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 八步龙山小学 张立华
教学 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第82页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 本课教材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并通过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1是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2是在方格纸上,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也就是在方格纸上补全五角星。通过补全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即距离)相等。 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知道将一张纸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本节课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通过观察、猜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过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1.在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增强空间观念。 3.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课件、学习卡、 三角板、彩色笔 ~ 1 ~
教学流程 一、 复习旧知(轴对称图形定义) 1.欣赏图片。 (1)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 (2)学生发现图片的共同特点:都是轴对称图形 (3)引出课题:轴对称图形 2.复习轴对称图形定义。 (1)学生自由说说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用多媒体演示虎头剪纸图并小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信息技术运用 1.搭配悠扬的音乐,课件慢慢一幅幅展示教材第2页的9幅图形,最后课件将9幅图缩小定格在一张片子上,音乐停。 2.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虎头剪纸图,化静为动,突破难点。电脑的折叠演示让学生在回忆概念的同时,更为直观地感知构成轴对【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称图形的知识点: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感受中。在音乐声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出沿一条直线对折,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既激发了学生学加强对轴对称图习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知识和生活形的概念理解透经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彻,为进一步学习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为深入探究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做好铺垫。】 二、 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一)探究学习例1 1.探究对称点的位置和记法。 (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图形的折叠,认识“对称点”。 (2)学习对称点的读法、记法。 (3)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中有无数组对称点。 3.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树形图折叠--展开动画演示,帮助孩子理解对称点。探究轴对称图形中有无数组对称点。 奠定基础。 ~ 2 ~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性。 (1)观察例1的方格图中的图形,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对称点与对称轴的关系。 活动要求: a.选择两组相应的对称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系? c. 在小卡上记录自己的发现。 (2)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3)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好方格图。 (4)归纳总结: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相交成直角;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板书: 相交成直角 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对例1的处理,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活动,判定“小树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渗透极限思想;第三层次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在活动中,学生判定方法经历了从“实际折”到“数方格”的转变,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二)探究学习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吗? 4.这一环节教学,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孩子们的作品,突破教学重点: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发现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与对称轴形成垂直关系。 5.学生汇报交流时,运用标注功能突破教学重a.A、A′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格的 b.每组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b.看一看、数一数,发现对称点的连线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难点 ~ 3 ~
1.学生在小卡上独立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同桌交流自己的画图方法,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补全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4. 教师提问: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学生小结,课件演示) 归纳总结方法:找关键点;定对称点;连线成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注重了学生个性画法的交流与评议,在评议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回归课本,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看书,培养阅读习惯,同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三、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引导同学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同学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进一步唤起同学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音频图片播放 【设计意图: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五、拓展延伸,自主设计。 准备一张方格图 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请你在方格图上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6.学生展示交流画法后,教师利用PPT的演示,小结归纳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直观、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 7.音频播放知识延伸的内容。 ~ 4 ~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 完全重合 特征: 互相垂直 对称点 对称轴 距离相等 方法: 找 定 连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