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干宝,熟读课文,积累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中心;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3、在读懂文章、理解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重承诺、守信用、不畏强暴的侠客形象。
4、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以及老百姓在民间传说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精神。
知识链接:1、干将、莫邪是夫妻二人,楚国的冶铸工人。后来干将、莫邪也指他们所铸的宝剑名,剑分雌雄,雄名干将,雌为莫邪。
2、作者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纪》,时称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写出了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特征的《搜神记》。在《搜神记》序中,自称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同时亦有保存遗闻和供人“游心寓目”(赏玩娱乐)的意思。此书原已散佚,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现为二十卷,四百多则,其中偶有误辑。《搜神记》的内容,一是“承于前载”,但并不都是照旧抄录,有些文字上作了加工;二 是“采访近世之事”,出于作者手笔。其中大部分只是简略记录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也有不少故事情节比较完整,在虚幻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字词正音
干将(gan jiang )莫邪(yé) 重身(chónɡ) 自刎(wěn) 汤镬(huò) 尸乃仆(pu) 踔(chuō) 踬目(zhì)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3、解释加点字的读音。 王大怒,使相之 相:仔细查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 比:及,等到 王即购之千金 购:重赏征求
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奉:恭敬地捧;进献 当于汤蠖煮之 汤:热水,开水 于是即将剑往见楚王 即:就 将:拿 4、古今异义词:
(1)比后壮(比:及,等到。今常用于“对比”、“比照”等义。)
(2)客一剑拟王(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今常用于“设计”、“模仿”、“猜测”义。)
(3)购之千金(购:重赏捉拿,今常用于“买”义。) (4)是必烂也(是:代词,“这样”。今常用于表判断。) 5、词类活用:
(1)于是出户南. 望(南:名词做状语:“向南”。)
(2)日夜..思欲报楚王(日夜:名词做状语:“在白天黑夜。”) (3)大,告之曰(大:形容词做动词“长大”。)
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涉及了哪几个人物?
明确:楚王,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侠客。
2、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干将却反遭杀身之祸。楚王为什么这样残忍?请你结合文中语句谈一谈。
明确:从第一段楚王的“四次发怒”——作剑三年乃成,王怒;王怒,往必杀我;将雌剑,王大怒;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可以看出:楚王因干将、莫邪铸剑时间太长,心中不能容忍;而剑铸好后只把雌剑呈给楚王,更加剧了楚王的疑心;但最可怕的是楚王为了使干将、莫邪不再为别人炼剑而杀了他。当时是暴君横行的时代,故楚王的残暴也在情理之中。
3、通读全文,你认为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明确:楚王是一个脾气暴躁,凶残野蛮,多疑的君王。
4、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不惜生命为父报仇,“客”也不负诺言,以身殉义。他们的行为该如何看待?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明确:赤,舍弃自己的生命为父报仇的行为,现在看来有点迂。但自古提倡孝义为先,讲究“百行孝为先”,因此赤的行为在当时是孝的典范。但现在我们应当辨证的对待“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由于当时暴君横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因此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英雄层出不穷,更何况这么一个欲为父报仇的孝子,“客”当然义不容辞,担当了如此重任。“客”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然诺、轻生死,智勇双全,有着侠义心肠的英雄。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干将因铸剑而被楚王杀害,其子不畏强暴、不惜生命,在侠客的帮助下除掉楚王、为 父报仇的故事的描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抗击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了正义终将战胜残暴的思想。
课后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干将(gàn jiāng) 莫邪(yé) B.重身(zhòng)自刎(wěn) C.汤镬(huò) 踬目(zhì) D.乃仆(pú) 捧头(pěng)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王大怒,使相之( )( )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 )( ) 客以剑拟王( )( ) 王头复堕汤中(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身:怀孕。
B.眉间广尺: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这里用了夸张的写法。 C.行歌:边走边唱。 D.仆:倒下。
解析:C项“行歌”意思是哭唱。行,从事。 答案: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