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输血相关管理制度

输血相关管理制度

来源:筏尚旅游网
第十一节 输血相关管理制度

一、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师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谈话,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执行输血医嘱后,打印条码,准备采血试管,核对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凡申请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

3.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试管,床边双人查对患者信息后,按照备血样本采集流程采集血样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记录采血时间,由专人及时将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逐项核对签收。

4.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交叉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血标本。

5.科室派专人到输血科取血,严格“三查八对”,核对信息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取血。不符合要求的血制品应拒绝领用。

6.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一般在2h内输完,最长不超过4h,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轻轻晃动,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制品中不得加入其它药物。

7.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认真检查血液质量,双人核对交叉配血结果等各项内容并签字;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确认受血者信息与配血报告单相符;输血时应挂上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请患者参与核对血型。

8.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血速度应先慢后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

9.怀疑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师和输血科处理。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连同原袋余血返还输血科查明原因。

10.输血结束后,再次核查患者,填写输血护理核对记录单,与临床用血记录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一并存入病历中;将血袋放入专用的存放的黄色垃圾袋中,由工作人员及时送输血科冷藏保存。

11.科室定期进行输血安全的培训、学习、考核并记录。

二、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规范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输血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

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并保留输血装置和血袋。

4.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5.血制品应在产品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

6.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输血时,血液制品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7.输血完毕,贮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时。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妥善处理。

三、输血观察及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

1.认真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护士执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八对”。 2.取血的过程中,采用冷链密闭式转运,不要过度震荡,造成溶血。

3.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因有轻度输血反应暂停输血后,如放置超过4h的剩余血,不应再输给患者,因其可能被细菌污染。成分输血按说明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输注。

4.为了预防输血反应,在输血的前15min内速度要慢,每分钟约20~3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按医嘱进行输血。一般每分钟60~90滴,或在60~90min内输完400ml血。

5.输血前后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低渗性或高渗性液体。

6.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加强巡视,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等。

7.注意患者的主诉,了解有无输血反应的症状及体征,严密观察有无溶血反应的发生,特别注意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剂量镇静剂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患者。

8.加压输血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

9.预防发热反应:输血器具应严格保障无菌,输血器在输血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对白细胞及血小板凝集素阳性的患者应输入无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红细胞悬液。

10.预防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者,在输血前30min遵医嘱给予口服或注射苯海拉明或异丙嗪,可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

11.预防溶血反应:强调输同型血,在输血前要认真负责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取血时、输血前要双人以上反复查对血型、姓名、床号等。

12.输血量过多:输血量过多、过快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输血时应控制输血量及速度,尤其对老年人、贫血及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更应注意。

13.预防细菌污染血液反应:要求采血、配血、输血各过程均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严格遵守规定的程序。

14.对大量输血:应输新鲜血。为避免出血,已有出血倾向者,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或用激素改善血管功能。

15.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四、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输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3.及时报告医师及护士长,按医嘱进行救治处理,并启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 4.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和处理经过。

5.将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立即送输血科低温保存,输血科做相关检查。 6.一般输血反应24时内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上报输血科,严重输血反应立即上报,必要时上报医疗业务部和护理部。

7.分析输血反应的原因,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按医嘱进行处理。

3.病情危重者,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4.病情较轻者,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等药物治疗。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6.将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立即送输血科低温保存。

7.怀疑溶血反应时,应立即核对血型、血液质量、交叉配血单等,并将未输完的血液、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起送输血科及检验科进行相关检查。

8.一般输血反应24小时内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上报输血科,严重输血反应应立即上报,必要时上报医疗业务部和护理部。

9.分析输血反应发生原因,预防输血反应发生。

附:输血反应的应急流程 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采集患者血标本,连同血袋中剩余血及输血器材一起送输血科检测 分析输血反应发生原因,预防输血反应发生

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根据医嘱用药处理 病情危重时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救治 一般过敏反应 发生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输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报告医师及护士长,通知输血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