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中国驻屯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个要求,日本军阀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7月28日、30日,日本军阀相聚占领北平、天津,第二十九军退守保定一线,平津一带的大学生纷纷迁移,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二)九江沦陷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7月,日本以湖口附近地区为基地(其中包括江州镇)集结陆军波甜支队、第106师团、海军舰艇约60艘,准备进攻九江。自9日起,日军不断以舰炮和扫雷,清除中国军队长江及鄱阳湖封锁线。至22日午夜,日军登陆。26日晚,日军攻占九江。同时,九江对岸的江防要地大小池口相继陷落。
(三)都昌被占领
1940年秋季,日军千余窜至都昌左里、苏山两乡的万家坂、嘴头吴、龚家坂、新屋坡垄、余南、袁丁山、潭村等九村,焚烧民房544间,绵延20余里的村庄,几乎烧得干干净净。 二、历史遗迹的毁坏 (一)老爷庙 1.基本介绍
老爷庙,位于都昌县多宝乡龙头山首鄱阳湖畔,旧为龙王庙,建庙久远,但具体建庙时间、建庙者不清楚,光绪辛巳年改称“定江王庙”,当地人民把王爷称为老爷,固后人将此庙称为老爷庙。苗群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厅厨房六个部分,附属建筑分布主庙两侧。著名景点有朱元璋“点将台”和“插剑池”遗址,以及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老爷庙水域。 2.离奇传说 确实,老爷庙如今的出名与其各种离奇的传说有莫大的关系。“巨龟载救朱元璋”的故事、“红船救康熙”的故事、1945年的“神户五丸”的沉船事件等在当地流传下来。 3.惨遭毁坏
1938年(民国35年),不知在何月何日何时,像老者一样的它,静坐于鄱阳湖畔,在沉思,在冥想,在怀念。突然,炮弹就向它飞了过来,轰的一声,破裂
声、尖叫声、枪弹声混合着传入空中,它倒了。它就那样被毁了,这个见证了无数战争的庙宇。人们还没来得及研究它的来源,还没来得及评判其建筑价值,还没有鉴定传说的真假,就这样成了一堆废墟。固然,它现在还存于世,是的,我感到很庆幸在1946年,有僧人借助来往船商的捐助将它重现于世。但,如今的它是否还有着被毁之前的价值,有着之前的建筑风格。答案是不可能的,毕竟,再怎么模仿都具有不了曾经的韵味。 (二)马涧桥 1.基本介绍
马涧桥位于鸣山乡政府镜湖公路旁边,该桥石质单孔拱桥,桥长22米,宽8米,高10余米桥上原建有歇山顶、重檐亭屋,分三层,亭屋内上置观音菩萨,中间设十八罗汉,下有三尊大佛。该桥横跨马涧港,纵贯东西大路,为古时通往饶州要道。 2.历史沿革
据《都昌县志》清同治版记载:“在元廷年祐间,由县人李善庆所建,历经乾隆癸丑年众姓重修。咸丰二年县人五品顶戴李春晖等倡议再次重修。” 3.遭遇毁坏
据当地一位老者称,在日本侵华的战争年代,中国地图上没有蔡岭、中管,但却有马涧桥,只因为其在当时是都昌通往景德镇的唯一通道。作为唯一的通道,自然不会被日军放过。1940年中旬,日军占领了马涧桥,放火烧毁了石拱桥上的楼亭,这样饱经岁月的桥上建筑物就这样被轻易地毁坏,埋没在历史长河中。所幸,桥没有被损坏,这样保留了下来。 (三)云住书院 1.历史背景 “云住书院”是我国礼仪学宗师陈澔晚年在无花山下创办,以自己的别号命名的书院,创办于元代至顺年间,目的是为了传播他的理学思想。陈澔,系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第四代嫡传弟,由于一生致力于倡导“礼经学”的张扬与发扬及源头上的回归,所以世人一律尊称他为经归先生。陈澔所著《礼记集说》是明、清两代学校、书院之御定标准教材和取仕的必备范本。因而“云住书院”随云住先生的《礼记集说》而出名,被世人熟知。 2.艰难岁月
晚年的陈澔为了传播他所创作的《礼记集说》,创办了这所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理学人才。在明代宏治十五年,都昌知县重建书院,用于祭祀陈澔。明万历年间,在遭遇被毁废情况下,家乡的诸位儒生通过将云住书院改为云住祠,从而使云住书院躲过了一劫。崇祯六年,在云住书院扩建的过程中遭遇焚毁。康熙24年,又被重建,更名经归祠,纪念陈澔,并继续培养人才。 3.失于世间
是的,我从未想过在我那样一个小小的县城竟然有那样一个书院,更想不到的是我的高中岁月也是在那块土地上度过。2010年,随着一片机器的声音,它就这样惊现在人们眼前,但,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剩下一些瓦石碎粒以及两处明代摩岩石刻。直到现在,我们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书院存在,才知道某个人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负出了多少,先人们为让它存于世间而经过了怎样的努力。这一切都在1942年6月的某一天,消失在日军的枪炮中。整整有612年的历史的它,就这样没了,沉淀的历史价值还没来得及总结,它所给予我们的文化底蕴还没来得及体会,先人的心血与殷切希望还没来得及收藏,一切的一切,都被埋
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对人民的伤害
从小到大,看过的抗战片不下百数,听过的战争故事也不计其数,所以一直都知道当时的日军是如何如何虐待我们中国的劳苦人民,如何的天神共愤,如何的惨绝人寰。或许是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固然我知道当时的人民生活在多么恐怖的年代,但我还是不能完全感受到他们的痛苦,时间与地域减弱了我的体会感,我感受真实的能力。可是,如今才知道,它原来离我这么近。 (一)贩盐时惨死
这是我同学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她曾祖父的一个叔叔身上,时间大概在30年代。在那个艰苦的时代,许多人都在为吃饭而奔波。他生活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过着生活拮据日子,没有办法,为了过日子,他想到了贩盐。那个时候的都昌,交通十分不便,除了从鄱阳湖坐船,就只有翻山越岭才能出去,他选择了走水路。那一天,他和几个同伙的村民早早的坐船出发了。其实,他还是有些害怕的,怕遇上日军,这样的话自己可能就性命不保,但为了能有饭吃,为了让家人吃上饭,他壮了壮胆子,上了船。不幸的是,他真的遇上了日军,他也没想到的是,他会死得那么惨。遇到日军后的他们被绑在了船上,刚开始,日军只是把它们当玩偶,不断地戏弄他们,渐渐地,那一群日本兵玩腻了,想着怎么处理他们。当时的锚是用铁做的,日军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船上的锚把它们一个个串了起来,吊在了船头。最后,日军完全失去了兴趣,用火把他们一起给烧死了。当时在村子里的人们只听见几声惨叫声从湖上传来,看见湖面上冒着烟。后来,当村民们找到他们尸体的时候,已经无法辨认了。我同学曾祖父的叔叔由于腰间系了一条特别的皮带,皮带正好没有被烧毁,所以他的亲人拾着他的头颅骨以及部分没有被烧毁的身体部位,当作他的遗体安葬了。 (二)村庄人民遭迫害
事情发生在都昌县苏山的一个姓龚的村庄里面,该村庄位于苏山脚下。当时,日本人在山脚下离那村庄不远的地方建了一个哨亭。有一天,一个值班的日本人在哨亭里抽烟,可是,他自己过于疏忽,把哨亭给烧了,他很害怕受到处罚。所以,当他的上级质问他的时候,他在绞尽脑汁地想借口,突然,他看到姓龚的那个村庄,他顺口说出是村里的村民干的。他的上级当然深信不疑,毕竟,他们都知道中国人民对他们有多么痛恨。他的上级马上带了一群士兵进了村子,具体干了什么不太清楚,只知道当时的那个村里的村民被杀害得已经不剩几个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