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No.92015林业经济FORESTRYECONOMICS·研究报告·

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陈潜1李萍2彭婵娟1

(1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2福建省教育厅福州350002)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子女性别、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子女数目、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无显著影响。关键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43/j.cnki.lyjj.2015.09.017

文章编号:1673-338X(2015)09-0111-05

StudyonFactorsoftheWillingnessofRuralFamily’sInvestmentonHigher

Education

ChenQian1LiPing2PengChanjuan1

(1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2FujianProvincialDepartmentofEducation,Fuzhou350002)

Abstract:TheinfluencingfactorsoftheruralwillingnessofhighereducationinvestmentinFujianbasedonques⁃tionnairedatawasanalyzedbyBinarylogisticregressmodel.Theconclusionshowsthatsomefactors(forinstant,theaverageyearsthatparentsreceiveeducation,whetherthechildrenarequalifiedtobeeducated,thegenderofchil⁃drenandtheirwillingnesstoreceivehighereducation)affecttheinvestmentwillingnessprominentlyandpositively.Otherfactors(whetherbrothersandsistersreceivehighereducation,theaverageeducationinvestmentoftheiredu⁃cationperiod)haveprominentandnegativeinfluence.Meanwhile,factorssuchasthenumberofchildren,averageincomeperpersoninonefamilyandwhethertheaggregateincomeoffamilyisbelowthelocalaverageincomelev⁃elshownoprominentinfluenceonthewillingnessinvestmentonhighereducationinruralfamilies.KeyWords:ruralfamily;highereducation;investmentwillingness;influencefactors;Logistic

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和高等教育公平维护的大背景下,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即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有保障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特别是上一流大学的比例却下降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决策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使得决策行为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和复杂性。因此要深入探讨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影响因素是哪些?在选取福建省九地市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用数量经济模型的工具,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视角来考察、评估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和效果,提出

收稿日期:2015-05-15

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公共资源配置及政策建议。

1文献回顾

1.1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相关理论研究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庭对教育投资往往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具有非常强的偏好。这种偏好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经济的因素,也有非经济的因素。其中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分隔的制度因素、传统重视教育和望子成龙的利他行为等非经济因素是造成中国家庭教育投资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代俊兰,2002)。随着教育收费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与就业压力并存,中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存

作者简介:陈潜,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农村金融政策效应研究”(编号:2013C025)。

111

·研究报告·林业经济2015年第9期

在,导致农村居民的教育投资正面临着困境:巨额教育投资,微小收益回报。当收费超过了人们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时,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影响到部分家庭的个人教育投资热情,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影响更大。而且教育周期延长,教育费用提高,使农民追求教育自发心理受到压抑,他们望学费生畏,望学校兴叹。农村居民处于社会底层,缺乏社会资本,子女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社会资本在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也会让农民感受到:有文化不等于有效益,有知识不等于有价值,而有权力则有职业,有关系就有收入,这大大打击了农民教育投资的热情。以上诸种因素凝聚成农民对教育投资呈弱化、淡化趋势(刘艺容,2004)。

1.2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文献中开始强调把家庭作为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实际上,教育决策,即是否进行教育投资,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做出的,而且家庭不仅要在现在和将来的消费之间进行权衡,而且还要对劳动力和资源在家庭内部的分配做出基本的选择(龚继红,2006;赵连阁等,2006;王一涛,2008;刘纯阳,2005)。沿着这一思路,经济学家首先建立了家庭教育决策的微观经济模型。早期的模型是一个单期教育决策模型,如King和Lillard(1983)。在预算约束下,家庭在教育和其他消费与生产投资之间做出选择,以最大化整个家庭的效用。利用这一模型可以分析出家庭教育决策的许多重要方面,但其缺点是忽视了家庭教育决策的重要特征,即家庭在教育上付出成本是为了在将来取得收益,两者之间一般来说有着较长的间隔期,将会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来的一些学者注意到单期决策模型的缺点,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跨期家庭教育决策模型,如Mason(1995)。跨期决策模型认为,在人力资本积累和财富积累规则的约束下,家庭考虑的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用的最大化,在对生命周期后做出教育决策和其他消费行为。根据家庭教育决策微观经济模型,许多经济学家在发展中和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影响家庭教育决策行为的因素做了广泛的实证研究。重要的有Tansel(1998)对土耳其的研究、Sipahimalani(1999)对印度的研究、Lopez-AcevedoandSalinas(2000)对墨西哥112

的研究、SawadaandLokshin(2000)对巴基斯坦的研究以及LloydMenschandClark(2000)对非洲肯尼亚的研究(王向红,2006;杨秀芹,2010)。

1.3高等教育公平与资助体系建设的关系

大学生的教育资助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福利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指出: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经济家庭在供其子女上学时会遇到经济困难,导致子女的教育前景和工作前景的黯淡,极容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阿马蒂亚指出,通过对社会与经济地位都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既可以让其增加知识,也可以增加其向更上一阶层流动的机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许多学者还认为教育资助政策与制度是维护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措施。在现代教育公平理论中,美国科尔曼和瑞典胡森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他们都以“教育机会均等”这一概念来论述教育公平(殷红霞,2007;青木彦昌,2001l;黄祖军,2010)。我国对家庭子女教育资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贫困家庭子女急需教育资助。丁建定(2000)在《从济贫到社会保险》中指出“部分家庭的子女因贫困辍学,他们亟需教育资助。”孙莹等(2004)在《我国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中指出“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状况比普通家庭差。”(2)从教育资助的制度层面出发,提出通过教育扶贫或者教育资助来帮助贫困家庭脱离贫困。关信平指出“教育扶贫是加强和扩大反贫困行动的主要措施。”杨立雄指出“实施发展性救助,通过教育资助等配套措施,增强弱势群体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关信平,2013)。(3)在专项的社会救助中凸显教育资助的地位,扩大教育资助的范围,使教育资助更具有针对性(李江源,2010;弗兰克·艾利思,2006)。

2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现状

2.1福建省农村家庭基本经济状况

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了14095.68亿元,人均GDP达到57856元,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63.6%、33.2%。21013年,全省第一行业生产总值1936.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84.2元,城乡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表1)。整体而言,人均生

“折现”陈潜等: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有拉大的趋势。

表12006~201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7583.8510823.0112236.5314737.1217560.1819701.7821759.649248.5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002.111158.171182.741363.671612.241776.711936.31865.983695.044476.425318.447522.8310187.9411315.309069.26005.3

3022.834346.43770

亿元教育184.09231.32266.22239.05269.91293.96364.38411.75化环境和教育政策制度变迁的具体反映,在当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并行的形势下,农村家庭教育投入变化呈现多样化、复杂性特征。一是农村家庭教育投资主体“矛盾”心理横生,面对教育投入成本与收益的模糊预期,农户在进行子女教育选择时,表现出矛盾性;二是农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的变化是一个持续性渐变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包办式财政教育投入到教育成本分担再到实质意义上的教育市场化,每一次教育制度变迁都折射出农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的变化;三是国家助学制度对农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产生积极性,国家针对高等教育阶段采取了不同的资助政策体系,一定程度上减轻困难农民家庭教育负担、促进农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选择。

5048.495850.626878.747737.138508.03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14》

从各设区市农民家庭基本情况上看,区域间差距较为明显。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最高(厦门市)13455元和最低(宁德)8829元之间差距4626元(表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福建省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并且农业从事人员相应减少,农民家庭基本状况有所改善,但区域间差距仍然存在。

2.2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行为变化表现

在教育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呈现差异性和变化性,农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差异性是行为变化性的特殊表现。从变化性角度上看,农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变化与特定的环境和情境相关(即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差异性角度上看,一方面部分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比较消极,甚至终止投入;另一方面,尽管面对高等教育费用负担沉重、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但农村依然坚持对子女的教育投入。

2.3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行为变化特征

农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变化是对社会经济文

平均每户常住人

口(人)

3.524.193.883.953.733.783.53.8平均每户整半

劳动力(人)

2.642.692.852.912.762.492.732.5

平均每个劳动力负

担人口(人)

1.441.411.561.361.361.351.411.381.333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

素的实证分析

文中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是指农村家庭有即将接受高等教育适龄子女时,是否愿意从意识上和经济行为上支持子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个二元选择问题,且这一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3.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选取福建省9地市作为调查样本地,在每个地市分别随机抽取30个有适龄接受高等教育子女的农村家庭样本,共发放问卷270份,收回258份,有效问卷216份,问卷有效率为83.7%。

从本文的研究目标出发,基于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张艳等,2011;李旻等,2006;邱亚洪等,2008)及

平均每人总收

入(元)

129781565011373118091315914606114121294410433平均每人纯收入

(元)

11492134551031111915103898893939688299375

平均每人住房使用面积(m2)

486066495541475343平均每人总支出

(元)

101551301090719920

表22013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农民家庭基本情况

地区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

10094123521102483089866

宁德市3.792.85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14》

113

·研究报告·林业经济2015年第9期

调查所获问卷数据,选取家庭子女数目(X1)、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X2)、家庭人均收入(X3)、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X4)、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X5)、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X6)、子女性别(X7)、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X8)、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X9)

等9个可能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其中,家庭子女数目指被调查农村家庭子女个数,单位以个表示;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指父亲受教育年限与母亲受教育年限平均数,单位以年表示;家庭人均收入指家庭所有成员收入与家庭成员数的比值,单位以元表示;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指除适龄接受高等教育子女外是否还有其他子女已经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是为1,否为0;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是指按照当地低收入家庭衡量标准,家庭收入水平是否处于该标准之下,即该家庭是否符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要求,是为1,否为0;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指被调查家长认为该适龄子女各方面资质是否能接受高等教育,是为1,否为0;子女性别指适龄接受高等教育子女的性别,男为1,女为0;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指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前已接受的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投入的年平均值,单位以元表示;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指适龄子女自身是否愿意接受高等教育,是为1,否为0。

3.2模型简介

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某些现象发生的概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于因变量取两种值的情形,事件发生记为Y=1,不发生记为Y=0,如本文中“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的投入意愿”,“是”记为1,“否”记为0。p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logistic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lnæçè

β1-ppö÷ø=β0+β1X1+⋯+βnXn

0,β1,⋯βn为待估参数,X1自变量。那么有:

,X2,⋯Xn为n个

1-p=e(β0

+β1

X1

+⋯+βn

Xn

)1-p

p3.3实证结果及分析

p表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运用SPSS17.0构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114

愿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变量X2、X6、X7、X9对因变量Y有显著正向影响,X4、X8对Y有显著负向影响,也即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子女性别、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具体来说,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显著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会使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愿意与不愿意发生比的对数增加0.290个单位;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在1%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若家庭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对适龄子女高等教育投入愿意是不愿意的0.085倍;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在1%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若家庭认为子女的资质适合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其愿意进行高等教育投入的比率是不愿意的7.255倍;子女性别在1%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家庭对男性子女高等教育投入的意愿是女性子女的7.551倍;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这一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愿意与不愿意发生比的对数减少2.792个单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在1%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若子女自身愿意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家庭愿意进行高等教育投入的比率是不愿意的5.254倍。

但家庭子女数目、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这三个自变量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意识的提高,无论子女接受教育的负担及压力多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已经不再成为影响其高等教育投入的因素,通过调查访谈也得知,农民大多也表示愿意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命运,有更好的人生发展。此外,根据政策规定,若农村家庭收入位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即符合国家助学贷款要求,子女可根据程序申请免息助学贷款,

陈潜等: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但实证结果并未证明这一影响的显著。

表3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系数

标准差XX1-0.4651.367统计量Sig.ExpX20.290*0.398Wald3.3350.2420.628(B)1.336X3-0.0160.159-2.462***0.177X425.8990.008

0.0680.9270.0000.9840.085X50.315

0.4841.982***0.497X60.53713.6210.4030.5261.370X72.022***0.50516.0580.0000.0007.255X8-2.792*1.6277.55191.659***

0.52110.1522.9450.0860.061常量

-11.711*6.3363.4170.0010.0655.2540.000注:*、**和***分别为系数在10%、5%和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4结论及政策含义

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子女性别、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的普及,农村父母对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有了逐步提升,若子女的资质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也比较强烈,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家庭表示通过举债也有意愿筹集资金供子女上学。(2)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收入有限,家庭中接受教育的子女越多,平均到每个子女身上的教育资源和资金就越少,且家庭在子女接受教育前期投入越多,必然会对将来的教育投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制约了农村家庭继续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3)家庭子女数目、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此,一方面仍要通过多种引导和扶持政策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减轻其高等教育投入的负担,提高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费用的承受力,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制定政策来规范大学收费,控制教育成本上涨,同时通过发放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来减轻农村家庭大学生的教育负担,延长农村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期限,发挥其减轻农村子女高等教育投

入负担的政策效应。另一方面,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等,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适龄子女更有资质和意愿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提升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意愿,同时农村家庭也要量力而出,科学评估子女教育水平和发展途径,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最后,还要继续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以消除农村家庭固有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提高其对子女高等教育投入的意愿,使农村家庭中的女性子女与男性子女拥有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日]青木彦昌.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代俊兰.农民的教育心态透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84~87

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弗兰克·艾利思著,胡景北译.农民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龚继红.农村家庭收入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湖北省随州市农村家庭的调查[J].统计与决策,2006(18):222~223关信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J].苏州大学学报,2013(3):1~9

黄祖军.农户对子女教育投入的行为逻辑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0

李江源.论教育制度变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1):5~17李旻,赵连阁,谭洪波.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5):73~78

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1993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教育投资行为经济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21):27~30

刘艺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8~110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邱亚洪,李尚蒲.农户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5~150

孙莹,周晓春.我国城市贫困家庭子妇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6~10

王向红.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点:走向政策分析与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2):22~26

王一涛.双重约束下的农户高等教育选择--基于英县的个案分析[J].青年研究,2008(3):24~29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4

殷红霞.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张艳,姜莹,郭起瑞.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辽宁省建昌县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1(6):65~68赵连阁,谭洪波.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6(5):73~78

(责任编辑赵铁珍)

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