,一直逛到万家灯火都亮得疲倦了。他
想象父亲发火的样子,甚至想好对策,如果父亲再打他,他就来个离家出走。然那日,父
亲没有动手,父亲坐在沙发一角翻报纸,一直一直没抬头。倒是母亲,埋怨了他两句,怎
么这么晚才回来?你不知道我和你爸有多担心吗?
他不理母亲,兀自一个人进了房间,关上门睡觉。那一觉,睡得特别香。半夜醒来,
听得父母房内,有嘈嘈切切的说话声,还伴有父亲的咳嗽和叹息。他空空地听了会儿,翻 个身,又睡过去。
那以后,他叛逆的心,越走越远。父亲越不允许做的事,他越对着干。父亲多次对他
挥起拳头,又多次颓然放下。这反而加深了他的怨恨,他以为,父亲的妥协,只是因为,
他长大了,父亲原是不爱他的。 他开始逃课,和街上一帮小青年混到一起。他染黄头发,还学会了抽烟。父亲常去大街上把他找回,阴沉着一张脸对他说,我只供你到18岁,18岁后,你自食其力。 他把这话听进耳里,想,到底是不爱的,想扫地出门呢。他并不觉得前途的可怕,跟
着一帮小青年,总能混口饭吃的。他还是经常逃课,和小青年们一起,在街头横冲直撞。小青年们不知从哪里搞来钱,他们一起花着玩儿,青春年少的天空,一片混沌。
出事是在他17岁那年,小青年们在街头闹事,打伤人,他当时也在其中。他被抓进派
出所,父亲去了,那么高大伟岸神采飞扬的一个人,突然间矮了下去,跟在办案民警后面,
态度谦卑得恨不得低到尘埃里。他远远看着,心被什么猛击了一下,生疼生疼。
他被父亲领回家。他以为父亲这次定不会轻饶他的,然父亲什么也没说,只吩咐母亲,
快给他做饭罢。他埋头吃饭的当儿,觉得旁边有个黑影移过来,静静立在他身后。他知道,
那是父亲。他静坐着不动,那黑影也不动,空气凝固成一坨冰。他想,若是父亲这次打他,
他定不还手。然父亲的手,只轻轻落到他头上,粗糙而柔软。父亲抚摸了他一下,说,你
好好的罢。他的眼里,突然就涌出泪来。他不答父亲的话,假装埋头吃饭。父亲再站一会 儿,转身走了。
第二天,母亲悄悄告诉他,你爸哭了,哭了大半夜。母亲说,你这孩子,要把你爸伤
到什么程度才罢手啊?他愣住,就那么愣在一方薄凉的空气中。五月了,花在窗外开得轰
轰烈烈,他的心,开始疼。
他安静下来,认真读书。他本是个聪明的孩子,稍稍认真,成绩就直线上升。他与父
亲,关系却尴尬着,以往的种种,总是千般滋味万般感受涌上心头。两个人碰面了,也多 半无话。
很快参加高考,一路顺风,他考到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去读书。父亲只淡淡说了句:一
切要好自为之。他听了,心里有隐隐的失落。
四年大学,父亲没有到学校看过他一次,倒是写过一次信,信里,父亲写道:好好做人——简单明了。他把信翻来覆去看,看不出温度来。
偶有电话回家,都是母亲接。母亲唠叨得很,怕他冷了怕他饿了怕他不会洗衣裳。他嘴里跟母亲闲闲说着话,耳朵却竖着,听母亲边上的动静。他听到父亲在一旁咳嗽,他希望父亲接过电话,对他说一两句话,父亲却始终没有,他怏怏放下电话。改天,母亲突然电话至,要他记得加衣裳,说有冷空气将降临他所在的城市。他诧异地问母亲,你怎么知道的?母亲说,你爸天天看天气预报呢,看你那里的天气。
父亲肺部查出阴影,是他毕业那年的事。那时候,他正为工作四处奔波。父亲出人意料地打了一个电话给他,父亲问他,忙吗?他在电话里犹豫了两秒钟,回父亲:忙。父亲没再说什么,只关照,忙完记得回家看看你妈。
他不知道那时父亲已躺在医院里,咳出的痰里,有血块。诊断结果,是肿瘤,恶性。他得知这消息时,父亲已动过两次手术了。他的心,一刹那间痛得如刀割。
他回家,买了父亲喜欢吃的橘。父亲半倚在病床上,正跟母亲说着话,看到他,脸色一喜,随后又黯下来,没好气地说,不好好工作,跑回来做什么?他不还嘴,慢慢走到父亲跟前,把橘提到父亲跟前晃,说,我买的。父亲“哼”一声,他在那声哼里,听出温柔来。他慢慢伸出手去,握住父亲的手。父亲的手,在他掌中,颤抖了一下,复而紧紧握住他的手。父子两个人,像老朋友似的,对着笑。父亲突然擂他一拳:你这个坏小子!他回父亲一拳:你这个坏爸爸!他们的手,又紧紧相握到一起。那一刻他终于知道,这个他误解了二十多年的男人,是这么渴望跟他握手,好把他手心里的温暖,传递给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挑衅(.. )②镌.刻()③颓.然( )④颤.抖() 2、孩子的成长有时并不是依靠而是挣脱,文中儿子在15岁时开始叛逆,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儿子叛逆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儿子的叛逆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他嘴里跟母亲闲闲地...说着话,耳朵却竖.着,听母亲边上的动静。他听到父亲在一旁咳嗽,他希望父亲接过电话,对他说一两句话,父亲却始终没有,他怏怏地放下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儿子虽然有过人生的迷失,但最终还是如父亲所期待的读书升学、好好做人。是什么原因促使儿子浪子回头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突然擂他一些拳:你这个坏小子!他回父亲一拳:你这个坏爸爸!”你这样体会这
其中的父子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父爱虽不及母亲来得诚挚、浓烈,却也爱得深沉、厚重,正所谓父爱如山。请你写出现实生活中你感受到父爱的一件事,并谈谈你的内心感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你的语文老师也一定曾经向同学们推荐过自己喜欢的书籍,请列举一部你的语文老师向你推荐的书籍,根据你后来读这些书的内容说说当时你认可老师推荐的书的理由有哪些?
1、推荐的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认可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作文(40分)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有那么一双眼睛
人生长路,奋然拼搏时,黯然回首时,也或只是偏下脚步小憩时,一定会有那么一双眼睛让你记忆犹深。这双眼睛可能饱含柔情,也可能闪着泪花??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有一天他陪同父亲到一家豪华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听欣赏之余,想起当年也曾学过琴,而且几乎为之疯狂,便对他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演奏了。”“是呀,孩子,”他的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也许不会在这用餐了。”
我们常为失去的机会或不曾取得的成就而嗟叹,但往往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感恩。 作文要求: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不少于600字。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四月教学质量检测 一、基础知识
(一)古诗文背诵积累(14分)(1-7每空1分,对联2分) 1、带月荷锄归 2、悠然见南山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对联参考答案:国泰民安盛世情 (二)略(2分) (三)略(2分) 二、阅读(42分)
(一)、课内文言文(10分) 1、 战国,亚圣(1分)
2、 (1)通“避 ”躲避 (2)通“德”感激(3)踢(4)停止(2分) 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1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2分)共3分
4、意在说明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转变,是因为完全丧失了本心。既让人清醒地意识到本心的丧失是多么的愚蠢可笑;又让人意识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要注意时时反省自己。(2分)
5、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文天祥宁死不降元;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1、1) 特别喜欢(很爱好) 2)依靠 (1分) 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1分)
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1分) 3、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2、答:小时候总被父亲打,15岁时,长大了,父亲对他开始妥协,这让他觉得父亲是不爱他的,所以变得叛逆。(2分)
3、答:父亲因看电视要打他,他却向父亲挑衅;放学故意不回家;逃课跟街头小青年混到一起;在街头闹事,被抓进派出所。(4分)
4、答:“闲闲地”、 “竖”形象地写出他希望同父亲通话,却又欲盖弥彰的样子。(2 分)
5、答:他闹事被抓进派出所,被父亲领回后,他以为不会被轻饶。父亲没有责罚他,反而哭了大半夜,这让他安静下来,认真读书。(3分)
6、答:父子之间会有这种举动,说明儿子已经真正理解了父亲,而父亲也感到欣慰,父子之间已经变得和协、融洽,充满温情。(4分) 7、符合题意即可。如:面对初三的紧张生活自己常常迁怒于家长,可父母都是无私地包容了我们,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夜晚我们熬到11点才睡,父母往往要比我们更晚,第二天还要在我们没有起床之前就把一切准备就绪。其实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父母对我们的无限关爱。(5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例:推荐的书目:《老人与海》(1分) 2、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桑迪亚哥;在大海上与大马林鱼搏斗(2分) 3、认可推荐理由:在大海上与大马林鱼搏斗时表现出的坚韧:“人是可以被打倒的,但是永远不可能被打败”,他会给你坚持的勇气和信心,让你在任何失败或茫然的时候都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对人生永远充满乐观和坚持。 三、作文(40分)略 、
【篇二:孙苏《温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
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1.(3分)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
2.(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限四个字)。 4.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六)1.a.差涩。b.诧异。c.徘徊。
2.(1)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2)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肩:
(3)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 3.温暖人生。
4.(1)④⑤。依据是:从语言上看,本段与④段中“我手中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气与⑤段中“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相关联;从内容上看,本段是上文的延续,也是上文叙事后感情的抒发。(2)这段话表
达了作者对送“我”回家的那对夫妇的感激和怀念,同时暗示社会上有很多如那对夫妇般热心肠的人,有力地突出了“人生充满温暖”这一中心。
5.长久以来,他人给予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我”的心,而且时时提醒并激励着“我”给他人送温暖。
6.时时给人温暖,人生才会更加快乐。
【篇三:2015年安溪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附
答案】
=txt>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19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答案必须准确地填写到答题卡相应位臵上。 毕业学校 姓名考生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答。(6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2)文段中两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2分) a.别有用心典范 b.别出心裁 典范 c.别具匠心典型
(3)文段中画线句是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古诗文默写。(13分)
①水何澹澹, 。(《观沧海》)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 ③ ,雨脚如麻未断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⑦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⑧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⑨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里,“温晴”的冬天济南真是一个“;而朱自清对春天情有独钟,他的笔下,春天是一个“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
4.综合性学习与非连续文本阅读:端午节。(9分) 【材料一】端午习俗
(a)(b) (c)(d)
(1)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上面图中哪一项不属于端午习俗并简要说明原因。(2分) 我选择( ),原因:
(2)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今年
端午节(6月20日)恰逢中考前夕,老师给全班同学赠送了粽子,这个礼物包含了老师对
学生的祝愿。请你说出老师的祝愿。(不超过15字)(2分) 【材料二】端午节的特点
据考证,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
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 五蛋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我国自古就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屈
原说”、“纪念曹娥说”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传达着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取向:伍子胥的传
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 者牺牲的敬重。
(3)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得知端午节的特点有 (3分)
【材料三】端午出行
(4)“端午”假期,你计划已久的旅行终于成行。材料三的火车票是你刚买到的,
为了让你的妈妈放心,请你在出发之前打电话告知她你的行程安排。(2分)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5—8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群花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也。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④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⑤不已。此皆言其可目⑥者也。 (李渔 《芙蕖》)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至菡萏:迨:等到。菡萏:
即荷花。 ④徂:至,到。 ⑤能事:擅长的本事。 ⑥可目:适合观赏,看着悦目。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是我于花之未开b.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 c.濯清涟而不妖知而不争d.乃复蒂下生蓬 乃不知有汉 ....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不蔓不枝 ③宜乎众矣 ④而不问之秋矣 ..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汉语。(5分)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分)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3分)
8.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1分) 低空风切变:自然界的航空杀手 李 汀
①前段时间,台湾复兴航空客机在澎湖紧急迫降时失事。后来专家分析,飞机失事的
最大原因应该是恶劣天气,其中“低空风切变”的可能性最大。
②风切变有各种分类。从位臵上分,有高空风切变和低空风切变。这里说的低空风切
变是指地面上600米以下发生的风切变。
③风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上的,大家通常所理解的风一般是水平方向上的风,其实还有
垂直方向上的风,而切变本身也可以发生在三维空间上。所以风切变又可以分为三种:水平风的水平切变;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垂直风的切变。其中对民航影响最大的就是垂直风切变。
④“下冲气流”是垂直风切变的一种形式,就是一股很强的向下冲击的气流。电视剧
《冲上云霄》里提到的“微暴流”应该是“微下击暴流”的简称,“下击暴流”和“下冲
气流”是一个意思。而这里的“微”,并不是指强度弱,而是指范围小,一般影响在4000
米及其以内范围的,就叫“微下击暴流”或者“微下冲气流”,而影响超过4000米范围的,叫“巨下击暴流”或者“巨下冲气流”。
头让水流向下冲(此时是垂直风切变),接触到地面以后就要向四面八方辐散冲开(此时
是水平风切变)。如果这时候有一片树叶向着水流过去,刚开始是水平方向的逆流而上,
然后是被垂直方向的水流打击,然后又是水平方向的顺流而下,在这种情况下,树叶很容
易偏离本来的方向,会变得很不稳定。而且,这一系列的过程非常短促,飞机在穿过微下
冲气流时,陡然升高又快速下降,如果本身距离地面很近,就容易被拍在地面上。以目前
飞机的性能来说,基本是无法抗拒微下冲气流的,所以最好的应对手段依然是——躲。
⑥风切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天气变化,比如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发
生时,就会产生强下沉气流;冷暖气团交汇时的锋面附近也会产生风切变。第二种是地理
环境,比如在高大的山体附近,容易产生气流的切变。第三种是人为因素,比如前一架飞
机起飞后产生的扰动乱流引发的风切变,如果间隔时间过短,可能对后一架飞机造成影响。美国航空587号班机2001年11月12日从肯尼迪机场起飞后在纽约市贝儿港坠毁,总计
265人罹难,据事后调查,就是因为前一架飞机起飞后1分46秒它就起飞,卷入了乱流之
中,外加飞行员的不当操作,使飞机失控坠毁。(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9.文章说明条理清楚、思路清晰,根据提示补充说明思路,并说说文章是如何做到条理清
楚、思路清晰的。(5分)
写作思路:→ →微下冲气流对飞机的影响→ 做法:
10.文章为什么由台湾复兴航空客机失事写起?(2分)
11.作者是怎样把抽象难懂的内容说明得通俗易懂的?请结合第⑤段内容举例说明。(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5分) 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 王 香
①深冬。厚雪。无风。
②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
③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天儿好蓝,世界好安静。
④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穿红羽绒服的孙女,坐在车
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
喊:“大雪!白雪!白雪!大雪……”双脚还踢着车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凛凛的
光泽,无声地纷落。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 ⑤昨天化了一部分又被冻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
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好!别摔了。手套戴好,别冻着。冻 坏了可怎么上学哟。”
⑥“爷爷,我戴着呢。你怎么忘戴了呢?冻坏了可怎么送我上学哟!”女孩儿学着爷
爷的腔调,稍稍安静了下来。
⑦“我不冷。爷爷抗冻,不用手套。” ⑧“冻得疼吗,爷爷?”
⑨“不疼。你坐好!戴好手套啊……”
⑩女孩儿的红,爷爷的灰蓝,慢慢消失在白皑皑的雪里……
?校门口的女孩,举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爷爷说,拜拜。爷爷疼爱地注视着, 久久没有离去。
?女孩儿,可知道,这疼将温暖你一生。 ?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只是那时,没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脚下
穿的,是那个年代里最享受不过的黄帮鞋。这鞋伴我走过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脚的,
又踏在冬天的坚冰利雪上。要快跑啊,到爷爷家的热炕头上。不然鞋都冻透了,脚能不疼 吗?手已经是猫咬了。
?一冬里的白天,爷爷家的炕头上,总是捂着一床小被子,等待着哪个冒了风雪扑进
来的孩子,好伸进手脚去取暖。我家的热炕头儿,白天是不太热的,冬天也是忙在队上的
爸妈,舍不得也没时间让那炕头像个热炕头。
?于是吃过早饭,奔往爷爷家。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
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脚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儿捂在爷爷满握的
手心里,如雪凉的小脸儿贴在爷爷温暖的脸颊上。我暖了,爷爷却疼了:“噢,凉死我了,你这小淘气……”
?我傻傻地笑着,知道呵呵笑着的爷爷,心疼着我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爷爷的笑依然清晰,我的一双早已长大了的手,却抓握不到
爷爷那粗糙的双手,只留下满握的温暖,是爷爷曾经给我的疼。
?女儿,远在异地的南方求学。瑞雪纷披北国时,南方的枝头上,依然有繁的花,硕
的果。女儿想家了,想家乡的雪。电话里,偏要找姥爷,问的是雪,撒的是娇。接电话的
父亲,笑语盈盈,说的都是孩子话。我知道,一份可以穿越时空的疼和历久弥新的爱,已
跨过千里,飞临女儿的身边。
?一句念,一握手,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
12.根据文章叙述的顺序,梳理出“温暖一生”的三个事件。(6分) 13.找出文中由叙述眼前所见转入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把它抄写在横线上。(2分)
14.赏析下面句子。(7分)
(1)深冬。厚雪。无风。(从句式特点的角度)(3分)
(2)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
好!别摔了。手套戴好,别冻着。冻坏了可怎么上学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4分)
15.用简洁语言概括①—④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